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4)

226.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227.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答案】225.(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226.(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227.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解析】22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瞑”是“闭眼”;“贻”是多义词,“遗留、留下”的意思。

22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径去(径直离开)、犬(像一只狗一样)、于(在)”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阳(表面上)、而(表转折)、阴(暗地里)、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几个词是赋分点。

2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的评价来分析作答。

(1)依据两篇文章中的“狼亦黠矣”和“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可概括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猾、奸诈”。

(2)依据“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依据乙文中的“狼子野心,信不诬战”“更不止于野心矣”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揭露狼子野心、秉性不改的本性。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顾. 野有麦场 顾()②一狼洞. 其中 洞()③止. 露尻尾 止()④屠自后断其股. 股()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1.回头看;打洞;只是;大腿2.①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启发:告诫人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试题2: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各句对“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场主积薪其.中(麦场)B.一狼洞其.中(柴堆)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D.屠自后断其.股(狼)2.本文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答案:1.C(其:代屠户)2.狼,试题3: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剩骨。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dān dān míng屠大窘奔倚________相向目似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目似瞑,意暇甚________ ②并驱如故________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②其一犬坐于前(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jiǒng;yǐ;眈眈;瞑(2)神情;原来;看;打洞(3)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注意“眈眈、瞑”二字和看有关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精选题(含答案)

《狼》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一狼仍从.()(2)弛.担持刀()(3)少时,一狼径.去()(4)盖.以诱敌()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止增笑耳”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列举你积累的与狼相关的成语两个,并说说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5分)1、(4分)(1)跟从。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4年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狼》阅读复习题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一)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屠惧,投以.骨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彼竭我赢,故克之┌一狼径去.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止.增笑耳D.┤┕非梧桐不止.2、翻译。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3、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

4、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答案: 1、C2、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2分),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分)3、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4、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6)

种动物,还有着象征意义,指的是现实社会中的邪恶势力,作者用屠夫的遭遇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妥协退让,而要勇于斗争,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去战胜恶势力。

所以狼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笑料,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点睛】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

9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恐前后受其敌.(______)(2)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3)屠大窘.(________)(4)目似瞑.(________)(5)顾.野有麦场(________)98.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9.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00.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答案】97.(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3)处境困迫,为难(4)闭上眼睛(5)看、视98.(1)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狼够狡猾的,但一会儿工夫就被杀死了。

禽兽的狡诈手段又有多少呢?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99.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00.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 【解析】9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敌”,动词,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股”,古今异义,大腿。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9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蒲松龄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加点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2)屠暴.起(3)目似瞑.(4)乃悟前狼假寐.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意.暇甚意.与日去(《诫子书》)B.顾.野有麦场左顾.右盼C .狼不敢前. 思前.想后 D .恐前后受其敌. 如临大敌.3.翻译下面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说中华文化对狼这一形象认识的变化..。

(材料一)华为永远都会是“狼文化”。

狼嗅觉很灵敏,闻到机会拼命往前冲;狼从来是一群去奋斗,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生存很艰难,但狼会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地进攻。

(节选自华为董事长任正非访谈)(材料二)格林(注:狼的名字)把脖子一伸,鼻子一拱,整个狼头埋进了我的腋下腰间,然后一声不吭地轻轻推动着脑袋,就这样紧贴在我怀里。

我放声大哭,使劲抚摸着狼头,眼泪滚落在格林耳朵上、额头上。

格林连忙伸长了脖子舔我下巴上的泪滴,呜呜慰藉地叫着,他从小就最怕看我掉泪。

我知道格林对我有感情,可我万万没想到五个月大的格林竟然还会为病中的我叼来自己存的救命粮。

(节选自李微漪纪实文学《重返狼群》2018年6月第一版)【答案】1.(1)像狗一样(2)突然(3)闭上眼睛(4)睡觉2.B3.狼也太狡猾了,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跃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匹狼。

他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匹狼。

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真狡猾啊,而一会儿两匹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

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乙]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②,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④者。

既而鼠跳掷⑤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⑥,用此智耳。

噫!匹夫按剑⑦何异鼠乎!(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注: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

②狮猫:猫的一种,俗称狮子猫。

③逡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无能为:无本领,无所作为。

⑤跳掷:跳跃。

⑥“彼出”二句:讲的是用运动战术避敌制胜。

⑦匹夫按剑:指庸人斗狠,勇而无谋。

)22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2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狼洞.其中(2)其一犬.坐于前(3)辄被啖.食(4)启.扉急视2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B.①意暇.甚②意.与日去C.①驰担持.刀②辗转争持.D.①以为是.无能为者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225.你从[甲]文的“狼”和[乙]文的“猫”身上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答案】221.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222.(1)挖洞(2)像狗似的(3)吃(4)打开223.D224.(1)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这样以后大家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225.[甲]文: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乙]文: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和勇力。

(意对即可)【解析】22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意思是:抱(了它)丢进有老鼠的房子,关上房门,躲在旁边悄悄看它(如何应付)。

故断句: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22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注意:“洞”,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打洞,挖洞;“犬”,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223.考查一词多义。

A.通“只”,仅有/停止;B.悠闲/意志;C.拿起/相持;D.动词,都表判断;故选D。

22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尽:完;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

(2)然后:这样以后;知:明白;怯:害怕;惰:疲乏懈怠。

22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甲文可从狼的角度和屠夫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由此可以看出狼的贪婪和狡猾。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可以看出屠户在与狼决斗中的机智、勇敢。

据此得出文章主旨: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乙文,“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体现了猫与鼠斗时善于用智谋,由此得出文章主旨:通过记叙猫鼠相斗,说明了宁斗智不斗力的道理。

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甲]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

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

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乙]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跟猫差不多,危害很大。

到民间四处寻找好猫来捕捉并克制它,(一来)就被(老鼠)吃了。

正好有外国进贡来狮子猫,(它的)毛白如雪。

抱(了它)丢进有老鼠的房子,关上房门,躲在旁边悄悄看它(如何应付)。

猫蹲(在那)很久,老鼠犹豫不决地从洞中出来,看着猫,怒冲冲地朝它奔去。

猫躲避到几上,老鼠也爬到几上,猫就跳下。

如此反反复复,不只百次。

众人都认为猫胆怯,以为这是无能的表现。

不久老鼠蹦跳得渐渐迟缓了,硕大的腹部好象在喘息,蹲在地上稍做休息。

猫马上迅速扑下来,用爪子抓住老鼠头顶的毛,嘴巴咬它的头颈,翻转争斗相持,猫发出呜呜声,老鼠发出啾啾声。

打开门急忙观看,老鼠的头已经嚼碎啦。

这才知道猫躲避老鼠,不是害怕,是等老鼠疲惫。

它来我去,它去我来,用这智慧啊。

哈!匹夫拿着剑,和老鼠有什么不同呢!(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②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③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④僵卧,久之有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

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22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27.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①一狼径.去(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③一狼洞.其中(______)④意.甚仓皇(_______)228.翻译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29.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30.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答案】226.其一/ 犬坐于前227.径直;看、视;挖洞;神情228.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看狼,母狼已经断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