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试卷(9)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6)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6)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篇小说____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也是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的里程碑。
2、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以磅礴的气势奏响了新时期____的先声。
3、谌容的《人到中年》塑造的知识分子____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典型。
4、新时期率先提出建立“乡土文学”主张的是____。
5、路遥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__。
6、陈忠实的长篇小说_____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7、中篇小说《红高粱》是____的代表作。
8、1981年出版的建国后第一部流派诗选是_____,这是对该流派诗人的历史追认。
9、“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___和___是这个新诗潮中最具代表新的诗人。
10、巴金的_____被誉为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
11、《文化苦旅》是____的历史文化散文的代表作。
12、钱刚的长篇报告文学______是新时期“全景式”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3、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采用了_____式的结构方式。
14、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是赵树理的_____。
15、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的作者是____。
16、马峰的《我的第一个上级》成功地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___的英雄形象。
17、黄新是王愿坚的小说____中的人物。
18、李准的长篇小说_______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9、茅盾称赞茹志鹃小说的风格是______。
20、当代文学作品中第一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长篇小说是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毛泽东何时提出的()a、1956年5月b、1957年5月c、1958年5月d、1959年5月2、贯穿《红岩》的三条线索是()a、狱中斗争、我党地下活动和城市学生运动、农民武装斗争b、狱中斗争、我党地下活动和城市学生运动、工人运动c、农民武装斗争、工人运动、狱中斗争d、我党地下活动和城市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武装斗争3、刘世吾是那篇作品中的人物()a、《小巷深处》b、《红豆》c、《在悬崖上》d、《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4、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的作者是()a、刘白羽b、梁斌c、杜鹏程d、茹志鹃5、当代第一部反映我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代风云的长篇小说是()a、梁斌的《红旗谱》b、曲波的《林海雪原》c、吴强的《红日》d、杜鹏程的《保卫延安》6、周大勇是那篇作品中的人物()a、《七根火柴》b、《保卫延安》c、《红日》d、《黎明的河边》7、《创业史》中刻画的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a、梁生宝梁三老汉任老四b、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c、梁生宝梁三老汉郭振山d、郭世富姚士杰梁三老汉8、描写中国女排队员的突出成绩和动人事迹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作者是()a、鲁光b、赵瑜c、黄宗英d、陈祖芬9、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a、张贤亮的《河的子孙》b、柯云路的《夜与昼》c、韩少功的《爸爸爸》d、张洁的《沉重的翅膀》10、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属于()a、伤痕小说b、反思小说c、寻根小说d、新写实小说11、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作品是()a、《烦恼人生》b、《人生》c、《白鹿原》d、《李自成》12、小说《白鹿原》的作者是()a、苏童b、池莉c、方方d、陈忠实13、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是()a、张承志b、霍达c、阿来d、扎西达娃14、张思远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西线轶事》b、《大淖记事》c、《蝴蝶》d、《凝眸》15、岳之峰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蝴蝶》b、《凝眸》c、《春之声》d、《乡场上》16、倪吾诚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大墙下的红玉兰》b、《南渡记》c、《活动变人形》d、《春之声》17、谢惠敏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爱,是不能忘记的》b、《班主任》c、《人到中年》d、《献上一束夜来香》18、朱自冶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美食家》b、《围墙》c、《蒲柳人家》d、《神鞭》19、乔光朴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沉重的翅膀》b、《男人的风格》c、《乔厂长上任记》d、《三千万》20、王一生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平凡的世界》b、《人生》c、《花园街五号》d、《棋王》21、陆文婷是哪篇作品中的人物()a、《人到中年》b、《献上一束夜来香》c、《小鲍庄》d、《哦,香雪》22、《红高粱家族》的作者是()a、张炜b、莫言c、马原d、刘恒23、《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的作者是()a、格非b、苏童c、梁晓声d、史铁生24、《黑骏马》的作者是()a、张承志b、梁晓声c、史铁生d、刘震云25、《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作者是()a、梁晓声b、史铁生c、刘震云d、余华26、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是()a、姚雪垠b、凌力c、徐兴业d、徐光椿27、艾青新时期的诗歌力作是()a、《在浪尖上》《黎明的通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b、《煤的对话》《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c、《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大堰河——我的保姆》d、《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8、曾卓、绿原、牛汉是活跃在新时期诗坛上的哪一个诗派的代表诗人()a、七月诗派b、九叶诗派c、朦胧诗派d、新月诗派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朦胧诗”2、伤痕文学3、新词赋体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在结构和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2、简述新时期报告文学在题材上的特色。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试卷讲义 02-全练版:第8课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老子1.【新素材·冬奥会吉祥物】(2022广西百色中考改编)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H7102004)()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古人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
若要深入研究这种思想,你要查阅()A.《诗经》B.《论语》C.《道德经》D.《韩非子》知识点2孔子和儒家学说3.(2021辽宁营口中考)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
自春秋创立……历经2 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H7102004)()A.仁B.礼治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4.【新独家原创】2022年9月28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
新创作的《论语》经典诵读也是首次在祭孔大典出现。
下列选项中可能在《论语》中出现的经典语句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C.兼爱则治,交恶则乱D.以法治国,法不阿贵5.(2022浙江绍兴中考)孔子招收学生不受贵贱、贫富、老幼等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出身于贫贱之家。
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B.崇尚“自然”C.克己复礼D.民贵君轻知识点3百家争鸣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大变革B.私学兴盛C.诸侯国的兼并战争D.士阶层的崛起7.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的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H7102004)()A.庄子韩非B.墨子孟子C.孔子荀子D.孟子荀子8.【家国情怀】(2022山东安丘期中)在探究“百家争鸣”影响时,七年级一学习小组制作了下表。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9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9(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1.40年代文学时期文学的主导风格 ( )(分数:2.00)A.积极的英雄主义和昂扬乐观的气息√B.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C.文学服务于政治D.对人类命运、生存的思考解析:解析:以文学为抗战服务,是这个时期文学的共同特征,积极的英雄主义和昂扬乐观的气息是这时期文学的主导风格。
故选A。
2.属于“山药蛋派”的作家 ( )(分数:2.00)A.夏衍赵树理B.赵树理马烽√C.西戎孙犁D.艾青沙汀解析:解析:夏衍、艾青、沙汀不属于文学流派“山药蛋派”。
故选择B。
3.“十七年”时期,古代历史题材方面,长篇小说的代表是 ( )(分数:2.00)A.陈鹤翔的《陶渊明写(挽歌)》B.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C.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D.徐懋庸的《鸡肋》解析:解析:在古代历史题材方面,60年代初出现了一次短篇小说创作热潮。
陈鹤翔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徐懋庸的《鸡肋》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在长篇小说方面,以姚雪垠反映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李自成》 (第一卷)为代表。
故选C。
4.贺敬之采用“信天游”形式创作的诗歌是(分数:2.00)A.《回延安》√B.《放声歌唱》C.《十年颂歌》D.《雷锋之歌》解析:解析:1956年,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回延安》,这是诗人重返革命圣地延安时,抒写内心丰富感受的动情之作。
故选择A。
5.“十七年”时期,在题材方面,戏剧区别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分数:2.00)A.在乡村题材的写作领域获得了成功B.在工业题材的写作领域获得了成功√C.在历史题材的写作领域获得了成功D.在城市题材的写作领域获得了成功解析:解析:1949年以后的五六年中,戏剧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题材方面区别于诗歌和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这一时期的戏剧在工业题材的写作领域获得了成功。
“双减”目标下的三维设计作业:百家争鸣(试卷版)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掌握老子、孔子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掌握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如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知道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掌握并理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 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知识点一 老子1.(2021年齐齐哈尔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异常活跃,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其中老子创立的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2.(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者都主张( )A .无为而治B .重农抑商C .儒道一家D .以民为本3.(2021年浙江绍兴中考真题)《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这说明老子( )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知识点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4.(2021年安徽中考真题)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者都主张( ) 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课后作业三维度科学设计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D.以民为本5.(2021年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下列哪部著作()A.《诗经》B.《尚书》C.《论语》D.《礼记》6.(2021·河南濮阳市·七年级期末)孔子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教育。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当,但不稳重,孔子让他凡事多请教父兄再去做。
对此认识是()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以“德”化人 D.因材施教7.(2021年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吉林省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名校调研系列卷·七年上期中测试试卷历史(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2.考察半坡遗址,有助于我们了解A.长江流域的文明B.旧石器时代的到来C.原始农耕生活D.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3.传说中仓颉的主要贡献是A.制作音律B.发明算盘C.发明纺织D.创造文字4.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这反映了A.禅让制B.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我国牛耕开始出现是在A.春秋时期B.夏朝C.西周D.商朝6.下列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赵国B.吴国C.鲁国D.越国7.下列属于墨子主张的是A.以法治国B.“兼爱”“非攻”C.实行“礼治’D.“仁者爱人”8.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A.涿鹿之战B.诸侯争霸C.牧野之战D.百家争鸣9.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A.阳城B.镐京C.陇西D.辽东10.取得了“楚汉之争”最终的胜利的是A.炎帝B.周公C.刘邦D.周武王二、归纳列举题(共18分)11.请列举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三例。
(6分)12.请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人物。
(6分)(1)传说中发明了弓箭(2)春秋时期称霸的楚国国君一(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一1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6分)(1)距今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一一(2)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一(3)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诸侯国三、材料分析题(共3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
其中商鞅在秦国国君的重用和支持下取得了变法的成功。
材料二: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同时改革户籍制度....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以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面貌,使其后来居上。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秦国国君”指的是谁? (4 分)(2)材料二中的“改革户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鼓励耕织”和“奖励军功”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 (6分)(3)两则材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1. 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学术领域的基本精神,儒学因特殊的学术地位而常常受到诘责。
韩非子就对儒学的源流提出质疑:“孔子、墨子俱道尧舜,皆自谓真尧舜。
而尧舜不复生,并提出“六经皆史”的论断,强调六经实际上是三代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而非圣人为重教立言而作。
据此可知()A.孔子儒学重视汲取历史经验B.传统儒学地位高于普通史学C.中国古代学术政策开明包容D.儒家思想日益脱离社会实际2. 西汉开国者虽多出自布衣,但以“诛暴秦”的名义推翻了前政府,也能取得正统地位。
同时,就逐步废止了“族诛”、“连坐”和“五刑”(五种肉刑),取而代之的是“男城旦”、“女为春”、“司寇(安保)()A.省刑罚,重教化B.倡民本,力休养C.崇孝廉,好文治D.大一统,申君权3. 贾思勰编撰《齐民要术》的标准有三:农业及食品加工存储技术属于“资生之业”,要“靡不毕书”;对尚未引进的国外作物仅存其名目()A.革新传统农业技术B.倡导农业立国精神C.推动中外文化交融D.增益国家粮食安全4. “牛李之争”是唐末官僚集团内的党争典型,“牛党”首领牛僧孺代表主事科举的礼部尚书“门生”势力,而“李党”首领李德裕代表的是“于朝廷台阁间事不教而自成”的公卿世家势力,最终以牛党苟延残喘,李党离开中央而结束。
这反映了唐末()A.社会流动性良好B.各种社会矛盾趋于尖锐化C.门阀士族新高峰D.政党政治的萌发5. 明太祖命挑选各地的种粮大户做粮长,粮长负责督促里首甲长按户缴纳两税,并配合官员押送粮食贡物入国库。
太祖称此举为“以良民治良民,必无郡县吏侵渔之患”的良方。
明朝的粮长制()A.消除了郡县官吏贪腐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D.加剧了农民经济负担6. 1842年8月,英国军舰攻入南京下关后,英军要求谈判。
钦差大臣耆英建议道光帝“藉此转机,速为招抚”,道光帝“不得不勉允所请”,订立条约,以“聊为羁縻外夷之术”。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8课 百家争鸣》(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时练一、选择题1.《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
人们都来宽慰他。
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
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大腿。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一致()A.孔子B.孙武C.老子D.孟子2.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秦朝统一后实施的政策承继的是()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3.“方百里而可以王。
期末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学情评估第Ⅰ卷(非选择题56分)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人员在发掘某一遗址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约四五十厘米……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稻秆等水稻的遗物。
”据此可知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居民遗址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2.传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他的躯体被葬于菏泽市境内。
图中菏泽市相关的考古发现与蚩尤传说相吻合。
由此可见( )A.传说与神话都反映真实的历史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3.商朝的附属国中,多数国君与商王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而西周利用分封制度把诸侯同天子结合为一体。
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笼络宗亲,奖赏功臣B.稳定统治,巩固疆土C.扩大疆域,增强实力D.控制诸侯,强化皇权4.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周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表述的是分封制实施的( )A.背景B.特点C.经过D.影响5.考古资料表明,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铁农具的出土,种类、数量众多,其地域范围超过当时的七个诸侯国。
这表明战国时期( )A.出现了诸侯争霸局面B.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C.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D.秦国成为最强诸侯国6.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
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
该政策是( )A.承认土地私有B.严明法度C.奖励军功D.奖励耕织7.孔子是古代东方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从教,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很大,有弟子三千,来自各个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各色人物都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儒家】阅读课文4-5 页,回答:(1)孔子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是什么?他又有哪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代表作有哪些?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2)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从而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
2.【道家】阅读课文5-6 页,回答: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万物起源和演变: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认为“道” 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辨证法思想:①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他用自然的和社会的变动来论证这一命题,提出“有”和“无” 、“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可相互转化。
②他提出“弱者道之用” ,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消极悲观的态度:“无为”和“小国寡民”思想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法家】阅读课文6-7 页,回答:魏国李悝变法内容是什么?李悝的代表作是什么?此书在中国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
奖励耕战: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效)”,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创立“平籴法” ,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进一步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
魏国由此强大起来。
实施严刑峻法: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告奸,以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
韩非子有哪些主张?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 、“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②战国之世,各种思想流派纷争不息。
韩非用“自相矛盾”的寓言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认为“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
他还提出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做出4.【墨家】阅读课文6-7 页,回答: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1.墨家的风气①组织纪律严密②刻苦俭朴和自我牺牲③讲求实际功利2.墨家的基本主张①“兼相爱、交相利” ,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
下列人物中不具备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孟子B.韩非子C.黄宗羲 D .荀子【答案】B5.为迎接2008 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7.“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A【点拨】墨家主张尚贤,举贤能之人。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持此观点的是()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能够转化,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答案:A8.(2011·深圳学业水平测试)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A.孔子B.荀子C.庄子D.墨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中体现的逍遥思想可判断是庄子。
答案:C2.(2010 年高考北京文综13 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 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7.(2010 年上海高考历史4 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5.(2010 年高考浙江文综13 题)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7.(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2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8.(2010 年高考山东文综9 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20.(2007 年高考广东单科2 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1.(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8 题)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材料1 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道”意为“引导”,“齐”意为“整治”。
材料3 中提及“尚贤”、“存仁义”,看上去像是墨家和儒家的观点,但材料真正的观点是后面的“无为” 、“好静”、“无事”、“无欲”,是道家的“无为而治” 。
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1 主张用“德”和“礼”;材料2 主张“尚贤”;材料3主张“无为”;材料4 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主张。
(3)材料4“严刑重罚”的主张。
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材料1“德”和“礼”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