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合集下载

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和解释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这一概念,并探讨其在工程设计与加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其中的柱子起到支撑和稳定结构的作用。

然而,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可能发生倾覆,从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

为了减轻或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对框架柱倾覆力矩进行分析和计算。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本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框架柱倾覆力矩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百分比指标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影响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的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该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应具备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框架柱设计和加固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这一工程指标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为工程师、设计师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该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并预测框架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发生倾覆的风险,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结构设计和加固,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性。

同时,本文也希望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对于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及相关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框架柱倾覆力矩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框架柱倾覆力矩是指当外部荷载作用于框架结构时,柱子受到的倾覆力矩。

它是评估结构抗倾覆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计算框架柱倾覆力矩时,首先需要确定柱子受到的外部水平荷载,并考虑荷载的位置和大小。

其次,根据柱子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以及支撑条件等因素,可以使用相关公式或专用软件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刚度假设法、等效弯曲刚度法、具体系数法等。

2.2 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的意义与作用框架柱倾覆力矩百分比是指框架柱倾覆力矩与设计承载力之比,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地震倾覆弯矩(新)

地震倾覆弯矩(新)

地震倾覆力矩测试抗震设计时,地震造成的对房屋的倾覆力矩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部分共同承担的。

若由框架承担的部分大于总倾覆力矩的一定比例时,说明框架部分已居于较主要地位,应加强其抗震能力的储备。

另外,对于近年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新规程要求设置剪力墙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

同时对短肢剪力墙结构中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作了相应的规定。

为便于操作,本次规范修订给出了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具体计算公式。

1. 规范、规程相关规定和测试内容1.1.规范、规程相关规定1. 抗震规范6.1.3-1和高规8.1.3条文,用于判定框剪结构的框架部分抗震等级的提高。

具体内容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11n mc ij i i j M V h ===∑∑式中 Mc ——框剪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n ——结构层数m ——框架i 层的柱根数Vij ——第i 层j 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hi ——第i 层层高 2. 高规7.1.2-2,用于限定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短肢剪力墙的数量。

具体内容为“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2. 测试例题2.1.例1-框架-剪力墙SOF15层框剪,层高均为3.3M ,总高度16.5M 。

无地下室。

地震信息 ............................................振型组合方法: CQC1234567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123456789Xm=8.00Ym=8.00Xs=8.00Ys=8.00Rx=0.56Ry=7.96第 2 层墙柱 墙梁编号及节点简图梁总数 = 36 柱总数 = 9 墙梁数 = 0 墙柱数 = 82.1.1 SATWE 计算取15个振型,刚性楼板假定。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doc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doc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力矩之比例的算法解释一、规范要求:10.2.16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7 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二、规范要求的本意:规范条文说明:相比于02规程,此条有两处修改:一。

;二是增加第7款对框支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的限制,防止落地剪力墙过少。

三、倾覆力矩算法:以下图的简单对称结构为例说明:1)V*H 求和方式(抗规方法)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的计算公式in i mj ij c h V M ∑∑===11式中c M ——框架-抗震墙结构在规定的侧向力作用下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n ——结构层数; m ——框架i 层的柱根数;ij V ——第i 层第j 根框架柱的计算地震剪力; i h ——第i 层层高。

对一根框架柱来讲,根据其平衡条件,21M M h V c += (8) 同样根据平衡条件,此时梁上剪力N V b = (9) 在梁内由梁的平衡条件有Nl l V M b ==2 (10) 则按照抗规方法计算得到的柱倾覆力矩为:Nl M h V M c c 2221'+== (11)2)力学标准方式(即PKPM 中提供的轴力方式)按力学方法计算倾覆力矩,需要先计算合力作用点,然后用底部轴力对合力作用点取距。

SATWE 中的合力作用点计算方法为 ∑∑=ii i o N x N x (5) 其中o x ——x 向合力作用点i N ——x 向规定水平力下各构件的轴力 i x ——柱的x 坐标或者墙柱的中心点x 坐标。

则框架柱承担的倾覆力矩为: ()[]∑=+-=ni yi o ii cx M x x N M 1(6)即倾覆力矩为轴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与柱底弯矩之和,墙的计算方法与柱相同。

图6所示框剪结构在水平力F 作用下,在框架柱底部产生的轴力为N ,柱底弯矩为1M ,显然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应该为:()12122M L L N M c ++= (7)四结论: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抗规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数量的相关性更强(主要跟墙柱的刚度在总刚度的占比有关),而轴力方式算出的柱底部弯矩的占结构总弯矩的比例与墙位置的相关性也有很大关系,甚至占主导的关系(根据轴力计算弯矩时的墙柱与结构合力作用点的距离(即力臂)的有关)。

钢框架支承 倾覆弯矩比

钢框架支承 倾覆弯矩比

钢框架支承倾覆弯矩比
倾覆弯矩比(overturning moment ratio),是指结构中钢框架支承的倾覆弯矩与抵抗倾覆弯矩的能力之比。

当地震或风荷载作用于结构时,会产生倾覆力矩,即使结构的重心位于支承基础内,由于地震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仍会使结构产生倾覆力矩。

钢框架作为结构的支承体系之一,会承受这种倾覆力矩的作用。

倾覆弯矩比是衡量钢框架结构抵抗倾覆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结构的稳定性。

倾覆弯矩比越小,表示结构的抵抗倾覆能力越强;倾覆弯矩比越大,表示结构抵抗倾覆能力越弱。

计算倾覆弯矩比可以参考以下公式:
倾覆弯矩比 = (倾覆力矩) / (抵抗倾覆弯矩)
其中,倾覆力矩可以通过结构的特性参数和施加在结构上的水平力计算得到;抵抗倾覆弯矩一般通过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或动力分析得到。

在设计结构时,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材料、构件尺寸、剪力墙等抵抗倾覆力矩的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抵抗倾覆能力,降低倾覆弯矩比。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是一个重要的结构设计参数,用于评估框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建筑设计领域,框剪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中,其独特的力学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可靠的结构形式。

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的。

框架主要承担垂直荷载,而剪力墙则负责承受横向荷载。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作用下,横向荷载会导致结构发生摇摆,进而产生倾覆力矩。

因此,了解和计算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对于结构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

倾覆力矩百分比是指倾覆力矩与结构的抗倾覆力矩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这个参数越小,表示结构的抗倾覆能力越强。

计算倾覆力矩百分比需要考虑框架和剪力墙的刚度、材料的强度、结构的几何形状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使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达到较小的数值,从而提高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通常采用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软件来计算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

这些软件可以模拟真实的荷载和结构响应,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构的倾覆力矩。

根据计算结果,工程师可以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以达到倾覆力矩百分比的要求。

除了设计上的考虑外,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还受到结构施工质量、材料的可靠性和结构的维护保养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结构的使用寿命中,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是确保结构抗倾覆能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是评估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可以降低,从而提高结构的抗倾覆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需要借助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软件来计算和优化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维护保养也是确保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引言框剪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1.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的概念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是指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产生倾覆时,由于水平地震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与垂直荷载产生的抗倾覆力矩之间的比值。

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发生侧向位移时所受到的扭转力矩与其自重产生的抗扭转能力之间的关系。

2.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的计算方法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倾覆力矩百分比=水平地震力引起的倾覆力矩垂直荷载产生的抗倾覆力矩其中,水平地震力引起的倾覆力矩可以通过动力分析或静力分析得到,而垂直荷载产生的抗倾覆力矩可以通过结构设计参数和材料性能等进行计算。

3. 影响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的因素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结构形式不同形式的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倾覆力矩百分比有所差异。

例如,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等都会对倾覆力矩百分比产生影响。

3.2 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是导致框剪结构发生侧向位移和产生扭转力矩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频率、幅值和持续时间等都会对倾覆力矩百分比产生影响。

3.3 结构参数框剪结构的结构参数,如刚度、质量、高度等,都会对倾覆力矩百分比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刚性较大、质量较小、高度较低的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较低。

3.4 材料性能不同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差异会导致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倾覆力矩百分比。

材料的强度越大、刚度越高,倾覆力矩百分比越低。

4. 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的意义了解和掌握框剪结构倾覆力矩百分比对于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结构设计来说,通过合理计算和控制框剪结构的倾覆力矩百分比,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框架-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总地震倾覆力矩比

一直一来,总是不断有人提出地震倾覆力矩比问题,包括图审单位,设计院总工等。

今天又有家图审单位提出类似问题,说应该每层均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当然责任人应该首先归《高规》编写者。

1、对于该条,《高规》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8.1.3条条文解释说明中也没有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结构底部(即PKPM地震倾覆力矩比中地面以上第一层)还是每一层。

反倒在《高规》7.1.2条第二款中,涉及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倾覆力矩比,明确提起为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规范原文是: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现在产生分歧点就是总地震倾覆力矩和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

2、笔者在过去做设计的过程中,把握尺度有个渐变的过程。

开始是尽量满足每层均达到地震倾覆力矩比50%要求,然后是地面以上第一层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再到现在是满足底部加强区满足地震倾覆力矩比50%的要求。

《施岚青》中提起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剪力墙底部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弯曲型和弯剪型结构的剪力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部,将塑性铰范围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对于避免墙肢剪切破坏、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是非常有用的。

为了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延性,剪力墙塑性铰出现后,剪力墙底部塑性铰范围内应加强构造措施,提高其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以次类比,把这个概念运用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笔者再联想到06年在杭州做的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和一个临安接近100米的高层办公楼,为这个问题电话请教过浙江省城建院的王银根总工程师,他的意见也是最好底部加强区满足50%这个要求,所以笔者在后来的设计过程中,都是按照底部加强区满足50%来控制的。

关于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关于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关于框架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抗规6.1.3.1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以与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关于框架和抗震墙组成的结构的抗震等级,设计中有三种情况:1、个别或少量的框架,此此时的结构属于抗震墙的体系范畴,其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仍按抗震墙结构的确定;框架的抗震等级可参照框架抗震墙的结构的框架确定.2、当底层框架部分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仍属与框架的范畴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的剪力墙足够,其框架是次要的抗侧力构件,按本规范框架抗震墙的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抗规6.2.13 4 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其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模型二者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高规8.1.3 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地震总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既:结构中的剪力墙抗震等级可按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执行,其最大适用高度仍按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部分按框架剪力墙设计是指框架部分仍需满足0f 2.0V V (高规8.1.4)。

其侧向位移按剪力墙结构来控制。

2、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倾覆力矩的10%但是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进行设计。

(此种情况为典型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3、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此种情况为结构的剪力墙偏少,框架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执行,剪力墙的坑震等级和轴压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柱倾覆弯矩墙倾覆弯矩柱倾覆弯矩百分比28层X向地震: 87.0 626.4 12.20%28层Y向地震: 20.6 853.9 2.35%27层X向地震: 1835.3 2131.4 46.27%27层Y向地震: 1615.8 3606.2 30.94%26层X向地震: 3440.9 3931.5 46.67%26层Y向地震: 3079.3 5728.4 34.96%25层X向地震: 5371.3 6119.1 46.75%25层Y向地震: 4744.2 8313.0 36.33%24层X向地震: 7402.6 8807.9 45.67%24层Y向地震: 6240.7 11959.9 34.29%23层X向地震: 10188.6 11404.5 47.18%23层Y向地震: 9321.3 14948.8 38.41%22层X向地震: 13064.6 14427.0 47.52%22层Y向地震: 12115.8 18474.4 39.61%21层X向地震: 16203.0 17693.4 47.80%21层Y向地震: 15125.6 21996.0 40.75%20层X向地震: 19560.8 21199.4 47.99%20层Y向地震: 18267.7 25777.0 41.48%19层X向地震: 23131.8 24921.0 48.14%19层Y向地震: 21551.0 30069.0 41.75%18层X向地震: 26902.7 28840.4 48.26%18层Y向地震: 24967.5 34140.0 42.24%17层X向地震: 30868.0 32956.3 48.36%17层Y向地震: 28516.5 38745.2 42.40%16层X向地震: 34987.4 37286.2 48.41%16层Y向地震: 32164.4 43846.4 42.32%15层X向地震: 39341.3 41778.9 48.50%15层Y向地震: 36002.4 49077.5 42.32%14层X向地震: 43830.0 46475.2 48.54%14层Y向地震: 39925.2 54616.6 42.23%13层X向地震: 48469.8 51343.7 48.56%13层Y向地震: 43953.3 60339.7 42.14%12层X向地震: 53254.0 56378.7 48.57%12层Y向地震: 48080.4 66317.1 42.03%11层X向地震: 58115.9 61621.9 48.54%11层Y向地震: 52238.0 72554.4 41.86%10层X向地震: 63247.7 66937.3 48.58%10层Y向地震: 56597.5 78953.8 41.75%9层X向地震: 68427.5 72489.6 48.56%9层Y向地震: 60961.5 85670.1 41.57%8层X向地震: 73681.0 78247.1 48.50%8层Y向地震: 65332.8 92710.4 41.34%7层X向地震: 79040.6 84198.8 48.42%7层Y向地震: 69720.6 100103.3 41.05%6层X向地震: 84430.6 90399.2 48.29%6层Y向地震: 74056.2 107930.1 40.69%5层X向地震: 89697.9 97018.4 48.04%5层Y向地震: 78107.4 116449.4 40.15%4层X向地震: 95402.3 105405.7 47.51%4层Y向地震: 82274.1 127396.3 39.24%3层X向地震: 100560.2 115017.2 46.65%3层Y向地震: 85699.0 140111.1 37.95%2层X向地震: 106247.3 127255.1 45.50%2层Y向地震: 89895.1 156179.8 36.53%1层X向地震: 108782.9 141836.9 43.41%1层Y向地震: 91705.5 173930.8 34.52%********************************************************************** 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 层号塔号柱剪力墙剪力柱剪力百分比1 1 X 341.3 3163.8 9.74%Y226.3 4053.1 5.29%2 1 X 774.1 2459.2 23.94%Y554.3 2777.2 16.64%3 1 X 923.4 2277.5 28.85%Y643.1 2652.0 19.52%4 1 X 1080.5 2062.0 34.38%Y827.2 2402.5 25.61%5 1 X 1187.1 1878.9 38.72%Y966.6 2174.8 30.77%6 1 X 1215.1 1771.3 40.69%Y1038.6 2009.0 34.08%7 1 X 1207.6 1700.4 41.53%Y1061.9 1892.2 35.95%18 1 X 1181.5 1649.6 41.73%Y1061.0 1803.2 37.04% 9 1 X 1163.5 1591.0 42.24%Y1063.2 1712.6 38.30% 10 1 X 1152.4 1524.0 43.06%Y1065.0 1623.6 39.61% 11 1 X 1085.9 1510.8 41.82%Y1014.5 1588.7 38.97% 12 1 X 1068.5 1447.9 42.46%Y1009.6 1511.9 40.04% 13 1 X 1034.5 1399.5 42.50%Y985.9 1456.1 40.37% 14 1 X 999.3 1348.7 42.56%Y960.8 1401.5 40.67% 15 1 X 968.0 1288.9 42.89%Y941.0 1338.5 41.28% 16 1 X 913.5 1246.4 42.29%Y893.8 1298.9 40.76% 17 1 X 877.8 1182.6 42.61%Y870.3 1236.8 41.30% 18 1 X 833.0 1125.1 42.54%Y838.1 1182.9 41.47% 19 1 X 787.0 1065.4 42.48%Y805.8 1126.1 41.71% 20 1 X 738.1 1001.8 42.42%Y771.7 1065.4 42.01% 21 1 X 687.8 930.2 42.51%Y739.6 992.6 42.70% 22 1 X 627.8 855.9 42.31%Y687.6 927.7 42.57% 23 1 X 604.9 730.6 45.29%Y757.8 731.9 50.87% 24 1 X 444.0 725.1 37.98%Y374.2 941.7 28.43% 25 1 X 420.6 565.6 42.65%Y419.6 723.1 36.72% 26 1 X 346.0 416.7 45.37%Y369.9 539.7 40.67% 27 1 X 373.0 148.3 71.55%Y402.5 271.1 59.76% 28 1 X 0.0 108.8 0.00%Y0.0 120.9 0.00%**********************************************************************0.2Q0 调整系数**********************************************************************0.2Qox = 649.00 1.5Vxmax = 1822.690.2Qoy = 671.29 1.5V ymax = 1597.46Floor Coef_x Coef_y Vcx Vcy1 1.000 1.000 341.271 226.2512 1.000 1.000 774.066 554.2963 1.000 1.000 923.392 643.0604 1.000 1.000 1080.510 827.2365 1.000 1.000 1187.148 966.5706 1.000 1.000 1215.126 1038.6167 1.000 1.000 1207.569 1061.9218 1.000 1.000 1181.509 1060.9779 1.000 1.000 1163.513 1063.15910 1.000 1.000 1152.388 1064.97311 1.000 1.000 1085.884 1014.46112 1.000 1.000 1068.459 1009.58413 1.000 1.000 1034.494 985.94614 1.000 1.000 999.267 960.76415 1.000 1.000 967.953 941.00016 1.000 1.000 913.488 893.76817 1.000 1.000 877.828 870.28918 1.000 1.000 832.999 838.12819 1.000 1.000 787.010 805.84620 1.000 1.000 738.095 771.74421 1.000 1.000 687.775 739.62922 1.000 1.000 627.840 687.58923 1.000 1.000 604.883 757.78324 1.000 1.000 443.989 374.15525 1.000 1.000 420.612 419.61126 1.000 1.000 346.040 369.93227 1.000 1.000 373.030 402.52928 1.000 1.000 0.000 0.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