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法比较【第一章 绪论】
unit 1 汉英语言对比

•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 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 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句子扩展模式
• 汉语: • 首开放性(open—beginning) • 尾封闭性(close—ending)
• 英语 • 首封闭性(close—beginning) • 尾开放性(open—ending)
• 句首开放性(左分支)
句子结构转换
• (1)汉语复合句——英语简单句 • 由于在中学成绩优异,他进入了纽约市立 大学。 • His superior grades at high school enabled him to enroll at the College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英汉句子对比
汉语句子为语义型或意合型 英语句子为语法型或形合型 汉语句子的根据在语义 英语句子的根据在语法
汉英句子结构比较
• 前重心与后重心 • 英语句子与汉语句子的重心一般都落在结 果、结论、假设或事实上,但是重心的位 置不同:英语句子一般是前重心;汉语句 子一般是后重心。
• Traged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 • 在复合句中,英语的主句一般放在句首, 即重心在前。而汉语则一般按照逻辑和时 间顺序,将主要部分放在句尾,形成后中 心。
• 二、 句法上 • 汉语句式 • 结构上:单句和复句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英汉对比翻译绪论与第一章

英汉句法对比
英语句子结构复杂
英语句子中常用从句、短语、修饰语 等来扩展句子结构,层次感强。
汉语句子结构简单
汉语句子结构相对简单,较少使用复 杂的从句和修饰语,更注重句子的流 畅性和自然性。
英语强调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时态和语态的变化非常丰富, 用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
汉语较少使用时态和语态
翻译的过程与方法
翻译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一般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 三个阶段。理解是准确把握原文的意义 和风格;表达是用目标语言表达理解的 内容;校对是对译文进行修改和润色, 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VS
翻译的方法
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和音译等 。直译是指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尽 可能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意译是指以传 达原文意义为主要目的,不拘泥于原文的 表达形式;音译是指用目标语言的文字转 写原文的词语。
虽然有学者探讨了英汉翻译的标准,但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未来研究方向
建议加强跨文化交际因素的分析,增加实证研究的比重,进一步深化 对翻译标准的探讨,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英汉翻译实践案例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新闻类文本翻译总结词
新闻类文本翻译要求准确、客观、及时地传达信息,同时要符合目标语言的新闻写作规 范。
详细描述
在进行新闻类文本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和准确性,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无 误。同时,由于新闻语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翻译时也需要考虑到时间因素,尽可能快 速地完成翻译工作。此外,还需要注意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新闻写作规范,如标题的
02 英汉语言对比概述
英汉语法比较

(3)分词
古隆中森林茂密,花草繁盛,环境优美, 清幽宁静。 Covered with thick woods and numerous flowers, Gulongzhong offers scenic and secluded environment. 宝塔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Around the pagoda are lush trees, presenting beautiful eivironment.
英语句词序较为固定,像上面这句话,如果用as连接, 不管中文是‚广州被誉 为‘花城’, 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还是‚广州一年四季鲜花盛 开,被誉为‘花城’。"、 一般都译为: Guangzhou is dubbed admiringly "the City of Flowers", as here flowers luxuriantly all the year round. 当然中文也有关联词的复句,如‚因为......所以......‛、 ‚无论......也......‛、‚如果......那么......"等等,因为同 英语较接近,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 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表达多层逻辑思维 时,可用语法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语序和 虚词,常用复合句和长句。孤立语则主要借助 语序和虚词,常用短句、分句、散句等复句, 按照一定顺序逐层叙述。屈折语规则性强,对 逻辑能力要求比前者要高。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 每年四月中旬,历时三天。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falls in the middle of April each year and lasts for three years is a tranditional gala occasion of the Dai people.Fra bibliotekback
英汉语语法与修辞对比 第一讲名词对比

词类对比――名词 名词 词类对比
词类对比中我们将集中对比名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
英汉语名词的异同
相同之处: 主要是作为同一种范畴的性质所 决定的,即都是用来表示人、地和事物的名称 的词。 不同之处:因为所属语言不同,所以在各自所 在的语言中分布或承担的功能(确切地讲应当 使出现的频率)不同。 练习
宏观上来说: 英语 名词 优势
汉语 动词优势
介词优势 ( of, to and in ) 就词汇系统而言,或词的总量而言,英语中的词名词 占优势(静态的语言),汉语中动词占优势(动态的 语言)。 就词的动态观而言,即词的使用而言,汉语用动词的 地方英语里多用名词或介词。 系统观和动态观都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 语言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示例分析
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 医生的迅速到达和对病 人非常仔细的检查带来 了他的迅速康复。 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 仔细的检查了病人,因 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第一讲:英汉词类对比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 Class
术语的界定
词类: 词类 (word class) 词的语法分类,语言中的词都有不同的语法功能,依 此而划分为不同的类,称为词类。 区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言的结构,也便于指明词 的用法。 英语词类: n. v. adj. mum. Pron. Adv. Prop. Conj. int. art 汉语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 助、感叹、象声词 名词:名者,命也。 Proposition:
第1节 英汉语对比

许希明 许曦明
1. Comparative & Contrastive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tended to make a diachronic study of some related languages so as to create a parent language or ancestor language(e.g.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 covering Chinese, Siamese, Tibetan, Burmese, Japanese;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covering English, Germany, French, Italian etc.. But the term “comparative ” is used in its broad sense, namely, to look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o as to approach the ide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3. The origin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of the world is usually considered to originate from U.S.A. The first one who used the term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was B. L. Whorf who got his paper Language and Logic published in 1941. The early and the more important literature of the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wa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C. C. Fries, and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by R. Lado. Both books appeared in 1957.
语言文学类论文 汉英语法特点比较

论文题目:汉英语法特点比较摘要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比较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不同特点,一能方便中国人学习英语,二能方便外国人学习汉语,三能提高人脑翻译的效率,四能促进电脑翻译的研制。
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语法的起源出发,介绍了语法产生的基础的共同点,然后从汉英语的语法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举例说明了汉英语语法特点上的语法手段,表现形态、语序排列、虚词用法,动态形式表现方法等五大不同点,同时还引申出遣词造句上的三大不同,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汉英语语法;比较语言学;语法手段AbstractC omparative linguistic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especially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grammar,firstly it can be convenient for Chinese people to learn English,secondly it can be convenient for foreigners to learn Chinese,thirdly it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nslation, lastly it can promote computer translation.It is a project that can achieve many things at one stroke.This article proceeds from the grammatical origin,introduces the common basic grammar,then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grammar the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cite instances to illustrate the gramma methods of Chinese and English、form of expression、the word order、the meanings and usages of function words、dynamic form method,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 three major differences in using words and construct sentences.The purpose is to cast a brick to attract jade.I hope it will help the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Keywords:Chinese and English grammar;comparative linguistics;the gramma methods目录Ⅰ摘要----------------------------------------------------------------------------------------1Ⅱ绪论----------------------------------------------------------------------------------------2第一章、语法的概述--------------------------------------------------------------------21.1语法的定义----------------------------------------------------------------------------21.2语法产生的共同点------------------------------------------------------------- -----21.3语法化的发展趋势-------------------------------------------------------------------3第二章、汉英语语法特点比较--------------------------------------------------------32.1汉英语语法的共同点----------------------------------------------------------------32.2汉英语语法的不同点----------------------------------------------------------------32.2.1语法手段不同-----------------------------------------------------------------------32.2.2语法形态不同-----------------------------------------------------------------------42.2.3词序运用不同-----------------------------------------------------------------------62.2.4虚词使用不同-----------------------------------------------------------------------72.2.5形态变化不同-----------------------------------------------------------------------8第三章、汉英语语法的不同引申出的用词造句上的不同--------------------93.1汉英语动词使用的各自特点-------------------------------- 93.2汉英语中被动意义表现形式不同-----------------------------93.3英汉句式的各自特点--------------------------------------10第四章、总结-----------------------------------------------------------------------------10致谢词---------------------------------------------------------------------------------------11参考文献------------------------------------------------------------------------------------11绪论据统计世界上有五千多种语言。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汉英对比的相关内容一.“比较”和“对比”的区别(一)“比较”和“对比”,作为一般的词语,在意义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在语言学领域,由于历史的原因,“比较”和―对比‖却是两个必须区分的概念。
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1.比较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也称比较语法,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进行历时(diachronic)的研究,为一些亲属语言建立一个共同的母语。
2.对比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也称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或CA),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才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进行共时(synchronic)的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语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来寻求语言的变换、对应及干扰等关系,为语言教学、语际翻译及本族语的研究服务。
(二)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或―对比‖来揭示它们的特征2.不同点:(1)对象不同比较语言学研究亲属语言;对比语言学对亲属语言和非亲属语言都适用。
同一语系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语系的语言,也有很大的可比性。
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和认知工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例:语音,所有的语言都可分为元音和辅音。
词类,大都可划出表事物的词和表行动的词。
(2)目标不同比较语言学的研究为了寻找各语言的共同点,构拟原始的语言,建立语言谱系,注重历史,总是和历史有关,又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对共同点和差异点并重,且更注意差异点,用以指导语言教学和翻译,沟通两种文化。
不太关心历史,注意语言共时的方面。
(3)方法和重点不同比较语言学用历时的方法,重点寻找相似点,对不同点尽量从历史发展中寻找他们曾经相似过的证据,并解释变成不相似的原因和过程。
对比语言学用共时的方法,重点注意相似点,更注意不同点,包括有的语言中有的,有的语言中没有的;有的语言中多的,有的语言中少的。
尤其是貌同实异的方面,尽量列举,一减少学习和翻译中的错误。
二.汉英对比的可能性(一)从语言的角度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1.共:语言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作为人类交际工具和认知工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例:语音,所有的语言都可分为元音和辅音。
词类,大都可划出表事物的词和表行动的词。
2.异:各种语言的变化形式、句子成分的形式等(二)思维角度,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大同小异。
人类的思想意识和科学文化总有共通之处,各国的语言可以互译,原因就在此。
(三)汉语和英语的语法在理论体系很有可比性(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对比语言学兴起于本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适应外语教学的紧迫需要而产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减少“习惯用法”的说法。
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要求(二)进行汉英对比可以促进汉语研究的深入以及新角度的开发(三)促进翻译学理论四.汉语和英语对比研究的内容早期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言对比研究在语音系统和结构方面。
现代的语言对比范围广泛,包括语音、词汇、语义、语法(微观对比语言学),语言习惯、文化背景,语用(宏观对比语言学)。
应包括微观和宏观两方面。
第二节汉英简史一.汉语简史(一)概述我们现在说的汉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最早的来源是三四千年以前的华夏诸语言。
夏商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更加统一的文化——华夏文化。
在文化统一的过程中,语言也逐渐统一。
这种语言我们姑且称之为―华语‖,秦汉大一统以后,汉民族形成,华语才成为汉语。
秦统一中国以前,占统治地位的共同语一直是以夏、商、周为代表的北方话;方言中势力最大的恐怕是南方长江流域的楚方言,这些方言的不同,表现在语音、文字、词汇上,也可能在语法上。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以后,推行了―书同文‖政策,统一了文字,这对语言的规范起了很大的作用。
书面语言的统一,限制了词汇和语法的变异,从此以后,汉语方言的差别就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汉代以后,汉语经历了三次大的语言融合或影响。
第一次,公元前二世纪,汉朝建立,楚人入主中原第二次,南北朝时期(公元四—六世纪),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羯、氐、羌,到中原建立政权(五胡乱华),迫使汉人南下,中原影响长江流域,少数民族影响黄河流域。
(―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之推)第三次,宋代南渡以后,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又一次发生了北方文化南进的情况。
(二)汉语发展的四个时期:1.上古期南北朝以前(4世纪以前)纯粹文言2.中古期南北朝—宋(4-12世纪)文言占优,古白话开始形成3.近古期金、元—清(13-19世纪)文言占优,白话文趋成熟(宋话本、元曲、明清白话小说)4.现代期五四以后(20 世纪)白话取代文言(三)现代汉语(1919年至今)1.现代汉语的两个来源:(1)古白话:以《论衡》、《世说新语》、敦煌变文、宋元话本为代表(2)欧化语:国外留学回来的学者所翻译的,学习欧式的语言2.1919-1949 发展速度较快3.1978-2009 特点:传播的载体发生重大的转变4.50年代平面视觉、单纯听觉6.视觉、听觉、视觉+听觉、网络(第四媒体)词汇发展速度快7.短信(第五媒体)短小、精炼,接受之后在传播,速度很快(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与英语比较)1.语音:(1)没有复音词21个辅音,英语中有很多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柔和、有节奏)7个舌面元音,2个舌尖音,1个卷舌元音,13个复元音(3)音节有声调欧美语言无声调,语音有重音、移动、语调(4)开音节较多元音结尾-开音节,辅音结尾-闭音节2.词汇:(1)构词成分单音节语速占绝对优势古汉语中绝大部分是单音词,5%连绵词是双音词以学习、美丽为例:学和美可单独成词,也能参与构词;习和丽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参与构词蜘蛛蜘蛛网→蛛网玻璃玻璃杯无玻杯、璃杯坦克坦克车→坦克(2)单词以双音节为主,单双音节并重词汇化的过程,单音节变化成双音节,好处:可区分歧义在文艺小说、相声中,单音节居多;在政论、科技类论文中,双音节居多有一部分词永远都保留单音节:A.名词:山、水、牛、马、羊、人……B.动词:跑、走、收、抢、偷……C.人际关系:你、我、他……D.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E.虚词:着、了、过、也、很、最、正(3)构词方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A.复合:主谓(陈述)、补充、联合、动宾(支配)、偏正(附加)B.附加:前缀、后缀、中缀(数量很少)C.重叠:惺惺(4)词和语素、短语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A.语素词句子句组(语段)篇章学在界限上相对模糊,有争议的不到5%,不能划分,也不影响理解例:大车一个词,结构是凝固的,词义是融合的大船两个词,是词组,体积大的船生姜一个词生肉两个词,是生的肉生菜生菜1:一种蔬菜;生菜2:生的蔬菜划分起来有难度,比如:发展中国家兔养殖业,天天天蓝B.离合词可拆分,可颠倒,放在一起是凝固态,分开是一个变化态例:洗一个热水澡洗澡是一个词,分开时是一个异态见面理发本身就有宾语化学肥料整风高校人流邮编3.语法:(1)词类和句法成分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A.在英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句法成分有很严格的关系,一旦不对应,要通过构词、词性变化等来满足。
例:在宾语位置一定要是名词性的成分。
可用词本身的变化,-ment,-tion,-ness,the+在表语位置一定要是形容词在状语位置一定要是副词B.在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主宾谓补定状体词+ (–)(+)谓词(+)+ (+)加词––+体词充当定状成分:掌声欢迎、小车接送(名词作状语)这孩子双眼皮(名词作动词)认真总归比马虎好主语-名词认真的态度表语-形容词认真地做状语-副词(2)修饰语一般只能位于中心语之前A.在汉语中,定状、定中结构在中心语之前,一般不超过7个我的那件刚买来的女士短袖米色真丝衬衫汉语中,定语后置要对举,如:墙上贴着很多标语,长的、短的。
B.在英语中,修饰词长了就放到句子的后面,副词也放在后面I want drink something hot.The policeman over there can help you.(3)具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和助词A.量词汉语量词丰富,能区别意义,消除歧义例:“给我一把刀”,如果不用量词“给我一刀”B.语气词英语没有语气词祈使你来吧!疑问你来吗?反问你来啊?(4)语序和虚词是最基本的语法手段英语是典型的屈折语,语序不重要,如:保罗看望玛丽汉语的语序比英语更重要有什么要什么(表示贪婪)要什么有什么(表示富有)我认识老李老李我认识我老李认识,老张不认识参见对《英语简史》的评论:说实在的,英语这种语言的遭遇真是不同一般!它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出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在它的历史过程中,它曾经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但是今天它却成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
(一)影响英语形成的三次征服1.第一次凯尔特人的征服公元前500年左右,凯尔特人(Celts)征服了不列颠岛。
凯尔特人来自今天的法国南部,据说勇武好斗,嗜杀成性。
他们把不列颠岛上的伊比利亚人杀戮殆尽。
英国的语言历史是从凯尔特人开始的,凯尔特人说凯尔特语,凯尔特语在印欧语系中属于单独一个语族,是今天的爱尔兰语、苏格兰语和威尔士语的祖先。
2.第二次罗马人的征服公元前55年,罗马帝国的恺撒大帝(Julius Caesar)进攻不列颠,于公元前43年,罗马皇帝克罗迪斯(Claudius)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东南部,占领了整个今天的英格兰部分,凯尔特人被赶到了不列颠的北部和西部山区,即今天的苏格兰和威尔士地区。
3.第三次日耳曼人的征服公元450年,北欧日德兰(Jutland)半岛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撒克逊(Saxons)和朱特(Jutes)人乘船入侵,经过一个半世纪,彻底征服了大不列颠诸岛。
这次征服对英语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凯尔特人被斩尽杀绝,凯尔特语在英语中残留很少,只剩一些地名,如河名The Thames(泰晤士河)、York(约克)、Kent(剑桥/康桥)、London(伦敦)、Dover (多佛)在不列颠本土,由于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三个部落语言比较接近,又使用同一种文字,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英吉利民族,他们的语言也融合成同一种语言——英语。
因此,一般把公元500年作为英语形成的开始。
(二)英语名称English的由来来自盎格鲁,公元七世纪以后他们的影响最大,在古英语中他们的族名叫Engle,语言叫Englisc,得名于―Angle‖(角)。
公元1000年之后,整个国家叫Land of the Angles→Englaland,后来字型变化成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