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口号“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A、青年学生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紧凑,知识点丰富,包括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事件,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作为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和价值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事件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巴黎和会的失败会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接着,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重要事件。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人的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的本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师寄语:你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继续努力学习,你会更加优秀。

继续努力奋斗,你的人生一定会十分精彩!!学习目标1、记住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结果,记住两点意义。

一、自主学习:(用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59-62页五四运动的内容,做出下面填空题,把答案勾画在课本上,再用六分钟时间记忆,然后复述)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a ---b-----、时间--------、地点a ---b-----、口号a ---b-----c----、领导者a ---b-----、结果a ---b-----c----,意义a ---b-----。

二、检查记忆。

(用七分钟总结记忆的方法,检查用这种方法记忆后的成果。

)三基础练习(用7分钟时间师生共同完成基础练习)单项选择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B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结果2.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A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卖国行径3 、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

这充分说明了(C)A 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 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4、下列对五四运动的表叙,不正确的是(D)A 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侵犯推动了运动的爆发B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C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起了领导作用D推动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的结合5 、五四运动最主要的作用是(B)A 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 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C 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D促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6.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B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四、小组合作探究(四分钟时间同座讨论完成下面两题把要点写下来,小组代表发言)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 ,比照1919年6月前后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高学生比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决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稳固根底:明确上述知识点后 ,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根底稳固题。

〔7'〕针对根底提纲提问 ,并适当拓展。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口号?3〕、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心、主力?4)、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主力?5)、说出五四运动的结果6〕、五四运动的意义?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 ,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0'〕试比拟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其次是运动涉及全国广阔地区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3.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爱国运动中 ,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对斗争取得初步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2.概况:(1)开始时间:年月日。

(2)地点:。

(3)主力:。

(4)口号:“外争,内除”“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拒绝”等。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背景:(1)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各阶层的拥护。

(2)在天津、上海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2.表现:(1)6月3日,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6月5日,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五四运动的主力由转到;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

3.结果: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得到:北洋政府释放了;罢免了等人的职务;拒绝在上签字。

知识点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的爱国运动。

2.历史意义:(1)彻底地反对的爱国运动。

(2)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和起了重要作用。

(4)是的开端。

知识点一中国外交1919 5 4 北京学生主权国贼二十一条在和约上签字知识点二日本帝国主义北洋政府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北京上海实现被捕学生曹汝霖“巴黎和约”知识点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合作探究】任务一:阅读课本59-60页,结合图片请找出五四运动前期的相关信息: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领导人、结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
【知识管理】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誓死力争,还我”“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基础过关】
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
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中共一大
D.遵义会议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
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
A.学生B.商人
C.工人D.市民
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
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

”据此电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

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能力提升】
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9.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

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

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直击中考】
11.(烟台中考)《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2.(湘西中考)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第13课五四运动
知识管理
山东1919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青岛曹汝霖工人阶级上海曹汝霖反帝斗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
基础过关
1.A
2.A
3.B
4.B
5.D
6.C
7.D
能力提升
8.C 9.C
10.答案:(1)五四运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

(3)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

(写出2点即可)(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直击中考
11.D 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