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综合防治措施及方法

合集下载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舞毒蛾是一种昆虫,属于蛾科。

它们的幼虫会吃掉植物的叶子和茎木,严重危害农作物和森林。

近年来,舞毒蛾在中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给农业和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重点介绍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一、舞毒蛾的发生情况舞毒蛾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昆虫,通常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最早在中国被发现的是在2008年,但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影响了全国许多地区。

据延安市林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安塞区的舞毒蛾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主要集中在林区和农田地带。

二、舞毒蛾的生命周期和特点舞毒蛾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成虫翅膀展开后长约30毫米左右,身体呈扁平形状,主要以双翅舞蹈为特点,故名舞毒蛾。

幼虫期是舞毒蛾的伤害期,通常会从植物的顶端或叶子处开始啃食,逐渐覆盖植物并向其下部扩散。

幼虫身体呈淡绿色,身上有许多黑色的斑点,体长约30毫米。

它们喜欢在植物的下部或地面上结茧,这就是它们变成蛹的地方。

蛹期一般持续1-2周,成虫会在晚上飞出来寻找繁殖对象。

三、舞毒蛾的危害程度舞毒蛾的危害程度非常严重。

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时,叶子变得干燥,植株易于死亡,导致农业和林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同时,舞毒蛾会从一个林区传播到另一个林区,进一步扩大了危害面积。

四、舞毒蛾的防治措施在安塞区进行舞毒蛾的防治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监测力度。

在春季和秋季时,要定期检查农作物和森林中是否有舞毒蛾的危害现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加强针对性的施药。

在幼虫严重危害植物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但应注意目标药物的选择,尽量选择对舞毒蛾有较强杀虫作用且对环境污染小的药物。

3.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要加强对森林和农田的生态建设,提高森林和农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享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

4.利用天敌放生。

构建天敌生态系统,使木虱天敌等能够适应该地区的环境和需求,有效控制舞毒蛾。

总之,舞毒蛾的防治要依据本地防治实际情况而制定,注重预防和综合治理的原则,有效地保护森林、农业生产。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舞毒蛾的危害性舞毒蛾是一种昆虫害虫,主要危害森林、果园和农田作物。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农作物的危害:舞毒蛾的幼虫以叶片为食,会造成作物叶片被啃食、凋谢,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减少。

2. 对果树的危害:舞毒蛾喜欢啃食果实,导致果实质量下降,外观变差,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果实腐烂,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3. 对森林的危害:舞毒蛾在森林中大量繁殖,会对森林树木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森林生态平衡,甚至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

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舞毒蛾的危害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舞毒蛾的生物特性及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其对农作物、果树和森林的危害。

舞毒蛾的危害性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应对。

1.2 舞毒蛾的生命周期舞毒蛾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具有严重危害的害虫,其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舞毒蛾的卵呈扁平椭圆形,通常呈黄色至橙黄色,卵壳上具有网状纹理。

幼虫是舞毒蛾的主要危害阶段,幼虫体长约2-3厘米,身体呈纺锤形,表面有细毛,颜色从浅绿到深绿不等。

蛹是幼虫变态成成虫的中间阶段,蛹通常埋在土壤中,呈棕色或褐色。

成虫是舞毒蛾的繁殖阶段,成虫体长约2-3厘米,翅膀呈白色带灰色斑纹,具有强烈的飞行能力。

舞毒蛾的生命周期通常在温暖的季节内完成,其繁殖速度较快,一年内可发生多代。

幼虫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叶面被蛀、叶缘被损等症状,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及时了解舞毒蛾的生命周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减轻其危害、保护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2. 正文2.1 舞毒蛾的生物特性舞毒蛾(又称舞蛾、玉米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

舞毒蛾成虫体长约2厘米,翅展约3-4厘米,前翅灰白色,有深棕色斑纹,后翅呈乳白色。

舞毒蛾幼虫是害虫的主要阶段,幼虫体长约2-3厘米,呈粉红色或绿色,头部较大,有黑色斑点。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舞毒蛾的概述舞毒蛾(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属于鳞翅目昆虫。

成虫翅展约35-40毫米,翅膀呈棕色或深灰褐色,前翅中间有一条宽阔的暗色横带。

幼虫体色变化多样,通常为淡黄色或绿色,并具有多条黑色斑纹。

舞毒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大豆、玉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舞毒蛾的寿命大约为30-40天,雌虫寿命略长于雄虫。

它们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雌虫在交尾后会产下数百个卵,卵期一般为3-5天。

幼虫孵化后便以植物叶片为食物,并在约3-4周内完成五龄幼虫期,然后会蛹化为蛹。

舞毒蛾每年可进行多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由于舞毒蛾繁殖速度快、危害广泛,对农作物的影响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防治方法。

1.2 危害及传播途径舞毒蛾又称为玉米舞蹈虫,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昆虫害虫。

其主要危害对象为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舞毒蛾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行扩散和卵、幼虫附着于工具、运输工具、农作物等进行传播。

舞毒蛾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幼虫进入宿主植物内部取食,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叶脉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舞毒蛾还会引起玉米穗部变形、发育不良,最终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的扩散使得舞毒蛾的危害范围逐渐扩大,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舞毒蛾的危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舞毒蛾(Scientific Name: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水稻、棉花等作物,范围遍及全球各地。

舞毒蛾成虫体长约20-30毫米,翅展70-100毫米,前翅灰褐色,带有深色或淡色纵纹;后翅较为透明。

其幼虫多为灰白色或淡绿色,头部较小,身体有直纹和点纹。

舞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舞毒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繁殖迅速
由于舞毒蛾的繁殖能力极 强,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 将森林中的树叶全部啃光 ,导致树木死亡。
影响生态平衡
森林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舞毒蛾的大量繁殖会破 坏森林生态平衡,对整个 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对农作物的危害
严重的经济损失
舞毒蛾能够啃食各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威胁食品安全
由于舞毒蛾的幼虫会啃食果实和种子,这些被污染的农作物可能会 对人体造成危害,威胁食品安全。
舞毒蛾的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 鸟类等,可以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来 控制舞毒蛾的种群数量。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角体病 毒等来防治舞毒蛾,这些生物农药对 舞毒蛾有很好的杀伤力,同时对环境 友好,不会污染环境。
化学防治
药剂喷洒
在舞毒蛾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以 使用化学药剂如有机磷、氨基甲 酸酯类等对树干或地上进行喷洒 ,杀灭幼虫和蛹。
生命周期与繁殖
01
02
03
04
舞毒蛾的生命周期分为卵、幼 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舞毒蛾产卵于寄主植物上,通 常在叶背或枝条上。
幼虫孵化后,经过多次蜕皮, 发育为蛹,蛹经过一段时间后
羽化为成虫。
成虫繁殖能力强,一次产卵量 可达数百粒。
02
舞毒蛾的危害特点
对森林的危害
01
02
03
食量大
舞毒蛾能够大量啃食森林 中的树叶,对树木造成严 重的损害。
VS
详细描述
在生物防治实践中,通常采用释放舞毒蛾 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来控制舞 毒蛾的数量。此外,利用微生物如细菌和 病毒也对舞毒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案例二:舞毒蛾的化学防治实践
总结词

舞毒蛾防治技术方案

舞毒蛾防治技术方案

附件5舞毒蛾防治技术方案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又名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英文名Gypsy moth,属鳞翅目毒蛾科。

国内主要分布于北纬20°-58°之间,主要省份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

该昆虫取食栎、柞、杨、柳、桦、槭、榆、椴、鹅耳枥、黄檀、山毛榉、核桃、稠李、苹果、梨、杏、樱桃、山楂、柿、桑、樟子松、红松、落叶松、云杉等500余种植物。

其中以栎、杨、柳、榆、苹果、山楂、桦受害最重。

幼虫危害叶片,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

一、发生特点舞毒蛾一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

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舞毒蛾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两种,欧洲型舞毒蛾的雌成虫没有飞翔能力,而亚洲型舞毒蛾的雌成虫则可以飞翔,有趋光性。

1龄幼虫能借助风力及自体上的“风帆"(刚毛中间泡状扩大的毛)飘移,2龄以后白天潜伏在落叶及树上的枯叶内或树皮缝内,黄昏后出来为害。

低龄幼虫受惊扰后吐丝下垂,随风在林中扩散。

雄幼虫5龄,雌幼虫6龄。

老龄幼虫有较强的爬行转移危害能力,食叶量大,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为害至7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树干凹裂处、枝杈、枯叶等处结茧化蛹。

7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雌雄异型,雄蛾善飞翔,白天常成群在林缘飞舞。

卵多产于树枝干的阴面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每雌产卵1—2块,每1卵块有300-600粒卵,最多达1000粒,上覆雌蛾腹末的黄褐鳞毛(见附图).该虫多发生在郁闭度0。

2-0.3,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以及植被稀少的松林中,通风透光的林缘地带危害最重,而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很少大量发生。

气候干旱有利于舞毒蛾暴发,我国舞毒蛾猖獗周期为8年左右,即准备1年,增殖期2-3年,猖獗期2-3年,衰亡期3年。

二、治理对策舞毒蛾的治理应从改善林分入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提高林分郁闭度,在林缘种植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核桃等舞毒蛾不喜食树种。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一、舞毒蛾的发生及危害舞毒蛾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食叶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大豆、蔬菜等多种农作物,其幼虫在作物叶片上大量啃食,造成叶片凋谢枯黄,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光合作用。

严重时,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甚至全毁,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舞毒蛾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至8月的高温多雨的季节,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其寄主和卵的孵化,同时也为成虫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舞毒蛾的发生范围和密度也在逐渐扩大,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二、舞毒蛾的防治措施针对舞毒蛾的严重危害,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对于舞毒蛾来说,可以利用天敌的天敌,比如蝇子科、蜻蜓等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其数量。

还可以利用一些寄生性昆虫或寄生性病原微生物,如细小瓢虫、细小袋牙蝇等来控制其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防治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农田或者发生严重害虫的情况。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各种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等。

使用化学药剂要注意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产出造成影响。

3. 农业措施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或种植方式,可以减少舞毒蛾的发生。

比如在不同时间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避免同一种类的农作物连作,定期轮作不同的农作物,可以减少舞毒蛾对特定作物的侵害。

生物技术防治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抗虫转基因植物,使其对舞毒蛾等害虫表现出抗性。

目前,已经研发出一些抗虫转基因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作物,可以减少舞毒蛾的危害。

三、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防治的现状与建议在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工作。

但是受到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舞毒蛾害虫的危害仍然不容忽视。

舞毒蛾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舞毒蛾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治措施

农家科技45植保土肥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森林害虫,食性杂、分布广、易爆发、传播快,多在针阔叶林中生存,为害林木和果树,属鳞翅目毒蛾科。

舞毒蛾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害广、蔓延快的一种林业有害生物。

近年来,受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阔叶树,还是针叶树,均遭受了舞毒蛾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森林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及为害规律、防治措施,为舞毒蛾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1.舞毒蛾的形态特征。

舞毒蛾卵为圆形,两侧稍扁,直径0.9~1.3毫米,初期呈杏黄色,后期变为褐色。

蛹体长20毫米,纺锤形,呈黑褐色或红褐色,覆有黄色短绒毛。

幼虫长约2毫米,淡黄色,随着龄期的增加开始变成黑褐色,胴部有黑色或灰色短毛。

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头部黄褐色,宽6毫米,呈“八”字型灰色条纹。

雄蛾成虫体长18~20毫米,展翅45~47毫米;雌蛾成虫体长25~28毫米,展翅75~80毫米。

雄蛾头部黄褐色,复眼黑色,前翅表面褐色或暗褐色,有锯齿状横线,横脉上有弯曲的黑褐色斑纹,反面黄褐色;雌蛾前翅黄褐色,横脉呈“<”型斑纹,1个,黑色,斑纹雄蛾雌蛾相近,雌蛾腹部相比要肥大一些。

2.舞毒蛾的生活习性。

舞毒蛾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石缝、树皮、土地的缝隙过冬。

翌年5月上旬,杨、柳展叶时上树为害,多于嫩梢取食叶肉,留下叶脉,当受惊扰时立即停食不动或迅速吐丝下垂,随风飘往他处。

老龄幼虫则少有吐丝下垂现象,受惊也不坠落。

随着虫龄增大,食量骤增,四龄以后能食尽整个叶片,大发生时,往往数日即能将杨叶吃光。

每龄幼虫在脱皮前停食2~3天,脱皮后停食1天。

幼虫有强烈的避光性,尤以老龄幼虫更为明显,晚间上树取食,白天下树潜伏。

幼虫常吐丝作一护膜在其中脱皮,以后幼虫体渐渐收缩,进入预蛹期,约经3天脱皮成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

蛹群集,往往数头由臀棘联在一起。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延安市安塞区是陕西省延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近年来,安塞区却频频受到一种名叫舞毒蛾的害虫侵袭,给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那么,什么是舞毒蛾?它为何会对农作物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的相关知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舞毒蛾这种害虫。

舞毒蛾是一种以甘蔗、玉米、水稻等作物为食的害虫,主要危害植物的幼苗期和苗期,以虫害为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该害虫的危害期主要集中在植株生长初期,主要以危害玉米和水稻为主,对植株的叶片造成破坏,甚至完全吃噬,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产。

舞毒蛾的发生对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产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那么,舞毒蛾为什么会频繁侵袭延安市安塞区呢?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气候因素。

安塞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季风湿润,气温适中,是舞毒蛾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

第二,缺乏科学防治措施。

由于农民缺乏对舞毒蛾的科学认识,对其防治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害虫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了害虫的频繁发生。

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舞毒蛾的危害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防治舞毒蛾的方法。

加强害虫监测。

及时了解舞毒蛾的孳生情况,通过监测,掌握害虫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采取生物防治手段。

可以使用一些对舞毒蛾有特异杀伤作用的生物制剂,如杀虫菌制剂、昆虫调节剂等,对舞毒蛾进行防治。

合理利用农业防治措施。

可采取旋作休耕、轮作换茬等措施,打破病虫害的持续流行环境,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加强害虫防治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舞毒蛾的认识,增强农民的害虫防治意识,推广科学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政府有关部门应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指导他们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作物生长的安全及丰收。

延安市安塞区舞毒蛾的发生及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又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科学防治,制定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对舞毒蛾的防治工作,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词 : 舞毒蛾 ; 防治; 措施; 方法
中 图分 类号 :4 3 4 ¥ 3 .
文献 标识码 : B
1 生 活史 及 习性 此虫 在辽 宁一 年 一 代 , 以卵 态 越 冬 。翌 年 4月 下旬或 5月 上旬孵 化 。卵 在 向阳或 温暖 处 比阴凉 处 孵化较 早 。早期 幼虫 孵化 后 , 群栖 原卵 上 , 温转 暖 气 时开始 上树 或 吐丝 下垂 被风 吹 向他 处 。初孵 幼虫 为
第3 3卷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内蒙 古林 业 调 查 设 计
I e o g l orsr n e tg to d De in nn rM n oi F e ty I v sia in an sg a
v 13 o. 3.NO. 2 Ap i. 01 rl2 0
文章 编 号 :0 6—69 ( 0 0 0 0 8 0 10 9 3 2 1 ) 2— 0 3— 1
舞 毒 蛾 综 合 防 治 措 施 及 方 法
战怀 利 ‘李 忠 宇 刘 胜 华 , ,
( . 宁 省 风 城 市 弟 兄 山林 业 站 , 城 1辽 凤 18 0 ;. 宁省 凤 城 市 林 业 局 , 城 1 10 2 辽 凤 18 0 ; 110
3 辽 宁省丹东 市凤 城市赛马镇林业站 , . 凤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80 ) 10 1
摘 要 : 舞毒蛾 L n i dpr i au 属鳞翅 目L ip r 毒蛾科 Lm n ia  ̄ t s n es ma r ia L n a e d ta p oe y ati e。在我国分布于东北、 rd 华北、
幼 虫 1~ 3龄 期 向树 叶 上 喷 洒舞 毒 蛾 核 型 多角 体 病毒悬 浮 液 , 病毒 死虫 尸 稀释 40 将 00~50 液 00倍
( 含有 2×1 0 角{ / 1 防治 幼虫 , 喷洒 应 0 ~1 多  ̄ m ) k 或
强, 除幼 龄 幼虫借 风 传播 分散 外 , 虫后 期亦 能爬 行 幼 转 移为 害 。幼虫 期 历 时一 个 半 月 , 幼 虫 一 生 经过 雌 7个龄 期 , 幼 虫经 过 6个龄 期 , 6月 中旬 开 始 老 雄 到 熟, 于枝 叶 间 、 干裂 缝处 、 叶 内 、 树 落 石块 下 、 洞里 , 树 吐少 量丝 缠 固其 身 化 蛹 。6月 下 旬 一7月 上 旬蛹 量
2 防治方 法 2 1 物 理 防治 .
① 秋冬 季节或 早 春 刮取 卵块集 中烧毁 。有 条件 的地方 和 单 位 亦 可 置 于 寄 生蜂 保 护 器 中 以保 护 天 敌 。② 可 根据成 虫 有 较 强 的趋 光 性 , 置 一 定数 量 设
的高压 电 网杀虫灯 诱 杀成 虫 , 防治效 果较 好 。 2 2 生 物 防治 .
最 多 。蛹 期 1 0—1 d 4 。成 虫 自 6月底 开始 羽 化 , 7月 中旬 为羽 化盛 期 。雌 蛾羽化 后对 雄蛾 有较 强 的诱致
死虫尸 1 0 倍液( 0 0 0 应含有 16多角体/l) 0 I 以控制 l I 虫 口, 防止其 危害 。
3 植物 制剂 防治
喷 洒 12 苦参 碱乳 油 10 .% 00~10 液 。 50倍
西北 、 华南。幼虫食害柞 、 、 、 、 、 、 、 、 杨 杏 柳 榆 桦 槭 椴 苹果 、 山楂等多种 树 叶。17 9 4~17 96年在 辽 宁省南部 和东南
部地 区曾大 面积 发生 , 使杨 、 、 、 、 柳 柞 榆 山楂等受到严重危 害 , 近年来在辽宁地区虫 口密度又呈上升趋势 。
害幼芽 , 以后 蚕 食 叶 片 。2龄 以后 日间潜 伏 在落 叶 中或树 上 的枯 叶 内及 树缝 里 , 在此脱 皮 和隐藏 , 昏 黄
后 活动 为 害。幼 龄 幼 虫 受 惊 动有 吐丝 下 垂 的 习性 , 能随风 摆动 , 故有 “ 千 毛虫 ” 秋 之称 。此虫 迁 移 性 很
50 0 0倍 液 。
收稿 日期 :0 9—1 —1 20 1 7
作者简 介 : 战怀利 ( 9 1一) 男 , 16 , 辽宁省凤城市兄弟 山人 , 助理工程师.
成卵 块 , 覆 以 黄 褐 色 绒 毛 。一 个 雌 蛾 一 般 产 卵 上
4 0 10 0 2 0粒 。
① 幼虫 期 喷洒 2 % 灭 幼脲 3号 或 阿 维 ・ 5 灭幼
脲 2 %悬浮液 , 5 浓度为 10 20 50~ 50倍液。② 阿维 菌素 30 40 00 ̄ 00倍 液 。③ 3 高 渗 苯 氧 威 30 % 00~
4 药物 制剂 防治
力 , 种 引诱 物被 人们 确定 为顺—7 一 环 氧—2 甲 此 8 一 基一 十八 烷 。雄蛾 较 活跃 , 飞翔 , 林 间有成 群 飞 善 在 舞 的习性 , 称舞 毒蛾 。交 尾后 , 故 雌蛾 产 卵在树 干 与 主枝 上 、 洞 里 、 板 下 、 树 石 石砬 缝 里 、 檐 下 等处 , 房 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