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转录因子激活与靶基因

合集下载

肺纤维化中转录因子激活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肺纤维化中转录因子激活及其信号转导途径

等 ] 为蛋 白酪氨 酸激 酶 ( TK) 活性 氧 RO 认 P 和 S可 能 在 矽尘
激活 NF  ̄ -B的信号 通路 上 发 挥 重 要 的作 用 。进 一 步研 究 发 :
现, 矽尘 可诱 导 R W 4 . A 2 6 7细胞 内 IB酪 氨 酸 磷 酸 化 而导 x 致 N -B活化 , 氧 化剂 可 能是 通过 阻 断 IB酪 氨 酸磷 酸化 Fx 抗 x 过程 发 挥 抑 制 N -B活 化 的 作 用 。此 外 , 尘 还 可 诱 导 Fx 矽 A R W 6 . 2 4 7细胞 产生 一 氧 化 氮 ( NO) NO可 提 高 N —B与 , Fx
胡永斌
关 键词
文章 编号
曾庆 富
肺 纤维 化 ; 录 因子 ; 号转 导 ; 胞 因子 转 信 细
R5 3 文 献 标 识 码 6 A
调肺 泡 巨 噬 细胞 炎 性 分 子 基 因表 达 如 T -、 L 1 NF a I 一p等 ‘ 。 2 j K g等[- n a 3 5对矽 尘 如何 激活 巨 噬细胞 N -t的信 号转 导途 F ̄ : 3 径进 行 了较 多 的研 究 , 小 鼠 巨 噬细 胞 系 R 将 AW 6 , 2 4 7与矽 尘共 育 , 可诱 导 细胞 内 N x F—B的 活化 , 白酪 氨 酸酶 抑 制剂 蛋 pra a ae 明 显提 高 NF K ev d t 可 n —B的 DN 结 合活 性 , 蛋 白酪 A 而 氨酸激 酶 抑 制 剂 却 可 阻 断 p ra a ae这 一 效 应 ; 时 在 矽 ev nd t 同 尘作 用下 , 细胞 内活性 氧 ROS 加 , F d 增 N - 3被 激 活 而且 可 被 过 氧 化 物 酶 等 抗 氧 化 剂 抑 制 , 蛋 白 激 酶 A 或 C( K 但 P A、

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验证手段

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验证手段

转录因子是一种能够调控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它们通过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

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研究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验证手段对于理解基因调控网络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验证手段,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1. ChIP-Seq技术验证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hIP-Seq(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技术是一种用来研究转录因子与染色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将转录因子与其结合的DNA片段“拉下来”,然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

ChIP-Seq技术可以帮助鉴定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验证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机制。

但是,ChIP-Seq技术需要大量的细胞样品和专业的实验操作,成本较高,且对实验技术要求较高。

2. Luciferase报告基因分析转录因子调控功能Luciferase报告基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验证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的功能的方法。

研究者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克隆到Luciferase报告基因载体中,然后转染至目标细胞中,通过测定Luciferase表达量来评估转录因子对靶基因的调控功能。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定量分析,但需要大量的细胞培养和实验操作,并且受细胞类型和转染效率的影响。

3. RNA干扰与转录因子功能验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是一种通过RNA分子介导的基因静默的技术,可以用来验证转录因子对靶基因的功能调控。

通过靶向干扰转录因子的表达,观察其对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可以评估转录因子的功能。

这种方法通过干扰转录因子的表达,直接验证其在调控下游靶基因中的作用,但需要设计合适的RNA干扰实验方案,并考虑到靶基因表达的调控网络。

4. EMSA技术分析转录因子结合DNA的特异性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是一种用来分析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特异性的技术。

转录因子与miRNA在转录调控中的协同作用

转录因子与miRNA在转录调控中的协同作用

转录因子与miRNA在转录调控中的协同作用一、转录因子与miRNA的基本概念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结合到DNA上的特定序列,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它们通过识别并结合到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序列,调控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转录因子可以是激活因子,也可以是抑制因子,具体功能取决于它们与DNA的结合方式及其对RNA聚合酶的影响。

miRNA(微小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它们在细胞内通过与m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

miRNA通过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miRNA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分化、发育、代谢和疾病发生等。

二、转录因子与miRNA在转录调控中的协同作用转录因子与miRNA在转录调控中可以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影响基因的表达。

这种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录因子调控miRNA的表达转录因子可以直接调控miRNA基因的转录。

例如,某些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miRN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激活或抑制miRNA的转录。

这种调控方式使得miRNA的表达受到细胞内特定信号的调控,从而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

2. miRNA调控转录因子的表达miRNA也可以通过调控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影响基因的转录。

miRNA通过与转录因子mRNA的3'UTR结合,降低其稳定性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减少转录因子的蛋白水平。

这种调控方式使得转录因子的活性受到miRNA的精细调控。

3. 转录因子与miRNA的相互调控在某些情况下,转录因子和miRNA之间可以形成正反馈或负反馈调控回路。

例如,某些转录因子可以激活miRNA的转录,而这些miRNA又可以抑制转录因子的表达。

这种调控回路使得基因表达能够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定。

4. 转录因子与miRNA共同调控靶基因转录因子和miRNA可以共同调控同一靶基因的表达。

基因表达转录水平调控-转录激活

基因表达转录水平调控-转录激活
c-S基因和da基因
是bHLH型基因,抑制基因emc编码一个缺乏碱性区 的HLH蛋白。当emc功能缺失时,da蛋白和Ac-S蛋白 形成二聚体激活相应靶基因的转录,但emc蛋白的 产生导致形成不能结合DNA的异源二聚体,所以在 适当细胞内产生emc蛋白是抑制Ac-S/da功能所必需 的。
分起作用所必须的。 辅激活剂:与转录效率有关的另一组因子自身并 不与DNA结合,而是通过连接激活剂和基本转录复 合体。它们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起来反应。 其他:此外一些调节因子可使染色质结构改变。
激活剂结构:激活剂有着独立的DNA结合域和转
录激活域。两者有着功能的独立性,DNA结合域负 责结合DNA,并将转录激活域带到启动子的邻近区 域;转录激活域则负责激活转录,转录激活域和基 本转录复合体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与DNA结合域的 取向和具体定位无关。
2、类固醇受体
类固醇激素是在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刺激下合成 的,它主要影响生长、组织发育和动物世界的躯体 稳态。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的中介就是类固醇受体 。类固醇受体蛋白质的中心部分是DNA结合域,它 在各种固醇受体都有较强的相关性。
受体的N端显示了最
低的保守性,他们包
含转录激活的其他区
域。C端结构域结合激
亮氨酸拉链是由伸展的氨基酸组成,每7个氨基
酸中的第7个氨基酸是亮氨酸,亮氨酸是疏水性氨基 酸,排列在螺旋的一侧,所有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排在另一侧。当2个蛋白质分子平行排列时,亮氨酸 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形成“拉链”。在“拉 链”式的蛋白质分子中,亮氨酸以外带电荷的氨基 酸形式同DNA结合。如下图:
目前,激活剂激活转录有两种通用模型。
征募模型:认为唯一的效果是提高了RNA聚合酶
与启动子的结合。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摘要:转录因子通过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植物各种诱导型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转录调控区、寡聚化位点及核定位信号区等功能区域。

这些功能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特性、核定位及调控作用等,转录因子通过这些功能域与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或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TF),也称反式作用子(trans-actingfactor),是位于细胞核内能够与基因启动子区域中顺式作用元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并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

高等植物的转录因子不仅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等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还与植物体的次生代谢和抗逆反应密切相关。

通过改变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调控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抗逆性,将为农作物农艺性状的改良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1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1.l DNA结合区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是指转录因子识别DNA顺式作用元件并与之结合的一段氨基酸序列,相同类型转录因子DNA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

植物转录因子中比较典型的DNA结合区有BZIP结构域、锌指结构域、MADS结构域、MYC结构域、MYB、Homeo结构域以及AP2/EREBP结构域等。

其中一些结构域又可根据其特征区中保守氨基酸残基的数量和位置划分成几个亚类,如根据半胧氨酸(C)和组氨酸(H)残基的数目和位置,可将含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分为C2H2,C3H,C2C2,C3HC4,C2HC5亚类。

近年来,在植物转录因子中又发现一些新的与DNA结合有关的结构域,如拟南芥ARF1转录因子的ARF结构域、玉米VP1及菜豆PvAlf转录因子的B3结构域等。

植物抗病性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

植物抗病性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

植物抗病性相关的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1植物抗病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与启动子核心序列TATA盒特异结合,并启动转录的一类调节蛋白,通过调节目的基因的转录效率来调控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

转录因子包含转录激活因子和转录阻遏因子两种,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

根据DNA结合区域的不同,如螺旋.环.螺旋、锌指结构、螺旋.转角.螺旋和亮氨酸拉链结构等等,植物的转录因子可划分成多个家族,如NAC家族、MYB家族、WRKY家族等。

转录因子在植物的抗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研究发现,ERF、MYB、WRKY等家族中许多转录因子参与调控植物JA、ET、SA及不同病原菌侵染的信号转导途径。

在ERF家族中,ERFl和ORA59是JA/ET信号途径的激活调控因子,且ERFl基因过表达可以激活植物抗病相关基因PDF1.2和几丁质酶合成基因ChiB的表达,增加植物对灰葡萄孢的抗性;ERF2、ERFl4过表达也使PDF1.2的表达水平增加,而ERFl4是PDF1.2的负调控因子,这些研究表明ERF家族中的多数基因对植物抗病起负调控作用。

在MYB家族中,MYB30与植物磷脂酶相互作用,是拟南芥抗细菌的正调控因子;MYB72是拟南芥根部关键的调节因子,根际有益的细菌可诱导MYB72表达,激发拟南芥产生抗病性。

WRKY蛋白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拟南芥中有74个家族成员,在水稻中有多于100个家族成员,参与生长发育、叶片衰老等,但主要功能是协助植物对抗各种生物或非生物胁迫。

2 WRKY转录因子概述WRKY转录因子最初是Ishiguro从甘薯中分离得到。

其后在野燕麦、皱叶欧芹、拟南芥、烟草、水稻、沙漠豆科植物、鸭茅草、大麦、棉花、油菜当中克隆到WRKY基因。

截止目前已经在20多种高等植物以及一些低等正和生物如肠兰波鞭毛虫、粘液菌盘基网柄菌、绿藻中发现该基因。

nac转录因子综述[整理版]

nac转录因子综述[整理版]

NAC转录因子概述摘要: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在植物适应环境和抵御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转录因子是一类调节基因表达水平上的重要调控基因, 通过与靶标基因启动子中特定的DNA序列结合, 激活或抑制靶标基因的转录表达。

NAC转录因子是近些年来发现的陆生植物特有的转录调控因子,其数目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转录因子家族。

NAC家族的命名源于矮牵牛的NAM,拟南芥的ATAF1、ATAF2及CUC2[1]。

通过多种植物的全基因组辅助调查,目前已经确认了拟南芥中有117种NAC基因、水稻151种、葡萄79种、杨树163种、大豆和烟草中各152种。

其N端含有高度保守的约150个氨基酸的NAC结构域,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逆境胁迫以及作物的品质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就其基本结构特征、功能(尤其是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表达调控及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NAC转录因子、结构、非生物胁迫、功能、表达调控1.NAC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分类NAC转录因子最显著的结构特点是其编码蛋白的N末端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约150个氨基酸的NAC结构域[2]。

它是NAC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典型的NAC 域可被分为5个子域(A,B,C,D,E)。

子域A、C和D高度保守,其中C和D带有正电荷,包含有核定位信号,与DNA结合有关,可能还参与NAC转录因子与特定的启动子元件的识别过程;A可能参与了一个功能二聚体的形成;子域B和E比较多变,可能是NAC基因功能多样性的原因之一[3]。

ANAC019的NAC域结构已经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了,其NAC域缺乏一个典型的螺旋—转—螺旋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转录因子折叠结构, 即由几个螺旋环绕一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

NAC结构域不含有任何已知的结合DNA基序, 但可通过一些作用如盐桥形成有功能的NAC蛋白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此种二聚体可能与DNA的结合有关。

NAC转录因子的C末端具有高度多样性,是它的转录激活功能区。

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下游靶基因

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下游靶基因

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下游靶基因一、引言在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调控因子的影响,其中转录因子是主要的调控分子之一。

转录因子通过与DNA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在转录因子的调控网络中,转录因子之间的互作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转录因子互作可以增强或抑制其对靶基因的调控效果,进而调节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二、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机制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机制是通过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互作和间接互作两种类型。

2.1 直接互作直接互作是指转录因子之间通过物理上的相互作用来调节靶基因的转录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域的结合来实现。

例如,转录因子A与转录因子B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域的结合来形成复合物,从而协同调节靶基因的转录。

2.2 间接互作间接互作是指转录因子之间通过调控其他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的级联网络来实现。

例如,转录因子A可以调控转录因子B的表达,而转录因子B又可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实现转录因子A对靶基因的调控。

三、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下游靶基因的例子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下游靶基因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例子。

3.1 转录因子A和转录因子B的互作转录因子A和转录因子B通过直接相互作用来协同调控下游靶基因C的表达。

转录因子A和B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域的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结合到C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激活C基因的转录。

3.2 转录因子C调控转录因子D的表达转录因子C可以调控转录因子D的表达,而转录因子D又可以调控下游靶基因E的表达。

转录因子C可以结合到D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调控D基因的表达。

而D 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D可以结合到E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激活E基因的转录。

四、转录因子互作激活的生理意义转录因子互作激活在细胞的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种互作激活可以增强转录因子的调控效果,从而使得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更加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转录因子激活与靶基因转录因子上游信号通路,以及靶基因专题讨论。

转录因子靶点的鉴定鉴定转录因子的靶点的第一步通常是将所研究对像敲除掉或超量表达,然后考察基因表达的变化,通常的方法有RT-PCR,消减杂交(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和SAGE(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等。

芯片技术的发展使这种分析变得更加简便。

它能一次分析很多的基因。

但上面的技术都不能让我们知道所找到的靶基因是否直接的靶基因,可能有大量的基因都是间接被调控的。

另外一些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找到直接的靶点,如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和Dam甲基化酶鉴定法(Dam methylase identification,DamID)。

这种技术和芯片技术联合起来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在基因组范围内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称作基因组范围的定位分析(Genome-wide location analysis)。

另外,基于算法和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表现在从单纯保守位点分析到比较基因组方法的应用,这种方法基于以下事实,在种间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序列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与基因调控。

>1、许多转录因子需要跟一些配体因子结合才能发挥功能。

转录因子的蛋白结构一般分三个区:DNA结合区(DBD),铰链区(hinge domain),和配体结合区(LBD),这个区域同时是转录激活/抑制功能区。

这样的因子有PPAR, LXR(肝x受体)。

2、有些转录因子的转录激活/抑制功能区不需要配体结合也能发挥功能,比如p533、而像NFkB这样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内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

静息时NF-kB二聚体与I-kB 蛋白家族构成三聚体而存留于胞浆,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如细菌或病毒感染、炎症细胞因子、TNF、LPS、紫外线照射、电离辐射等刺激后,I-kB将发生磷酸化并迅速降解,NF-kB 被释放,、激活并进入细胞核,结合于特异性DNA位点,从而启动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发挥其重要的生物学作用[4]。

转录因子的分类有很多种。

从转录的过程来看,如TFIIB, TFIID 等与RNA polymerase II 直接BIND 的称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其他位于启动子上游需要信号激活的转录因子也有一些分类方法。

如楼上所说,有需要与配体相互作用以后转核的,如steriod hormone receptor,也有在细胞质内通过细胞膜的第二信使作用激活的蛋白因子,还有一些house keeping gene 的产物,同样也有transcription factor 的作用。

与转录密切相关的co-factor,enhancer,也都对转录起重要作用。

同时启动子上的一些cis 作用元件。

对于不同基因激活的方式各异,含盖的方面也比较广。

看大家发了很多了,我就来个比较基础的东西,泛泛的谈谈转录因子是如何激活转录的吧,资料来源于Watson《MBOG》2004版,同时参考了杨克恭(协和的XX老师)讲课所编。

基础的东西,嘿嘿,希望大家不要烦啊!1.在体内由于DNA被组装成核小体核染色质,所以转录调节蛋白或者叫做转录因子,我们称之为Activator募集聚合酶到Promoter,稳定酶与DNA的结合。

2.该作用主要是由于DNA结合Activator和部分转录机介导的,呵呵,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Mediator”。

Mediator一端表面和CTD"tail"结合(多聚酶的一个亚基),其他端和Activator结合。

可见“Mediator”在在体内转录中的作用很重要啊!3.Mediator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如右上的图。

某个亚基的缺失并不能使基因转录失活,只使得小部分基因丢失,这点也是有意义的,可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4.Mediator还募集了染色体重塑体和组蛋白酰化酶,使DNA从凝集态转变为松散态。

5.CTD的作用,贯穿于这个转录启始,延伸,终止过程中。

只要是由于一个7肽一拷贝的不同位点Ser的磷酸化。

如图启始阶段2、5位磷酸化可以募集加帽酶,延伸2位磷酸化募集剪切机组件,终止阶段5位磷酸化募集分裂因子并且使多腺苷酸化。

如下图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40 height=462title="Click to view full 未命名.JPG (896 X 648)" border=0 align=absmiddle>转录因子的人工设计。

人工设计转录因子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基于锌指蛋白结构域的设计已经展开。

锌指蛋白结构域能够结合于特定的三个碱基配对的DNA序列上。

RNA干扰和反义核酸技术能够抑制基因的表达,而人工设计转录因子能够升高目标基因的表达,从而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开辟了新的思路。

Nature Biotechnology上新发表的两篇文章为基于锌指蛋白结构域的转录因子设计提出了新的观点。

Kim et al.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寻找编码锌指蛋白结构域的序列,并分别分析这些结构域的结合特性,得到了56种不同的结构域对三连碱基对DNA序列有不同的结合特异性。

研究者接着把这些结构域三三组合观察是否能够产生9个碱基对的特异性。

从这些锌指蛋白结构域中,转录因子被设计为能够结合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启动子,设计得到的转录因子也确实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激活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Barbas and colleagues也在基因组范围内寻找可以激活和抑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

研究者用一个随机产生的锌指蛋白构成的文库转化到人类细胞中去,分析细胞表面蛋白的异位表达情况。

研究者用这种方法寻找到了具有自然的染色质结合状态并能够结合DNA激活基因表达的锌指蛋白。

这两个报道都在基因组范围内分析了包含锌指蛋白结构域的有价值因子。

Kim et al.寻找到的锌指蛋白结构域比完全人工设计的结构域引发的免疫活性要小。

Barbas and colleagues的研究也可以立即知道那些锌指蛋白在人类细胞系中可以发挥作用。

这些研究为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的人工设计提出了非常新颖的方法,对此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Watson《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5th的summary1.Expression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binds X (TFX)2.If TFX binds as a heterodimer, expression of the appropriate partner3.Activation of TFX (in response to a signal)4.Release from an inhibitor5.Targetting to the nucleus6.The presence of appropriate co-activators/mediators7.Occupation of other cis elements by TFs8.The presence of DNA-deforming proteins想请问ahge:我们知道转录激活因子特意性地激活靶基因。

那么这种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呢?我先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首先,转录激活因子需要识别特意性的核酸响应元件,带有这些响应元件是成为靶基因的首要条件;我想,并不是所有带这个响应元件的基因都在任何时候成为靶基因。

那么,这是如何进一步区分和调控的呢?一些诸如转录沉默因子的其他因子参与了?你说得mediator在某个生物体内只有一种吧?ahge wrote:看大家发了很多了,我就来个比较基础的东西,泛泛的谈谈转录因子是如何激活转录的吧,资料来源于Watson《MBOG》2004版,同时参考了杨克恭(协和的XX老师)讲课所编。

基础的东西,嘿嘿,希望大家不要烦啊!1.在体内由于DNA被组装成核小体核染色质,所以转录调节蛋白或者叫做转录因子,我们称之为Activator募集聚合酶到Promoter,稳定酶与DNA的结合。

2.该作用主要是由于DNA结合Activator和部分转录机介导的,呵呵,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Mediator”。

Mediator一端表面和CTD"tail"结合(多聚酶的一个亚基),其他端和Activator结合。

可见“Mediator”在在体内转录中的作用很重要啊!3.Mediator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如右上的图。

某个亚基的缺失并不能使基因转录失活,只使得小部分基因丢失,这点也是有意义的,可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4.Mediator还募集了染色体重塑体和组蛋白酰化酶,使DNA从凝集态转变为松散态。

5.CTD的作用,贯穿于这个转录启始,延伸,终止过程中。

只要是由于一个7肽一拷贝的不同位点Ser的磷酸化。

如图启始阶段2、5位磷酸化可以募集加帽酶,延伸2位磷酸化募集剪切机组件,终止阶段5位磷酸化募集分裂因子并且使多腺苷酸化。

如下图通过直接的基因组范围转录因子表达分析揭示小鼠大脑的组织结构在今天的Science上发表一篇研究小鼠发育过程中大脑里转录因子(TF)的整体表达情况的文章。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指导形成多样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阵列。

作者首先从小鼠基因组中鉴定了1445个可能的TFs,然后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发育小鼠的大脑中对这些1000多个TFs和TF共调节基因(TFcoregulator genes)的表达进行了作图分析。

作者发现这些基因中的349个表现出局限表达谱且足以描绘大脑的解剖组织情况了。

作者还将小鼠的TFs及其表达谱构建了一个可查询的数据库。

SCIENCE VOL 306 24 DECEMBER 2004:2255Mouse Brain Organization Revealed Through Direct Genome-Scale TF Expression AnalysisPaul A. Gray et.alIn the developing bra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TFs) direct the formation of a diverse array of neurons and glia. We identifed 1445 putative TFs in the mouse genome. We us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map the expression of over 1000 of these TFs and TF-coregulator genes in the brains of developing mice. We found that 349 of these genes showed restricted expression patterns that were adequate to describe the anatomical 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inventory of murine TFs and their expression patterns in a searchable brain atlas database.原文链接:>多谢主任提醒并纠正!支持一下,^_^难以解释的现象--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的分布(cell中的一篇文章)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