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A. ①②⑥⑧

B. ①③④⑦

C. ③④⑤⑧

D.

③④⑤⑦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滴水穿石

B. 生根发芽

C. 开花结果

D. 雨后春笋

3.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A. 具有细胞核

B. 呼吸并消耗氧气

C. 繁殖后代

D. 能进行反射

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春眠不觉晓

B. 处处闻啼鸟

C. 夜来风雨声

D. 花落知多少

6.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太阳、细菌、水绵

B. 蘑菇、青蛙、钟乳石

C. 病毒、变形虫、鲸

D. 河水、河蚌、生石花

7.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8.下图中,属于生物的是()

A. 音乐机器人

B. 大熊猫

C. 吉祥物“海宝”

D. 中华龙鸟化石

9.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C.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0.春来到,校园中,花草树木发嫩芽,莺歌燕舞,空气中也有不少的细菌病毒在游荡…它们都属于生物,原因不包括()

A. 能排出代谢废物

B. 能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C. 能生长和繁殖

D. 都具有

细胞结构

11.人的手触动到含羞草时,它的叶片会自动下垂.影响它的根本原因是()

A. 生物的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B.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C.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 流感病毒

B. 细菌

C. 柳树

D. 三叶虫化石

13.生物一般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为()

A. 新陈代谢

B. 生殖

C. 遗传变异

D. 进化

14. 小明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实践课中,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些生物,他将鲫鱼、金鱼、鸭子、小虾分成一类,将松树、柏树、山药、月季花分为另一类,请问他的分类标准是()

A.按照生物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B.按照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

C.按照生物生活环境进行分类

D.按照生物的数量进行分类

15.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松鼠、云雀、玫瑰、喜鹊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16. 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C.选取样本抽样调查

D.制定合理调查方案

17. 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

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18. 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赵伟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他没有记录

B.王峰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C.李玉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很快蹦到了校园外。李玉把它也记下了

D.张宏的调查记录中有蛐蛐,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没有,张宏决定删掉它

19. 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伟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小伟把它记录下来

C.小梅发现一只毛毛虫,觉得太恶心了,不记录

D.小明调查记录中有青蛙,其他同学都没有,小明决定把它删掉

20. 下面是小刚在调查昆嵛山生物种类时的具体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昆虫可以不记录

B.险峻的峭壁生物种类多,就选这样的调查路线

C.选择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D.发现珍稀物种应及时采摘、捕捉制成标本

21. 在调查社区的生物种类时,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正确的做法是()

A.记录数量最多的生物

B.记录最珍贵的生物

C.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生物

D.记录看到的全部生物

22.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要使用实验器材,下列使用器材不正确的是

A.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时使用干湿表

B.温度影响金鱼的呼吸,测量水温时使用温度计

C.观察细胞结构时使用放大镜

D.观察动物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和绒毛时用放大镜

23. 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最合理的应是( )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24. 成语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其中蕴含丰富的趣味生物学知识。下列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5. 生物绘图时通常使用()描线、点点和标注。

A.黑色水笔

B.毛笔

C.3H铅笔

D.圆珠笔

26. 为了解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分类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7. 下列调查过程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记录时要实事求是

B.见到喜爱的植物要采集起来

C.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的路线

D.注意安全,与组内的同学一起行动

28. 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综合题

29.猫和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于__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种现象于________。

(6)除外________,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进行呼吸属于________。

30.资料分析题:下面是有关珊瑚的介绍,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植物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溫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湖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1)珊瑚是生物吗?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________.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浅水区有较充足的________,有适宜的

________,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________.

31.鹤舞白沙的优雅、鹰击长空的豪迈、黄鹏鸣翠柳的欢畅事,多姿多彩的鸟儿给了我们丰富的美学与情感体验。请回答:

(1)鹰击长空需要强大的能量供应,请列举两项鹰与其强大能量供应相适应的生物学特征________

(2)翠柳深处鸣叫的黄鹂为著名食虫益鸟喜食昆虫,有些种类也食果实,由此推测黄鹏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写出两项)功能

(3)如图为某小组对某地鸟的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图推测________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灌丛的鸟类平均数量最多,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________与次生杂木林相比,人工马尾松林的鸟种类较少,其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A

3.C

4.C

5.C

6.C

7.D

8.B

9.A 10.D 11.B 12.D 13.B 14A 15 D16 C 17A 18C 19B 20C21 D 22C 23B 24B 25C 26B 27B 28C

二、综合题

29.(1)生长和发育

(2)繁殖

(3)遗传

(4)变异

(5)应激性

(6)病毒;能够进行呼吸

30.(1)不是;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2)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温度、光照、水分

(4)阳光;温度;氧气

31.(1)需要营养物质、需要进行呼吸

(2)传递物质和能量、组成食物链的重要成分

(3)灌丛林;食物;结构简单,调节能力弱,食物较少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填: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 3 分,共 60分)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 、机器人 B 、钟乳石 C 、珊瑚虫 D 、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 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 A 、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 、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 、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 、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 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 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 A 、丁 E 、丙 C 、乙 D 、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 、捕食 B 、合作 ( ) C 、竞争 D 、食物网 5、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6、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 A 、生长现象 B 、 应激性 C 、繁殖 D 、呼吸 7、 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 、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 、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 、观察法 E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分类法 应是( ) A 、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C 、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E 、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D 、茂密的灌丛= 草地〉裸地 A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 认识生物测评卷B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B(鲁教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机器人、火山、钟乳石都不属于生物。馒头上长的“白毛”是霉菌,属于生物。本题选D。 2、在进行调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A.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能单独到偏远的地方,不攀爬高处,不下水 B.为了观察得更准确细致,可以把阻碍观察的树枝折去 C.不管是什么样的生物,只要观察到就要做记录 D.要注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物,比如:空中偶尔飞过的昆虫,枯枝落叶中的爬虫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调查活动。A、C、D三个选项都是我们进行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而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我们不能破坏植被,B选项不正确。本题选B。 3、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下列哪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A.观察时要仔细思考,多提出问题 B.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C.观察只要认真就行,不需要有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观察法。题目中中A、B、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C选项说法不正确。本题选C。 4、植物的生长有向光性,这种特征是 A.对光刺激做出的反应 B.光给植物的能量 C.植物独有的特点 D.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植物生长的向光性是植物对光的刺激做出的反应,是植物应激性的特征的体现。本题选A。 5、下列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A.仔细观察某种生物,以得到关于该生物的资料 B.人口普查 C.森林资源调查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六年级生物(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 A.大气圈的上部?B.大气圈的底部?C.整个水圈?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 A.阳光?B.温度?C.狼?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捕食?B.竞争?C.合作?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哈维?C.林奈?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 A.调查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 A.温度B.湿度?C.阳光?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 A.极地?B.水中?C.荒漠中?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适宜的温度?B.土壤中的微生物?C.水分?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 A.阳光和温度?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单元 练习题

第一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蝗虫 B.蜥蜴 C.蛙 D.蝙蝠 2.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A.生物的生长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5.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人 B.蘑菇 C.青蛙 D.电脑病毒 6.我们周围常见的杨树等绿色开花植物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7.向日葵向太阳生长,是生物表现的哪种生命现象() A.生长 B.生殖 C.遗传 D.对刺激的反应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进行呼吸 D、生物的发育 9.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10.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其中最小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1.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衣藻 B.酵母菌 C.狂犬病病毒D.大肠杆菌 12.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自由运动 B.都能繁殖 C.都具有反射话动 D.都生活在水中 1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14.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5、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1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7、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18.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19.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0.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树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起制约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树林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2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 A.阳光 B.江水 C.温度 D.空气 23.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 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 24.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2.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岩石、牵牛花、小草B.煤炭、蛇、蘑菇 C.土壤、狼、柳树D.母鸡、细菌、病毒 3.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生石花开花B.珊瑚礁长高 C.植物落叶D.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 5.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的,下列各项都来自生物的是() A.奶制品、水泥、皮毛B.棉纱、木材、药材 C.煤、石油、蛋类D.肥皂、钢铁、豆油 6.生物圈中的生物虽然形态各异,但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7.“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杯子B.布娃娃C.蜗牛D.水 9.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都生活在陆地上 C.都能快速运动D.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10.一只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只草履虫正在() A.产生应激性B.进行呼吸C.生长D.繁殖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B.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C.生物体能适应各种环境,并影响环境 D.只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反应 12.把蚯蚓放在干燥的沙土中,蚯蚓很快就会死亡是因为( ) A.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B.体内水分散失过多 C.灰尘和细沙堵塞了呼吸的通道 D.不习惯干燥的环境 13.“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山上花晚开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B.空气C.阳光D.温度 14.植物的根具有向地、向肥和向水生长的特性,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B.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C.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根生命力强 D.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15.我市某湿地公园内,一只雌野鸭带领几只小鸭正在水中觅食,看到游人接近后,雌鸭大声鸣叫并带领小鸭迅速游到湖中深水处。以上描述中,没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生物能繁殖后代B.生物能排出代谢废物 C.生物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填空题 1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___________和生命___________的科学。 三、综合题 17.选词填空,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呼吸排出废物营养遗传繁殖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_____ (2)羊睡觉时肚皮一上一下的动_____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你喜爱生物吗?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下面是在某小水塘中发现的物体,请选出全部是生物的一项.() ①水②泥沙③小鱼④水草⑤青蛙⑥石块⑦微生物⑧贝壳. A. ①②⑥⑧ B. ①③④⑦ C. ③④⑤⑧ D. ③④⑤⑦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滴水穿石 B. 生根发芽 C. 开花结果 D. 雨后春笋 3.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具备的特征是() A. 具有细胞核 B. 呼吸并消耗氧气 C. 繁殖后代 D. 能进行反射 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C.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春眠不觉晓 B. 处处闻啼鸟 C. 夜来风雨声 D. 花落知多少 6.下列均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 太阳、细菌、水绵 B. 蘑菇、青蛙、钟乳石 C. 病毒、变形虫、鲸 D. 河水、河蚌、生石花 7.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8.下图中,属于生物的是() A. 音乐机器人 B. 大熊猫 C. 吉祥物“海宝” D. 中华龙鸟化石 9.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C.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0.春来到,校园中,花草树木发嫩芽,莺歌燕舞,空气中也有不少的细菌病毒在游荡…它们都属于生物,原因不包括() A. 能排出代谢废物 B. 能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C. 能生长和繁殖 D. 都具有 细胞结构 11.人的手触动到含羞草时,它的叶片会自动下垂.影响它的根本原因是() A. 生物的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 B.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C. 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小组: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2.济南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水草、莲藕、鱼、鸭子等生物。下面是这些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3.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鸟产卵 B.老鼠发现猫后迅速逃跑 C.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D.动物的呼吸需要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4.小敏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湖水中有一些活动的绿色小体,心想:这是生物吗?于是她取一滴湖水,做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求证。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属于( ) A.调查 B.观察 C.实验 D.推论 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荷花、水鸭、螃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苍蝇、麻雀、玫瑰归为一类。则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6.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把它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7.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 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资江河及河内的所有生物 B.南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秀峰公园内的所有植物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老虎吃野兔 B.蛇吃老鼠 C.青蛙吃昆虫 D.蝗虫吃庄稼 11.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 )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 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 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述了显微镜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2.以下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的是() A.生活需要营养B.能自由运动 C.能进行呼吸D.能生长和繁殖 3.以下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含羞草B.狮子C.蘑菇D.流感病毒 4.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A.其他动物B.真菌C.植物D.以上三项都不是 5.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将1、2、3、5、8五种生物归为一类,而将4、6、7三种生物归为另一类。请问:他是按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这些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地震因素B.火山因素C.战争因素D.人为因素 7.请仔细分析下列各现象,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大树底下好乘凉 8.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温度和水属于非生物因素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C.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D.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9.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10.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分早、中、晚三次,分别测量篮球场、草地和树林中的湿度,并记录数据,他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比较法 12.山坡阳面的玉米生长情况比阴面的要好,其主要原因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测试题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选择题 1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E.珊瑚C.生物课本 D.细菌 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长 B. 新陈代谢 C.应激性 D.发育 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 .蜻蜓点水 B .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 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A .向日葵 B .青蛙C.SARS病毒 D .酵母菌 5.动物学家用望远镜观察鸟类在树上筑巢,并将鸟的行为作详细的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E.实验法 C.调查法 D.描写记录法 6.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能自由运动 E.能制造有机物 C.由细胞构成 D.能生长和繁殖 7. —般说来,生物种类不会由于一个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体具有() A.遗传特性 E.生殖作用 C.生长现象 D.应激性 &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E.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 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E.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都要进行呼吸 10. 有一同学把两条鲜活的鲫鱼中的一条的尾鳍剪掉,放入水中,观察两 条鱼的运动状况。从中分析鱼的尾鳍的作用。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 E.调查法 C.探究实验法 D .反证法 11 . 草履虫在阳光下向暗处移动,在光线弱时向光源处移动,这一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A.应激性 E.遗传性 C.适应性 D .能发育 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牛和松树 E.细菌和病毒 C.玉米和高粱 D .水和石头 13 .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 B.煤炭、鸟、真菌 C.土壤、小草、柳树 D.母鸡、酵母菌、病毒 14 . 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 .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 的是()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 ..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反应 15.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 A.人吃饭 E.给汽车加油 C.小鸡破壳而出 D.蘑菇由小长大 1 6 .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期末生物试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1认识生物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 1.1认识生物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图示草履虫的结构,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从培养液的底层吸一滴培养液,其原因是底层营养物质多 B.应把载玻片上的水吸干,其目的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C.草履虫用①伸缩泡排出食物残渣 D.草履虫用③纤毛进行运动 2 . 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生命活动都由神经系统进行调节B.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气参与 C.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由DNA控制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 . 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分类,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分类标准() A.动物B.植物C.其他生物D.作物 4 . 2016年4月,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会议上,一个名叫索菲亚( Sophia)的“女性”机器人被授予沙特阿拉伯国籍。机器人是科学家模拟人类制造出来的装置,它能完成类似于人类的一些活动,却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在①生长发育②运动③感觉④繁殖中,索菲亚不能完成其中的几项?() A.1项B.2项C.3项D.4项 5 . 在实验课中,当你得出的实验结论与科学的结论不相符时,应 A.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结论 B.问其他同学,将他们的结果填在自己的实验报告中

C.与他人交流后,分析原因,检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再重复做几次 D.问问老师,以老师的观点为准 6 . 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A.营养B.呼吸C.遗传D.变异 7 . “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进行呼吸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 .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遗传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②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 ③遗传和变异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④变异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现象 ⑤遗传只能在某些生物种类中出现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 9 . 2017年1月,人工智能AlphaGo在网络围棋对决中取得60胜0负的战绩。人工智能是否为生物的判断标准是() A.能否运动B.能否战胜人类 C.能否繁殖D.是否耗能 10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 A.应激性B.能生长和繁殖C.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能呼吸 1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植物不能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08常德】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C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2.你想调查一块草地上的密度,最好采取哪种调查方法( D )A.一株不漏的数草的株数 B.划格后逐格计算累计C.大体估计 D.选点抽样调查,求平均值3.【07广安】原鸡是家鸡的祖先, 家鸡和原鸡有很多相似的特征, 但家鸡的产蛋量高.人们能把原鸡驯化成产蛋量高的家鸡, 是因为生物有(C ) A.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B.生长的特征 C.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D.新陈代谢的特征 4.葵花子的食用部分在植物的结构上属于( D ) A.果实 B.营养组织 C.营养器官 D.生殖器官 5.若用同一显微镜同一标本,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C ) 6.【06莱芜】用显微镜跟踪观察运动着的草履虫,会发现其体内的食物泡是(C ) A.多个,均大小相等,缓缓移动 B.两个,大小相等,但交替收缩 C.多个,均缓缓移动,逐渐变小 D.多个,均大小相等,相对静止 7.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是(D )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 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08济宁】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B )A.每种生物的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每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 C.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遗传物质

D.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均易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 9.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特征的是( C ) ①有花、果实和种子②种子裸露③种子不裸露④有果皮⑤无果皮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 D.②④10.【06青岛】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知识,试着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是(B ) A.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11.细胞中的染色体对生物体的意义是( D ) A.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B.能够合成有机物 C.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D.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 12.有根、茎、叶分化,而且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是( C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13.【08深圳】深圳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B )A.鸟B.红树林C.水D.鱼14.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生态、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新疆多荒漠生态,其主要原因是(D ) A.光照的不同 B.气温的不同 C.土壤条件的不同 D.降水量的不同 15.【07济宁】小麦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B)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果实的生长发育 D.秸秆的生长发育 16.如下图所示,下列哪组装置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B) 17.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中放出二氧化碳,必要的实验条件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认识生物(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单元测试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绿豆之所以叫做生物,你认为最重要地原因是:() ①绿豆地植物体能制造淀粉②绿豆能开花③绿豆细胞是活地④绿豆能生长⑤绿豆能作为人类地食品⑥绿豆地生长需要营养,也要排除废物⑦绿豆能通过种子进行繁殖⑧绿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呼吸作用. . ①②③ . ③④⑤ . ⑤⑥⑦ . ⑥⑦⑧ .选择下列都能对刺激产生反应地一组().鸡、蘑菇、细菌 .人、猴、电脑病毒 .含羞草、蚯蚓、电视遥控板 .钟乳石、珊瑚礁 、向日葵在生活过程中要呼吸,需要()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呼出氧气 .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 .观察是科学探究地基本方法,以下说话错误地是()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地目地

.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地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展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美化环境、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繁殖 、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地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下列现象中地物体属于生物地是() .机器人弹钢琴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馒头上长出“白毛”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地是() .都能运动 .都能呼吸 .都有细胞结构 .都生活在水中 .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地做法,正确地是()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地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单元测试题认识生物含答案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人教版单元测试题认识生物含 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单元测试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 姓名_______班级学号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豆之所以叫做生物,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 ①绿豆的植物体能制造淀粉②绿豆能开花③绿豆细胞是活的④绿豆能生长⑤绿豆能作为人类的食品⑥绿豆的生长需要营养,也要排除废物⑦绿豆能通过种子进行繁殖⑧绿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呼吸作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⑤⑥⑦ D.⑥⑦⑧ 2.选择下列都能对刺激产生反应的一组() A.鸡、蘑菇、细菌 B.人、猴、电脑病毒 C.含羞草、蚯蚓、电视遥控板 D.钟乳石、珊瑚礁 3、向日葵在生活过程中要呼吸,需要()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B.吸入氧气,呼出氧气 C.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D.吸入二氧化碳,呼出二氧化碳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话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5、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展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A、美化环境 B、生物 C、获取营养物质 D、繁殖 6、下列词句中描写生物遗传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馒头上长出“白毛” D.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8.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9.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11.关于植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下列例子中不正确的是:() A、秋天日照时间短了,菊花绽放 B、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后合拢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风吹杨柳摆 12.下列属于科学探究的方法是: A、观察 B、调查 C、收集和分析资料 D、ABC都属于 13.调查中不应该()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生物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关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的内容,供你学习参考!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②压制或浸泡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本章节主要讲述了显微镜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认识生命)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能填: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60分)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2、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3、某班同学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 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A、丁B、丙C、乙D、甲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5、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6、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7、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10、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12、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13、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 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 14、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棵桃树B、一片果园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15、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 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 16、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17、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1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19、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20、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A. 能够生长和发育 B.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2.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 本特征相同() A. 燕子育雏 B. 子女与父母不同 C. 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 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3.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 生物能够() A. 进行呼吸 B. 生长和繁殖 C. 新陈代谢 D.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4.“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 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 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蜜蜂采蜜 B. 蝌蚪发育成青蛙 C. 蜘蛛结网 D. 电脑感染病毒 第1页/共6页

6.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 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这体现了生物() A. 需要营养 B. 能进行呼吸 C. 能生长繁殖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7.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 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叫 A. 抽样调查 B. 普遍调查 C. 典型调查 D. 个别访谈 8.某同学在调查了社区内的生物种类时,对所记录的生物进行了 归类,归类情况如下: 则该同学的归类依据是() A. 按照用途 B. 按生活环境 C. 按形态结构 D. 按其他方法 9.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空气污染尘埃粒子),常采用五点 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