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试地的题目

第3章自测题一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土壤质地4.土壤有机质5.田间持水量6.蒸腾系数二、填空题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B 0.01 mmC 0.001 mmD 0.000 1 mm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B 壤土C 黏土D 都不对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B 沙土C 重壤土D 中壤土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B薯类C芝麻D小麦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B <10C 10~20D >20四、判断题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三章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任务二 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三章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 任务二 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任务二练习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从土壤质地来看,最好的质地类型是()A、团粒结构B、沙土C、壤土D、黏土2、某土壤的昼夜温差大,较适宜种植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生育期较短,喜土壤疏松、土壤排水良好的作物。

这种土壤质地类型属于()A、沙土B、壤土C、重壤土D、黏土3、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孔度指标是:耕层的总孔度为( ),土体内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

A、50%B、50%~56%C、60%以上D、50%以下4、具有保水蓄水作用的孔隙是()A、通气孔隙B、毛管孔隙C、非活性孔隙D、土粒之间的各种孔隙5、某土壤的土粒密度为2.65g/cm3,土壤密度为1.15g/cm3。

则该土壤的孔隙度为()A、56.7%B、52.3%C、50%D、43.4%6、土壤空隙度是指()A、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与性质的总称B、反映土壤孔隙数量多少C、土壤质地、松紧度及结构性的综合性质D、各种孔隙大小比例7、一般情况下,土壤密度值为()A、1.15g/cm3B、2.65g/cm3C、1.10~1.50/cm3D、1.10~1.30/cm318、8、肥沃土壤的土壤孔隙度一般在()A、40%以上B、50%或稍大于50%C、50%以上D、60%以上9、最适宜的土壤结构类型一般是()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片状结构D、团粒结构10、农业生产上最理想土壤结构的粒径是()㎜,俗称“米糁子”A、小于0.25B、0.25~1.0C、2~3D、5~1011、我国土壤PH值大多数在()范围内。

A、4.5—8.5B、3.5—8.5C、3.5—9.5D、4.5—9.512、犁底层的土壤结构常属于()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片状结构D、团粒结构13、用细土垫圈氨臭味减小是利用土壤的()吸收方式。

A、物理B、化学C、生物D、离子交换14、生产上常使用的菌肥养地培肥土壤是利用()原理。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任务三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习题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任务三 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习题学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任务三植物营养与科学施肥(1)习题学案【学习人】【班级】81班【学习日期】 12.4 【课时】第7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氮磷钾肥的生理作用及施用特点;2.理解有机肥的类型及作用。

一、填空题1.一般来说,合理施肥时期包括、和三个环节。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主要有、、、等。

3.注射施肥多用于林木、果树,常有和两种。

4.种子施肥经济有效,包括、和等。

5.磷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在作物生长早期,如小麦在,棉花在,油菜在。

6.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是、和等。

7.氮肥深施具有前、中、后的供肥特点,其肥效可长达天,能保证植物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8.按磷肥所含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磷肥,主要有和等。

二是,主要有钙镁磷肥、钢渣磷肥等,其肥效较水溶性磷肥要慢。

三是性磷肥,肥效迟缓而长,为性磷肥。

9.土壤中钾按化学形态可分为、、、等。

10.一般来说缺铁、硼、锰、锌、铜,主要发生在土壤上,而缺钼主要发生在土壤上。

11.新型肥料的主要类型有、、、、等。

12.某一复(混)合肥料养分含量标示为 15-25-10,则其含氮 %,含五氧化二磷 %,含氧化钾 %。

13.粪尿肥主要是动物的排泄物,包括、、海鸟粪、蚕沙等。

14.厩肥的积制有三种方法,即、和等。

15.厩肥半腐熟特征可概括为,完全腐熟可概括为,腐熟过劲则为。

16.堆肥腐熟过程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17.生物肥料主要有、、、和等。

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包括“、、、和”5个核心环节、9项重点内容。

二、选择题1.肥料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长效肥料为主,速效肥料为辅的是()。

A.追肥B. 基肥C.种肥D.根外追肥2.对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只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B.在植物新陈代谢中起催化作用C.参与植物体物质的转化与运输D.构成植物体的结构物质、贮藏物质和生活物质3.对磷的生理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磷是核酸、核蛋白、磷脂、酶等的成分B.在糖代谢、氮素代谢和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C.磷能提高植物抗寒、抗旱等抗逆性D.能促进叶绿素合成,促进光合作用4.下列关于玉米氮素营养临界期的判断准确的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及答案

最新三校生冲刺“对口高考”强化训练(8)《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植物细胞:2、春化作用:3、土壤肥力:4、呼吸作用: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8分)1、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有、、。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3、土壤气体交换的方式有、。

4、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面蒸腾分为和两种。

5、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酵解在在内进行。

6、土壤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三种途径是、、。

其中和是主要形式。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可使小麦和水稻拔节、抽穗的分生组织是()A、顶端分生组织B、居间分生组织C、分泌组织D、侧生分生组织2、杏的食用部分是()A、种皮B、内果皮C、中果皮D、外果皮3、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溶酶体4、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的种子是()A、大豆、茄子B、瓜类、葡萄C、花生、油菜D、番茄、辣椒5、下列激素具有极性传导的是()A、乙烯B、赤霉素C、细胞分裂素D、生长素6、东北的大豆引种河南、生育期()A、缩短B、延长C、不变D、死亡7、“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A、黏土B、壤土C、沙土D、都不对8、生产上常施用菌肥养地培肥土壤,利用了()A、物理吸收B、化学吸收C、生物吸收D、离子交换吸收9、在农村人们常用细土垫圈氨臭味就会减少,这是利用了土壤的()吸收方式。

A、物理吸收B、化学吸收C、生物吸收D、离子交换吸收10、在土壤水分中,最有效的水是()A、束缚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11、日较差为零的土层深度是)cmA、50-60 B 80—90 C80—100 D90—10012 一般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满足发育要求的温度范围是()A、0――20 10――35℃B、5――40℃10――25℃C、5――40 10――35℃D、10――20℃20――40℃1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A、质体B、叶绿体C、线粒体D、有色体14.下列属植物根系吸水主要动力的是()A蒸腾拉力 B伤流 C吐水 D根压15、下列不宜做种肥的钾肥是()A、草木灰B、硫酸钾C氯化钾D、碳酸钾16、植物各个生育期对氧分需求的一般规律为()A、初期多、盛期多、后期少B、初期少、盛期多、后期少C、初期少、盛期少、后期多D、初期少、盛期多、后期多17、下列激素中,具有防止植物器官早衰作用的是()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 D、脱落酸18. 异面型叶最本质的特征为()A.叶上、下表皮色泽不同B.叶上、下表皮气孔分布不同C.叶上、下表皮分别为单层和多层细胞D.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1、显微镜各部分零件可以在显微镜之间互相调换使用,()2、雌蕊是由一个或几个变态叶组成,()3、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标志,()4、植物的向光性和向地性与生长素有密切关系,()5、“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等反映的是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之间的协条关系,()6、一般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多,()7、在温度相同时,水汽压较大的空气,露点温度低,()8、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日较差大,瓜果含糖量较多,()9、植物的根,叶发生萎蔫时,呼吸作用减小,()10、光照度低于光补偿点,植物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1、尿素为中性肥料,吸湿性小,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用做基肥,追肥和根追肥,()12、当细胞外的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内的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属于渗透吸水,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1、显微镜的使用分为几个步骤?2、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分区有何特点?3、简述种子与果实形成过程?4、禾本科植物的茎结构有何特点?5、什么是光合作用?它有何生理意义?6、如何合理使用氮肥?六、计算题(6分)某地计划每667㎡农田产小麦500千克,不施肥区每667㎡产量为150千克,若施有机肥和化肥各半,需厩肥(含N0.5﹪、利用率为20﹪)和碳铵(含N17﹪、利用率为35﹪)多少千克?(形成100千克小麦需纯氮3千克)《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细胞、组织部分一、名词解释1.细胞:2. 细胞质:3.原生质体:4. 细胞器:5.有丝分裂:6.减数分裂:7.组织:8.分生组织:9.维管束:二、填空题1.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和三类。

2.农业生产是由生产、生产和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 细胞是植物体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和两大类型,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后者可分为、和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简称。

6. 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和。

8.植物细胞器中属于显微结构的是、和,属亚显微结构的是、、、、、和,具双层膜的有和,单层膜的有、、、、和。

9.细胞核由、和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

10.质体主要由和组成,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

11.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和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的功能是消化作用。

12.成熟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和三层,其中次生壁可发生、、和。

13.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

其中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为叙述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五个时期,即、、、、。

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14.在细胞的无丝分裂中开始部位是,有丝分裂的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15.减数分裂时,细胞连续次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次,这样,一个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形成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

16.植物组织依其细胞种类和生活功能(或形态结构)的分化特点,可分为和两大类,按细胞构成可分为和。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考大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考大题

项目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1、以棉花,麻类、玉米、柑橘、水稻和松、柏为例解释什么是顶端优势?并说明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主茎项芽生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麻类、玉米和松、柏的顶端优势强。

应用:生产上要利用和保持顶端优势的有麻类、松柏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及获得优质木材。

生产上要消除项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的如棉花打顶、柑橘的整形修剪等。

通过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果生长,减少脱落。

2、以水稻(或果树)为例,请你谈谈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相关性。

当水稻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相矛盾时,如何调节?相关性:作物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关系。

(1)生殖器官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没有营养生长就不可能有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

(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关系。

如营养生长过旺,水稻贪青迟热,空秕粒增多:营养生长不良,水稻穗小减产。

(3)生殖器官的生长同样会影响营养生长,对营养器官起抑制作用。

如水稻早穗,会影响水稻分蘖。

调节措施;(1)当水稻营养生长过旺时,生产上要适当控制氨肥供应,增施针空进行露田、晒日,控制营养生长。

(2)当水稻营养生长不良时,增施氨肥和钾肥,加强田间管理。

(3)当水稻早穗时,增施氨肥,促进分蘖:最好通过适时播种、适时移栽,控制秧龄稀播匀播来防止早穗的发生。

3、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2)生长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简述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应用(1)人工春化处理。

春播前对植物春化处理可提早成熟;冬小麦经处理后可春播或补种小麦;育种上可繁殖加代。

(2)调种引种时重点考虑。

在引种时要考虑所引品种的春化性。

如冬小麦北种南引,不能满足春化要求,不开花结实;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烟草,南引北种可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产量。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ppt课件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ppt课件

矾等进行改良。
.
(二)土壤缓冲性 1.概念 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剧烈反应变化
的性能,称为土壤缓冲性。 2. 机理 ①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②弱酸及其盐类的缓
冲作用;③土壤中的两性物质作用。如富里酸、氨基 酸、蛋白质等有机质,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从 而起到缓冲作用。 3.影响因素 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黏粒含量、无机胶 体类型、有机质含量等。 4.调节 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沙土掺淤,增施有机肥 料和种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缓 冲性能。
.
(二)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 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
物质的能力。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 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和特性。
土壤的吸收保肥作用有五种:
1. 机械吸收 指具有多孔体的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
粒的机械截留作用。
2. 物理吸收 指土壤胶体巨大的表面能对养分(如氨、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 实,在耕作层下形成的紧实亚 表层,厚约l0 cm。
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 底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 化土层。一般厚度为20~30 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
的土层。一般在地表50~60
cm以下。
.
旱地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底土层
3.水田土壤的剖面 耕作层:通常厚12~18 cm,多锈斑。 犁底层:厚10 cm左右,青灰色,也多锈斑,可 防止水分渗漏过快。 渗育层: 是受灌溉水浸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 层次,厚10~20 cm,颜色灰白,夹有 少量锈纹、锈斑或铁结核。 潴育层:是受水分浸润,含铁矿物水化而显黄 和灰色层次,有大量的锈纹、锈斑或 铁锰结核。 潜育层:是由于水温、土温过低,通透性不 良,还原性物质积聚而形成的层次。 母质层:母质层包括母质岩和母岩。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模拟训练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3单元 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模拟训练

环境第三章模拟训练一一、填空题1.土壤肥力的四要素包括、、、。

2.土壤是由(包括和)、和三相物质组成。

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3.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也即通常所称的和;砂粒对于有益;而粘粒主要起着。

4.土壤微生物中以数量最多,、次之,数量最少。

5.构成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占有机质的。

6.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方面将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是有机质的过程,它是养分和有机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微生物作用于有机物质,使之转变为复杂的腐殖质,即过程,它是有机质和养分的过程。

7.土壤通气性的交换方式有和。

8.卡庆斯基制将土壤质地分为、、。

9.土壤水分形态可分为、、和,其中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类型,它又分为和。

10.在田间验墒时,既要看又要看,先看干土层,再分别验墒。

若干土层在左右,而以下墒情为,则可播种,并适宜植物生长;若干土层达以上,且在其下墒情也差,则要尽早采取措施,缓解旱情。

11.是判断旱地土壤是否需要灌水和确定的重要依据。

12.萎蔫系数包括全部和部分二、选择题1.土壤区别于陆地表面其它疏松表层的本质特征是()。

A.能够生长绿色植物B.具有肥力C.有微生物的存在D.由岩石风化后的母质发育而来2.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粒径。

A.0.1mmB.0.01mmC.0.001mmD.0.0001mm3.矿物质养分含量最丰富的土壤颗粒是()。

A.砂粒B.黏粒C.粉粒D.石砾4.下列不属于土壤微生物的是()。

A.细菌B.线虫C.放线菌D.病毒5.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土壤中,当灌溉后。

水分下移而“悬挂”在土壤上层毛细管中的水分是()。

A.吸湿水B.毛管悬着水C.重力水D.毛管上升水6.对旱地植物来说是多余的水分,而对水生植物是有效水分的形态是()。

A.毛管水B.膜状水C.重力水D.吸湿水7.土壤各种水分中,对农作物最为有效的是()。

A.膜状水B.吸湿水C.毛管水D.重力水8.土色为黄色,手感为湿润,可捏成团,落地散碎,手感有湿印和凉爽感觉的土壤墒情为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自测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田间持水量
6.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土壤水分土壤中常以溶液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_和
_________。

3.土壤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成土因素的制约。

4.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5.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6.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7.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9.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
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
B 动物残体C腐殖质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B薯类C芝麻D小麦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_________cmol(+)/kg时表明土壤保肥力中等。

A >5
B <10
C 10~20
D >20
四、判断题
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
2.有效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
3.在坡度小、地形复杂、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鱼鳞坑。

()
4.施肥过大,土壤溶液水势降低,易出现烧苗。

()
5.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
6.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差即为有效水最大含量,此范围内的水分对作物来说是同等有效的。

()
7.萎蔫系数就是植物出现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8.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9.就抗旱能力而言,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
10.生长期短的作物适宜沙土上种植,早发苗,早收获,不致后期脱肥。

()
11.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少。

()
五、简答题
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
2.土壤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3.土壤有机质有哪些重要作用?
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
六、计算题
1.今称得某土壤湿土重17.2 g,烘干后15 g,土壤密度为1.2 g/cm3,耕层厚度为20 cm,田间持水量为30%。

求:(1)土壤含水量(质量分数)。

(2)相对含水量。

(3)该含水量是否适于农作物生长,应采取何种措施?
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
1.束缚水,毛管水,重力水
2.减小坡度,缓短长坡,修筑梯田,撩壕
3.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4.自然土壤,农业土壤,土壤肥力
5.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
6.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病毒
7.矿质化,腐殖化
8.扩散作用,整体流动
9.土壤水分
三、选择题答案
1.B
2.A
3.B
4.C
5.D
6.C
四、判断题答案
1.× 2. × 3.√ 4. √ 5.× 6.√7. √ 8. √ 9.×10.√11.×
五、简答题答案
1.沙土、黏土、壤土三种。

(1分)
(1)沙土沙粒多,大孔隙多,透水透气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耕作,泡水后淀浆板结;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的作物。

(2)黏土:黏粒含量较多,粒间孔隙小,总孔隙度大,透水透气性差;保水保肥性强,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发老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

(3)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2.(1)分解有机质,形成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无机盐类;(2)分解矿物质,使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态;(3)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4)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释放;(5)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6)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7)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动。

3.(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2)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5)消除农药残毒及重金属污染,刺激植物生长。

4.(1)影响种子萌发;(2)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3)影响土壤养分状况;(4)影响作物抗病性。

六、计算题答案
1.(1)土壤含水量(%)= (17.2 - 15)/15 ×100%≈ 15%
(2)相对含水量(%)= 15%/30% × 100% = 50%
(3)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一般为50%~80%,但50%是农作物生长的下限,因此该土壤应及时灌溉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