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疯狂专练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湖北省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一、选择题1.(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27)“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与唐朝诗人朱逵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祭侄文稿》B.《九成宫醴泉铭》C.《怀素自叙帖》D.《多宝塔碑》2.(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6)《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 )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3.(2016·湖北荆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1)2014年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积极响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号召,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足够的文化担当传递了正能量。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4.(2016·湖北荆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9)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名单中突出四大发明,但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发明。
2020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测试试题 专题二十 中外科技和文学艺术

专题二十中外科技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3.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C.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D.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4.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5.唐朝时期,面对乘除算法难以被人理解和掌握的窘境,数学家边冈“用算巧,能驰骋反覆于乘除间。
由是简捷、超径、等接之术兴。
”“算巧”技巧的运用( )A.标志着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B.有利于乘除等数学算法的推广C.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与普及D.推动了对数学原理研究的加深6.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
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7.“‘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课时规范练1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C.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D.便于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与材料中“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反映的改进造纸术不符,故A项错误;雕版印刷与材料中“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而材料中“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是东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改进,成为科学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烟台二模,27)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而且与材料中“炼丹家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发展需求,与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基础很好,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黄冈质检,4)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
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
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与审美观无关,故A项错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主要在民间,没有上升到官方的层面,故B项错误;“一本难求”可见市场并不大,故C项错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可见其市场上用泥活字印刷的情况不多,活字印刷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带答案】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合肥二模)宋代著名山水画家郭熙、范宽等人在绘画创作时重视对岩石的质地进行研究,同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加以仔细观察分析。
这表明宋代( )A.格物精神影响绘画创作B.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C.艺术形式的平民化趋势D.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2.(2019·永州一模)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
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
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3.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
”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
这说明( )A.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4.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
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
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5.(2019·永州一模)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一记载( )A.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B.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C.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D.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6.(2019·长沙一模)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艺一、选择题1.唐朝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板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
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B.买卖日历成为普遍现象C.新技术影响了行政管理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出现2.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写成《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
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 D.司南3.宋人叶梦得说:“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
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
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
福建本几遍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宋代杭州雕版印刷业水平最高 B.宋代活字印刷术已经普及C.宋代印刷业出现竞争之势 D.宋代中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4.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解析:B 宋代才出现突火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唐末已经出现“发机飞火”,反映了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故B项正确;材料与地理大发现和火药传入欧洲无关,故C、D两项错误。
5.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探究主题,各自命了一个题目,请选出你认为合适的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张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根源——活字印刷术A.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②③④6.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配套训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综合测试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测试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单项选择题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2.小明和他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了一张图片(如下图),对此他们议论纷纷。
()同光十三绝①小明:“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十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谭鑫培、程长庚等。
”②小华:“同光十三绝的出现表明当时北京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由此形成。
”③小芳:“图片可以说明,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A.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②③正确,①不正确C.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3.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4.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能够用来说明()①商代以贝为货币②商代商品经济已经获得相当发展③汉字最初是一种象形文字④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甘肃省兰州市的“千字龙书法石刻碑”收集了古今中外关于“龙”字的书法字体1471个,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副汉字书法演变与传播的生动画卷。
下列摘自“千字龙书法石刻碑”的“龙”字最可能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笔下的是 ()6.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下列书法作品符合杜甫这一描述的是()7.下图所示是我国一副著名绘画作品。
它之所以在古代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A.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B.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C.文人画表现个性,追求神韵的独特风貌D.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8.下图体现了浓郁的()A.文人意趣B.民间风情 C.质朴浪漫D.王朝盛象 9.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它是四言体诗歌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10.《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高考历史 艺体生文化课冲刺 专题四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命题趋势探秘】【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基础知识梳理】1.四大发明(1)造纸术:成就:西汉前期已有了纸;105年,东汉①改进造纸术。
影响: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成就: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使用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3)火药:(4)指南针:成就:战国时期发明的⑥“”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后来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影响: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数学、天文和历法(1)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天文:编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⑩《》。
仪器制作:古代中国创造了如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历法: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⑪“”。
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⑫《》,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3.农学和医学(1)农学著作: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⑬《》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著作①西汉编定的⑭《》,是中医药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⑮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⑯“”。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走向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性为主,发展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以创新、理论性科技为主。
[参考答案]①蔡伦②活字印刷术③文艺复兴④唐末⑤骑士⑥司南⑦航海⑧算盘⑨哈雷彗星⑩《石氏星表》⑪殷历⑫授时历⑬齐民要术⑭黄帝内经⑮中医临床学⑯万世宝典⑰东方药物巨典【核心考点讲练】1.中国四大发明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指南针:为古代中国对外沟通与交流、地质勘探等活动带来了方便。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答案

狂练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考导航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疯狂刷题1.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2.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
这说明()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3.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4.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疯狂专练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考导航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疯狂刷题1.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
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
这表明当时( )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2.中医学历史上有过三次意义重大的发展高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中问世的《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唐宋年间文化言论自由时写就的《千金方》等针对性极强的医学经典,再到明清时期程朱理学盛极一时的《本草纲目》等医书的诞生。
这说明( )A.中医药学发展服务于农耕经济B.政治局势影响中医学的发展C.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D.商品经济发展利于医学传播3.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
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
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4.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5.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6.下列图片所示为《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三个故事。
由此可以推知《西游记》塑造的“孙悟空”形象蕴含了( )A.社会众生平等的精神B.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C.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D.主宰自己命运的精神7.下表为古代中国部分科技成果统计表。
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技术成就出现时间水稻栽培距今(2019年)少于10000年缫丝距今(2019年)5000多年针灸汉代水密舱壁不晚于唐代火箭不晚于南宋时期人痘接种术不晚于公元16世纪A.农业科技占据主流B.官学迟滞科技发展C.科技成就领先世界D.生活技术成果不断8.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
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
这表明中国文化( )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C.一脉相承豆古不变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9.下面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相关信息的比较表。
据此可知( )A.甲骨文取代金文成为官方文字B.文字作为载体具有历史意识C.文字的发展体现学术下移D.中华文字不断发展完善10.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11.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12.费正清在《中国新史》中说:“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
”“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
”这一观点认为( )A.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B.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C.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D.算盘是外国传入的计算工具13.考古专家从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众多医简,经初步整理暂定名的医书有《五色脉诊》(脉死候》《六十病方》《经脉书》《脉数》等。
从该墓中发掘出的医简以及先秦《黄帝内经》、秦汉《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晋代《脉经》《肘后备急方》《针灸甲乙经》、唐代《千金方》、明代《本草纲目》、明清之际《温疫论》、清代《温病条辨》《湿热条辨》等书籍中,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哪一判断( )A.老官山西汉墓发现的众多医简表明传统医学在西汉时期达到顶峰B.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是近现代西方实验医学的基础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集大成之作D.中国古代传统医学以讲究阴阳五行脏肺经脉辨证施治的中医为主14.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B.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15.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16.《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
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17.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
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阶层的壮大18.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19.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
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D.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20.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
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B.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C.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D.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21.图4是古代中国某时期形势示意图。
据此推断,下列能反映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文学诗句是( )图4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2.关于《关雎》的主旨有不同的观点。
下列选项中观点与时代背景相一致的是( )观点出处时代背景A 求贤说战国《古佚书》) 诸侯兼并、变法图强,各国招贤纳士B 后妃之德说西汉《毛诗》行推恩令、君权神授,取消盐铁官营C 贵族贺婚歌说宋《诗集传》三教合一、心学兴起,主张工商皆本D 恋诗说清初《毛诗稽古篇》西学东渐、思想启蒙,传播维新思想23.《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
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24.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
此类绘画作品( )A.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25.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和高级官员禁止入园看戏。
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以满人为主的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入外城看戏。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民族矛盾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C.市民文化冲击社会秩序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参考答案高考导航1.【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 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 A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B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 D项。
【答案】C2.【解析】“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兮”属于楚地方言,语出屈原《离骚》,故选B项;“诗画本一律”,要求绘画不能单纯描摹外在事物,而要具有深远意境,语出北宋苏轼,排除A项;“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语出《天末怀李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思念李白的诗作,排除C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排除D项。
【答案】B疯狂刷题1.【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传统历法”,说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已传入中国,故答案为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