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小学校级公开课制度
小学教师公开课管理规定

小学教师公开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1.1 为了提高教师公开课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全校小学教师的公开课,包括正式课和示范课。
第二章:公开课的组织与安排2.1 学校领导部门负责组织和安排教师公开课活动。
2.2 公开课应根据教师教学计划和学校课程目标进行安排,确保各教师公开课的内容与目标的一致性。
第三章:公开课的评估与反馈3.1 每个教师在公开课结束后将接受评估和反馈。
3.2 评估者应根据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反馈和建议。
3.3 教师应认真对待评估结果,积极改进自身教学水平。
第四章:公开课的观摩与交流4.1 教师应积极参与公开课观摩与交流活动,互相借鉴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2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间的公开课观摩与交流,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成长。
第五章:公开课的记录与分享5.1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应做好相关的记录,包括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
5.2 学校应建立教师公开课资源库,教师可将自己的公开课相关资料进行分享,方便其他教师学习和借鉴。
第六章:公开课的奖励与激励6.1 学校设立公开课优秀教师奖,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6.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评选和评比等方式,对公开课教师进行奖励和激励,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
第七章:附则7.1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管理规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7.2 本管理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有需要,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公告。
以上便是关于小学教师公开课管理规定的内容,请各位教师认真遵守,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配合!。
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模版

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模版1. 引言公开课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以公开的形式向学生和教师开放的特殊课程。
为了保障公开课的顺利进行,保护学生权益,加强教学管理,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 定义和目标2.1 公开课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了满足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交流而开设的一种特殊教学活动。
2.2 本规定的目标是规范公开课的管理,确保公开课的无障碍进行,并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果。
3. 参与对象3.1 学生:全体学生都有权参加公开课。
3.2 教师:所有教师都有权利参与公开课,特别是能够满足公开课教学要求的教师。
4. 公开课的安排与组织4.1 公开课安排由教学管理部门制定详细计划,并提前通知学生和教师。
4.2 公开课的组织由负责的学校或教育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确保公开课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4.3 参与公开课的学生和教师应提前报名,并按时参加。
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须提前请假。
5. 公开课的考勤管理5.1 学生参加公开课应按时签到,并在公开课结束后签退。
5.2 教师参加公开课也需按时签到,并在公开课结束后签退。
5.3 未经请假而缺席公开课的学生和教师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6. 公开课的内容和要求6.1 公开课的内容应符合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意义。
6.2 公开课的教学方式应多样化,结合理论和实践,注重互动与合作。
6.3 公开课的教学资源应丰富多样,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6.4 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应立竿见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产生积极影响。
7. 公开课的评估和反馈7.1 学生对于参与的公开课有权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7.2 教师对于自己开展的公开课应接受专业教育评估,得到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8. 公开课的数据库和资源管理8.1 学校或教育机构应建立公开课的数据库,记录每次公开课的相关信息,方便查阅和管理。
8.2 学校或教育机构应合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公开课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场地。
学校公开课制度

学校公开课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公开课制度是指学校开设一些特定课程,供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观和观摩。
这种制度旨在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促进教学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目的和意义1. 提供展示教学成果的机会:学校公开课制度可以让教师展示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借此激发其他教师的创新灵感,促进教学改进和提高。
2. 促进教学互动和交流:公开课可以吸引其他教师和学生观摩,通过观摩和讨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机会。
3. 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可以通过观摩公开课,了解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4. 增强家校合作:学校公开课制度可以让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
三、公开课的组织和实施1. 定期安排公开课:学校应该制定公开课的安排计划,确保公开课的持续进行。
公开课可以按照学科、年级、教学内容等进行分类,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2. 邀请观摩者:学校可以邀请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专家等作为观摩者参加公开课,确保公开课的有效实施和评价。
3. 提前准备教材和教具:教师在公开课前应该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教具等,确保公开课的教学效果。
4. 注重教学互动:教师在公开课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5. 记录和评价:学校应该建立公开课的记录和评价机制,对公开课进行评价和总结,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四、公开课的效果评价1. 观摩者的反馈:学校可以通过观摩者的反馈来评价公开课的效果,包括观摩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2.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公开课的效果,比较公开课前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公开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3. 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评价公开课的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学的进步。
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3篇)

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级公开课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学校级公开课是指学校组织的对内(教师之间)或对外(学生家长等非教职工人员)开放的教学课程,旨在展示教师教学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互相交流和提升。
第三条学校级公开课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
第四条学校级公开课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教学改革研讨等。
第五条学校级公开课的组织单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部门,具体由教学研究组织人员负责。
第六条学校级公开课的评估标准应当公正、客观、科学、合理。
第七条学校级公开课的管理应当遵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八条教师参加学校级公开课应当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不得违反学校的教育教学纪律。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九条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级公开课的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学校级公开课的时间、地点、主题等。
第十条学校应当确保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室设施、教学工具等满足教学需要。
第十一条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级公开课的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参与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学展示和经验分享。
第十二条学校级公开课的时间安排应当充分考虑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和个人发展需求。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学校级公开课的评估机制,通过专家评审、同行互评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学校级公开课观摩活动,让教师和其他人员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促进教育教学的互相借鉴和提升。
第三章教师管理第十五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学校级公开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发挥作用。
第十六条教师参加学校级公开课应当准备完备的教学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十七条教师参加学校级公开课应当严格按照实施计划的要求进行教学展示,不得违反规定。
第十八条教师参加学校级公开课应当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点评,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023年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

2023年学校级公开课管理规定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级公开课的管理,推动教育教学稳步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目标1. 提高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 加强对学校级公开课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3.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4. 丰富学校级公开课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组织管理1. 学校级公开课由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和教师组成课程研发小组共同负责;2. 学校教务处负责学校级公开课的计划安排和组织管理;3. 教研组负责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估;4. 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级公开课,按照课程研发小组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设计和准备1. 学校级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大纲和教学标准,并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3. 教学准备要充分,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学辅助材料等。
五、教学实施1. 教师在进行学校级公开课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 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的达到;4.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并积极反馈。
六、教学评估和反馈1. 学校教务处负责对学校级公开课进行评估和监督,定期对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2. 教研组负责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3. 学校教务处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提供教师进修和发展的机会;4. 学生对学校级公开课进行评价,教师和学校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七、奖惩措施1. 对于在学校级公开课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2. 对于在学校级公开课中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并适当调整其工作安排;3. 教师在学校级公开课中存在严重违纪行为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4. 学生在学校级公开课中有较好表现的,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学校公开课制度

学校公开课制度学校公开课制度是指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向学校内外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开放课堂,促进教学互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
一、公开课的定义和目标公开课是指学校教师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向学校内外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开放的一堂正式课程。
公开课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
二、公开课的组织和安排1. 组织者:学校教务处或者相关教研组织负责组织和安排公开课活动。
2. 安排时间:公开课的时间应提前通知参预者,避免与其他重要活动冲突。
3. 选择课程:公开课的选择应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需求进行,以确保公开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4. 邀请观摩者:学校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观摩者参加公开课,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担任评委。
三、公开课的实施和评价1. 教师备课:教师在公开课前应认真备课,准备教案、教材和教具等教学资源。
2.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预课堂活动,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观摩和评价:观摩者应认真观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4. 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师应对公开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公开课的效果和影响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推动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五、公开课的改进和创新1. 不断完善公开课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提高公开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2. 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 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小学公开课制度

合峪小学一师一优课制度及奖励方案实行一师一优课制度,目的是为进一步密切教学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的不断提升,深化教学改革,保障并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一师一优课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头作用,确实通过一师一优课使广大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教学思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特制定如下制度:一、各组在开学初,应对本组本学期的一师一优课有一个具体计划安排,其中包括一师一优课主题、内容、执教老师、执行时间和任教班级,防止前松后紧。
二、全校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一师一优课。
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校内听课20节,每月4节以上。
教研组长听课30节以上,教务处主任听课35节以上。
三、一师一优课可以在不同范围(组、校)内进行、事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执教老师、组内和学校)在一师一优课前一周由组或教导处公布,听课教师事先作好准备和安排。
四、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必须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参加评课活动,认真倾听其他教师的评议,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填写好有关表格。
听课后没有参与评课,不计听课节数。
五、观课教师要遵守课堂观课纪律,将手机铃声设为振动,不迟到、不早退,不做与观课无关之事(如:交谈,接听手机),不得影响学生听课。
六、一师一优课教师上课后须上交一份教案和课件,教研组长收集好,在学期末时统一上交。
根据一师一优课质量和教案设计,教导处每学期评选优秀一师一优课教案若干篇,汇编成册供全校教师教学上参考,对优秀执教老师给予奖励,以兹鼓励。
七、一师一优课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不按要求上一师一优课,或不按要求完成听课,将不能获得相应的绩效工资。
九、学校鼓励教师多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教学展示,认真上好一师一优课将给予适当奖励。
奖励方案为校级100、镇级200、县级300、市级400、省级500五个档次。
十、所有学要的经费由合峪小学后勤处全力保障。
小学公开课制度

小学公开课制度
为了使公开课起到典型示范和带头作用,起到通过公开课使广大教师开扩视野、拓宽教学思路的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每个年级组必须按教导处的要求确定好公开课的授课人。
二、年级组长协助授课人选定公开课的内容。
三、教导处协调安排好公开课的日期、地点。
四、公开课确定后,授课人、内容、日期不许私自变动或更改。
五、公开课的课件制作,教研组成员可协助完成。
六、公开课具有示范作用,要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课后评课时,要说明自己的课运用了哪些现代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并形成文字材料交教导处存档。
七、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讨论与评价。
八、每人每期至少上好一节公开课。
九、公开课进行时,要求同科教师必须参加,中层以上领导必须参加,其它科教师自愿。
十、公开课进行完,教研组长、授课人须将教案等相关资料收集存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小学校级公开课制度
校级公开课制度为充分挖掘我校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校提出“开展魅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宗旨,并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关于出示示范课为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和带动新教师以及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科骨干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探索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此制度。
1、各个备课组每学期举行一次示范课,每学年举行两次,确切的时间以每学期的周工作安排为准。
2、由各备课组推荐本组内成绩优秀的骨干教师出示此课。
3、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贯彻新课改理念,体现学校的教改方向,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提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5、同备课组的教师必须全部参与听课,同教研组的教师尽量参加听课,青年教师必须跟上听课,提倡并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
6、评课由教研组长主持,听课教师尽量都参与评课。
评课时,出课教师先简介授课思路和设计意图,再由其他教师点评本
课的闪光点,并针对不足提出修改建议,最后新教师谈学习体会。
7、示范课将作为学校的校级公开课、是出示胶州市级以上公开课的重要依据。
8、上报计划但无故不按计划出示示范课的教师,两年内不推荐出示更高级别的公开课。
二、关于出示展示课为了推广外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促进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此制度。
1、新学期新调入本校的老师和进入我校挂职、支援的教师每人要出示一节展示课。
2、出课教师应把原学校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渗透到展示课的课堂教学中。
3、出课教师应以举行常态课为主,注重课堂教学实效,求真务实,不搞花架。
4、备课组长要与出课教师做好沟通,商定出课时间、地点,并要求组内所有成员必须参与听课,提倡其他教师跨学科听课。
5、评课由备课组长主持,组内所有成员都要参与评课。
评课时,出课教师介绍自己成绩优秀的经验做法,其他教师要认真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6、未出示展示课的调入教师不参加学校先进评选,未出示展示课的挂职、支援教师不推荐支教挂职先进评选。
三、关于出示过关课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教学,完成角色转变,提高业务水平,担当起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此制度。
1、新聘任或分配到我校的教师,必须在第一学期举行过关课,过关课的时间应尽量靠前安排,在开学的六、七周为宜。
2、新教师要向同教研组成员虚心请教,尤其是要向与自己结成帮扶关系的指导教师听课学习,并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3、同备课组成员尤其是指导教师有义务帮助新教师上好过关课,积极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全过程,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
4、学校成立由教导处、级部和教研组组成的过关课评审小组,负责组织评审。
5、由教导处组织评课。
评课时要全面、真实,既要结合出课教师特点明确长处,挖掘潜能,更要针对不足提出修改建议,鼓励其确定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促使新教师尽快提升教学水平。
6、如果一次不过关,全教研组成员要帮助新教师努力提高,争取尽快再次过关,两次不过关者将停课学习,直到再次过关才能上岗。
四、关于出示汇报
课为引导教师及时汇报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外出学习体会,使之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风采,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1、凡外出参加地市级以上大型课堂观摩活动、在外出示地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在地市级以上的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的教师应出示汇报
课。
2、汇报
课一般安排在外出教师回校后的第二、三周举行,具体时间见周工作安排。
3、备课组要根据出课教师个人风格精心组织集体备课,出课教师更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4、提倡出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综合素质等。
5、学校相关领导、教研组长、同备课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提倡全体教师参加听课。
6、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评课,要真正让出课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弄清今后的努力方向,让听课者和出课者都在研究中各有所得,共同提升。
几点说明:
1、出示各种课型的教师要认真对待,精心备课,教研组和备课组应积极协助。
2、各种课型的出示的时间、地点必须要在学校周工作安排上出现,负责人要提前通知相关人员按时听课,认真记录。
提倡教师跨学科听课。
3、负责人及时组织评课。
评课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明确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让参与者都有所收获。
4、各种课型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出课教师应按时授课,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举行者,应提前说明。
5、出示各种课型的教师应及时将教案的电子稿上报教导处,以便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