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
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

手术、麻醉中补液相关问题(内容:摘自昆医大附一院麻醉科Mr罗医森整理)一、术中输液治疗的目的:1、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2、维持正常的血液动力学。
3、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和渗透压。
4、维持正常体液生理需要量。
5、供应机体组织需要的能量。
一、手术期间需要补充的液体?1、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5、围手术期间丢失的血液量。
四、补充液体的计算1、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1)计算公式:第一个10kg 440第二个10kg 2 20以后每个10kg 1 体重-202)计算时间:入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
3)每小时补充速度:4ml/(kg.h) X 10kg+2ml/(kg.h)X10kg+1ml(kg.h)X以后每个10kg.4)举例:70kg的病人,麻醉手术4个小时,则围手术期生理需要量为(4X10+2X10+1x50)ml/hX4h=440ml)5)液体选择:晶体液。
6)术中匀速输注。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1)麻醉手术前,病人可存在因手术前禁食导致体液丢失、非正常的体液丢失和不显性液体丢失。
2)累计缺失量=每小时的生理需要量x术前禁食时间3)举例e:70kg体重的病人,禁食8小时后液体的丢失量大约为(4x10+2x10+1x50)ml/hx8h=880ml4)液体选择:晶体液5)麻醉手术前体液的丢失都应该在麻醉前或者麻醉开始初期给予补充。
3、麻醉手术期间液体在体内再分布和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1)烧伤、炎症、严重创伤的病人、手术分离、腹膜炎,常常继发性引起大量液体渗出浆膜表面(形成腹水)或者直接进入肠腔内。
通过液体限制也不能预防这种体液在分布。
2)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3)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计算方法:0-2中小手术创伤(阑尾切除术)中手术创伤(胆囊切2-4除术)大手术创伤(肠道切1 4-6除术)4)举例:60岁,70kg胃癌根治术,手术4小时,液体需要量=(70x5)mlx4=1400ml5)液体选择:晶体液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1)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硬膜外、腰麻、腰硬联合、全身麻醉等)和围手术期处理(如:降压处理)会产生血管扩张和心功能抑制,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麻醉后需要及时补充减少的血容量。
手术麻醉中输液的有关问题

③体液的结构 水分+电解质 电解质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含量比例有所不同: 细胞外液:以Na+、CI-、HCO-为主。 细胞内液:以K+、Mg+、HPO4--为主(还有蛋白 质) 正常时阴阳离子呈平衡状态。
④第三间隙 近年来,有人认为,除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血浆+组织液)外还有所谓“第三间隙”。 理由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严重脓毒 血症时,机体往往呈严重的体液不足,这水分 不足,不完全是由于水分的丢失,而部分是在 身体中被隔离起来,这部分被隔离的体液,属 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不再参与体液的转移,所依 据的空间,叫“第三间隙”——即胸腔、腹腔 、心包腔。如剖腹探查术后,转移到第三间隙 的液体可达1~1.5升。
②水过剩(水中毒): 原因:输入液体(又是低渗液)过多过快,术中、 术后输液量过多而低钠或无钠,急性肾功能衰竭 少尿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如充血性心衰,肝硬 化腹水)。 病理:外液稀释 → 外液低渗水进入细胞内 → 细 胞水肿(脑水肿→呕吐、抽搐、昏迷 肺水肿 胃肠道→恶心、呕、泻) 治疗:禁水;脱水;不应补 Na+、因Na+并不少, 而水过多,有人使用高渗盐水是为了控制症状, 不是为了纠正血Na+过低。
2. 代谢性碱中毒。 原因:大量呕吐、胃管抽吸→低Cl-碱中毒。 长期大量眼碱性药物,各种原因低K+ 表现:呼吸浅而慢,嗜睡、谵妄、低ca++→抽 搐 治疗:轻度——N.S滴注 中、重度——2%NH4Cl静滴,1ml/kg,可降低 CO2CP1容积%,缺K+、补K,抽搐可补Ca”++
五、手术麻醉中输液要点:
c. 麻醉手术期间,因创伤、缺O2、失 血、疼痛、恐惧等导致应激反应,分解 代谢增强,儿茶酚胺、高血糖素释放, 血糖含量升高。 高血糖状态下,可使脑缺血,缺 O 2的 损害加重。血糖水平 >12.3-14.0mmol/L 时,白细胞功能抑制,机体防卫功能受 损。 糖的滤过率超过肾小管再吸收功能时 ,可出现渗透性利尿,增加 Na + 的排泄 和细胞外液丢失。 主张:4小时以内手术一般不输葡萄糖 。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量诊疗规范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量诊疗规范麻醉手术液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织低灌注,避免输液过多过快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织水肿,必须保证满意的血容量和适宜的麻醉深度,对抗手术创伤可能引起的损害,保证组织灌注满意,器官功能正常。
所以,为了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制定以下指导意见,望遵照执行。
一、病人进入手术室短时间补充禁食禁水期间的丢液。
按0.7ml/kg乘以禁食时间(小时)为补充量,用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开始输入,在30—45分钟内输完。
由麻醉医师在病历临时医嘱中开具,手术室护理执行。
急诊病例和未禁食禁水病例不需补充。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禁食禁水8小时,择期手术,则此类补液量为50×0.7×8=280ml二、手术开始后,补入不显性丢水和术野蒸发量,按每小时3-4ml /kg补入。
若病人出汗或有发热,须适量加量补入。
补液种类为5%葡萄糖液内加入1/2、1/3或1/4生理盐水。
汗多的病人可输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手术时间0.5小时,则此类补液量为50×3×0.5=75ml(冬季),50×5×0.5=125ml(夏季),由麻醉医师在病历临时医嘱中开具,手术室护理执行。
三、囿禁于术野组织内的液体量如下腹部位,按8ml/kg计算,所计算液量,应除以6-12h,算出每小时的应补量;但如为短时间或小手术,约6h左右即达平衡;长时间手术或手术巨大则按12h计算。
用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都可以。
如某女性患者,体重50kg, 短时手术,则此类补液量为50×8÷6≈70ml,术后返病房输液。
四、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
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
一般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
此类补液量由麻醉医师现场根据术中病人血压波动情况在临时医嘱开具,由手术室护理执行。
麻醉补液

【麻醉疼痛】手术麻醉中输血补液的临床研究2麻醉手术中输液、输血的掌握对保证手术成功及病人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病人液体状态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于术前评估,继而是术中评价和纠正,以至于术后ICU。
下面我们就针对手术麻醉中输血补液进行探讨。
1 体液补充量评估欲对手术病人体液补充量做出正确评估,应该考虑到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液平衡情况作出全面判断。
术前一段时间内未能经口进食水,故术中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术前累计丢失量、术中继续损失量、药物性血管扩张量、第三间隙缺失量都在考虑之中。
也可以遵循一些专家的建议,除了补充基础需要量、丢失血容量外,还有以下公式:微小创伤补液4ml/(kg·h),中等创伤补液6 ml/(kg·h),大型创伤补液8 ml/(kg·h)。
术后应补充基础需要量,术后额外丢失量。
2 手术麻醉中输血输液准则术中容量治疗是否充足需要观察许多参数:心率、血压、尿量、动脉血氧及PH值。
窦逮对于低血容量来讲是既不敏感也不精确的指标。
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时应优先予以纠正,以能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奠定容量基础。
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3或Hct低于20%时必须输血。
血制品中不应添加任何药物,以防止溶血、污染和凝血现象的发生。
TBW不足有效血容量也不足时,先纠正后者的不足,以维持循环的稳定,这其中考虑到是否有数学的必要性。
液体的补充应兼顾晶体液和胶体液。
补充成分注意电解质平衡情况。
2.1 限制输血的适应症传统认为输血能够补充和维持循环的血容量,能够改善末梢循环,提高血压防止休克,恢复有效的细胞体液量,防治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增加具有带氧能力的红细胞量,补充各种凝血因子,供给补体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使血液的适应放宽,但是输血又能传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输血反应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输血的恐慌。
因此我们要采用个体化方案对输血有所限制。
2.2 补充体液的条件2.2.1 术中失血达到一定量,血红蛋白<1.2g/L时(严重心脏病、老年人不应低于1.5g/L)为保证适当的血氧含量和足够的氧转运量,必须纠正贫血或补充红细胞。
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

手术、麻醉期间的补液手术、麻醉中补液相关问题(内容:摘自XXX麻醉科Mr罗医森整理)一、术中输液治疗的目的:1、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2、维持正常的血液动力学。
3、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和渗透压。
4、维持正常体液生理需要量。
5、供应机体组织需要的能量。
一、手术期间需要补充的液体?1、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5、围手术期间丢失的血液量。
四、补充液体的计算1、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1)计算公式:第一个10kg第二个10kg2以后每个10kg144020体重-202)计算时间:入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
3)每小时弥补速率:4ml/(kg.h)+2ml/(kg.h)X10kg+1ml(kg.h)X以后每个10kg.X10kg4)举例:70kg的病人,麻醉手术4个小时,则围手术期生理需要量为(4X10+2X10+1x50)ml/hX4h=440ml)5)液体选择:晶体液。
6)术中匀速输注。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1)麻醉手术前,病人可存在因手术前禁食导致体液丢失、非正常的体液丢失和不显性液体丢失。
2)累计缺失量=每小时的生理需要量x术前禁食时间3)举例e:70kg体重的病人,禁食8小时后液体的丢失量大约为(4x10+2x10+1x50)ml/hx8h=880ml4)液体选择:晶体液5)麻醉手术前体液的丢失都应该在麻醉前或者麻醉开始初期给予补充。
3、麻醉手术期间液体在体内再分布和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1)烧伤、炎症、严峻创伤的病人、手术星散、腹膜炎,常常继发性引发大量液体渗出浆膜外表(构成腹水)大概间接进入肠腔内。
通过液体限定也不能预防这种体液在分布。
2)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3)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计算方法:中小手术创伤(阑尾切除术)中手术创伤(胆囊切除术)大手术创伤(肠道切1除术)0-22-44-64)举例:60岁,70kg胃癌根治术,手术4小时,液体需要量=(70x5)mlx4=1400ml5)液体选择:晶体液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1)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硬膜外、腰麻、腰硬联合、全身麻醉等)和围手术期处理(如:降压处理)会产生血管扩张和心功能抑制,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麻醉后需要及时补充减少的血容量。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
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方法是指在小儿麻醉手术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小儿需要补液的量,从而保证术后小儿身体的正常代谢,防止术后的并发症出现。
在小儿麻醉手术时,如何计算补液量?一般是根据小儿的体重、麻醉深度、手术时间等因素来进行补液的计算。
其中,小儿的体重是计算麻醉小儿补液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般可以根据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
补液量 = 体重× 10ml/kg
例如,如果小儿的体重为30kg,那么他所需的补液量为300ml。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初步的补液量计算公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此外,麻醉深度也是补液计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麻醉医师会根据小儿的麻醉情况、手术过程需要及小儿体内的输液情况来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小儿能够维持良好的麻醉状态。
最后,手术时间也是补液计算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在手术时间过长的情况下,小儿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液体来进行代谢,因此需要适当的增加补液量。
总之,麻醉小儿补液计算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麻醉医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儿的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细致的补液计算。
只有这
样,才能够保证小儿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并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word完整版)围手术期补液管理

液体治疗是麻醉医师临床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全部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输液的种类、量和速度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所患疾病以及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不同而千变万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组织、器官必需的氧供,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的平衡和作为多数临床治疗用药的载体.上世纪70年代以前,对液体治疗的观点比较保守,基本上倾向于采取限制性策略.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有关液体治疗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其中有些观点甚至尖锐对立,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但是,即便是在激烈的争论中,学者们还是对一些基本问题有着近平共同的认识。
1。
体液、电解质生理1.1正常体液分布人体含水量随性别、年龄及脂肪分布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一般成年男性身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为50%。
婴儿体内含水量较多,约占体重的70~80%。
体内水分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
其中组织间液中可与血浆交换的部分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功能性细胞外液对体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1。
2电解质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电解质主要包括钠、钾、钙、镁以及氯离子。
在生理情况下,机体有着精确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各部分体液成分内电解质含量的稳定。
在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最主要的阴离子是C1-,二者的生理浓度分别是(135~145)mmol/L和(96~106)mmol/L。
它们对于维持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是至关重要的,二者约占血浆总渗透压(280—320mOsm/L)的(77~90)%;而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K+,最主要的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Ca+和Mg2+在体内的含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存在于骨组织中,体液中的浓度很低。
但是他们具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神经电活动的形成和传导、肌肉收缩、酶活性等基本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总是相互伴随、相辅相成的,机体通过四种方式来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在体内各生理间隙的移动,包括渗透作用(osmosis)、扩散或弥散(diffusion)、主动转运(activetranspt)和过滤(filtration).2.输液时的血浆容量扩张(PVE)动力学理论上,静脉输液后,一部分液体滞留于血管内成为有效循环血容量,而另一部分则将进入组织间隙甚至细胞内。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和Cl-)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公式表示:Jv=KhA[(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麻醉中补液相关问题
(内容:摘自昆医大附一院麻醉科Mr罗医森整理)一、术中输液治疗的目的:
1、补充体液丢失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
2、维持正常的血液动力学。
3、维持正常的电解质和渗透压。
4、维持正常体液生理需要量。
5、供应机体组织需要的能量。
一、手术期间需要补充的液体?
1、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3、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
5、围手术期间丢失的血液量。
四、补充液体的计算
1、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
1)计算公式:
3) 每小时补充速度:
4ml/(kg.h) X 10kg +2ml/(kg.h)X10kg+1ml(kg.h)以后每个10kg.
4)举例:70kg的病人,麻醉手术4个小时,则围手术期生理
需要量为(4X10+2X10+1x50 ml/h x4h=
440ml)
5)液体选择:晶体液。
6)术中匀速输注。
2、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或累计缺失量:
1
)麻醉手术前,病人可存在因手术前禁食导致体液丢失、非正常的体液丢失和不显性液体丢失。
2)累计缺失量二每小时的生理需要量x术前禁食时间
3)举例e:70kg体重的病人,禁食8小时后液体的丢失量大约为
(
4x10+2x10+1x50)ml/hx8h=880ml
4)液体选择:晶体液
5)麻醉手术前体液的丢失都应该在麻醉前或者麻醉开始初期给予补充。
3、麻醉手术期间液体在体内再分布和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1)烧伤、炎症、严重创伤的病人、手术分离、腹膜炎,常常继发性引起大量液体渗出浆膜表面(形成腹水)或者直接进入肠腔内。
通过液体限制也不能预防这种体液在分布。
2)术中切口蒸发丢失量
3)手术创伤的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计算方法:
组织创伤程度额外体液需要量
(ml/kg.h)
中小手术创伤(阑尾0-2
切除术)
中手术创伤(胆囊切2-4
除术)
大手术创伤(肠道切 1 4-6
除术)
4)举例:60岁,70kg胃癌根治术,手术4小时,液体需要量二(70x5)mlx4=1400ml
5)液体选择:晶体液
4、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
0麻醉药物、麻醉方法(硬膜外、腰麻、腰硬联合、全身麻醉等)和围手术期处理(如:降压处理)会产生血管扩张和心功能抑制, 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麻醉后需要及时补充减少的血容量。
2)需要补充量二(5-7ml)x体重
3)液体选择:CVE主要靠人工胶体代用品,如:羟乙基淀粉或者明胶。
4)为什么不用晶体液补充需要量?
晶体液补充需要量很大(与胶体在血管内相同的容量治疗效果,需要3-4倍的晶体液),大量快速的使用晶体液(>4-51)会导致组织明显水肿,这部分体液术后72小时返回血管内,若术后3天肾或者心功能不全不能代偿,将会出现高血容量,甚至肺水肿。
5)补液时机:
在麻醉实施前或麻醉作用开始的同时,增加或加快输液以代
偿血管扩张,增加前负荷,利用stadli ng定律以代偿心肌抑
制造成的血容量降低。
5、围手术期丢失血容量
1)术中失血量估计:
(1)吸引器瓶里的出血量(吸引器上有血容量刻度)可直接读出出血量。
(2)手术纱布里含血量:可用称重法计算,纱布里含血量=术后纱布重量-术前纱布重量
(3)总出血量=吸引器瓶里的出血量+手术纱布的含血量
)如何补充血容量:
2
(1)人体总血容量=体重x(6%-7%)
(2)出血量少于总血容量的20%,不用输血。
可以给予晶体液或者胶体液补充。
晶体液需要量=4 倍的出血量
(3)出血量大于血容量的20%。
则需要输血,如何输注,后面讲解。
举例:
70kg女性病人,术前无贫血(hct:37% (女性正常het:37-48%,无凝血因子缺乏,术前禁食8小时,麻醉手术时间4 小时,手术为中等创伤手术。
术中采用腰硬膜联合麻醉,术中失血量500ml,术中视野凝血无异常。
问:该病人麻醉手术期间应补液多少?
、计算
1
1)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4x10+2x10+1x50)ml/hx8h=880ml 2)术中正常需要量:(4x10+2x10+1x5)0 ml/hx4h=440ml
3)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
70kgx4hx4ml/kg.h=1120ml 4
)血管扩张
补充量:
70kgx6ml/kg(5-7)=350-490ml
5)手术失血量500ml,不需要输血,输注胶体液500ml或者晶
体液2000ml.
总补充血容量:
880+440+1120+420+500=3360ml
2、液体选择和输注速度
液体选择:
1)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880ml)术中正常生
理需要量(440ml)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
(1120m)l 此三部分共2440ml用等渗晶体液补
充。
2)血管扩张补充量(420ml)
补充手术失血量(500ml)
此两部分共计920ml用等渗胶体液补充。
输注速度:1)第一个2小时: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失量880mlj晶体液;血管扩张补充血容量420ml,在进入手术室后2小时内快速输注完成。
2)第二个2小时:术中正常生理需要量(440m)体液再分布及切口蒸发量(1120m)手术补充失血量500ml胶体液,在随后的时间里缓慢滴注,如术中遇到大出血,需要加快输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