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建设先导区情况汇报-中华职业教育社
创建示范区的工作汇报PPT

加强合作与交流
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 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提 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注重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 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推动示 范区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持续改进和创新
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 续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 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01
以国际化视野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
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发展支柱的平衡与协调,实现可持
续发展。
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样板
03
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同类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全
球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
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和民生,提高了 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行业影响
为同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推动了相关产业 的发展。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持续改进
继续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
拓展业务领域
在现有基础上,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企业的盈 利能力。
06
结论与展望
工作总结
任务完成情况
已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实现了 预期的效益和效果。
工作效率
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提 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和
时间成本。
团队协作
强化了团队内部的协作和沟通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
主要贡献及影响
经济效益
通过创建示范区,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收入, 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先行区创建情况汇报

先行区创建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要求,我对先行区的创建情况进行了汇报。
目前,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改进。
首先,先行区的规划和布局已经初步确定。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确定了先行区的定位和功能定位,明确了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同时,我们也对先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确保了先行区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其次,先行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入驻先行区。
这些企业涵盖了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为先行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先行区的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我们注重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创新资源和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支持。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先行区的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先行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先行区的产业配套和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先行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力。
最后,先行区的创新创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先行区的规划和布局,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打造更加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先行区的品牌知名度和产业配套,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实现先行区的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
总之,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先行区的创建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谨此汇报,望领导批示。
文档作者,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如何实现共青城先导区:“双核”之间战略支点

共青先导区:“双核”之间战略支点当下,省委提出“把南昌和九江打造成江西发展的双核”,让南昌和九江两座城市备受瞩目。
而提及昌九联动就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这两座城市之间的另一座城市上——共青城市。
共青城市距南昌、九江两地均为60多公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从来都没有绕开过共青城市,从昌九工业走廊,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再到现在的“双核”发展战略,共青城市都是中心城市和重要亮点。
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内建设若干综合型先导区和主题型先导区,并明确南昌和共青为首批先导区。
这在“双核”战略的呼应下,共青城市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热土共青城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从荒山野岭发展起来的新城,几代人的努力使共青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前不久,强卫书记在九江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共青城、德安毗邻鄱湖、连接昌九的区位优势,打造成为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和重要支点。
“先导区”概念日渐为人熟知,目标定位也随之浮出水面。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黎峰林介绍,省委建设先导区的指导思想就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共青城市,德安、永修昌九沿线地区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在不改变行政区划前提下,通过对共青城市,德安、永修昌九沿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科技进步,突出低碳绿色环保,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壮大经济实力,走出一条具有持续内生动力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新路,以此带动昌九工业走廊的建设和昌九一体化发展。
先导区包括核心区和拓展区。
核心区为共青城市全境,面积310平方公里;拓展区包括德安县和永修县部分乡镇和工业园,面积316平方公里。
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整个先导区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公共服务层次提升,统筹发展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成为经济升级样板区、统筹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成为昌九之间的战略支点城市,使这一区域成为推动九江乃至江西经济发展的热土。
先行区工作总结

先行区工作总结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先行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心,积极进取,为先行区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将对先行区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先行区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加大了对城市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城市规划,确保了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宜居性。
其次,先行区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了先行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稳步增长。
再次,先行区在社会事务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加强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的工作,确保了先行区的社会稳定和安宁。
总的来说,先行区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区委的正确领导。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努力为先行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开创先行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通过此文档,向大家汇报示范区创建情况。
自示范区创建以来,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努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
示范区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额达10亿元。
示范区规划包括商业、文化、居住等多种功能,旨在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建设进展。
自示范区创建以来,我们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目前正处于主体建设阶段。
商业街区已经开工建设,文化中心、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各类商家和文化机构,为示范区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三、成效展示。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
在规划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了市民的需求,力求打造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空间。
在土地征收和拆迁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当地居民沟通,妥善解决了各种问题,确保了社会稳定。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确保了示范区的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下一步工作。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我们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还将加大对商业、文化等领域的引进力度,丰富示范区的功能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将加强示范区的宣传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示范区,支持示范区建设。
总之,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确保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谢谢大家!此致。
敬礼。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中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中职学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生
活环境,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
下面就我校中职学校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学校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教学楼,配备
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同时,学校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整治和美化,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使校园更加美丽宜人。
其次,学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招聘了一批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再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了
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校还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后,学校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学校还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学和实践指导,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总的来说,我校中职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和保障。
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共青城建设先导区情况汇报

共青城市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共青城市委共青城市人民政府一、发展历程1955年,98位上海青年怀着崇高理想,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鄱阳湖畔,拉开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序幕。
60年来,在团中央的持续关注和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垦荒创业者,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野岭上,建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滨湖城市,成为了赣鄱大地历史巨变中的一颗闪亮明珠。
回顾60年风雨共青路,从体制形成和转变的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
一是垦殖场时期(1955年至1991年)。
这期间,经历了两次搬迁、三次开荒、四次更名,垦荒队的足迹从米粮铺乡到金湖乡再到南湖区域,名称也从共青社演变为共青综合垦殖场、金湖垦殖场、共青垦殖场,但不变的是,垦荒创业者以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白手起家、以农立家、工业发家、四海置家,跑码头、闯市场、兴实体,勇立潮头,使“中国的鸭鸭”成了“世界的朋友”,使共青垦殖场成了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青年垦荒创业、报效祖国的一个典范。
二是开发区时期(1992年至2010年)。
1992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共青开放开发区;2002年,开发区管委会被确定为九江市政府派出机构;2008年,开发区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为99个县区之外特殊的“1”。
这期间,管辖面积四次扩大,米粮铺乡、江益镇、金湖乡、燕坊村和坪塘村先后划入;这期间,城市主干道、防洪大堤、高速互通、火车站、自来水厂等重大设施陆续建成,城市雏形逐步呈现;这期间,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电器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共青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三是行政区时期。
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共青城市;同年12月28日,共青城市挂牌,成为全省第100个县级行政区,开启了共青城发展的崭新时代。
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
示范引领建设情况汇报

示范引领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示范引领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示范引领建设工作。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的示范引领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所在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监管执法,我地区的示范引领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其次,我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中注重创新驱动。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示范引领建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另外,我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中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我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中注重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示范引领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最后,我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中注重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
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推广我地区的成功做法,不断提升示范引领建设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综上所述,我地区在示范引领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示范引领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示范引领建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全国的示范引领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青城市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共共青城市委共青城市人民政府一、发展历程1955年,98位上海青年怀着崇高理想,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鄱阳湖畔,拉开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序幕。
60年来,在团中央的持续关注和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垦荒创业者,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滩涂野岭上,建起了一座欣欣向荣的滨湖城市,成为了赣鄱大地历史巨变中的一颗闪亮明珠。
回顾60年风雨共青路,从体制形成和转变的角度来看,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
一是垦殖场时期(1955年至1991年)。
这期间,经历了两次搬迁、三次开荒、四次更名,垦荒队的足迹从米粮铺乡到金湖乡再到南湖区域,名称也从共青社演变为共青综合垦殖场、金湖垦殖场、共青垦殖场,但不变的是,垦荒创业者以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白手起家、以农立家、工业发家、四海置家,跑码头、闯市场、兴实体,勇立潮头,使“中国的鸭鸭”成了“世界的朋友”,使共青垦殖场成了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国青年垦荒创业、报效祖国的一个典范。
二是开发区时期(1992年至2010年)。
1992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共青开放开发区;2002年,开发区管委会被确定为九江市政府派出机构;2008年,开发区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为99个县区之外特殊的“1”。
这期间,管辖面积四次扩大,米粮铺乡、江益镇、金湖乡、燕坊村和坪塘村先后划入;这期间,城市主干道、防洪大堤、高速互通、火车站、自来水厂等重大设施陆续建成,城市雏形逐步呈现;这期间,形成了纺织服装、电子电器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共青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三是行政区时期。
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共青城市;同年12月28日,共青城市挂牌,成为全省第100个县级行政区,开启了共青城发展的崭新时代。
2013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共青先导区。
2014年7月,列为省直管试点县,赋予设区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共青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市情特点共青城地处庐山南麓、鄱湖之滨、昌九中段,现辖三乡两镇一街道,面积3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万,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基本市情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创业之城。
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共青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在一片湖洲滩涂之地,完成了从共青社、到共青垦殖场、到共青城开放开发区、再到共青城市的蜕变,建起了一座新兴的城市。
人口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文化开放包容,客商都说是“小深圳”。
二是荣耀之城。
耀邦同志两次亲临、三次题词、永世关怀。
近20年来,李克强、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鹏等9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
1993年4月,胡锦涛视察时指示“要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
2009年9月,李克强视察时要求“继续大力支持共青城发展,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宏伟目标变成生动的实践”。
三是青春之城。
共青城是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
团中央不仅授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还作为“全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和中国青年APP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永久举办地,力促优秀青年聚集创业。
现有、在建和即将落户的大学、职院共9所,2020年青年学生将达到10万人,届时青年人口将占总人口一半左右。
四是希望之城。
“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5亿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33亿元,相比2010年,在全省的位次分别上升了12位、37位、50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均居全省县(市)第一,经济社会呈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前景十分广阔。
三、省市定位2013年8月1日,强书记第一站下基层调研来到共青城,并强调,共青先导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也将成为昌九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支点。
2013年9月24日,鹿心社省长在共青城主持召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专题讨论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并特别强调,建设先导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要努力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微缩版和盆景式。
2013年11月,省政府批复并下发了共青先导区建设总体方案。
2016年2月21日,强卫书记第7次亲临视察时,对共青城发展提出了“定位要明确、特色要突出、产业要优新”的新要求,要成为即将获批的国家级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3月31日,省委副书记、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刘奇同志视察时,要求我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切实彰显青春活力的城市特质。
九江市委市政府将共青城作为“九江南部板块的重心”和“九江创新创业的核心”,提出了“科教立市、双创兴城”的要求,明确共青城要争创国家高新区和全国双创示范基地、举办全国青年创新创业APP电视大赛和世界青年科技创新大会、重点发展科技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成为九江新工业崛起的展示窗口。
四、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2013年8月,我们召开了市委一届五次全会,拉开了共青城建设先导区的序幕。
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支持共青城发展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争一口气、流一身汗、脱一层皮、瘦一身肉”的精气神,奋力加快了先导区建设。
①主要指标较快增长。
2015年与2012年相比,GDP增长38%、近8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86%、达到15.2亿元,固投增长61%、达到146.3亿元,出口总额增长54%、达到4.2亿美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由31亿元到85亿元、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3.5亿元到433亿元、规上企业户数由43家到111家、规上企业增加值由39亿元到8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18亿元到37亿元、专利授权量由51件到166件,均实现了“翻一番”。
②民生福祉加快提升。
民生领域投入资金两年翻番,茶山小学、中心幼儿园、新汽车站、华东共青大市场等一批项目即将投用。
一些老干部说,干部瘦了、黑了,但是路畅了、水清了、城绿了、房子换了,老百姓从开始的担心,到逐渐放心,现在很开心。
③今年发展势头良好。
一季度,GDP增长10.1%,财政总收入增长14.4%,增值税增长186.6%,固投增长19.4%,工业固投增长18.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3%,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各项指标的年度目标完成进度总体快于去年同期,多数指标在全市的排名好于去年同期,近两年多来抓项目、扩投资的效果,正在逐步释放和显现。
两年多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科学谋划,夯实发展平台围绕“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和昌九一体化战略支点”的总体定位,坚持边调研边规划边推进,迅速开展基础性工作。
一是明思路。
确立了“建好先导区、率先奔小康”的发展主题和“发展领先、小康率先、生态优先、实干抢先”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打造“中国的共青城、江西的先导区、昌九的新支点、百姓的幸福城”的发展目标,绘就了“户户都有好收入、家家都有好住房、处处都有好环境”的小康愿景。
二是编规划。
按照“全域全规划,分期分明细、实施实到年”的理念,编制了城市总规、各片区控规和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南湖新区城市形象设计,形成了“五横七纵”的交通骨架和“一轴、两翼、三组团、四板块”的开发布局(以纵贯共青城南北的福银高速、昌九城际、京九铁路为“主轴”,东西两侧为“两翼”,依托工业园区、城市建成区和南湖新区“三个组团”和金湖乡的连片耕地,构建工业聚集、居住商务、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板块”),确立了“外来人口本地化、本地人口市民化,打造30-5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远景目标。
三是建平台。
征迁房屋150万平方米,迁移坟墓3万多穴,储备用地近4万亩,新建路网管网90多公里,实施基础设施和市政项目160多个,构建了工业园区、南湖新区、建成区和现代农业区“四大平台”,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拓展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二)提升工业园区,决战千亿总量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近两年新建10条、26公里路网,20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善。
落户项目200多家,现有规上企业111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新材料。
近年来,我们围绕“引增量、优存量、扩总量”,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突出产业集聚。
变全民招商为专业招商、变招项目为招产业,更加注重以安商促招商,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引进了汉能光伏产业园、泰然针织制造基地、龙泰运动百亿产业园、维信诺OLED产业园等产业项目93个、总投资611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标后,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利税50亿、税收25亿、用工2万人,工业园区将成为千亿园区。
新能源新材料聚集了投资14亿的志阳石墨烯产业园、15亿的空气能发电、17亿的国电投光伏发电等一批企业;电子信息聚集了超群科技、天翌光电、亚华电子、北斗星科技等企业40多家。
二是突出项目帮扶。
按照“谁引进、谁推进,谁挂点、谁帮扶和园区服务”这三套机制,对入园项目实行“一企一组一策”的包干帮扶。
①建成投产了一批。
两年新开工项目61个,建成30个、在建29个,其中泰然针织、腾翔科技、忠业服饰、鑫航体育等13个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汉能光伏一期年底投产,龙泰产业园6家产业链企业全部建成投产,今年可新增投产企业20家左右。
②发展壮大了一批。
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30条”、推进新工业十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帮助亚华电子、天翌光电等60多个企业,招工近4000人,融资7亿多元,协调用电、用水、证照等问题300多个,统百利包装、超群科技成功在天交所挂牌,长江啤酒、鸿奕鞋业等40多家企业技改扩能、加快发展。
③盘整盘活了一批。
按照“区块调整、督促履约、严格征税、嫁接项目、政府收回”的思路,盘活拼牌工业园、华航、维益埃电器等近30家企业的50多万平方米闲置厂房,玖亿服饰、光学透镜、易盛五金、莱恩特羊毛等项目顺利“拎包入住”;盘活供而未用土地近7000亩,土地利用率达62%,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妥善处理中芬数字生态城、奥特莱斯、理工学院等难点问题,收回发展用地近2万亩;赛龙通信、锦兴纺织、共晶光伏的重组工作即将全部胜利结束,5个多亿的政府资本“解套变现”。
④提振了服装产业。
服装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