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俗期考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

《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卷3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中国民族民俗》(35、36班)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1分)1、成年礼仪又叫做“______”,或“冠礼”,是为成人青少年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______而举行的仪式,瑶族男孩子的成人礼叫______。

2、___________多见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交际礼俗有________、教育、_______和调节作用。

3、满族人将祖宗板置于________,表示对祖先虔诚的敬仰;鄂温克族以_____为图腾。

4、农业生产民俗的核心是_________民俗。

_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类最早开辟的基本交通设施。

5、鄂伦春族的仙人柱属于_____式民居,傣族的竹楼属于________式民居,中秋节属于_____类节日,纳西族的骡马会则属于_____类节日。

6、服饰是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最______、最_______的民俗现象之一。

7、饮料的主要种类有水、______、酒、______,______蒙古族的主要饮料。

8、“漓江夜捕”属于现代_______生产民俗旅游,“栈道游”、“胡同游”属于______生产民俗旅游。

9、海外华人尽管身居海外多年,每到春节仍然会聚到一起,用最热闹、最开心的方式来庆贺,这反映了民俗_______性。

10、“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正是民俗_____性特征的最好写照,“移风易俗”最有用的特征是民俗的____性特征。

11、中华民族最早的祖先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族的___________。

13、古典民间音乐________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带有_____音乐的韵味,被誉为__________,世所罕见。

14、_________是南部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侗族______社会风俗的遗留。

中外民族民俗试题

中外民族民俗试题

中外民族民俗期中考试试题15春酒管2班一、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3分,共15分)1、民族:2、民俗3、民俗旅游4、生产民俗5、居住民宿二、多项选择(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妻子临产前是,丈夫禁止进入产房达一个月。

A.壮族B.满族C.白族D.汉族2. 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成年礼。

A汉族的抓周 B.纳西族的穿裙子礼C.朝鲜族的三加礼D.瑶族的度戒3.民间的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等明显特征。

A.功利性B.开放性C.复杂性D.神秘性4.宗教信仰与其他非宗教信仰的社会意识形态相比,其基本特征为:。

A.盲目性B.系统性C.虚幻性D.功利性5.中国北方萨满族的“跳大神”,总是由巫师——“萨满”来主持的。

A.哈萨克族B.蒙古族C.鄂伦春族D.鄂温克族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是为表达敬意或体现隆重二举行的一定的礼节仪式及其相关的习俗惯例,简称为。

它包括。

和社会交往礼仪,是一种化了的道德规范与具有导向性和的特征。

2.诞生礼仪是人生的开端礼,主要包括婴儿诞生前的求子仪式、和婴儿诞生后的阶段,其中以。

为中心。

3. 多用于见面致意和问候、祝贺、感谢以及辞别时的礼俗。

4.在人的习惯动作中,最为表现心理状态的莫过于的动作,它为信息的传达有时比更直接更准确。

5.成年礼仪中又叫“成丁礼”或,是为承认成年人具有进入社会的和而举行的仪式。

四、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夏、商时期是汉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汉族在稳定、统一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2.西部的氐羌,在隋唐时期也先后建立了一些政权,内徙的氐族建立了前秦,羌族则建有后秦,这些内徙的氐、羌族在与汉族的长期交往中,也逐步融合于汉族。

()3.秦长城以西以北新石器时代以属狩猎与渔猎区,后来大多狩猎部落军队、发展为农业民族,渔猎部落则发展为农业民族。

()4.纵观汉、匈关系史,和平多于战争,双方始终以“合市”、“和亲”、“赏赐”、“纳贡”等方式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是双方的联系愈加密切。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民俗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A. 孔子B. 屈原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在中国民间,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A. 立春B. 雨水C. 立夏D. 立冬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A. 剪纸B. 皮影戏C. 京剧D. 油画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________。

答案:乞巧节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________节。

答案:扫墓3.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吃元宵4. 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________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答案:许仙5.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________。

答案:角色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案: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2. 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习俗包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请简述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答案: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节日,习俗包括扫墓、踏青、放风筝等。

4. 请简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答案: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现代社会中,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人们放松身心、增进感情的重要时刻。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民族与民俗)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民族与民俗)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民族与民俗)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有镶牙套、染齿和文身习俗的民族是()。

A.白族B.纳西族C.傣族D.苗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2.傣族的年节称()。

A.泼水节B.浴佛节C.关门节D.开门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3.被人们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是()。

A.白族的吹吹腔B.蒙古族的二人台C.满族的八角鼓D.土家族的傩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4.土家族迷信鬼神,崇拜()。

A.土王B.观音菩萨C.老子D.鬼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5.土家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嗜好是()。

A.喜蒜蓉B.辣椒当盐C.麻味浓郁D.醋味当先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6.壮族最常用的烹饪方法是()。

A.烧烤B.油煎C.清蒸D.水煮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7.妇女有嚼槟榔习俗的民族是()。

A.苗族B.白族C.壮族D.彝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8.歌圩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歌节,时间是()。

A.二月二B.三月三C.五月五D.六月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9.壮族人认为,“干”与“舌”是()。

A.盈利之意B.幸运之意C.亏本之意D.灾祸之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10.黎族独特的乐器是()。

A.鼻箫B.葫芦丝C.芦笙D.唢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11.黎族日常生活中采用独特的野炊方法制成的特色食品是()。

A.叫花鸡B.烤羊肉C.串烧D.竹筒烧饭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多项选择题12.纳西族的禁忌有()。

A.忌吃羊肉B.忌用凶器指人C.不能将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D.忌乱砍伐“神树”E.忌在家里唱山歌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中国民族与民俗13.白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练习试卷3.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练习试卷3.doc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练习试卷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国的民族与民俗练习试卷3一、单项选择题1 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 )。

(A)四川阿坝(B)四川凉山(C)云南大理(D)重庆大足2 彝族流行多神崇拜,祭司称( )。

(A)毕摩(B)阿訇(C)土司(D)神父3 下列不属于火把节的活动是( )。

(A)赛马(B)赛歌(D)斗牛4 白族群众聚居在( )。

(A)云南大理(B)云南腾冲(C)贵卅I黔南(D)贵州黔东5 下列节日中不属于白族传统节日的是( )。

(A)三月街(B)绕三灵(C)雪顿节(D)耍海节6 夏历七月( )日接送祖先亡灵时,白族忌出门。

(A)十四(B)十五(C)十六7 不属于纳西族群众信仰的宗教是( )。

(A)东巴教(B)喇嘛教(C)道教(D)伊斯兰教8 具有纳西族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是( )。

(A)三朵节(B)古尔邦节(C)那达慕大会(D)望果节9 最具傣族特色的舞蹈是( )。

(A)摆手舞(B)长鼓舞(C)孔雀舞(D)肚皮舞10 傣族的年节是( )。

(A)泼水节(B)春节(C)关门节(D)开门节11 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

(A)立春(B)清明(C)芒种(D)夏至12 进入( )世纪后,随着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国外思潮的影响,“民族”一词在国内开始普遍使用。

(A)18(B)19(C)20(D)2113 ( )与汉族共同使用汉语。

(A)回族(B)壮族(C)京族(D)朝鲜族14 我国各民族语言当中,属于印欧语系的有( )个。

(A)2(B)3(C)17(D)2515 属于斯拉夫字母体系的是( )。

(A)傣文(B)俄文(C)藏文(D)锡伯文16 民间文化娱乐属于( )民俗。

(B)社会(C)精神(D)游艺17 在战国时期,“七雄”都自称为( )。

(A)夷族(B)华夏族(C)汉族(D)中华民族18 北京话属于汉语当中的( )方言。

(A)北方(B)吴(C)客家(D)湘19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踏青节”的是( )。

《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及答案

《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 及答案

旅游专业一年级《中国民族民俗》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1.下列菜系中不属于中国八大菜系的是( ) A .川菜 B .粤菜 C .湘菜 D .陇菜 2.中国有( )个少数民族。

A .56B .55C .18D .24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形成、发展中,对中国的历史发展都起过重大作用,其中回族在( )开始形成。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4. 下列节日中,不是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的是( ) A .重阳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5. 影响民俗形成、发展的最基本因素不包括( ) A .地域 B .政治 C .宗教 D .文化6.中国56个民族中,下列不是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有( ) A .珞巴族 B .苗族 C .白族 D .朝鲜族7. 中国传统民居类型主要有窑洞式、穹庐式、干栏式、长屋式、上栋下宇式等,其中干栏式以( )最为典型。

A .傣族的竹楼B .北京的四合院C .蒙古族的蒙古包D .陕北的窑洞8.下列不属于商业民俗的重要表现形式的是( ) A .字号牌匾 B .商标 C .商品 D .广告9. 我国民俗商品种类很多,主要有民间工艺品、文房四宝、土特产品、民族服饰等 ,下列属于民间工艺品的是( )A .年画B .刺绣C .景泰蓝D .风筝10.民俗旅游内容丰富,方式千差万别,其中草原风情游(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喝奶茶、吃手抓羊肉)属于( )A .参与型B .消遣观光型C .购物型D .娱乐型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 )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起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4. ( )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

5. ( )任何民俗都是民族的,超民族的民俗是存在的。

6. ( )地域性可以代表民族性。

7. ( )中国的部落联盟大体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中国民俗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科目:民俗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 1 分,共20分)1.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①2. 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

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②3. 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

()解析:压邪驱鬼×②4. 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①5. 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

()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 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

()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 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

()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 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

()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 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②11. 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

()√②13. 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

()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 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①15. 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①1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

()√①12.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国民族民俗期考试题

中国民族民俗期考试题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2010年秋季学期《中国民族民俗》试题命题教师:陆秋菊专业:------------班别:--------------姓名-------- 总分----------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你选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南疏,西北密的格局。

()2、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3.蒙古族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唐代。

()4、16世纪初,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洲”。

()5、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生活,汉族流行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6、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7、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8、汉族人口众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再加上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使其自然地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9、满族妇女怀孕后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许侍奉祖先神,不许参加别人的葬礼等。

()10、自订婚至最后的结合,通常先由男家托媒人往女家说合,获准后即进入认姻亲、相亲、订婚、迎娶等阶段。

()11、握手的顺序是: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男后女。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的眼睛,目光闪烁不定是不礼貌的。

()12、满族人将60厘米长、50厘米宽的“祖宗板”置于正屋东墙上,表示对祖先虔诚的信仰。

()13、船家忌说“住”、“翻”,故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停”、“破”也在禁言之列。

()14、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渔民视妈祖为他们的保护神,中原地区的渔民也信妈祖。

()15、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最为有名。

制笔、制墨、造纸、制砚等行业的祖师爷分别为:蒙恬、吕洞宾、蔡伦、子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船家忌说“住”、“翻”,故称“箸”为“筷”,称“帆布”为“抹布”,“停”、“破”也在禁言之列。()
14、福建、浙江沿海一带渔民视妈祖为他们的保护神,中原地区的渔民也信妈祖。()1
15、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湖笔、端墨、宣纸、徽砚最为有名。制笔、制墨、造纸、制砚等行业的祖师爷分别为哈尼族D.纳西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中分布最广的是()
A.回族B.苗族C.壮族D.傣族
5.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
A.xxB.xxC.xxD.xx
6.自()起,酒被视为祭祀的供品。
A.商朝B.春秋C.周代D.秦朝
7.春节中以()为xx。
A.除夕和正月十五B.正月十五和正月初一C.除夕和正月初一
A、花茶、绿茶、坨茶、xx
B、花茶、绿茶、黑茶、xx
C、花茶、绿茶、砖茶、xx
D、花茶、绿茶、xx、xx
15、《仪礼·士婚礼》中规定婚礼程序为:
纳彩、问名、()请期、初婚六项,这套程序一直沿袭至清朝不变。
A、纳征、纳吉
B、xx、xx
C、纳财、聘礼
D、xx、纳财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满族的民族风情。
()
16、福建永宁县客家人古堡式的圆形土楼住宅,是汉族民居奇观,俗称“围楼”。它具有通风,采光好、防震、防兽、防盗的优点。()
17、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纪念民族英雄以及各地受崇拜的历史人物的纪念性节日。()
18、夏、商时期是汉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汉族在稳定、统一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19、总观汉、匈关系史,和平多于战争,双方始终以“合市”、“和亲”、“赏赐”、“纳贡”等方式进行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使双方的联系愈加密切。()
10、自订婚至最后的结合,通常先由男家托媒人往女家说合,获准后即进入认姻亲、相亲、订婚、迎娶等阶段。()
11、握手的顺序是:
先贵宾、老人,后同事、晚辈,先男后女。握手时应注视对方的眼睛,目光闪烁不定是不礼貌的。()
12、满族人将60厘米长、50厘米宽的“祖宗板”置于正屋东墙上,表示对祖先虔诚的信仰。()
11、xx的八大菜系中包括()。
A、xx
B、京菜
C、湘菜
D、徽菜
12、服饰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功能。
A、护体
B、御寒
C、装饰
D、标志
13、()族妻子临产时,丈夫严谨进入产房达一个月。
A、壮族
B、满族
C、白族
D、汉族
14、茶在春秋时期已成为汉族的饮料。汉族在制茶上,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形成了()四大类。
A.朝鲜族B.满族C.维吾尔族D.回族
13.下面属于蒙古族传统的舞蹈的是()
A,xxB.顶水舞C.摆手舞D.跳丧
14.“xx”是()的一大发明创造。
A.回族人B.朝鲜族人C.维吾尔族人D.苗族人
15.维吾尔族不论男女都爱戴四愣绣花帽,维吾尔族称()
A.朵帕B.袷袢C.号帽
D、塔克亚
16.xx农民标志性的标志是()
20、金代忽斯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营养专著,是很有价值的科学著作。()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写在相应括号上,共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B.苗族C.壮族D.汉族
2.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7、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源于中华大地,并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8、汉族人口众多,分布面广,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再加上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使其自然地成为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9、满族妇女怀孕后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许侍奉祖先神,不许参加别人的葬礼等。()
2、简述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4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0年秋季学期《xx民族民俗》期考
答题卡
专业:
------------班别:
--------------姓名---------总分----------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每题1分,共20分。)题号1
答案
题号11
答案2
123
134
A.腰带B.小花帽C.xx羊肚手巾
17.在中国道教里被陈称为“上元节”的节日是()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端午节
18.中山装是()根据中服和西服的样式改革而成的开始。
A.毛泽东B.周恩来C.孙中山D.蒋介石
19.中秋节赏月的风俗起源于()
A.明朝B.汉朝C.唐朝D.秦朝
20.五月五端午节又被称为()
D.除夕和正月初
8.元宵节中赏灯的习俗从()开始。
A.明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9.重阳节又被称为()
A.天中节B.诗人节C.登高节D.蒲节210.满族分布以()省最多。
A.辽宁省B.山东省C.黑龙江D.吉林省
11.满族信仰()
A.xxB.佛教C.基督教D.道教
12.“万字坑”属于下列哪个民族的住房特点()
7、xx旅游的“三大支柱”是:
()
A、自然风光旅游
B、生态旅游
C、历史文化旅游
D、民俗旅游
8、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有:
()
A、中秋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重阳节
9、xx集团包括:
()
A、炎帝
B、xx
C、尧
D、舜
10、能被视作交通旅游资源的交通运输工具有()
A、狗拉雪橇
B、自行车
C、羊皮筏子
D、黄包车
3、回族人只吃()等反刍偶蹄动物的肉
A.xxB.羊C.猪
D、马E驼
4.下列民族中都禁食猪肉的是()
A.蒙古族B.壮族C.维吾尔族D.回族35.下列属于回族节日的是()
A.开斋节B.古尔邦节C.肉孜节D.圣纪节
6.()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成年礼。
A.汉族的抓周B.纳西族的穿裙子礼C朝鲜族的三加礼D.瑶族的度戒
xx
2010年秋季学期《xx民族民俗》试题
命题教师:
xx
专业:
------------班别:
--------------姓名--------总分----------
一、判断题
(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你选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南疏,西北密的格局。()
145
156
167
178
189
1910
20
二.单项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1
答案
题号11
答案2
123
134
145
156
167
178
189
1910
20
三.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1
92
103
114
125
136
147
158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10分,在背面答)5
A.乞巧节B.女儿节C.八月半D.菊花节
三.多项选择题。(清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几、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满族传统点心的是()
A.驴打滚B.xxC.绿豆糕D.油香
2.下列属于满族人禁忌的是()
A.不打喜鹊,乌鸦B.不吃狗肉C.不吃猪肉D.不吃蛙肉
2、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
3.蒙古族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在唐代。()
4、16世纪初,皇太极将“女真”更名为“满洲”。()
5、伊斯兰教不仅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也影响着我国许多民族的生活,汉族流行的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就直接起源于伊斯兰教。()
6、旅游虽然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也会对旅游接待地的民族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当地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