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氧、硫及其化合物
氧硫及其化合物课件

氧硫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如陶瓷、玻璃、半导体等。
03
能源领域
氧硫氧化物在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如燃料添加剂、催化剂等。
04
氧硫的硫化物
Chapter
氧硫硫化物的分类与性质
金属硫化物
01
金属硫化物是氧硫化合物的一种,它们具有金属光泽,电导率
高,硬度大,熔点高,不溶于水,硫酸是化工领域中最重要的酸之一,可用于制造许多其他化 学品。
硫化物制备
硫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橡胶、塑料和其他 化学品。
02
氧硫的化合物
Chapter
氧硫化合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硫化物
金属硫化物、非金属硫化物
含氧酸盐
碳酸盐、硫酸盐、亚硫酸盐等
01
技术手段
02
03
04
燃烧控制技术:通过改进燃烧 方式和控制燃烧条件,减少燃
烧过程中的氧硫排放。
吸附分离技术:利用吸附剂和 分离技术对废弃物中的氧硫污
染物进行回收和分离。
催化转化技术:通过催化剂将 废弃物中的氧硫污染物转化为
无害物质或资源化产品。
氧硫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政策
防治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强对氧硫污染的监管和管理。
将金属氧化物与碳或氢气在高温下反应,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 属单质,再与硫单质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
气相沉积法
将含有金属元素的蒸汽与硫蒸汽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 。
氧硫硫化物的应用
催化剂
许多金属硫化物具有催化活性,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 催化剂。
超导材料
某些金属硫化物具有超导性质,可以用于制造超导材料。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共60页文档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013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轮)第12讲_硫和硫的化合物

6.将 SO2 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不会 生成沉淀的是( BC ) A.饱和石灰水 C.BaCl2 溶液 B.FeCl3 溶液 D.Ba(NO3)2 溶液
【解析】A 生成 CaSO3,D 生成 BaSO4。
D.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 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能恢复原色
【解析】 明矾[KAl(SO4)2· 2O]溶于 12H 水,电离产生的Al3+ 水解生成能吸附水中 悬浮杂质的Al(OH)3胶体,故可用作净水剂; 虽然有强氧化性,只有加热才能与Cu发生 反应;SO2 通入溴水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加热不可 能生成Br2。
3+
- 2- 、SO4 ,NO3 被还原,故立即又变棕黄色, - + -
2+
滴入 BaCl2 溶液,产生 BaSO4 白色沉淀。
4.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K2SO3粉末,为确定其 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K和S元 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原粉末是K2SO4 C.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 K2SO3 D.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 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K2SO4 和K2SO3 的混合物
【解析】 A生成BaSO3 沉淀;SO2 溶于水 显酸性,被H+、NO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 BaSO4 沉淀;SO2 通入Na2S溶液中会生成单质 S沉淀。
2.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
A.明矾[KAl(SO4)2· 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 12H 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PPT说课稿
![[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PPT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773727aef8941ea66e054a.png)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化学《 硫及其 化合物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3.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①与水反应: SO3+H2O=H2SO4 ②与碱反应: SO3+Ca(OH)2=CaSO4+H2O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CaO=CaSO4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化学《 硫及其 化合物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化学《 硫及其 化合物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4.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来源 危害
治理
酸雨 形成 的两 途径
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能力提升
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 D )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
红 ③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
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 酸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名校课堂】获奖PPT-[人教版]教 材高中 化学《 硫及其 化合物 》PPT说 课稿( 最新版 本)推 荐
能力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 酸性KMnO4溶液、石蕊试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 且原理相同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 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高一化学 氧、硫及其化合物

2SO3
化 原 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氯
无
学 性 水、溴水、碘水等氧化剂氧化:
性 质
X2+SO2+2H2O=H2SO4+2HX (X=Cl,Br,I)
漂
白
有,不稳定
无
性
二、漂白性
SO2能和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 色物质,SO2和Cl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 理和现象不同: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 水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 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而SO2由于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褪色 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如:
(考查硫酸的性质)向50mL18 mol/L的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
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2)还原性
SO2能被O2、X2(Cl2、Br2、I2)、KMnO4 (H+)溶液等氧化剂氧化。
①与O2反应:
催化剂
. 2SO2+O2 △ 2SO3
,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②与X2反应: . SO2+X2+2H2O=H2SO4+2HX 。
(3)氧化性 与H2S反应:2H2S+SO2=3S↓+2H2O (4)漂白性原理:SO2可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考查SO2和亚硫酸盐的性质)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 成,加稀硝酸后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一、硫单质、O3和H2O2的性质及应用1.硫单质(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矿石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
(2)硫的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3)硫的化学性质(4)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硫的方法硫单质易溶于CS 2且可以与热的强碱溶液反应: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
所以当试管壁上沾有单质硫时,可用CS 2或热强碱液洗涤。
2.O 3的化学性质及用途(1)不稳定性:O 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 3===3O 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 2可以转化为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 2=====放电2O 3。
(2)强氧化性:O 3容易使淀粉KI 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 +O 3+H 2O===I 2+2KOH +O 2。
(3)漂白性:O 3因其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可用作杀菌消毒剂。
(4)用途: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3.H 2O 2 (1)结构电子式H ··O ···· ··O ···· ··H ,结构式H—O—O—H ,是极性分子。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分解加快。
②弱酸性:相当于二元弱酸。
H 2O 2H ++HO -2,HO -2H ++O 2-2。
③强氧化性a .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b .氧化Fe 2+、SO 2-3等还原性物质;c .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H 2O 2+2I -+2H +===I 2+2H 2O 。
氧、硫及其化合物

6.某学生将 H2O2 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 的红色消失。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该学生提出两种假设,然后又设
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验证这两种假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生提出的两种假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一种单质 B.不使用含氟冰箱有利于空洞修复 C.和氧气完全相同 D.转化成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析:臭氧是由一种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A 正确; 含氟的冰箱会释放氟利昂破坏臭氧层,B 正确;臭氧和氧气是两种不同的物 质,所以性质肯定不会完全相同,C 不正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 化,D 正确。 答案: C
. H2O2+2Fe2++2H+===2Fe3++2H2O,
H. 2O2+Na2SO3===Na2SO4+H2O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化学
创新方案系列丛书
c.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H2O2+2I-+2H+===I2+2H2O。 ④弱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O3 的性质
①臭氧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与 SO2 的漂白原理相同。( ) ②臭氧和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 )
H2O2 的结构与性质 ③H2O2 是强氧化剂,只有氧化性。( ) ④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 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NA。( ) ⑤含 1 mol H2O2 的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 2NA。( ) ⑥O3、H2O2、活性炭都能使有色物质褪色,且漂白原理相同。( )
,
在 放 电 条 件 下 空 气 中 的 O2 可 以 转 化 为 O3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第12讲 氧、硫及其化合物

点燃
S+2H2SO4(浓) △ 3SO2↑+2H2O S+6HNO3(浓) △ H2SO4+6NO2↑+2H2O
SO2
(2)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还具 有还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二者的性质对比如表所示:
考点1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
3、含硫物质间的转化:《名师面对面》P81
硫化氢(H2S)
1、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于水(1:2.6).
有剧毒。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二元弱酸,不稳定)
2、H2S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氧气不足 点燃 2H2S + O2 === 2S + 2H2O 氧气充足 点燃 2H2S + 3O2 === 2SO2 + 2H2O
催化剂
第12讲
氧、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氧化物
(1)硫单质 ①表现氧化性:与金属、氢气等反应,化合价降低到-2价。与 变价金属反应,被金属均氧化成低价态。 2Na+S Na2S(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
Fe+S △ FeS(生成黑色固体) 2Cu+S △ Cu S(生成黑色固体)
2
H2+S △ H2S
②表现还原性:与氧气、强氧化性的酸等反应,化合价升高到
X Y Y Z
【解析】 本题考查氮、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由 D 的相 对分子质量比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16,容易联想 D 比 C 分子 增加 1 个氧原子,则 D 可能是氧化物,而 E 为酸,则应为含氧 酸,而 Y 是能提供 “O”的物质,A 为正盐,与碱反应放出的物 质能连续两次氧化最后得一含氧酸,可推知 A 可能是铵盐: A― ― →NH3― ― →NO― ― →NO2― ― →HNO3;而 A 与强酸反应 时,生成的物质也会连续氧化两次,最后生成含氧酸,则 A 可 能为硫化物(含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氧、硫及其化合物A组基础题组1.(2017北京朝阳一模,6)下列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储存方法中,所加物质氧气反应的是( )2.(2018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N3.(2017北京西城期末,5)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有漂白性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有还原性D.能杀菌、消毒,可按照国家标准用作食物的防腐剂4.(2017北京东城一模,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气和明矾都能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用铜制容器盛装 C.钢铁设备连接锌块或电源正极都可防止其腐蚀D.酸雨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转化而成的5.(2018北京朝阳期中)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 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 的平衡转化率C.该工艺中I 2和HI 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 2+4H 2O+I 2H 2+2H 2SO 4+2HI6.(2017北京海淀期末,4)某同学进行SO 2的性质实验,在点滴板a 、b 、c 处分别滴有不同的试剂,再向Na 2SO 3固体上滴加数滴浓H 2SO 4后,在整个点滴板上盖上培养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与Na 2SO 3固体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a 、b 均表明SO 2具有漂白性C.c 中只可能发生反应:SO 2+2OH-S +H 2OD.c 中所得溶液的离子间一定存在关系:c(Na +)+c(H +)=2c(S )+c(HS )+c(OH -)7.(2017北京海淀期中,17)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1)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与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Ⅰ和固体。
①烧渣中的FeS在反应中作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溶液Ⅰ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操作a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过滤、洗涤、干燥。
(5)流程中,固体X可以选择硫铁矿(FeS2)或;当固体X为硫铁矿(FeS2)时,将溶液Ⅰ与固体X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FeS22+B组提升题组8.(2017北京海淀零模,10)利用Cu和浓硫酸反应制备SO2涉及的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制备SO2B.用装置②检验和收集SO2C.用装置③稀释反应后溶液D.用装置④测定反应后溶液中c(H+)9.(2018北京西城期末)为探究Na 2SO 3溶液的性质,在白色点滴板的a 、b 、c 、d 四个凹槽中滴入Na 2SO 3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BaSO S10.(2017北京平谷一模,11)浓硫酸分别和三种钠盐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以说明还原性Br ->Cl -B.①和③相比可说明氧化性Br 2>SO 2C.②中试管口白雾是HCl 遇水蒸气所致,说明酸性H 2SO 4>HClD.③中浓H 2SO 4被还原成SO 211.(2017北京东城二模,28)资料显示“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某兴趣小组探究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实验如下。
Ⅰ.探究体现漂白性的主要微粒实验一:将SO 2分别通入0.1%品红水溶液和0.1%品红乙醇溶液中,观察到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
实验二:(1)SO 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 。
(2)NaHSO 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用平衡原理解释)。
(3)实验d 的目的是 。
(4)由实验一、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 。
Ⅱ.探究褪色过程的可逆性(5)甲同学:向a 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至pH=10时,溶液颜色不变。
乙同学:向a 实验后的无色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pH=10时,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是。
(6)丙同学利用SO 2的还原性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得出结论: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
①步骤一,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将步骤二中的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按步骤一的形式呈现): 。
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题组1.A B项,TBHQ 是一种酚类物质,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项,SO2具有还原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D项,还原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
2.D 相同条件下,用稀硫酸洗涤BaSO4所造成的损失比用蒸馏水洗涤少是因为稀硫酸中S浓度较大,使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
3.A A项,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能够电离,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B项,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C项,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项,二氧化硫有毒,同时能杀菌、消毒,可按照国家标准用作食物的防腐剂。
4.D A项,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明矾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但不能用于杀菌消毒;B项,常温下,铜和浓硝酸能反应,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浓硝酸;C项,钢铁设备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会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D项,硫氧化物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氮氧化物会形成硝酸型酸雨。
5.C A项,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观察流程图知,分离器中是从硫酸和氢碘酸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硫酸,不能用过滤法;B项,膜反应器中HI分解为H2和I2,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HI的平衡转化率;C项,观察膜反应器和反应器的指示箭头知,该工艺中I2可以循环使用;D项,观察分析流程图知,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SO 2+2H2O H2+H2SO4。
6.D A项,浓硫酸与Na2SO3固体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项,品红溶液褪色表明SO2具有漂白性,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表明SO2具有还原性;C项,发生的反应还可能为SO2+OH- HS;D项,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2c(S)+c(HS)+c(OH-)。
7.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2SO2+O2 2SO3(3)①还原②Fe2(SO4)3、H2SO4(4)冷却结晶(5)铁粉(或Fe) FeS 2+14Fe3++8H2O 15Fe2++2S+16H+解析(1)硫铁矿在沸腾炉中进行粉碎处理,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SO 2和O 2化合生成SO 3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O 22SO 3;(3)①在反应釜中,FeS 转化为Fe 2(SO 4)3和S,铁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均升高,故FeS 为还原剂; ②溶液Ⅰ中除含有生成的Fe 2(SO 4)3外,还有过量的H 2SO 4;(4)由溶液到晶体的转变应经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5)固体X 的作用是将溶液中的Fe 3+还原为Fe 2+,所以X 可以是硫铁矿或铁粉;硫铁矿还原Fe 3+的离子方程式为FeS 2+14Fe 3++8H 2O15Fe 2++2S+16H +。
B 组 提升题组8.C A 项,金属Cu 与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B 项,SO 2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C 项,反应后溶液中含有较多的硫酸,稀释时沿烧杯内壁将混合液倒入烧杯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 项,NaOH 溶液呈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
9.C A 项,Na 2SO 3和H 2O 2反应生成Na 2SO 4,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要想检验该反应是否发生需要检验是否生成S;B 项,依据题意知,加入稀硫酸后才产生淡黄色沉淀,可知在酸性条件下S和S 2-不能大量共存,在没有引入H +的情况下可以共存;C 项,Na 2SO 3溶液中存在S +H 2O HS +OH -,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BaCl2溶液后,Ba 2++S BaSO 3↓,使得S 浓度下降,水解平衡逆向移动,c(OH -)减小,红色褪去;D 项,酸性条件下N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S氧化为S,所以不能证明原来溶液中有S。
10.A A 项,反应①生成的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反应②中的白雾是氯化氢遇水蒸气所致,即浓硫酸能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而不能将氯离子氧化成氯气,说明还原性Br ->Cl -;B 项,反应③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比较Br 2、SO 2的氧化性强弱;C 项,②中反应说明挥发性H 2SO 4<HCl;D 项,反应③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1.答案 (1)SO 2、H 2SO 3、HS 、S (2)HS存在:HSH ++S和HS+H2OH 2SO 3+OH -,HS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3)证明该实验条件下OH -对品红褪色不产生干扰 (4)S(5)乙 S能使品红褪色,因SO 2+2OH -+Ba2+BaSO 3↓+H 2O,可以排除S 的干扰(6)①I 2+SO 2+2H 2OH 2SO 4+2HI②解析(1)SO2溶于水,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2SO3,H2SO3分步电离生成HS、S,故SO2水溶液中含的微粒有SO2、H2SO3、HS、S。
(2)在NaHSO3溶液中存在HS的电离平衡:HS H ++S和水解平衡:HS+H2O H2SO3+OH-,由于HS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NaHSO3溶液显酸性。
(3)因为强碱性溶液也可使品红溶液褪色,通过实验d可排除该实验条件下OH-对品红褪色的干扰。
(4)由两组实验可知,该实验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微粒是S。
(5)S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入Ba(OH)2溶液后发生反应SO2+2OH-+Ba2+ BaSO3↓+H2O,可以排除S的干扰。
(6)步骤二中应先加入2滴品红溶液得到无色溶液,然后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碘酒将SO2消耗掉,再用NaOH 溶液调pH=2,若红色恢复,即可证明该褪色过程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