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

‎‎‎‎‎反杜林论‎读书心得‎篇一:‎‎《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摘要:‎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摘要》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由恩‎格斯于1‎876-‎1878‎年间完成‎。

全书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同时‎批判了杜‎林庸俗的‎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主义‎,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内‎容。

‎关‎键词:‎恩‎格斯杜‎林道德‎和法‎‎一、‎概论在‎概论中,‎恩格斯说‎到:‎“现‎在社会主‎义,就其‎内容来说‎,首先是‎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以‎及生产中‎普遍存在‎的无政府‎状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结果。

”‎由此可理‎解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我们一般‎从事物存‎在的矛盾‎中去考察‎,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考‎察的结果‎,于是人‎们便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

赫拉克‎利特说:‎‎“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生成‎和消逝。

‎”从本质‎上讲,这‎个观点应‎该是马克‎思后来辩‎证法中:‎‎“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是静‎止和运动‎的统一”‎观点的前‎身。

但也‎是由于此‎,在后来‎人们研究‎事物时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因为研‎究者易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不‎从运动的‎状态而从‎静止的状‎态去观察‎,不从本‎质变化去‎看待而认‎定是永恒‎不变,割‎裂二者联‎系。

于是‎恩格斯便‎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作了一‎个比较,‎指出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是‎它们的联‎系、联结‎、运动、‎产生和消‎逝的,得‎出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

反杜林论读后感[五篇]

反杜林论读后感[五篇]

反杜林论读后感[五篇]第一篇:反杜林论读后感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在书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关于《反杜林论》中的人权人权观念,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过程中提出的,它是完全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

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摇旗呐喊的“一般人的主权”、“个人的主权”等抽象的平等、绝对的自由,恩格斯给予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话。

在恩格斯看来,人是具体的,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只要阶级制度还存在于人类社会,这种抽象的平等和权利就是不存在的。

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宣称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最基本的人权,然而对于雇佣工人来说,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仅仅够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命再生产,他们并不拥有所谓的“私人财产”,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的悬殊,必然导致社会地位、政治生活中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因此,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人权”,事实上只是虚无缥缈的。

二、关于《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平等观念“人生而平等”是自十八世纪至今广泛传播的命题,从人类学的意义上说,人作为同类具有相同性,应当是平等的。

这里所说的抽象的平等性,是人应当平等的一个自然性根据。

但是,从辩正唯物历史观来看,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人生来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自然事实。

这个自然事实与人们在社会上是否被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一政治和伦理原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不可能解释人在社会上为什么不平等的根源。

反杜林论的学习心得

反杜林论的学习心得

反杜林论的学习心得《反杜林论》是一本由法国思想家杜林写成的书,这本书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誉为西方哲学的经典之作。

杜林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些对于宗教和信仰的批判性观点,并试图推翻宗教的合理性和存在价值。

正因如此,这本书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争议。

而我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则是从一个虔诚信徒的角度出发,对《反杜林论》进行反思和回应。

首先,我要承认《反杜林论》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安和困扰。

杜林的逻辑分析和思维方式的确是非常强大和精准的,他精辟地揭示了许多宗教信仰中存在的疑点和困惑。

他对神的存在、神的属性以及宗教信仰的合理性进行了严谨的推理和逻辑论证。

这让我确实开始产生了对自己的信仰的一些质疑和困惑。

但是,正是因为《反杜林论》的存在,我才开始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自己的信仰。

我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有意义的旅程,通过学习、阅读和思考,我努力寻找对于这些疑问和困惑的答案。

我深入研究了圣经、神学著作和哲学论著,试图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找到了一些关于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证据。

杜林在《反杜林论》中提出了一种严格的证据标准,即只有可证伪性才能成为真正的证据。

然而,在对神的存在进行推理和论证时,这种标准并不适用。

因为神的存在是超越人类理性和感知能力的,无法通过实证科学的方法进行证明或证伪。

而宗教信仰往往建立在经验、灵感和直觉的基础上,这些无法被纯粹理性的分析所捕捉。

其次,我开始深入研究了宗教信仰的哲学基础。

杜林在《反杜林论》中的逻辑分析确实强大,但他对于宗教信仰的哲学基础并没有充分考虑。

宗教信仰往往不仅仅是一个逻辑系统,更是一种存在方式和心灵生活。

它包含了对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和回应,包括意义、希望、伦理和人的尊严等方面。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以安慰、指引和力量,这些是纯理性无法提供的。

此外,我还深入研究了宗教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杜林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与科学的冲突进行了强调,并认为二者是互相排斥的。

然而,我发现宗教信仰与科学是可以互相融合和共存的。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

反杜林论读后感《反杜林论》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对于杜林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在《反杜林论》中,福柯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上。

杜林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他强调社会的功能和秩序,认为社会是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和规范来维持秩序和稳定的。

然而,福柯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忽略了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忽略了社会的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机制。

福柯指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整体,而是充满了权力斗争和知识生产的场所。

他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权力和知识的运作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从这些角度来重新审视社会的运作和变革。

另外,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福柯的批判观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福柯强调了权力和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它们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至关重要。

他对于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对福柯的批判观点的理解,我对于社会学理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于社会的运作和变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反杜林论》,我对于杜林的社会学理论和福柯的批判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杜林的功能主义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社会的运作和秩序,但是它忽略了社会中权力关系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

福柯的批判观点提醒我们,社会学理论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功能主义的视角。

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篇哲学读后感一开篇,就能感受到杜林那满满的“迷之自信”。

他就像一个自封的哲学皇帝,把自己的观点到处乱撒,还觉得都是真理。

恩格斯呢,就像一个冷静睿智的侦探,开始一点一点剖析杜林那些混乱的思想。

杜林说的一些关于世界模式论的东西,听起来玄之又玄,可细究起来,就像是在沙滩上建高楼,基础都是虚的。

他在概念里绕圈子,试图从一些抽象的、自己臆想出来的原则去构建整个世界的图景。

这就好比我要画一幅画,却不看眼前真实的风景,只凭自己瞎想的一些线条规则来画,最后画出来的肯定是个四不像。

恩格斯指出这是本末倒置啊,我们应该从实际的、客观存在的世界出发去总结规律,而不是从那些空想的原则出发。

还有关于存在的观点,杜林的解释也是一团乱麻。

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乱摸,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没有一点连贯性和合理性。

恩格斯却清晰地告诉我们,存在是一个很实际的概念,是我们周围可以感知到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这就像我们说“这里有东西存在”,那肯定是指能看到、摸到或者以某种方式感知到的东西,而不是杜林那种在概念里飘来飘去的所谓“存在”。

在真理和道德的问题上,杜林更是让人觉得好笑。

他觉得自己可以制定出一种永恒的、适用于一切情况的道德和真理标准。

这就好比说我能做出一件全世界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觉得好看的衣服一样,简直是异想天开。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道德和真理的认知都是有差异的。

恩格斯强调真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随着人类认知的发展而发展;道德也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看古代的一些道德观念,有的已经不适用了,而不同阶级的人对于道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标准呢。

读完这部分,我就觉得恩格斯简直太酷了。

他就像一个武林高手,轻松地把杜林这个自吹自擂的“假大侠”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而且通过他对杜林错误哲学的批判,我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反杜林论第一编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编读后感

反杜林论第一编读后感这一编里,恩格斯就像是一位智慧的武林高手,面对杜林这个到处乱出招的“半吊子”,轻松地见招拆招。

杜林啊,感觉就像个在科学和哲学领域里到处乱涂鸦的小孩,还自认为画出了绝世大作。

首先呢,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时候,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叫严谨的逻辑。

杜林提出的那些观点,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是经不住细琢磨。

就像那种外表看起来华丽,但是一捅就破的纸灯笼。

比如说杜林对哲学体系的构建,他搞得那一套,完全是随心所欲,既没有尊重已有的科学成果,也没有遵循哲学发展的规律。

他就像个蹩脚的厨师,把各种乱七八糟的食材(概念)随便往锅里一扔,就想做出一道满汉全席,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而恩格斯呢,他从各个方面,无论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是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关系等,都条理清晰地指出杜林的错误。

这就像是拿着放大镜,把杜林那些隐藏在华丽辞藻下的荒谬之处,一个个地揪出来给大家看。

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解剖杜林的错误思想。

我觉得这一编对我的启发很大。

它让我知道,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不能像杜林那样想当然。

哲学不是可以胡编乱造的东西,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是想真正理解这个世界,就得像恩格斯那样,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知识,尊重科学,而不是靠自己的空想。

而且,这一编也让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之处,它就像一座灯塔,在思想的海洋里,照亮正确的方向,让那些错误的思想船只无所遁形。

读完之后,我就像是在思想的迷宫里被人牵着手,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出来,感觉一下子开阔了很多,再也不会被那些看似高大上,实际却漏洞百出的思想给忽悠了。

这就好比我以前是个容易被魔术骗到的观众,现在却像是知道了魔术背后所有秘密的人,不会轻易被那些假把式给迷惑啦。

反杜林论观后感

反杜林论观后感

反杜林论观后感
先说说这个杜林吧,就像一个自认为啥都懂、到处瞎咧咧的“万事通”。

他那些观点啊,就像用破布拼凑起来的怪衣服,乍一看好像有点东西,仔细一瞧全是漏洞。

恩格斯就像一个智慧的大侠,拿着真理的宝剑,一剑剑地挑破杜林那些看似华丽实则荒谬的理论泡泡。

在书里,我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而且是那种高手过招的级别。

恩格斯对哲学、政治经济学还有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论述,那真叫一个透彻。

就拿哲学来说,杜林的那些所谓的哲学体系,被恩格斯分析得明明白白,就像把一个装神秘的魔术盒子打开,让大家看到里面不过是些粗糙的小把戏。

恩格斯告诉我们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的,不是杜林那种东拼西凑、自相矛盾的东西,而是有着严密逻辑,基于对世界正确认识的体系。

社会主义部分就更激动人心了。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通往理想社会的道路。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那些不切实际的假社会主义观点,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正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可不是靠空想就能实现的,它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这让我觉得,未来美好的社会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奋斗逐步实现的目标。

读完这本书,我还觉得自己像是吃了一颗知识的大力丸。

以前看世界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现在感觉像是擦干净了眼镜,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背后的运行逻辑。

而且啊,这本书还让我变得更有勇气去质疑那些不合理的东西。

就像恩格斯敢于挑战杜林的错误观点一样,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能盲目相信一些看起来很厉害,实际却站不住脚的说法。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反杜林论》读后感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

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

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

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极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

读完《反杜林论》,我认识到自由与必然是解释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判谬论,捍卫真知--《反杜林论》读后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恩格斯所著的《反杜林论》的精选章节,深切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总体上说,《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批判了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为全面、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材。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错误的“杜林论”以假乱真的背景下完成的。

杜林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大官僚家庭,70年代,他著书立说,反对马克思主义。

他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作是纯粹思维的产物。

这便是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抉择: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时马克思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必须批驳杜林。

于是,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反杜林论》。

这一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其中,批判了杜林的先验主义方法,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研究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论述了平等观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社会中的隶属关系和公民权利等问题,为建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反杜林论》包含五个部分: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序言说明明了其出版的历史。

引论部分的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

哲学部分中,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政治经济学科学的说明了其历史性和积
极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

读完《反杜林论》,我认识到自由与必然是解释人的自觉活动与客观规律之间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有史以来,人的自觉活动与外部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始终是人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许多思想家为之付出毕生心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通过批驳杜林的错误观点,正确、全面地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论述。

恩格斯支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恩格斯通过对经济与暴力的全面分析正确诠释了二者的关系。

最终认为暴力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不能违背经济的规律。

《反杜林论》意义深远。

对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来说,它首先赢得了思想交锋的重大胜利,这次交锋以杜林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以致杜林所在的大学“在人所共知的情况下”剥夺了杜林的教学自由。

恩格斯的胜利也化解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分裂危机。

其次,恩格斯的著作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随后的几十年间,《反杜林论》的号召力不断发散,他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反杜林论》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反杜林论》让每一位读者都由衷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与行动指南价值,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前进方向与阶段性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党的各级干部执政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另外,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恩格斯认识问题的方法论特点,有助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通过研读这部经典巨著,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不是所谓的唯心主义,而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能够正确的看待事物。

同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历史验证过的真理,面对错误的思想,我们应学会分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地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