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全国通用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跟踪检测含解析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5届宿州期末)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渐渐充溢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解析:选D 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斗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

2.(2025届杭州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B.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D.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也确定了动物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

3.(2025届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___群__落__的__演__替___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_物__种__组__成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基础回顾
(2)丰富度。
①概念:群落中_物__种__数__目_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_目__测__估__计_法。
3.种间关系。(连线)




答案:①—b ②—d ③—a ④—c
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
(续表)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
我活”的“同步性变 化”。两种生物生存 能力不同,如图甲; 生存能力相当,如图 乙。一般生态需求越 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
牛与羊;农 作物与杂草 ;大草履虫 与双小核草 履虫
栏 目 链 接
争越激烈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羊与草;狼 出“先增加者先减少 与兔;青蛙 ,后增加者后减少” 与昆虫 的不同步性变化
要点探究
归纳提炼
混淆生物种间关系
1.生存斗争与竞争。


(1)范围关系:


要点探究
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
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
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右: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
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

(2)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判断方法:
基础回顾
解惑:(1)大鱼吃小鱼同 不种同鱼 种鱼—— —种 —内 捕斗 食争均有利于种群的 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互利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 栏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D)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 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动物X和动物Y最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表现为相互抑制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 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9.2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课件

第2课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核心知识·突破】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________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中物种_______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_____。

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丰富度越高3.种间关系:(1)概念。

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________。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等。

作为食物资源和空间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__________,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_________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体内或体表共同生活(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连线]4.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种群(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_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_的充分利用。

自然选择自然资源【微点警示】关于种间关系的三个易错点(1)捕食和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都是由争夺食物引起的。

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

【秒判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分析: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

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分析: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

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分析:群落中生物可以形成食物网,其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模拟: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精品模拟: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名校模拟1.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4.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7.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8.科研人员对某一地区甲、乙、丙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数 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 D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9.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弯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异湾藻——缘管浒苔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 .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 .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D .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0.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9-3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3-9-3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物种 蝉大眼蝽 豌豆蚜 鳞翅目幼虫
分组 对照组 处理组 对照组 处理组 对照组 处理组
第7天 0.20 0.20 2.00 2.00 1.00 1.13
第14天 0.62 0.10 4.00 8.70 1.31 2.19
第21天 0.67 0.13 2.90 22.90 0.82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样__方____法。施用疏果 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S____型增长。
4.[2017·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 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 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 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D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二__、__三___营养级;蝉 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分__解__者___,另一部 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__ __含__氮__的__养__料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_互__利__共__生__。
力。
(2)B图为群落的水平结构 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___镶__嵌___分布。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 和盐 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②决定因素: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 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③特点:_不__同__地__段__往__往__分__布__着__不__同__的__种__群_____;同一地段 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6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 先达到最多,B 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 随着曲线A 的变化而变化,故B 捕食A 。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 捕食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 地衣;
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 大豆与
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 根瘤菌
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精品课件
寄生
对寄主有害, 对寄生生物有 蛔虫与 利。如果分 人;噬 开,则寄生生 菌体与 物难以单独生 被侵染 存,而寄主会 的细菌 生活得更好
精品课件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你 死我活”的“同步 性变化”。两种生 牛与 物生存能力不同, 羊;农 如图a;生存能力 作物与 相同,则如图b。 杂草 ab起点相同,为同 一营养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精品课件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精品课件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自主梳理•激活思维
精品课件
知识梳理 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_生__物__种__群__的 集合。强调该区域中__全__部____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 __微__生次生演替。
精品课件
效果自评 1.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特征叙述的正误。 (1)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 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高考T5D](√)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 [2013·海南高考T29(4)](×)
精品课件
(8)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 分[2012·海南高考T17D](√)
精品课件
[学后存疑] ① ② ③
精品课件
师生互动•突破疑 难
精品课件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特征[重要程度★★★☆☆]
知识整合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析
关系 数量坐 能量关 名称 标图 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精品课件
(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 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2012·课标全国卷 T3C](×)
(4)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2012·课标 全国卷T4C](√)
精品课件
2.判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5)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2013·福建高考T3D](×) (6)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2012·海南高考 T24D](×) (7)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014·江苏高考T5C](×)
导析 (1)群落的垂直分布指的是什么? (2)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关吗?
精品课件
解析:A项错误,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竹林中的 竹子是一个种群;B、C项正确,群落中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所 以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D项正 确,种群的分布受到水源、温度、气候等的影响,所以呈镶嵌 分布。
精品课件
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_代 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_被__植__物__覆__盖__的地面,或者是原来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__沙__丘___、 火山岩、冰川泥等。
精品课件
命题探究 1.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 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者先减
狼与 少,后增加者后减
兔;青 少”的不同步性变
蛙与昆 化。ab起点不相同,
虫 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 在差异,分别位于不 同的营养级
精品课件
思维拓展由群落可联系的知识 (1)联系种群:同一时间在一定自然区域的所有种群构成群 落。 (2)联系生态系统: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生态系 统还包括群落中的生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3)联系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群落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 次之一。
精品课件
特别提醒 (1)无论是高山还是南北半球,在每一个自然 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 与水平结构。
(2)同一种生物之间的分层现象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3)高山分层现象既不属于群落的垂直分布,也不属于水平 分布。因为群落的结构是指一个群落内部的结构,而高山上有 众多的群落,高山分层现象描述的是群落的空间关系。
决定
决↓定
碱度差异、_光__照__强__度___不
因素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
和_食__物____
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
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 意义
应。生物在空间中位置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
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精品课件
②过程:裸岩阶段→__地__衣__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 段→灌木阶段→__森__林___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__原__有__土__壤__条__件__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植__物_的 __种__子____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__速_度_____和__方__向____进行。
答案:A
精品课件
(1)A项所述竹林这个生物群落中有没有垂直结构?并说明 理由。
提示:有。竹林中有小灌木、草本层等,占据不同空间层 次,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2)C项中淡水鱼的分层现象是不是只与食性有关?为什 么?
提示:不是。还与水温、水的含氧量、淡水鱼的栖息场所 等有关。
精品课件
2. 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 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 种间关系分别是(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特别提醒 (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精品课件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__各__个__生__物__种__群_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类型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__分__层____现象
___镶__嵌___分布
精品课件
植物分层:_光__照__强__度__ __地__形__变__化__、土壤湿度和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