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读《反杜林论》有感
读《反杜林论》有感

读《反杜林论》有感
《反杜林论》深刻发人深省,通过精湛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深刻地剖析了人类文明变革中道德观念的变化。
杜林认为,人们应该摒弃传统的道德概念,而采用新的道德背景,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他提出了“道德实践”的理论。
然而,反对杜林的人认为,即使是道德背景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传统的道德标准,尊重它们中间包含的价值观念,因此,当道德问题出现时,应该进行双重思考,兼容双重道德观。
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用新的道德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然而,新的道德观念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因为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供我们借鉴。
另外,通过科学的方法,从多角度去审视双重道德观,我们也可以拟定出一套综合性的道德标准,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实现社会发展中的“集体共同福祉”。
总而言之,《反杜林论》对于我们理解道德观念的变化,以及如何找到通向道德理想的方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同时,这也让我们反思,在不同的时代,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是什么让这些变化得以发生?如何合理地进行双重思考,融合传统道德价值和现代道德价值,以实现我们所期望的道德理想?这是今天我们必须向深思熟虑的问题。
《反杜林论的学习心得》

《反杜林论的学习心得》《反杜林论》是学习xx主义基本理论应予必读的一部著作,是恩格斯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紧迫需要而撰写的。
1875年统一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建立,为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了组织准备,这是巴黎失败后革命走出低谷的一个重要事件。
但由于缺乏理论准备,两党合并中原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在党的纲领问题上对拉萨尔派的机会主义观点作了无原则的让步,使党的理论水平更趋下降,特别是伯恩施坦等机会主义分子大肆鼓吹的杜林错误观点在党内通行无阻、自由泛滥。
杜林妄图以他的“理论体系”取代xx主义,宣扬与贩卖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机械论拼凑的哲学、庸俗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向xx主义全面挑战,并以“左”的“激进”的言词自封为“最后真理”,为机会主义分子提供理论武器,使党内思想出现混乱。
于是,在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的请求和xx的授意下,恩格斯毅然应战,花了近两年的时间撰写了这部论战性著作。
为了戳穿杜林的真面目,澄清理论是非和适应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需要,《反杜林论》系统论述了xx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全部理论内容,使之成为xx主义创始人亲笔撰写的仅有的一部百科全书式著作。
在一部著作里集中论述xx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的,只有《反杜林论》,所以,这部书被称为系统阐述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百科全书,它同《共产党宣言》和《费尔巴哈论》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该著作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心,通过层层剖析杜林“新体系”的错误观点,对科学社会主义从其理论渊源到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都作了历史的分析与十分精到的阐释。
《反杜林论》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也是详尽而系统的。
这本书论述了三大领域的辩证法,即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深入探讨了辩证法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部著作也可以称作辩证法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作为培育了一代又一代xx主义者的“教科书”,在历史上已树丰碑,但因一百二十年来社会主义的曲折历程,它的使命并未完结。
自由和必然:现代生活的重要范畴——兼谈《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自由和必然”的认识

自由和必然:现代生活的重要范畴——兼谈《反杜林论》中
恩格斯对“自由和必然”的认识
翟玉华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自由”和“必然”是哲学领域里的一对重要范畴,揭示的是人的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哲学家对其作了研究,但大多只是感性的探讨,没有形成广被认可的理性认识,而恩格斯则在《反杜林论》里具体而深刻地论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经典的指导.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人的“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凸显,使现代生活中的“人”成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自由”和“必然”也成为现代生活领域里的重要范畴.我们应该在科学技术以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上承认、认识并利用、突破“必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生存和发展.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翟玉华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读《反杜林论》有感 [J], 吴惠红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读《反杜林论》谈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J], 李新富
3.自由与必然:马克思重要哲学范畴的解蔽 [J], 杨荣
4.略论“反杜林论”中的必然和自由 [J], 赵兴良
5.偶然——必然——自由——谈唯物辩证法范畴立体化 [J], 坚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反杜林论有感

读反杜林论有感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很荣幸有机会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反杜林论这一观点的看法。
作为一种反对集合主义的思想流派,反杜林论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反杜林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更是一种开放、探索、审问和反思的精神态度。
首先,反杜林论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反对强制集体主义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比如团队合作、集体行动等等。
虽然集体思维能够促进协作,但也可能导致个体的权利被忽视,个人的利益被牺牲。
相反,反杜林论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倡导保护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意志。
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反杜林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探究方式。
杜林认为,知识只有在经过科学验证后才可以成为真正的知识。
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人类在知识探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发现的偶然性。
反杜林论则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和多样性,鼓励人们去探索各种不同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科学方法。
这种思想方式可以促进创新和发展。
再次,反杜林论强调质疑和批判精神。
传统教育体系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审问和批判。
然而,反杜林论认为质疑和批判是知识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只有通过质疑和批判,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最后,反杜林论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体系强调统一的知识和价值观,而忽视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性。
反杜林论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相对性,认为不同的文化应该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种多元文化的观点可以避免文化的冲突和排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反杜林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方式和精神态度,它不仅仅是一种对于集体主义的反思,更是一种对于知识探究和文化多元性的重新思考。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借鉴反杜林论的观点,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社会的新境界。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

恩格斯反杜林论读后感首先,恩格斯对于杜林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恩格斯在书中指出了杜林逻辑的局限性和错误之处。
他认为,杜林的逻辑形式主义过于偏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导致了逻辑和现实之间的脱节。
恩格斯认为,逻辑只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不能脱离实践和现实生活。
他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与思维的密切联系,批判了杜林的唯物主义。
恩格斯还对杜林的概念和类别进行了批评,认为他的概念是虚无主义的,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也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变化。
恩格斯提出了自己对概念和类别的理解,强调了辩证法的作用,认为概念和类别应该是发展和变化的。
其次,在我看来,恩格斯反杜林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
恩格斯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他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
他认为,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方法论,只有通过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和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认识。
恩格斯强调了科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而不是抽象理论,在研究中要注重实践和经验。
他还介绍了辩证法的原则,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他还指出了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批判了杜林过分偏重形式逻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阐述非常深入和精辟,对于当今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都有指导意义。
最后,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内容还包括对哲学史的回顾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恩格斯在书中对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
他批判了康德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的唯意志论,认为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片面把握。
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他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扩大贫富差距。
恩格斯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并对未来社会的运作进行了设想。
我认为,恩格斯对哲学史和社会现象的分析非常深入和准确,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有感

《反杜林论-哲学篇》是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主义在自然科学发展方面的成就,并对杜林的各种错误认识世界的观点进入深入批判的一篇,这一章篇中,恩格斯正确的论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并阐述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同黑格尔式的矛盾辩证法的对立,是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一篇。
一反先验主义从古至今,有许多的数学家经过自己的不断思索,得出了一些数学史上新的重大结论,因此,杜林先生在研究世界的时候,也片面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以通过原有的观念来不断推论形成。
杜林在研究其他问题的时候,他并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完全的主观观念去推出现实。
他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是用采用数学方法他尝试着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分解为最简单的元素,然后运用所谓的已知的公理去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得到新的结论。
他的理念用一句简单的例子来阐述就是说,今天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公式推论,但是他们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存在而被发现,而是他们本身就存在于那里,比如勾股定理这种理论,是可以通过向1+1=2这种基础的观念,逐步叠加推论形成,而不是去认识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才去塑造这种概念。
恩格斯对他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恩格斯认为,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能脱离于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东西,即便是像纯数学这样可以脱离任何个人的特殊经验而独立存在的领域,也必须从现实世界中获取经验。
恩格斯尖锐的指出,杜林的研究方法就是先验主义研究方法,杜林的研究方法是将概念和对象的适应准则相互颠倒,用我自己的理解去说,就是杜林是依靠自己的推论去构建这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概念,而不是通过这个社会原本的本质特征去形成这些概念,让本身存在的物质与自己所构想的准则去相适应,而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特质去得到概念,本身就已经与杜林先生所说的“完全客观的方法"相违背了,必然得到的结果也是歪曲独断的。
所以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结论: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所产生的感悟思考即所谓的意识,其实质上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遵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能有正确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
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
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
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极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
读完《反杜林论》,我认识到自由与必然是解释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浅论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_读_反杜林论_有感

2008年 第9期(总第160期)世纪桥Shi Ji Q i ao N o .9,2008(G enera lN o .160)思想政治研究浅论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读!反杜林论∀有感何宇红(湛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东湛江 524048)摘要:恩格斯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思想是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思想遗产的结果,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它使我们认识到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理论学习和研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以实践教育为落脚点,重视和发挥环境对教育的作用。
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关键词:自由;必然;思想政治工作收稿日期:2008-06-23作者简介:何宇红(1969-),女,广东湛江人,湛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由与必然是揭示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人的活动与外部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人们始终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迄今为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第一次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正确自觉的论述,揭示了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其理论研究的成果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学习和研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德与法的问题。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去探讨民主自由与法制建设、民主自由与道德规范等的关系,只有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解释清楚了,被教育对象才能认同和接受这些法律与道德规范,并通过修养变成自己的品德,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可能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理论学习与研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理论研究,并把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实践中,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更高的起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 践 活 动 基 础 上 从 感 性 认 识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由此 及 彼 , 由表 及 里 , 过 现 象 深 入 到 本 质 , 以 透 可
育 是在 既“ 制 约 ” “ 作用 ” 既 “ 从 ” 又 “ 受 又 起 ; 服 , 服
务” 的矛盾关 系 中进行 的。 第三 , 分发挥人 主观能动性 , 充 科学地 运用思 想 政治 教育规律 指导实 践 , 我们 驾驭 思 想 政治 教 育 是 工作 的标志 。
对人 的影响 表现在人 的头脑 中 , 映在人 的头 脑 中 , 反 成 为感觉 、 想 、 机 、 志。 这 就 是说 , 们 的 一 思 动 意 ” 人 切行 动是受 思想支 配的 , 而支配行 动 的思 想 , 人们 是
界的支配, 科学地解决 了有关 自由的问题, 这对我们 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
斯在批 判 的过 程 中科 学地 阐述 了 自由和必 然 的内在 联系 , 调 自由是对 客 观必 然 性 的认 识 和对 外 部世 强
切动力 ,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 愿望的动机 , 能使他们行动起来” 才 。然 而支 配人 们行动的动机, 并不是头脑 固有的, 而是“ 外部世界
认 识 客 观 事 物 及 其 发 展 的必 然 性 , 用 这 种 认 识 并
指导 自己 的行 动 而达 到 预 期 的 目的 。正 是 在这 个
意义 上 , 恩格 斯 认 为“ 志 自由只是 借 助 于 对事 物 意 的认 识来 做 出决 定 的那 种 能 力 ” 。人 们 对 客 观 必 然性 有 了认 识 从 而 作 出 决 定 , 就 是 人 的意 志 自 这 由; 没有 这种 认 识 从 而无 法 作 出决定 , 的 意 志就 人 谈 不 上 自由。 “ 因此 , 对 一 定 问题 的判 断 愈是 自 人
自由与必然是 揭示人 的 自觉 活动 与客观规律 之
为转移的。恩格斯在《 路德维希 ・ 费尔巴哈和德 国
古典哲学 的终结 》 一文 中 曾经说 过 , 人们 “ 动 的一 行
间相互关系 的一对哲学范畴。在 《 道德和法、 自由 和必然 》 , 中 针对杜 林 唯心 主义 的意志 自由论 , 恩格
21 0 0年第 5期 第2 6卷 ( 25期) 总 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R L OFE UC T ON L I S T TEOFj I P OV NC OU NA D A I A N TI U - N R I E  ̄
No 5, 01 . 2 0 V0 6 L2 To a r lN 2 5 4
收稿 日期 :0 O 3 1 2 1—0 —0 作者简介 : 婷 (9 7 ) 女, 方 18 一 , 湖南长沙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 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在职全 日制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思想 政治教 育。 陈丹丹 (9 7 ) 女 , 18 一 , 四川简阳人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 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非在职全 日制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思想政治教 育。 2 3
然性 所起 的作用 。必然 性 即规 律 。只有承认 客观规
所处的社会条件、 生活条件、 工作条件、 文化教养 以 及环境 影响等 客观条 件作用 于大脑 的结果 。这 就是
人 们思想 和行 为活动 的基 本规 律 。这个规 律决定 和 制 约着整 个思想政 治教育 的规律 。科 学是对 客观 规 律 的理论 概括 , 们 只有 首 先 承认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规 我 律 的客观性 , 承认 人们 思 想 品德 形 成 发展 规 律 和人 们进 行思想 政治教 育 规律 的客 观存 在 , 能 更科 学 才 地 、 效地研究 和开 展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 有 使思 想政
而获得 自由。可 见 , 承认 客 观必 然 性是 人 们 获得 自
由的前 提 。
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承认客观 必然性是 自由的前提 , 自由的获 而 得又要依靠人们对客观必然性 的正 确认识 。人们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 我们首先也应看到 : 思 想政治教育规律也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 以人 的意志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读《 反杜 林论 》 感 有
方 婷 陈丹 丹
( 中山大学 , 东 广 州 507 ) 广 125
摘要 : 反杜 林论》 < 是一部 马克思主义百科 全书,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关于 自由与必然的 关系的思想是批判 地继承前人 优 秀思想遗产的结果 , 这对我们今 天的思想政治教 育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 关键词 : 自由与 必然 ; 思想政治教育 ; 规律 中图分类号 : 4 1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l 50 2 1 ) 5 o 3 2 17 一18 (0 0 O —0 2 —o
示 律 的客观存在 , 是我
们研究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恩 格斯 在《 杜林 论 》中 阐述 自由 与必 然 的辩 反 证关 系时指 出 : “自由不 在 于 幻想 中摆 脱 自然 规 律 而独立 , 而在 于认识 这些规 律 , 而能够有计 划地使 从 自然规 律为一 定 的 目的服 务 。 在此 , 格斯 首 先 强 ” 恩 调 的是 要承认 客观 必然 性 的 独立 存 在 , 尊重 客 观必
律独 立 于人 的意 识之外 、 以人 的主观 意志为转 移 , 不
才 能进 一步 认识 和运用 它 , 达到 改造世 界 的 目的 , 从
治教育学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学科体系 , 并逐步地增 强思想政 治教 育的科学 性和实 效性 。
第 二 , 识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客 观规 律 是 我们 提 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