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合集下载

化学键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程度,根据共享电子对的不平均分布程度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产生的极性分子会导致分子整体呈现极性。

1.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在化学键中,极性共价键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个共价键的结合原子中原子核的电子云不对称分布所致。

即电子云在一个原子周围的概率比在另一个原子周围的概率更大,因此电子云的中心会偏向某一方向。

2. 分子中的极性极性分子是由包含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组合而成的分子。

在极性分子中,由于某些原子对电子亲和力更强,导致电子云在分子中的分布不均匀。

这种不均匀导致分子整体上呈现正、负电荷的分布,形成了分子的极性。

3. 极性分子的影响极性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影响。

首先,极性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因为溶剂分子能够与极性分子的电荷相互作用。

其次,极性分子在电场中会被电场所影响,会发生定向排列。

最后,极性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速率可能会与其极性有关。

4. 极性共价键与分子极性的表示表示化学键极性的常用方式是通过箭头表示极性方向,正极性由箭头的起点指向终点,表示分子电子云在该方向上的偏移。

对于极性分子,可以在分子结构中使用正负符号表示电荷分布。

5. 分子极性的影响因素分子极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原子间电负性差异、分子几何形状和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等。

原子间电负性差异越大,分子极性越显著。

而分子几何形状对分子极性的影响是通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键角的大小来实现的。

总结:化学键共价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极性的形成。

极性共价键会导致分子整体呈现极性,而极性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影响。

极性共价键和分子极性可以通过符号、箭头等方式表示。

分子极性的形成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原子间电负性差异、分子几何形状和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等。

通过研究分子极性,可以更深入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机理。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

细致地了解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一、化学键的极性在化学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分布可能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均匀的电子分布就导致了化学键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1.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指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云不对称,导致电子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平均。

这种不均匀的电子分布可以形成带正电荷的极性极和带负电荷的极性极,即δ+和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氢氟化合物(HF)。

氢原子的电子云被氟原子的电子云所吸引,形成了一个δ+的氢原子和一个δ-的氟原子。

这种带有极性共价键的分子具有分子极性,因为它们在空间上有正负极。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形成了正离子和负离子。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NaCl)。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并形成正离子Na+,而氯原子接受一个电子并形成负离子Cl-,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是无极性的,因为它们不具有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二、分子极性分子极性是指整个分子在空间中分布着正负极的性质。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部的化学键极性和分子的几何结构。

在判断分子极性时,需要考虑分子的对称性以及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的极性。

1.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或者分子的几何结构使得正负极相互抵消。

例如,氧气(O2)分子是一个非极性分子,其中的氧氧键是非极性共价键,而且氧气分子是线性分子,正负极完全抵消。

2.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至少存在一个极性键或者其几何结构导致正负极不能完全抵消。

例如,水分子(H2O)是一个极性分子。

它的氢氧键是极性共价键,氧原子相对于氢原子更加电负,所以在氧原子周围形成了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周围形成了部分正电荷。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在H2(或I2)分子中,两个成键的H原子(或I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是相等的,整个分子的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这种分子为非极性分子,H-H(或I-I)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但HI分子则是极性分子,H-I键是极性共价键。

因为I的电负性(2.5)大于H(2.1),所以H-I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于I的一端。

或者说HI分子中,I端显负性,而H端为正性。

凡由电负性不同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它们的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一方,使电负性大的原子带部分负电荷,电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值(△χ)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大。

当0<△χ<1.7时,为极性共价键;当△χ>1.7时,电子对将完全偏于电负性大的原子一边,这就和离子键一样了。

例如Cl的电负性为3.0,Na为0.9,Mg为1.2,Na和Cl,Mg和Cl之间△χ值都大于1.7,因而都形成离子键。

由此可见离子键和共价键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化学键,但它们之间有联系,从离子键到共价键有递变关系。

例如BeCl2中的Be(χ=1.5)和Cl之间△χ为1.5,Be和Cl 原子形成极性很强的共价键,BeCl2在室温虽是固体,但熔点(405℃)比离子化合物如MgCl2(714℃),CaCl2(782℃)低得多,BeCl2的性质可以说是介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之间的过渡状态。

键的极性是一种“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它的方向用从正极到负极的方向表示。

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有关,在双原子分子中,键有极性,分子就有极性,如HI,HCl等。

但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有极性,还要看分子的空间构型,因为它决定键的方向。

若分子结构的对称性使键的极性互相抵消,则分子没有极性。

如CO2分中的C=O键是极性键,但由于CO2分子呈直线型对称结构,两个C=O键的极性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整个分子就成了没有极性的非极性分子:下图列举了CH4,NH3和H2O分子的构型和键角。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极性:分子中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键的极性是形成分子的基础:键的极性是形成分子的基础分子的极性是由键的极性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是键的极性的体现:分子的极性是键的极性的体现分子的极性是由键的极性决定的。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相互影响
键的极性:键的极性是指分子中不同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具有正负电荷中心
,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键的极性
02
分子的极性
03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04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05
P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rt Two
键的极性
什么是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是指分子中不同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具有正负电荷中心。
键的极性是由分子中的共价键和离子键共同决定的。
添加标题
预测分子性质:分子的极性会影响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研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有助于预测分子的性质。
添加标题
指导合成反应:分子的极性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如酸碱反应、亲核反应等。研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合成反应。
添加标题
解释生物活性:许多生物大分子具有特定的极性研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有助于解释生物活性。
非极性分子:在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太阳能电池等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在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污水处理、食品添加剂等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在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半导体、液晶显示等
Prt Five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共享电子对在共有的原子核周围的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电子密度不对称的现象。

而分子的极性则是由于化学键的极性而导致的分子整体偏向某一方向的性质。

1. 介电常数与分子极性在讨论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介电常数的概念。

介电常数是衡量物质中电场影响程度的物理性质。

分子中的极性取决于介电常数,具有较高介电常数的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极性。

2. 极性共价键与无极性共价键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无极性共价键两种类型。

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密度更大的一端带有较负电荷,而电子密度较小的一端带有较正电荷。

这是由于较负电性的原子对电子有较强的吸电子能力。

而无极性共价键则是指两个相同或相似电负性的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的现象,电子密度均匀分布。

3.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指分子整体呈现正负电荷分离的状态,而非极性分子则是指分子整体呈现电荷均匀分布的状态。

一个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化学键的极性及分子的分子式和空间结构。

4. 极性分子的特点极性分子具有一些特点:首先,极性分子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中会有定向效应;其次,在溶液中,极性分子由于电荷差异,会与溶剂分子发生作用,导致分子分散。

此外,在极性分子的内部,由于分子极性,可以发生分子内的氢键和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5. 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分子极性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电负性差异是影响分子极性的重要因素,电负性差异越大,分子极性越大。

此外,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对称性以及分子内部的氢键也会影响分子的极性。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的极性,分子极性的大小取决于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分子式和空间结构。

极性分子具有正负电荷分离的特点,并在电场中表现出定向效应。

分子极性的大小受到电负性差异、分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对称性以及分子内部的氢键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化学键极性和分子极性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和溶液中的行为。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化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键的极性是指化学键中元素的电子密度分布是否不均匀,导致在键两端形成电荷分布不对称。

而分子的极性化则是指整个分子中所有键的极性叠加而形成的整体电荷分布不对称现象。

本文将探讨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键的极性及其影响键是化学反应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共价键中,电子是共享的,但并非始终是等量共享的,导致的结果是键两端带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

这就形成了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对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电负性差异键的极性主要由连接原子的电负性差异所决定。

电负性是一个描述原子对电子亲和力的化学概念,描述的是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

电负性差异越大,键的极性越强。

2. 极性化电子云键的极性导致了电子云分布的不对称。

较电负的原子更吸引电子云,导致在键两端形成一个部分正电荷,而较电负的原子附近则形成一个部分负电荷。

二、分子的极性化当一个分子中存在多个键,并且这些键的极性方向不同,这些极性会叠加而导致分子整体的极性化。

分子的极性化对分子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极性分子如果一个分子中所有键的极性都叠加为同一方向,那么这个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一个极性分子往往具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极性部分。

2. 非极性分子如果一个分子中的键的极性叠加相互抵消,也就是说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布相互平衡,那么这个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中并没有明显的电荷分布不均。

三、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化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对于分子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溶解性极性分子通常在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这是因为具有极性的分子可以与溶剂中的极性分子产生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溶解。

2. 极性物质的沸点和熔点极性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

这是因为在极性分子中,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强。

通过增加键的极性,可以提高分子间的作用力,进而提高沸点和熔点。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一、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比较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正、负电荷分布均匀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研究对象属于分子组成部分的共价键属于分子组成部分的共价键分子分子主要特征无电性无极性有电性有极性无电性无极性有电性有极性相互关系极性键、非极性键均属于化学键中的共价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都是电中性分子。

键无极性分子也无极性,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分子有极性必含极性键。

二、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化学键的极性是分子极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当分子内的化学键为由于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不对称,即各键的极性无法抵消时为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对称,使各个键的极性互相抵消时,形成非极性分子。

所以,原子间的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如NH3,分子中的电荷空间分布不对称,键的极性无法抵消,是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一定存在极性键。

但有的极性分子中可以存在非极性键,如H2O2。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如C12、O2等。

而CH4、CO2分子中虽然存在极性键,但由于分子中电荷空间分布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键的极性相互抵消,亦属于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键的极性能否相互抵消,则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所以AB n型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需视分子的空间构型而定,键的极性与构型原子数举例结构式对称性键的极性非极性分子直线型双原子H2、O2、N2、X2 H-H、Cl-Cl 对称非极性直线型三原子CO2、CS2 O=C=O 对称极性平面正三角型四原子BF3、BCl3 对称极性正四面体型五原子CH4、CCl4 对称极性极性分子直线型双原子HX H-Cl 不对称极性直线型三原子HCN H-C≡N 不对称极性折线型三原子H2O、H2S 不对称极性三角锥型四原子NH3、PCl3 不对称极性四面体型五原子CH3Cl、CH2Cl2 不对称极性对于上述AB 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也可用以下规律:⑴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在共享结构中电子的不均匀分布程度。

根据共享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差异,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则是指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对称性。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由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造成的。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的化学性质指标。

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其对共享电子对的吸引能力越强,化学键的极性越大。

1.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指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很小,共享电子对的分布均匀的化学键。

共享的电子对在两个原子之间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分离。

例如氢气(H2)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电负性相等,共享电子对不会偏向其中任何一方,因此H2分子的键是非极性的。

2. 极性键极性键是指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较大,共享电子对的分布不均匀的化学键。

共享电子对更倾向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造成正负电荷分离。

例如氯化氢(HCl)分子中,氯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大,共享电子对更接近氯原子,使氯离子部分带负电荷,氢离子部分带正电荷,因此HCl分子的键是极性的。

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由分子内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共同决定。

分子的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键的极性分子内的极性键对于分子的极性起重要作用。

如果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那么整个分子也是非极性的。

但如果分子中只有一个或部分键是极性键,那么整个分子就有极性。

2. 分子的对称性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极性相互抵消,整个分子可以达到对称分布,那么分子就是非极性的。

但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那么分子就是极性的。

3. 分子的几何结构分子的几何结构对其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分子呈线性结构,即化学键的方向在一个直线上,那么分子很可能是非极性的。

而如果分子呈非线性结构,即化学键的方向不能在一个直线上,那么分子很可能是极性的。

总结起来,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极性越大,分子极性越明显。

分子的极性通过键的极性、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的几何结构来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O
C
F1
F合=0
180º
O
C=O键是极性键,但
从分子总体而言CO2 是直线型分子,两个
C=O键是对称排列的,
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2
( F合=0),∴整个 分子没有极性,电荷
分布均匀,是非极性
分子 精选ppt
11
H H
O
F合≠0
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 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 是V型,两个O-H键的极性 不能抵消( F合≠0), F1 ∴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 匀,是极性分子
精选ppt
F2
104º30' 12
H
NH3: N
H
H
三角锥型, 不对称,键的极 性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
F合
107º18'
BF3: F1
F3
平面三角形,对称,
120º 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
F2精选ppt 是非极性分子
13
H
H
H
109º28' C
H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
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
2、共用电子对不偏向或有偏向是由什么 因素引起的呢?
这是由于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不同 造成的(元素的电负性不同)。
精选ppt
3
判断方法:
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 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 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精选ppt
4
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价键类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
精选ppt
19
我们知道:分子内部原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化学键,形成或破坏 化学键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物质三相之间的转化也伴随着能 量变化。这说明:分子间也存在着 相互作用力。
精选ppt
20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很弱,比化学键小1~2个数量级。只能在 很小的范围内存在。不属于化学键
极性 180º 直线型 非极性
极性 104º30’ V型 极性 107º18' 三角锥型
极性 极性
极性 120º 平面三角形 非极性
五原 子
CH4
极性
109º28 ' 正四面体型 非极性
精选ppt
17
共价键
极性键
空间不对称 极性分子
空间对称
双原子分子:HCl、NO、IBr V型分子:H2O、H2S、SO2 三角锥形分子:NH3、PH3 非正四面体:CHCl3
∴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
精选ppt
9
思考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
是极性分子吗?
分析方法:物理模型法
(从力的角度分析)
在ABn分子中,A-B键看作AB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力,根据中心原子A所受合
力是否为零来判断,F合=0,为非极性
分子(极性抵消), F合≠0,为极性
分子(极性不抵消精)选ppt
精选ppt
15
③化合价法: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 于该元素的价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极性分 子,此时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称;若中心原子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价电子数,则分 子的空间结构不对称,其分子为极性分子。
化学式 BF3 CO2 PCl5 SO3 H2O
中心原子 3
4
5
6
2
化合价绝
对值
中心原子 3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精选ppt
1
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无偏向 (电荷分布均匀)
如:H2(H-H) Cl2(Cl-Cl) N2(N N)
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有偏向 (电荷分布不均匀)
如:HCl(H-Cl) H2O(H-O-H)
精选ppt
2
思考
1、键的极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
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子
(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不重合)
精选ppt
7
Cl Cl
Cl
Cl
共用电子对
Cl2分子中,共用电子对不偏向,Cl原子 都不显电性,为非极性分子
∴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均为非极性
分子
精选ppt
8
H Cl
δ+
δ-
H Cl
共H用Cl电分子子对中,共用电子对偏向Cl原子, ∴Cl原子一端相对地显负电性,H原子一 端相对地显正电性,整个分子的电荷分 布不均匀,∴为极性分子
(H-O-O-H)
精选ppt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极性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5
根据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共价键 有极性、非极性之分,以共价键结 合的分子是否也有极性、非极性之 分呢?
分子的极性又是根据什么来判定呢?
精选ppt
6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均匀对称的分子
(正电中心与负电中心重合)
分子
范德华力 (kj/mol) 共价键键能
(kj/mol)
HCl HBr HI CO Ar 21.14 23.11 26.00 8.75 8.50 431.8 366 298.7 745 无
精选ppt
21
2、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 ①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 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如卤素单质
②分子极性越强,范德华力越大
精选ppt
22
3、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主)和 物理性质
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 点及溶解度等)
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精选ppt
23
思考?夏天经常见到许多壁虎在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 却掉不下来,为什么?
壁虎为什么能在天花板土爬行自如?这曾是一个困扰 科学家一百多年的谜。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壁虎 的四足覆盖着几十万条纤细的由角蛋白构成的纳米级 尺寸的毛。壁虎的足有多大吸力?实验证明,如果在一 个分币的面积土布满100万条壁虎足的细毛,可以吊起 20kg重的物体。近年来,有人用计算机模拟,证明壁 虎的足与墙体之间的作用力在本质上是它的细毛与墙 体之间的范德华力。
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单质分子:Cl2、N2、P4、O2 直线形分子:CO2、CS2、C2H2 正四面体:CH4、CCl4、CF4
课外自学46页科学视野
精选ppt
18
思考与交流:
判断下列分子中,哪些是极 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H2、O2、P4、CO2、H2O、 CH4、Cl2、HCl、C60、HCN、 BF3、CH3Cl、NH3
4
5
6
6
价电子数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精选ppt
NH3 3
5
极性
SO2 4
6
极性
16
3、常见分子的构型及分子的极性
常见分子 键的极 键角 分子构型 分子类型

双原 子分
H2直线型 直线型
非极性 极性
三原 子分 子
四原 子分 子
CO2
H2O NH3 BF3
是非极性分子 精选ppt
14
2、AB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①物理模型法:从受力的角度分析
②根据含键的类型和分子的空间构型判
断:当ABn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空间对
称结构时,由于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BF3、 CH4,当分子的空间构型不是空间对称 结构时,一般为极性分子,如:H2O、 N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