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案例

合集下载

医学经典法律案例(3篇)

医学经典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肖某,男,30岁,某市居民。

2010年2月,肖某因突发急性阑尾炎入住某市某医院。

经诊断,肖某需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手术由该院外科主治医师李某主刀,术后肖某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肖某家属认为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死亡,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院在手术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错;2. 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 医院应承担多少赔偿责任。

三、法院判决1. 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

法院经审理查明,李某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导致手术器械损坏,进而引发感染。

此外,李某在手术过程中未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延误了治疗时机。

2. 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认为,李某的医疗过错直接导致了患者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因此,医疗过错与患者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医院应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法院判决医院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为:丧葬费、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XX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 案件涉及面广。

本案涉及患者、医院、医疗过错、因果关系、赔偿责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 法律适用难度大。

本案涉及《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多个法律法规,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需准确把握法律适用。

3. 社会关注度高。

医疗事故纠纷案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权益保障,因此社会关注度较高。

五、启示本案给医疗行业和患者带来以下启示:1. 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安全。

2.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疗过错。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2: 大连市的一家三资企业厂房整洁,车间封闭,室内恒温, 玻璃窗上贴着一层防紫外线薄膜。但在1992年6月,这家企业有1,511名 女工相继发生头痛,眩晕,红、白细胞下降并伴有发热和抽搐。大连市 劳卫所对车间环境测定结果说明,空气质量恶化,负氧离子浓度仅为卫 生标准的1/5,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影剧院散场时的状况。次年5伦理学分析。
案例1 :某患者因尿道口有脓液渗出到 皮科门诊就诊。医生对尿道口脓液进行淋病 双球菌涂片检查,结果阳性。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要求,医生应将该病例作为二级传染病 病例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但患者以维 护隐私和声誉为由,强烈要求医生保守秘密。 同时,又以维护家庭和睦为由,要求医生对 其家属保密。从伦理学地角度医生应当如何 处理?

近年医学伦理案例

近年医学伦理案例

近年医学伦理案例近年来,医学伦理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下面列举了10个近年医学伦理案例,以展示医学伦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 试管婴儿遗传基因编辑案例:2018年,中国科学家贺建奎教授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改变了试管婴儿的基因,引发了全球对于基因编辑的伦理和道德争议。

2. 医疗资源分配案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各国医疗系统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成为一个伦理难题。

3. 终末期医疗抉择案例: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重病患者被判终止人工呼吸机,引发了关于终末期医疗抉择和尊严死亡的伦理讨论。

4.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案例:2017年,中国一名脑死亡患者家属因拒绝器官捐献而引起的争议,涉及到脑死亡判定标准、家属意愿和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5. 医疗隐私保护案例:2021年,美国一家大型医疗机构因未经患者同意出售医疗记录而被起诉,引发了关于医疗隐私保护和患者权益的伦理争议。

6.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案例:2016年,法国一名志愿者参与药物临床试验后死亡,引发了对于药物试验伦理、安全性和监管的讨论。

7. 医学虚假宣传案例:2019年,某医疗美容机构因虚假宣传被曝光,引发了关于医疗行业诚信和道德的伦理反思。

8. 医疗决策与患者自主权案例:2018年,英国一名患有重度脑瘫的少女,与家属和医生发生冲突,涉及到医疗决策的合法性、患者自主权和权益保护的伦理问题。

9. 生命延续与死亡尊严案例:2020年,荷兰一名年轻女子因抑郁症请求安乐死,引发了关于生命延续、死亡尊严和安乐死合法性的伦理争议。

10. 储存胚胎伦理案例:2017年,英国一对夫妇离婚后,就胚胎储存问题产生纠纷,牵涉到胚胎储存期限、夫妻权益和伦理规范等问题。

这些案例涉及到了基因编辑、医疗资源分配、终末期医疗抉择、器官移植、医疗隐私保护、药物临床试验、医疗虚假宣传、医疗决策与患者自主权、生命延续与死亡尊严以及胚胎储存等多个方面的伦理问题,凸显了医学伦理面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

十例医疗事故典型案例(一)某产妇,34岁,入院诊断:39+1周妊娠,G2P1L1、LOA巨大儿,未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出现直肠阴道瘘,其孩子出生后出现左臂臂丛神经损伤。

专家分析:入院查体不全面,观察产程不及时,虽然向家属告知剖宫产的必要性,但未积极付诸行动;对巨大儿、肩难产估计不足,未及时采取助产措施;阴道直肠瘘形成与局部感染有关。

鉴定结论:****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二)患者刘某,女,因发现右乳腺外侧约“花生米”大小肿物5天,于2003年3月17日入住某县医院外科诊治,诊断为右乳腺纤维腺瘤,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个,分别为、,质韧,肿物包膜完整,外翻肿物内组织呈鱼肉状;送病理。

诊断为:乳腺腺病伴慢性炎,出院后未用特殊治疗。

术后约1月,主诉经常发热、流涕、咽痛,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

9月29日双侧乳腺肿物疼痛,再次门诊就诊,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行对症治疗。

于2004年2月因病情加重,去山东省立医院检查并复诊原病理片考虑为:小细胞恶性肿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可能性大。

3月9日山东省肿瘤医院会诊原病理片,诊断为:右乳腺粘膜相关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诊断为:乳腺恶性淋巴瘤(Ⅳ期)并行放、化疗。

专家分析:患者乳腺肿块诊断成立,有手术指征;淋巴结外淋巴瘤发病率极低,尤其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罕见,淋巴网状系统细胞形态复杂,多样性;发生肿瘤时,良性淋巴组织增生与恶性淋巴瘤没有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查鉴别诊断极为困难,对不能绝对确诊的病理应做进一步检查;术后6个月,复诊时发烧,双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时,应让患者行进一步检查或建议上级医院检查。

鉴定结论:三级丙等医疗事故,医方应负次要责任。

(三)患者李某,男,左股骨骨折术后2年,于2005年4月6日入住某县人民医院,行左股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膝关节松解术,术中致胫骨结节下方骨折。

专家分析:患者左股骨下端骨折术后取钢板、膝关节松解过程中造成左胫骨上端骨折;患者关节部位骨折2年,长期不能正常活动,其骨质不同程度存在疏松、强度下降,易造成骨折。

医院典型案例

医院典型案例

医院典型案例在医院工作中,医生们经常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有些病例因为其特殊性或者治疗过程中的曲折性,成为了医院的典型案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医院典型案例,以期能够从中学习经验,提高医疗水平。

第一例,肺部感染病例。

一位患者因为长期吸烟导致肺部感染,病情严重,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患者的肺部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手术难度极大。

但是医生们在手术中表现出色,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医生在面对危急病例时,需要保持冷静,全神贯注,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第二例,急诊抢救病例。

一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急诊科,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们立即展开抢救,进行了心肺复苏和其他紧急处理,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医生在急诊抢救中需要快速反应,果断处理,决不能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

第三例,罕见病例治疗。

一位患者患上了罕见的疾病,病情复杂,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

医生们经过反复商讨和研究,最终确定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并且成功地治愈了患者。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医生在面对罕见病例时,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能局限于传统治疗方法,要敢于创新。

第四例,手术并发症处理。

一位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们迅速组织专家会诊,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且成功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医生在面对并发症时,需要及时处理,不能掉以轻心,更要善于团队合作,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一些医院典型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医生们在工作中所面对的真实挑战,也是他们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希望我们能从这些案例中吸取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学伦理学案例

医学伦理学案例

【案例1】患者郑某,男,35岁,律师:因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住北京某区医院骨科准备手术,与因外伤致截瘫的王某同住一病室。

郑某的手术比较顺利,但与他同屋的王某却在郑某的术后第二天臀部出现疖肿。

又过两天,王某的疖肿化脓,细菌培养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当郑某的手术切口拆线时,伤口出现感染,于是郑某提出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即检查他的伤口造成的,并认为是医疗事故。

主管医生认为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已向家属作了交待,不属于医疗事故。

故而,医患之间发生了医疗纠纷,并很快反映到医院医务科。

医务科出面调查调解,并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也培养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于是,医务科答应减免郑某的一部分医疗费用和给予一次性营养补助,并保证伤口愈合后出院,这样医疗纠纷才予平息。

在上述案例中,请指出哪些是医学问题,哪些是伦理问题?并进行伦理分析。

「伦理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两位同住一病房的患者先后受到了细菌感染,这是个医学事实,也就是医学问题。

在事实面前,患者郑某认为是医疗事故,理由是主管医生给王某换药后不洗手便检查手术切口造成的;主管医生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理由是手术切口感染是并发症,并非罕见,并且术前向家属作了交待。

于是,双方发生了医疗纠纷,这属伦理问题,即根据医学事实该不该行动和如何行动的理由。

医务科在进行调查和调解时,对郑某的手术切口感染进行了细菌培养,证实两位患者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但未作细菌的基因分型(一般医院此项检查有困难),因此从流行病学上既不能认定是交叉感染,又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这也是医学事实,也即医学问题,根据这个医学事实,医务科既没有认定为医疗事故,又没有简单地视为并发症,这样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平息了这场纠纷,这种处理也属于伦理问题。

从伦理上分析这场医疗纠纷,主管医生应负主要责任,因为他没有严格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而且简单地将交叉感染视为医学问题,并有推倭责任之意。

全科医学案例

全科医学案例

全科医学案例案例1王某,女,60岁,高血压病史6年,一直服用心痛定(5mg/次、2次/日)控制血压,半月来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自行将心痛定次数增加为每日3次,仍不见好转,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现血压150/95mmHg(服药后);查眼底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细;血脂略高;血糖正常。

无高血压家族史,经主管医师诊断为高血压,控制血压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降压方案不合理,应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并配合非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收入居家护理中心。

患者现已退休在家,平日喜欢高盐、高脂饮食,近日睡眠不规律、烦躁易怒,不爱运动,无烟酒嗜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喜欢看电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无宗教信仰。

老伴杨先生,身体健康,他们住在一处普通居民小区,两居室有单独的洗手间及浴室,小区环境好。

两位老人初中文化,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误以为可以自行调整服药量控制血压;由于此次的病情加重,使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期望较高,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他们有一个35岁的女儿,已结婚生子,独立居住,节假日回家看望老人,家庭关系融洽。

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女儿58岁,是小学教师,去年退休。

父亲79岁,瘫痪卧床1年多,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在家中由女儿护理。

护理者(女儿)出现腰痛、肩痛和头痛。

从家庭访视的现场观察中发现:尽管病人(父亲)下肢有部分活动能力,但在移动时,其女儿为了不让父亲多用力,把全部的重力压在自己身上。

同时也发现其父亲依赖性很强,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给女儿去做。

此外,病人的床太低,导致护理者护理时弯腰过度。

通过访谈得知女婿是某公司的经理,每天工作很忙,晚上回来很晚,几乎不能帮助妻子照顾岳父。

护理者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

护理者不愿意拖累他,不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工作或请假回来护理外公。

护理者认为护理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感到生活暗淡、烦躁和苦恼,自己有些承受不了。

但由于责任心和亲情的关系,依然每天坚持护理父亲。

全科医学案例(仅供参考)

全科医学案例(仅供参考)

全科医学案例案例1王某,女,60岁,高血压病史6年,一直服用心痛定(5mg/次、2次/日)控制血压,半月来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自行将心痛定次数增加为每日3次,仍不见好转,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现血压150/95mmHg(服药后);查眼底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细;血脂略高;血糖正常。

无高血压家族史,经主管医师诊断为高血压,控制血压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降压方案不合理,应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并配合非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收入居家护理中心。

患者现已退休在家,平日喜欢高盐、高脂饮食,近日睡眠不规律、烦躁易怒,不爱运动,无烟酒嗜好,日常生活能力正常,喜欢看电视、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无宗教信仰。

老伴杨先生,身体健康,他们住在一处普通居民小区,两居室有单独的洗手间及浴室,小区环境好。

两位老人初中文化,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误以为可以自行调整服药量控制血压;由于此次的病情加重,使病人及家属对居家护理的期望较高,希望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帮助。

他们有一个35岁的女儿,已结婚生子,独立居住,节假日回家看望老人,家庭关系融洽。

经济状况和家庭支持系统良好。

案例2女儿58岁,是小学教师,去年退休。

父亲79岁,瘫痪卧床1年多,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在家中由女儿护理。

护理者(女儿)出现腰痛、肩痛和头痛。

从家庭访视的现场观察中发现:尽管病人(父亲)下肢有部分活动能力,但在移动时,其女儿为了不让父亲多用力,把全部的重力压在自己身上。

同时也发现其父亲依赖性很强,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给女儿去做。

此外,病人的床太低,导致护理者护理时弯腰过度。

通过访谈得知女婿是某公司的经理,每天工作很忙,晚上回来很晚,几乎不能帮助妻子照顾岳父。

护理者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

护理者不愿意拖累他,不让自己的孩子放弃工作或请假回来护理外公。

护理者认为护理工作实在太辛苦了,感到生活暗淡、烦躁和苦恼,自己有些承受不了。

但由于责任心和亲情的关系,依然每天坚持护理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级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试验班曾山学号:6300608491
1、一个怀第一胎的妇女,子宫颈口发生病变,许多专家都诊断为宫颈癌,需做切除手术,如此胎儿就保不住了。

小两口抱头痛哭,丈夫问:“能不开刀吗?”妻子问:“等生完孩子再开刀行吗?”林巧稚苦苦思索,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她通过查资料,并与病理科反复核对,以及仔细检查患者,终于做出暂不手术的决定。

她对患者说:“你放心,我一个星期给你查一次。

”她认为断定该孕妇为癌症的科学根据并不充分。

由于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限制,现有的细胞分裂只能说明有发展成为癌的可能性,但不能就此断定为癌症。

临床症状可能是一种妊娠反映。

有人劝林巧稚“何必为一个普通患者冒这么大的风险?”林巧稚说:“切除孕妇的子宫是不能重复的实验,我的责任就是要对患者负责。

只能治好病,而不能给患者带来不幸。

“后经过数月的观察和必要的防止措施,婴儿平安降生,产妇宫颈口病变也消失了,林巧稚深有感触地对同事们说:“有时开了刀,治好了他的病,但他并不快乐,因为他得到了生命,却失去了幸福。

医生不仅是要治病,而且要关心患者的幸福。


为了铭记林大夫的恩情,这对夫妇给孩子起名叫“念林”。

问题:你觉得林巧稚大夫的做法有意义吗?是什么促使她做出了案例中的行为选择?
答:有意义,作为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精神。

林巧稚内心的善良,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促使她做出了案例中的行为选择,她更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和处理事情。

2、据台湾《民生报》2001年12月23日报道,医学伦理渐受重视,医学院纷纷开设相关课程,但这恐怕还不够。

在医学教育十分重视医学伦理课程的美国,调查仍显示,80%的实习医师曾有“不道德”的医疗行为,62%坦率承认,进入医学院后道德更低落,医学伦理教育似乎未必真能提升医德。

由台湾卫生研究院主办的一次“医学伦理教育课程之价值与反思座谈会”,曾经留学美国的台北医科大学附设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范琦公布了美国宾州一项医学生问卷调查,透露出医学生恐是在医疗环境中“潜移默化”,而致道德观逐步低落,引发许多讨论。

这项针对六百六十五名三、四年级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八成的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时,在考试成绩和上级权威压力下,曾有过“不道德”的医疗行为;61%看过其他医疗人员做出违反他们道德观的事,98%曾目睹医疗人员以不雅的称呼和不尊敬的方式,讨论自己的患者;且四年级学生从事违反自己道德的行为比率为三年级学生的两倍。

范琦说,医界是封闭且阶层观念深厚的环境,这项调查所显示的现象,应普遍存在各国的医疗环境中。

台北医科大学人文所副教授侯文咏便以自己担任麻醉科住院医师的经验为例,当时很怕替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插管,但总医师却教他:“不要把小婴儿当成生命”,果真让他变“坚强”;但这种理性主义往往让医师失去用其他角度思考、反省的能力,和社会价值出现落差,以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纠纷不断。

在场的阳明大学医学系五年级的林同学说,学校虽安排了医学伦理课程,教大家如何培养“医德”;但在临床课程
上,却见教授毫不顾及病患隐私,把病例姓名、背景全都公布,甚至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还大开患者玩笑,让大家价值“错乱”。

不过仍有学者对医学教育抱持期望。

高雄师大性别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卧龙认为,目前医学教育只教HOW、不教WHY,造成了医师神格化的“医疗霸权”,医学教育应加强各科系的合作,将人文、社会和教育结合,让医学生能多方思考,进而挑战老师和上司。

问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评价,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现代医学教育中的医学伦理学?
答:我想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从总体来讲还是有助于改善不良医学风气,但要正真起到作用还是要更多的付诸实践,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不良的社会医学风气,一边是老师诚诚恳恳的讲伦理,讲道德,另一边是某些医生给学生们灌输不良思想。

其次就是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时候虽然心里想要做好事,但面对现实,又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

再者,医学教育和医疗制度必须改革,以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3、一位妇女T度完暑假回家,被一男子杀害。

这位男子过去曾向他的精神病医生坦白他想杀她。

这位精神病医生考虑到医生对患者负有保密义务,没有向她或其家庭报告。

医生设法将患者送进精神病院,但没有成功。

T被该男子杀害。

❖问题:
❖(1)这位医生做得对不对?
❖(2)如果你是这位医生,你会如何处理?
❖(3)如何评价这位医生?
答:1 从法律方面来讲,这位医生的做法是合理的,但从道德方面讲,他的做法是让人不能理解的。

2如果我是这位医生的话,保全大局,我会向那妇女透露信息,因为这样做以后就有可能挽回一条生命。

3这位医生从职业上来说还算是合格,但从医学伦理方面来讲是欠缺社会责任感的。

4、案例分析
一临产妇女腹部疼痛难忍,医生诊断为:临产且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决定行剖腹产,并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产科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为产妇的健康利益着想,根据其实际情况,切除了产妇体内已发生病变的阑尾。

事后产妇家属认为医生未经患者家属同意就擅自切除患者阑尾,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并担心产科医生所做外科手术质量不高,伤口愈合不好。

❖你认为医生的做法有无不妥之处,为什么?
答:有不妥之处:未经患者家属同意就擅自切除患者阑尾。

医疗上有规定:未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是不能擅自做主的,否者后果自负。

作为医生,有时候即使是出于好心,但也要以规定的程序来办事,这样一来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