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晋诗歌

合集下载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咏史诗
• 西晋诗人左思所做的一组吟咏历史的诗, 共八首。以咏史为题,始于东汉班固。而 其开端往往“隠括本传”。左思既受前人 影响,又有创新,其诗抒发寒士之不平及 对世族的蔑视与抗争,故后人称之为“自 抒胸臆”的“变体”。开创了咏史诗借咏 诗以抒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典 范。对中国诗歌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游仙诗 其一举办,得到了后世文人、书家的 积极响应与有效传承。从南北朝开始,历唐宋元 明清直至近现代,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 书家相聚兰亭举办兰亭雅集活动。兰亭雅集传承 有绪、绵延不绝,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 化景观。而且自南北朝起,还辐射到山东济南、 陕西西安、日本福冈、河南开封、广西桂林、浙 江余姚、首都北京、贵州凤冈与日本东京等地。 • 兰亭雅集的基本内容有修禊、曲水流觞、饮 酒赋诗、制序和挥毫作书等。
左思
咏史 其二
• • • • 借史咏怀,情感忧愤。 善用比兴,形象贴切。 用典贴切,说服力强。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三张 二陆
• 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 陆机、陆云兄弟
七哀诗
• 战国时齐人雍门周与贵公子孟尝君一次谈话。桓谭《新论》 云:“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曰:‘臣窃悲千秋万岁后,坟 墓生荆棘,狐兔穴其中,樵儿牧竖踯躅而歌其上,行人见 之凄怆,孟尝君之尊贵,如何成此乎!’孟尝君喟然叹息, 泪下承睫。”(转引自《文选》李善注)雍门周于孟尝君 尊贵之时,预言其死后葬身之所必衰,揭示盛衰无常、富 贵难永之理,可谓具有哲人的眼光。张载目睹之荒败汉陵, 与雍门周所预言的境界,完全吻合。他们虽古今相隔,但 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雍门周所谓“行人见之凄怆”,也 正是张载此时之情绪的写照,故他以“凄怆哀今古”收束 全诗。一个“哀”字点应了诗题;“今古”二字则把现实 之哀与历史之哀融合一体,也就是把己之哀与雍门周之衷 融合一体,使此诗的主题思想突破一时一事之限,从而更 加深沉开阔。

5 第二章_两晋诗坛

5 第二章_两晋诗坛
•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 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 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四、太康诗风代表作家
• (一)傅玄(217-278),字休奕,是晋初 出身寒微的官僚。也是当时诗人中年辈最 长的一个。他的思想比较开明,性格刚劲 亮直。 • 其诗歌创作主要以乐府为主,其中一部分 乐府诗是歌功颂德的宗庙的乐章,一部分 能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 社会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傅玄以男女爱 情为题材的小诗往往善用比兴,宛转清巧, 有较好的艺术成就。
△古诗•《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 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 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 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 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陆机《西北有高楼》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 蹑(niè)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 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zè,踯躅(zhīzhú)再三叹。不怨 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三、太康诗风的特征: 繁缛
1、太康诗风: • 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三个年号。所谓太康 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其 间诗风形式主义日趋严重,注重文学作品形式的 华美,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 的普遍特色。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 代表作。代表作家是:三张(张载、张协、 张 亢),二陆(陆机 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 悼亡诗 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隟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古代文学史教学方案(第二章:两晋诗坛)

古代文学史教学方案(第二章:两晋诗坛)

古代文学史教学方案(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二章两晋诗坛【教学设想】本章相对略讲。

教学的重点是左思的诗歌创作;难点是“太康诗风”。

介绍陆机、潘岳等人的作品。

计划课时:2。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太康和太康诗风“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4年)到“元康”(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

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陆机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作品数量丰富,才力富赡,形式华美喜悦,辞藻繁丽,在文学史上素有“陆海潘江”之说。

钟嵘《诗品》说:“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纱简金,往往见宝……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钟嵘对陆机的推崇,主要缘于陆机以才冠当世,其诗、文、赋的成就都超过同时代人。

在创作上将诗歌进一步推向了文人化和贵族化,创立了两晋繁富华美的诗风。

陆机诗多为模拟乐府,古诗之作,内容与形式极少创新。

其拟古诗占其全部诗作一半以上。

就其艺术特点来说陆机诗表现为对语言的刻意雕琢和力求委婉,造成了繁冗乏力之病。

首先表现在用字上,极力追求深奥而避免浅近,而使他的诗距通俗愈远。

这一特点在他的拟古诗中尤为显著。

如《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而陆机拟作是“上山采琼蕊,穷谷饶芳兰。

”可见陆机在语言上的有意求深。

其次是刻意追求辞句的排比对偶。

《赴洛道中作》三首除首尾外,几乎都是对偶句。

而且刻意求深,斧凿痕迹很明显。

陆机过分讲究辞藻的修饰和雕琢,显然受曹植影响。

钟嵘《诗品》中说陆机:“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

”但曹植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而陆机忽略了“骨气奇高”,偏重追求辞采喜悦华茂”,难免出现雕琢太重,辞句烦累之病,所以孙绰说:“陆文深而芜。

”这种现象在其他各体文章中也很明显,其后文章骈丽之喜悦风大兴,陆机的文风有很大影响。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二章  两晋诗坛
序》)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
2.
3.
4.
《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注 人民文学 陆士衡诗注》 出版社 1958年版 1958年版 《陆机集》 金涛声校点 中华书局 陆机集》 1982年版 1982年版 《陆云集》 黄葵点校 中华书局 1988 陆云集》 年版 《郭弘农集校注》 聂恩彦 山西人民出 郭弘农集校注》 版社 1989年版 1989年版
潘岳
(247-300)
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 字安仁,荥阳中牟(河南中牟)人。 为二十四友之首。 为二十四友之首。
存诗十余篇,以《悼亡诗》三首为代表。 《悼亡诗》 词采华艳,语句繁冗。 赋二十余篇。“尤善哀诔之文”(《本 传》)。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 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 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 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周 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解题】《悼亡诗》共三首,作于元康六年(296), 解题】《悼亡诗》共三首,作于元康六年(296), 其亡妻丧服已满后。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写离家赴任 前对亡妻的悼念,情感真挚,是潘岳的代表作品。后 人遂以悼亡作为丧妻的代称。
第二节 左思与 刘琨
刘琨(271-318) 271-318)
字越石, 少时有诗名, 曾与祖逖“ 闻鸡起舞” 字越石 , 少时有诗名 , 曾与祖逖 “ 闻鸡起舞 ” 。 晋 怀帝永嘉元年(307) 五胡乱华,曾出任并州刺史, 怀帝永嘉元年 ( 307 ) , 五胡乱华 , 曾出任并州刺史 , 在北方抗战,后败亡。 在北方抗战,后败亡。 诗歌: 诗歌: 今存诗三首:五言《扶风歌》 重赠卢谌》 今存诗三首:五言《扶风歌》《重赠卢谌》 四言《答卢谌诗》 四言《答卢谌诗》 其诗悲歌慷慨, 直承汉魏风骨, 清刚之气” 其诗悲歌慷慨 , 直承汉魏风骨 , 有 “ 清刚之气 ” ( 钟嵘

第二章_两晋诗歌_第三章陶渊明

第二章_两晋诗歌_第三章陶渊明

7

刘琨
(一)生平 (二)创作
《诗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三)简析《扶风歌》 (四)补充《重赠卢谌》中的名句: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8
三、郭璞
(一)生平 (二)游仙诗概述 (三)郭璞的游仙诗 内容: 乖远玄宗与坎壈咏怀 艺术特色: 1 寄托高远 2 文采富丽、富于形象性
1 以陆机为例,说明太康诗人的创作特点。
2 简析左思《咏史》其二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3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4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艺术特色?请举例说明。 5 为什么锺嵘称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你认为这种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23

9

(四)郭璞游仙诗的地位 郭璞游仙诗文采富丽、富于形象性的特色在 玄言诗兴盛的时代,是高出侪辈、独领风骚的, 故《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称
其为 “中兴第一”。

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
仙》,皆晋人杰作。”
10
第三节 东晋玄言诗

一 东晋玄言诗产生的原因
1 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的兴盛 2 玄释合流和东晋文人的心态

二 兰亭之会和兰亭诗
1 兰亭之会
2 兰亭诗的内容
3 《兰亭集序》
11

三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钟嵘《诗品序》说: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 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四 东晋玄言诗的价值
12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
1 表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诗人的悠然自得之趣 2 反映劳动生活的内容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

第二章两晋诗歌

第二章两晋诗歌

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又灭蜀平吴, 第一节 西晋诗歌 统一全国。在太康年间,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 一的局面。 一、西晋的时代特点 晋惠帝继位,贾太后专权,导致了八王之乱, 文人没有理想,没有特操,没有进取心,不务 晋朝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主 (一)短暂的统一 实际,崇尚空谈。依附权贵,灵魂卑污。如外 中原,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西晋 戚贾谧就有文章二十四友。他们深处于政治斗 (二)门阀士族统治的确立 前后存续五十余年 士族文人轻视事功,重视文化修养。朝廷大规 争的旋涡,随时都有杀身之祸,故文学创作更 模地兴儒学、修礼乐,导致崇文善雅的风气。 加注重表现内心的体验,人生忧患、恐惧、短 士族文人凭借着优厚的生活条件,极力地追求 暂的体验。所以这时就出现了很多感时叹世的 物质和精神享乐。而最高统治者更为荒淫奢侈。 作品和归隐的作品,且思亲念友、悼亡这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风就趋向于典雅和绮迷。追 作品也很引人注目。这成为作者的苦闷心灵的 求形式的华美,失去了刚健之气。 寄托。
△古诗·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 陆机诗歌特点 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 一是拟古 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 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当时的风 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 气。 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陆机的《赠冯文罴迁斥丘令寺》八章、《与弟清河 △拟西北有高楼陆机 云诗》十章,均为四言体的名篇,这些诗学习《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 经》,但文辞趋向华美。在《乐府诗集》的《相和 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 歌辞》中,大多数曲调都有陆机的拟作。陆机的 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 《拟古诗》十二首,基本上都是拟《古诗十九首》 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 的,在内容上皆沿袭原题,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 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显示出诗歌文人化的倾向。 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景 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与华丽之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2 第二章:两晋诗坛2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12 第二章:两晋诗坛2
孙皓之所以亡,并述其祖父功业。晋武帝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千里赴 洛阳,为张华所赏识。陆机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先是依附司马伦, 后又归附司马颖,最后由于受到谗害,被司马颖杀害。成了八王之乱 的牺牲品。临刑时,叹曰:“欲闻华亭鹤鸣,可复得乎?” 他是创作上的多面手,诗、文、赋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在 锺嵘《诗品》中列为上品,文、赋也多为世人所称道,其中《文赋》
潘岳的诗歌今存十余首,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述志抒怀
的诗歌,如《河阳县作诗二首》、《怀县作诗》二首,这类作 品写自己政治上的志向、追求和欲望,以及志向不能实现或欲
望不得满足的痛苦与愤怒,这类诗歌是他精心结撰之作,很能
体现潘诗“辞藻绝艳”的艺术特征。第二类是交游、赠答酬唱 诗,如《金谷集作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金谷会诗》、《于贾谧坐讲汉书
的首领纷纷自立,摧毁了晋朝在北方的统治。西晋从立国到覆灭,
总共只有大约五十年。西晋覆灭后,公元317年,镇守建业(今南 京)的琅琊王司马睿称帝,这以后的晋王朝,史称东晋。
西晋五十年间,以太康年间这十年最为繁荣。锺嵘《诗品》中说: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
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因此,人们以太康诗歌作为西晋诗歌的 代表,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还专列有“太康体”。太康诗歌在艺 术上的主要特点是“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刘勰《文心雕龙· 时 序》),诗人普遍追求语言的华丽,形式的对偶,描写的繁缛,只 有极少数诗人能独拔于时流。如左思《咏史》诗,喊出了寒士的不 平,在当时独树一帜。
第二章:两 晋 诗 坛
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取代魏室,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 晋。此前蜀汉已灭。晋立国不久,又攻灭东吴,结束三国分裂,重 新统一中国。但以司马炎为首的统治集团,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政治 秩序,就沉湎于享乐,而司马炎以曹魏宗室孤弱、不能救助王室为 戒,分遣同姓诸侯统率精兵镇守要地,又从另一面种下了祸根。他 死后不久,就由一场宫廷内的权力之争演变出宗室间的大混战,史 称“八王之乱”。趁此机会,汉、魏以来大量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二章两晋诗坛
2
2、西晋末的永嘉(307-312)前后, 诗坛上开始盛行玄言诗。唯有刘琨在北方 转战生涯中唱出了慷慨的悲歌。另有郭璞 的《游仙诗》,借游仙抒其坎壈之怀。
3、东晋诗坛一直被玄言诗笼罩。直到 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给诗坛带来了全 新的气息。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成就最高的 诗人。
3
第二节 陆机、潘岳和太康诗风
孙绰也有写得比较形象的玄言诗,如 《秋日诗》,面对山水体悟玄理,胜于其 他玄言诗。
25
12
二、刘琨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 昌(今河北无极)人。 刘琨诗现存三首,都是后期所作。四 言体的《答卢谌》和五言体的《扶风歌》、 《重赠卢谌》。其中《扶风歌》和《重赠 卢堪》两首尤为悲壮。
13
《扶风歌》是刘琨赴任并州刺史途中所 作。诗中真实记录了自己为保卫晋室转战 并州的困苦经历和所见所感,抒发了感时 伤乱的爱国思想和对朝政腐败的忧虑。
5
二、陆机、潘岳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 亭(今上海松江)人。 陆机是太康诗风的代表。其诗内容多 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艺术上刻意追求辞 藻的华美和诗句的对偶,并喜欢模拟前人 的作品。其诗歌以其形式美为时人推重, 并对后代产生很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诗写得情感深沉动人,如 《赴洛道中作二首》。
《重赠卢谌》是刘琨被杀害之前的绝命 诗。诗中一方面痛叙自己事业受挫,英雄 失路的悲哀,一方面运典故,鼓励卢谌追 步前贤,继续救国使命。
14
刘琨的诗风格清刚悲壮,《诗品》列 为上品,称刘琨“仗清刚之气”。并说他 “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刘琨的诗风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
15
第四节 郭璞的游仙诗
一、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 晋诗风。太康时期,诗坛上又一次呈现出诗 歌时的诗歌,内容比 较贫弱,诗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拟古和追 求诗歌的形式技巧,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太康诗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