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
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尿道综合征42例

脂肪肝 是 指各种 原 因引起 的肝脏 脂肪 代谢 功能 发 生障 碍 , 脂类 物质 的动 态平 衡失 调 , 致使 肝细 胞 内
脂 肪蓄 积过多 的一种 病理 状 态 。临床 流行 病学 研究 表 明 ,近年来 随着人 们 生活 习惯 和饮 食结 构 的改变 及 临床 B超技术 的进 步和 广泛应 用 ,脂肪 肝 的检 出 率 日益 增多 , 病率 不断 升 高 。脂 肪 肝是 西 医病名 , 发 中医文献 中未 见记载 。但 根 据发 病特 点及 临床 表现
[ 】 胡 义 杨 . 肪 肝 的 中 医药 治 疗— — 一 个 值 得 深 入 研 究 的 课 题 2 脂 [ 】 西 医 结 合 肝 病 杂 志 ,0 1 I ( ) 19 J.中 2 0 , I 3 :2 .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卫 生 部 . 药 新 药 临 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二 3 中 第
减 肥等 作用 ; 明子 降脂 减肥 。 据 以上 中 医药 理论 决 根 和现代 医学 对 药物 有效 成分及 药理 作 用研 究成 果显 示, 化痰 祛瘀 方有 促进肝 脏脂 质代谢 的作用 。 临床观
可 归属 于“ 证 ”“ 瘀 、胁痛 ”“ 、痞满 ” 范畴 。 等 中 医认 为脂肪 肝 的病 机 系肝 失疏 泄 , 机 失调 , 气
最长 1 , 4a平均 22 。2组患者 资料 比较 无显 著性 .9a
差 异 ( >00 )具 有可 比性 。 P .5 ,
2 治 疗方 法
11 诊 断标 准 与病例 选择 收 入 的病例 均 符合 《 . 内
科疾病诊断标准》 尿道综合征 的诊断标 准。①女
性, 明显 的排 尿 困难 或 尿频 , 但无 发 热 、 白细 胞 增高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治思路

液 ,久病必瘀 ” 又易 致瘀 血 内阻, “ , 使病 机更趋 复 杂。笔者总结临床治疗 该病 的经验 , 将其分为五型
辨 证论 治 , 现总结 如下 。
1 辨证 分型
15 心肾不交证 .
证属 “ 淋 ” 热 。此 型 病 程 较 短 ,
此型多见年老体虚 , 七情劳伤,
则中气下陷, 肾虚则下元 不固而见尿频、 尿急、 尿有 余沥、 尿失 禁 , 伴 见 少 腹 部 坠 胀 不 适 、 晕 、 常 头 面色 白, 舌质淡 , 脉沉细无力。治宜补益脾 肾, 升阳举陷。 方 用补 中益 气 汤 加 减 。 生 晒 参 1g 生 黄 芪 3g 生 5, 0, 白术 2g 升麻、 0, 柴胡各 9 , g益智仁 1g 山药 3 g 当 5, 0, 归 8, g 芡实、 金樱子各 1g 五味子 8 , 5, g 车前子 1g 5,
心 、 、 、 四脏均 有 密切关 系 。湿热 下 注 、 肝 脾 肾 肝郁 气 滞 、 虚湿 阻 、 肾不 足 、 虚 下 陷 及 心 肾不 交等 皆 脾 脾 气 能导致 膀胱 失 约 , 化 不 利 而 出现 尿 频 、 急 、 痛 气 尿 尿 等排 尿不 适 症 状 。 因病 久 迁 延 , 热 留恋 , 熬 津 湿 煎
尿道 综合 征属 中 医 “ 证 ” 畴 。根 据 病 因 病 淋 范
1 3 气 阴两虚证 .
此 型多见 淋气 阴不足 , 湿热 留恋 , 下 注膀 胱 而致尿 频 、 尿急 、 尿少 诸 症 ; 常伴 有 倦 怠 乏
力、 咽干 口燥 、 心烦 失 眠 、 自汗 盗 汗 等症 , 质 红 , 舌 苔
少或花剥 , 脉细数 。治宜补气益 阴, 分清泌浊。方用 黄芪生 脉饮 加减 。生 黄芪 3 g太 子参 1g北 沙参 、 0, 5,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在我们的中医或者是临床应用的理论上,尿道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尿道感染有关的症候,主要指下路的感染,而且治疗也是非常的难以治疗的,那么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样子的?就让我为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认为尿道综合征的外因以湿热为主,内因为肾虚,病久邪气未尽,正气已伤,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膀胱,归类于中医的淋症范畴。
一般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
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②头痛头晕者,加钩藤、菊花。
③面红耳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生地、黄连、龙胆草。
④溺时尿道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2.气阴两虚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
治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分清泌浊。
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克,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克,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者,加黄柏、知母、山茱萸。
②头晕耳鸣较重者,加栀子、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
③尿频但尿少而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3.心肾不交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弱者。
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山药、茯神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辨证加减:①心经火盛者加黄芩、生地、玄参、麦门冬、朱砂等。
②心阴不足者,加天冬、麦门、玄参、鸡子黄1枚。
③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等以上文字的介绍就是针对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的治疗,而且也有一些小药方可以使自己的平时在家熬煮一下。
这个小药方可以有效的治疗尿道综合症,而且这个药方并没有什么样的副作用,是中药治疗的,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试一下。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尿道综合征”亦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多见于已婚的中青年女性,患者常反复接受抗生素治疗,久治不愈,痛苦不堪。
“尿道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下腹胀痛或排尿不适。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咽燥、无心烦热、虚烦失眠、神疲体倦、急躁易怒等,部分病例伴有月经不调。
“尿道综合征”在肾内科并不少见,病因尚未明了,但临床上常常被诊断为尿路感染,而予以抗生素治疗。
长期使用且频繁更换抗生素,不仅收效甚微,还易导致菌群失调、抗生素耐药等,给患者带来较大经济和精神负担。
中医认为,尿道综合征属于“气淋”、“劳淋”和“癃证”的范畴,治疗宜清心火,益气阴,利湿浊,扶正与祛邪兼顾。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石莲肉、茯苓、党参、黄连、阿胶、酸枣仁、甘草、知母、黄柏。
每日一剂。
水煎分早晚服。
每晚临睡前用热水袋(毛巾包裹以防烫伤)膀胱区热敷1-2小时。
10-14天为一疗程。
膀胱区热敷可增加膀胱区的血流量,部分的恢复尿路的功能,减轻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共济失调,从而减轻尿频-排尿不适症状。
本病的病因大多为气阴不足、虚火内盛,但部分病例可夹杂肝郁气结、下阴不洁之证,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辩证论治、标本兼顾。
首先要彻底治愈尿路感染、肛肠疾病和妇科疾病,勿滥用抗生素;二要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不要长时间憋尿;三要节制性生活,不要过度疲劳;四要加强膀胱训练,不要过于精神紧张、焦虑等。
中医辨治尿道综合症

中医辨治尿道综合症尿道综合征是一组主要表现为膀胱激惹征(尿频、尿急、尿疼)及排尿困难,而尿液检查示非尿路感染的临床症候群。
若该症发生于中年女性,称为尿道综合征;若发生于小儿称为小儿神经性尿频症;发生于老年则称为老年性夜尿频多症。
分类论治女性尿道综合征多因经潮、房事劳累、孕育等因素所致劳伤损泄,脾气虚弱,中气下陷,而使水液无制。
症见多样性,除膀胱激惹、排尿困难主症外,常伴耻骨上疼痛、紧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里急后重、排尿后疼痛、性交困难以及下腹痛、背痛、双侧腰痛等。
治则为补中健脾、升阳举气,以补中益气汤(黄芪18g,甘草9g,白术9g,人参6g,当归3g,升麻、柴胡、陈皮各6g),使脾胃升降有序,气机畅达,肺气充实,膀胱气化有力,诸症可除。
小儿神经性尿频症多因病后体虚、中气下陷、水液无制造成,也宜从补中益气、调理脾胃、升阳举气着手治疗。
老年性夜尿频多症多因肺虚不能通调水道,肾虚致膀胱气化无力,乃至夜尿频多。
而调治重点也宜放在中焦,中气足则上益肺气,下助肾气。
可见,无论哪型尿道综合征,都应以补中健脾、升阳举气为重点,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要方剂。
随症加减临床施治时,还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从肺论治老年性尿频症常因肺气虚寒,不能下制致小便频多;肺主肃降而通调水道,寒邪外束,肺气失宣,津液不得四布,水液下流膀胱而尿多;肺之气阴不足,通调失常,也致小便频数。
治宜温肺祛寒、开宣肺气或滋阴益肺之法。
如用甘草干姜汤加党参,温肺祛寒以治愈老人夜尿频多;或用麻黄汤加味,开宣肺气治疗老年性尿频症获良效;或用成药蛤蚧大补丸治疗中老年夜尿频多症,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从肾论治证见中年女子,怕冷,尤以腰部为甚。
除尿频多外,尚有少腹坠胀、白带量多清稀、六脉涩细、舌淡苔白等症,诊为脾肾阳虚,寒湿下注,发为湿淫白带。
投肾着汤加补骨脂、白芷等药,出自《金匮要略》。
肾着汤由甘草、白术、干姜、茯苓组成,具有温脾胜湿的功用,原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85例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观察

85例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疏肝理气法、补中益气法、健脾益肾法分别治疗尿道综合征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85例尿道综合征,其中属于气淋实证型38例,气淋虚证型26例,劳淋型21例,治疗分别采用疏肝理气的逍遥散、补中益气的补中益气汤、健脾益肾的无比山药丸治疗4w。
结果疏肝理气法治愈率42.11%,显效率47.37%,总有效率为89.48%;补中益气法治愈率42.31%,显效率46.15%,总有效率为88.46%;健脾益肾法治愈率42.86%,显效率42.86%,总有效率为85.72%。
结论采用辨证论治的疏肝理气法、补中益气法和健脾益肾法对气淋实证型、气淋虚证型和劳淋型的尿道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疏肝理气法;补中益气法;健脾益肾法;尿道綜合征;辨证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4年12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尿道综合征患者85例,都为女性患者。
85例患者年龄在30~70岁,平均49.2岁。
其中30岁~40岁13例,41岁~50岁40例,51~60岁23例,61~70岁9例。
已婚82例,未婚3例,绝经期46例。
病程3个月~4.5年,平均11.2个月。
85例患者均自诉排尿不适,尿道口灼痛、灼热感或刺痛感,或伴有尿频、尿急,下腹部、尿道、肛门或伴有下坠不适感。
部分病例的尿路刺激征症状呈遇劳即发,时发时止,腰膝痠软,神疲乏力等临床表现。
85例患者妇科临床检查尿道口无红肿、无粘液性分泌物,尿道口无器质性改变,尿液检查无脓白细胞、红细胞、蛋白等,中段尿培养3次无细菌生长,肾脏、膀胱、输尿管超声医学检查无异常,并排除滴虫、真菌、结核感染、糖尿病引起的感染等。
85例患者参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均经1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治疗无效。
1.2诊断标准1.2.1标准拟定参照《现代泌尿外科学》[1]中尿道综合征诊断标准拟定①有尿频、排尿不适、下腹部或尿道下坠感、耻骨上疼痛不适,性交后以上症状加重;②尿常规检查正常和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阴性;③经膀胱镜或B超检查排除尿道器质性病变;④抗菌素治疗无效;⑤排除滴虫、真菌、结核、支原体、衣原体、糖尿病等;⑥无发热及血白细胞增高。
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尿道综合征

尿 道综 合 征 ( rt a S nrm ) Ue r ydo e 是指 患 者 有 尿 频 、 h 尿急及 ( ) 或 尿痛 、 尿 困难 等下 尿路刺 激症状 , 排 而无膀 胱、 尿路器 质性病 变 及 明显 菌尿 的一组 症 候 群 . .笔者 在 中药熏蒸 治疗 尿 道综 合 征 的 临 床基 础 上 , 用 中 运 药 分期辨证 治疗 获得 满意疗 效 现将 其与 西药常 规治 疗 的对照组 的观 察药 报告 如下 。
l 临床资 料
・
11 诊断 标准 与病 例选择 收 入的病 例均 符合 《 . 内科 疾病 诊断标 准》 尿道综 合征 的诊断 标 准 。① 女性 , j 明 显 的排 尿 困难或 尿频 , 无 发热 、 但 白细胞 增 高 等 表 现 ; ② 多次尿菌 培养菌 落计数 <15 m ; 0 / l③尿 中红 细 胞 、 白 细胞 增 多不 显 著 , 数 <1 计 0个/ p H 。并排 除 感 染性 疾 病( ) 或 和其 它疾 病 引 起 的 尿 频 ( ) 或 和排 尿 困难 等症 状。 12 一 般 资料 2组 均 为 女性 , 数 字 表法 随 机 分 2 . 按 组, 中药 分期 辨证 治 疗组 ( 称治 疗 组 )2例 , 简 4 年龄 5 0 8 9岁 , 平均 5 .3岁 ; 程 最 短 2个月 , 长 1 13 病 最 , 1月 平均 3 3 月 。西 药 常 规对 照组 ( 称 对 照组 ) 9例 , .1 简 3 年龄 4 8 6~ 2岁 , 平均 4 .9岁 ; 程最 短 15个月 , 91 病 . 最 长 l月 , 4 平均 2 2 .9月 。2组患 者资料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 异( P>0 0 )具 有可 比性 。 .5 ,
~
通草 、 车前 草 、 酱 草 、 败 积雪 草 、 草梢 、 蓄 、 甘 扁 瞿麦 、 炒 栀子 、 虎杖 、 滑石 等 。② 阴虚 内热 型 : 兼五 心烦热 , 口干 咽燥 , 失眠便秘 , 红 少 苔 , 细 数等 症 。治 疗仿 知 柏 脉 地 黄汤 之意 , 益气 养阴 , 利尿通 淋 . 如 : 子参 、 斛 、 药 太 石 淮 1药 、 l 茯苓 、 1 车前 草 、 柴胡 、 银 蚤休 、 白花 蛇舌草 、 白茅 根 等 。③肝经 郁热 型 : 胁胀 , 兼 易怒 , 口苦 , 嘈杂 , 黄 , 苔 脉 弦或数 等症 :治 疗 仿 化肝 煎 之 意 , 如 : 药 柴胡 、 草 甘 梢、 枳壳 、 赤芍 、 炒栀子 、 柏 、 母 、 心草 、 黄 知 灯 败酱草 、 川 楝 子等 2 12 慢 性期 符 合 以上诊 断标 准 的病例 , 尿路 刺 .. 但 激症 状轻 微而病 情经 久难 愈 , 又诉 有 其 他 症状 兼 杂 互 者 , 为 3型 。① 血 虚肝 郁 型 : 分 兼头 晕 目眩 , 肋 隐 胁 痛 , 热 Ⅱ燥 , 烦 冈 舌红 少 苔 , 细 弦而 数 等症 。 治疗 仿一 脉 贯煎 之意 , 阴柔肝 . 养 利尿通 淋 , 药如 : 地黄 、 生 枸杞 、 沙 参 、 门冬 、 归 、 麦 当 合欢 花 、 玫瑰 花 、 白蒺藜 、 酸枣 仁 、 桑 椹子 、 败酱 草 等:② 脾 肾两 虚 型 : 纳 呆 , 溏 , 酸 , 兼 便 腰 耳呜 , 舌淡 暗 , 阳 , 沉 细 等。治 疗 仿 无 比 山药 丸之 苔 脉 意 , 如 : 智仁 、 药 益 沙苑 子 、 精 、 豆 、 酱草 、 条根 、 黄 扁 败 百 沉香 、 香 、 甘松 等 ③ 气滞血 瘀 型 : 、 兼胁 腹刺痛 , 月经 不凋 , 质 紫暗 , 斑 、 点 , 细 涩等症 。治疗仿 活络 瘀 瘀 脉 效 灵丹 之意 , 活血 化瘀 , 理气止 痛 , 药如 : 当归 、 参 、 丹 乳 香 、 药 、 牛膝 、 虫 、 没 川 1 鹰 独活 、 灵仙 、 威 秦艽 、 草等 。 败酱 以 卜2期 6型均 每 日 1 ~2剂 ,4天 为 1 1 个疗 程 。 2 2 对照组 舒乐安 定 1 g 每 晚 1 , I ; . m, 次 F服 谷维 素 片 2r , L 0 g每 {3次 , 服 、如有 尿道 粘 膜 过 敏 症 状 加 a 用扑 尔 敏 4 g d 晚 j睡 口服 ; m/ , 二 如有 尿 道 外括 约肌 痉 挛症 状 J 用 6 4—2 1m / , 3次 餐 后 F服 ; J 口 5 5 gd 分 I 如有 膀 胱肌 痉 挛 的症 状 可 加 用 维 生 素 K 0 g d 分 3次 F 4 m/ , 3 I 服 ; l 不 同 程 度 的焦 虑 精 神 症 状 , 黛 力 新 每 天 2 女伴 1 加 片, 早 及 中午各 l ; 为老年 女性 患 者或停 经后 妇 片 若 女 町酌情 加用 乙烯雌 酚 0 2 0 5 g每 日 1 。 .5~ .m , 次 2组疗 程均 按 病 情 需 要 而 增 减 , 无 其 它 并 发症 如 不用 他药 若症状 或证 型兼 杂 瓦见 , 辨期 、 可 辨证加减 用药 而兼之 。
尿道综合征的中医辨治经验

热淋 多 为膀 胱湿 热 ,故 一 般多选 八 正散 苦寒 通淋 之
剂 以治 之 , 者 考虑 方 中苦寒 之 品居 多 , 伤脾 胃, 笔 易 且苦 寒 又易化 燥 伤 阴 , 有邪 祛正 伤之 弊 , 临 证拟 加 故
味 导赤 散 以甘 寒淡 渗平 和 之剂 治疗 。 以清热 。 以 寒 淡
生长 等为主要 临床 表现 的一 组症候群 , 该病 多发生 于
女性 。 其诱 因不一 , 且病情反 复发作 。 医 目前 尚无特 西 效 的治疗 手段 , 中医药治疗有 一定 的优势 。笔 者通过 长期 的临床实践 , 累了一定 的经验 , 绍如下 。 积 介
1 中医病 名探讨
其分 清泌 浊 的功能 紊乱 ,就会 导致 热 淋与 血淋 的发
病 因病 机 、 治 法 则 、 用 方 药 等 方 面加 以 阐述 , 举 病 案 给 予 印证 , 出尿 道 综 合 征 病 因病 机 常 与 心 、 两 脏 有 关 , 经 有 热 、 证 常 并 指 肝 心 下 移 小 肠 , 肝 气 郁 结 、 而化 热 , 可 导 致 本 病 的 发 生 , 与后 者 关 系 密 切 。 临床 治疗 本病 在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的 基 础 上 选 用 古 方 或 郁 均 尤 导赤 散 加 味 而 拟 成 加 味导 赤 汤 , 时适 当采 用 柔 肝 疏 肝 法 , 同 常能 取 得 良好 的效 果 。
3 证 治 经 验
中 。 《 病源候 论 ・ ”诸 淋病 诸候 》 亦云 :诸 淋者 , “ 由肾虚
膀胱 热故也 … …肾虚则 小便 数 , 膀胱 热则 水下 涩 。 数
而且涩 , 且淋 沥不 宣 , 谓之 为淋 。” 故
() 1 热淋 : 淋 当慎 苦寒 , 推甘 寒清 利之 剂 。 热 力 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治疗
尿道综合征是一组常见的与尿路感染有关证候,主要指下尿路感染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适、膀胱区疼痛等。
尿道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大多有长期使用抗生素而无效的病史。
其病因尚不明了,但是临床发现大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因素,当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的症状可明显减轻。
因此,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以解除精神负担,使他们正确认识本病并积极配合治疗。
在行为治疗中,让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控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重建正常排尿功能。
不可盲目长期服用抗生素,因抗生素对此症既无疗效,副作用也多。
如果病情较重者可按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尿道综合征的外因以湿热为主,内因为肾虚,病久邪气未尽,正气已伤,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膀胱,归类于中医的淋症范畴。
一般辨证分型如下。
1.肝气郁结型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满痛,舌质带青,脉沉弦。
治宜疏肝解郁,利气疏导。
方药:柴胡、当归、白芍、沉香、陈皮、茯苓各10克,冬葵子、王不留行各15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②头痛头晕者,加钩藤、菊花。
③面红耳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生地、黄连、龙胆草。
④溺时尿道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2.气阴两虚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自汗盗汗,气短声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舌质光红,苔薄或剥,脉细数无力。
治宜益气健脾,滋阴清热,分清泌浊。
方药:生黄芪、车前草各30克,石莲子(去心)、冬葵子各15克,人参、茯苓、白术、麦冬、北沙参、黄芩、地骨皮各10克,甘草6克。
辨证加减:①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者,加黄柏、知母、山茱萸。
②头晕耳鸣较重者,加栀子、女贞子、菟丝子、山茱萸。
③尿频但尿少而灼痛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3.心肾不交型尿频、尿急、尿痛、小便不适,伴有心悸易惊,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尖红,脉细弱者。
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熟地30克,山茱萸、山药、茯神各15克,丹皮、泽泻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研末分吞)。
辨证加减:①心经火盛者加黄芩、生地、玄参、麦门冬、朱砂等。
②心阴不足者,加天冬、麦门、玄参、鸡子黄1枚。
③失眠严重者,加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石菖蒲、龙骨、牡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