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过年习俗

合集下载

上海人过新年的风俗

上海人过新年的风俗

上海人过新年的风俗1、放鞭炮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放“高升”、而小朋友则大多放一些“夜明珠”、“飞毛腿”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

而以前大都站在阳台上放,“夜明珠”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小朋友最喜欢,每年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了的事故发生,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放鞭炮一般集中在零点,还有初五迎财神的零点,总体说来,迎财神的日子要放得比过年多得多。

2、看电视说到这一点,上海人真的不大一样了。

春节联欢晚会在上海是很没有市场的,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围在一起吃,电视就是个背景音乐,爱开不开,春晚说的段子上海老人听不懂,笑不出来,歌舞还能看看。

后来随着南北文化的更深的融合,这一代的上海人开始看得多起来,也能跟上北方人民的笑点了。

3、年夜饭的保留菜和北方吃饺子不同,上海的年夜饭保留菜真的是常变常新。

记得最早流行八宝饭,小朋友每年到最后看到这个都想吐。

后来又流行水果羹,现在看来,真是超级没有诚意的一道菜。

有一小段时间还流行大王蛇,但后来风头就过了。

经过时间的考验,最后留在上海人民过年饭桌上的几个超级熟悉的菜应该是:门腔、松鼠桂鱼(茄汁款)、皮蛋、三黄鸡、红烧肉、虾仁、八宝饭——每家每户应该还会有增补。

4、准备年货千万不要以为现在吃的东西多了,天天可以吃到,过年就懈怠年货了。

有些年货是要跑遍城中大小商店去采购的,有些年货则要自家做准备的。

每家都有每家的做法,做出来的味道各不相同,做得最多的是爆鱼与蛋饺。

5、在家吃年夜饭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了。

以前,人们习惯在自己家吃年夜饭,近几年,一些家庭嫌做饭麻烦,年前会在饭店预订年夜饭。

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八成的人还是遵循传统,在自己家吃年夜饭。

饭店里的年夜饭很多都是事先做好的,冷冰冰不新鲜。

因为要翻台子,每年都吃得‘急吼吼’,这边还没吃完,门外已经有第二批的客人来等着了,一年到头的最后一顿饭搞得大煞风景。

6、大年三十守岁迎新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上海春节的传统民俗

上海春节的传统民俗

上海春节的传统民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中国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而在上海,春节也有着独特的传统民俗,这些民俗是上海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代表了上海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

一、年夜饭春节的第一天晚上,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民俗,也是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的象征。

在上海,年夜饭的菜式以海鲜和肉类为主,如鲍鱼、大闸蟹、鲜虾、猪肉、牛肉等。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年夜饭菜式,如鱼、糖醋排骨、蒸鱼、炸年糕等。

年夜饭的菜式丰富多样,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团圆,也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二、贴春联在春节前夕,每个家庭都会在门口贴上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对联中的一句写在门的左侧,另一句写在门的右侧。

春联的内容可以是吉祥的祝福语、对联、诗句等,内容丰富多样。

春联的主题通常是关于祝福、吉祥、团圆等,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在上海,贴春联的时间是在除夕夜之前,通常是在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

三、放爆竹在春节期间,放爆竹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民俗。

放爆竹的目的是为了驱逐邪气和迎接新年。

在上海,放爆竹的时间通常是在除夕夜和初一早上。

在除夕夜,人们会在家门口放鞭炮,声音震耳欲聋,烟花四溅,非常热闹。

在初一早上,人们也会放爆竹,以示迎接新年。

但是,由于环保和安全的原因,现在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少,许多地方也已经禁止放鞭炮。

四、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人们也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访亲的时间通常在初一或初二,而且要穿上新衣服,以示新年新气象。

在上海,走亲访友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民俗,人们会给亲戚朋友带上一些礼物,如糖果、糕点、水果等。

在走亲访友的时候,人们也会互相交流祝福和吉祥话,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五、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表演,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活动。

在上海,舞狮舞龙通常在初一或初二进行,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表演舞狮和舞龙。

舞狮和舞龙的表演非常精彩,舞者身着彩色的衣服,手持长竿,舞动起来非常灵活。

上海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上海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上海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节是全国人民传统的重要节日,对于上海来说当然也是很重要的节日。

老上海的过年习俗有非常多,关于上海的过年习俗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的春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上海的春节习俗旧时从农历12月23日起就进入“过年”了,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始告终,还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

下面让我们来看上海城旧时是如何“过年”的。

农历腊月廿四,即十二月廿四日,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

是夜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

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之过失,为避免他言之过分,故“送灶”时人们还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据说为让他吃了粘上牙齿,说话不清,以至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

“送灶”时各家要点上香烛,是夜,屋内香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腊月廿五,是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

此举颇为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说,称得上是一次积极的、有规有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了。

经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户龌龊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个换年的样子了。

也就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方面的紧张张罗。

首先是要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

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有些家庭又抟粉自制年糕。

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

其次是准备新衣、新帽、新鞋。

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再次是开始买春联、买年画、买“门神”,以张贴于门上户首、楼上楼下。

这一时期,为供应大众所需,市上售卖这些东西的品种很为丰富。

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买春联,店家多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般住家则多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等。

过年必备上海春节习俗

过年必备上海春节习俗

过年必备上海春节习俗过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而春节是过年中最为隆重的日子。

作为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上海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春节习俗。

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时刻,上海人总是准备好迎接新年的到来。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过年必备的上海春节习俗。

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餐。

在上海,年夜饭通常于除夕晚上举行。

家人团聚在一起,共进一顿丰盛的晚餐。

传统的年夜饭菜肴包括鱼、虾、鸡、鸭、狗肉等。

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有饺子、汤圆等传统食物,寓意团圆和团结。

年夜饭既是一个家庭聚会,也是对新年即将到来的祝福,为明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2. 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目的是为了给家里带来好运和吉祥。

在上海,人们会在大门上贴上对联,门楣上贴福字。

对联上的对句通常是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如“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等。

门楣上的福字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贴春联的过程也是家庭团聚和娱乐的时刻,家人们共同动手,将春联贴在门上,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3. 守岁守岁是指夜晚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上海,许多人会选择在除夕夜守岁。

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度过一个晚上,一直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迎接新年的到来。

守岁的过程通常会伴随着一些活动,如看春晚、玩游戏、吃小吃等。

守岁的目的是迎接新年的开始,希望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4.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习俗,是为了驱邪辟邪,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上海,人们会在新年的时候放鞭炮,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庆祝节日。

放鞭炮的声音和色彩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放鞭炮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欣赏大型烟花表演和灯光秀。

5. 游春花市春节期间,上海的各个街区会设立春花市,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年花。

春花市以其独特的氛围和繁华的市场,成为了一个传统的春节习俗。

在花市上,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盆景,如梅花、兰花、桃花等。

上海春节文化习俗

上海春节文化习俗

上海春节文化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人团聚、欢庆和祈福的时刻。

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但许多传统的春节文化习俗仍然保留并深入人心。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上海春节的文化习俗。

一、贴春联春节前期,上海的街道巷口和居民楼门口都会贴春联。

春联是由红纸制作的对联,上面写有吉祥如意的祝福语。

通常,春联上的字是用毛笔书写的,非常精美。

在上海,人们喜欢用干净、标准的楷书字体来书写春联。

贴春联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也为了祈求家庭的幸福和平安。

二、扫房子春节前的几天里,上海的家庭会进行大扫除。

扫房子是为了将旧年的灰尘和厄运清除出去,为新年做好准备。

在上海,家家户户都会扫除自己的住宅、院落和家具。

除了打扫和清洁,家人还会一起整理家中的物品,以表达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

三、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上海,年夜饭的菜肴一般讲究丰盛和多样性。

餐桌上通常摆满各种各样的菜肴,如鱼、肉、蔬菜和汤等。

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鱼”在上海话中与“余”同音,寓意着年年有余,意味着来年的生活会富裕和充实。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也是为了驱逐邪灵和病魔。

在上海,人们通常会在初一早上或除夕夜放鞭炮。

鞭炮的声音可以驱散厄运,还能够提醒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要保持警惕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赏花灯春节期间,上海的许多公共场所都会举办花灯展览。

花灯展览通常会展示各种形状的彩灯,如动物、人物、花卉等。

游人们可以在夜晚漫步花灯展区,欣赏美丽的灯光和艺术品。

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同时也让人们体验到了艺术和文化的魅力。

六、送红包在上海,给孩子们发红包是春节期间的传统。

红包是一种装有现金的小红袋子,表示祝福和好运。

家人和亲戚会给孩子们发红包,孩子们收到红包后会非常高兴。

这也是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动的一种方式。

总结:上海春节的文化习俗深植于民心,无论是贴春联、扫房子、年夜饭、放鞭炮、欣赏花灯还是送红包,都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

上海春节习俗

上海春节习俗

上海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上海人民最喜爱的节日。

在上海,有许多与春节相关的习俗,让这个节日充满喜庆和快乐的氛围。

首先,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会进行年夜饭的准备。

在上海,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点,比如鱼、虾和汤圆等。

吃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汤圆则代表团圆和家庭的美满。

除夕夜的时候,上海的街道上会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为了驱除恶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此外,人们还会贴年画和对联在家门口,以求平安和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送上扇子、水果和红包等礼物。

红包是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里面装有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给小孩子的一种传统,它象征着好运和祝福。

除了拜访亲友,上海人还会前往庙宇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和顺利。

庙会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亮点,人们可以品尝各种美食、观赏表演和购买年货。

最后,在春节期间,上海人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比赛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杂耍和民间传统戏剧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总之,上海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让人们充分享受着节日的快
乐和欢乐。

不管是年夜饭、放烟花还是拜访亲友,这些传统习俗都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上海过年的风俗

上海过年的风俗

上海过年的风俗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上海,这个节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在这里,我们将带您了解上海过年的风俗。

一、扫尘在过年前,上海的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扫尘的目的是清除旧年的污垢和不吉利的气息,同时也是为了给新年的到来腾出空间和打扫干净的环境。

二、贴春联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用红色纸张写上吉祥的词语,贴在门上或墙上,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在上海,贴春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除夕前将春联贴在家门口,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三、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中国新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也是一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上海,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包括鱼、肉、蔬菜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吃饺子。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财运,人们通常会在年夜饭中吃上一口大饺子,以祈求新的一年家庭和睦,财运亨通。

四、守岁守岁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是指在除夕夜守夜,直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升起。

在上海,人们会在家中或朋友家中守岁,边吃边聊,直到新年的钟声响起。

守岁的目的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求平安和好运。

五、放烟火在中国,放烟火是新年的一个重要习俗,也是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上海,人们会在除夕夜放烟火,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烟火的美丽和炫目让人们感受到新年的喜庆和幸福。

六、拜年拜年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是指在新年期间拜访亲朋好友,向他们表达祝福和问候。

在上海,人们通常会在新年的前三天进行拜年,拜访亲朋好友,送上新年的祝福和礼物。

七、发红包发红包是中国新年的一个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在上海,人们通常会在新年期间给孩子和长辈发红包,红包里面装着一定数额的钱,象征着祝福和财运。

总之,上海过年的习俗和风俗是独具特色的,它们反映了上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新的一年里,我们希望上海的习俗和风俗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海这座城市。

上海地区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上海地区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上海地区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上海豫园的庙会,是上海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豫园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穿着传统的汉服,沿着园中的小巷游玩,欣赏灯笼和花灯的璀璨光彩。

各种特色的小吃摊位也是庙会的一大亮点,例如小笼包、生煎包、糖葫芦等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庙会还有表演和游戏等节目,使人们享受了一场浓厚的民俗文化盛宴。

二、上海城隍庙的迎神祭上海城隍庙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民俗景点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除夕夜,城隍庙会有盛大的迎神祭活动。

迎神祭的开始是一场烟花表演,美轮美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为整个活动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接着,人们会集中在城隍庙的正殿前,共同祈福和迎接城隍爷的到来。

祈福仪式完毕后,表演节目将持续到深夜,包括舞狮、舞龙、杂技等,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上海南翔古镇的民俗表演上海南翔古镇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古镇之一,也是举办民俗表演的热门场所。

在南翔古镇举行的民俗表演,主要有戏曲、杂技、木偶戏等形式,给来访者带来了别样的感受。

其中,传统的苏州评弹是一大亮点,演员们琴、棋、书、画俱佳,演唱时婉转动听,极富韵味。

此外,古镇还有过山车、旋转木马、摩天轮等游乐设施,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游玩的乐趣。

四、上海蓬莱古镇的孔庙庙会上海蓬莱古镇是上海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镇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蓬莱古镇会举办盛大的孔庙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人们能够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如古筝演奏、京剧表演等。

此外,庙会还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如饺子、汤圆、糖果等,让人们在品味传统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孔庙文化氛围。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民俗活动。

无论是庙会、祭祀还是古镇表演,都让人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未来,希望这些民俗活动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过年习俗一(3)班扬帆中队2011年2月15日,一(3)班扬帆中队开展“过年习俗”十分钟队会。

在队会上同学们了解了上海过年习俗有:腊月廿三(过小年):搞卫生,做糖糕,送灶君菩萨上天。

腊月廿四~年卅:迎春日,准备过年,采购年货、贴春联等。

腊月廿五~廿八:择一晚谢年、谢神。

年廿九:小年夜。

年卅:除夕,祭祖,吃年夜饭,守岁。

正月初一:开门大吉,放开门炮仗,开始拜年。

正月初二:后半夜,接灶君菩萨。

(接灶有多种说法,有说在年卅的,初四午后的)。

正月初三:小年朝,礼佛祭祖,女婿去妻家拜年。

正月初四夜、正月初五凌晨:接路头(迎五路财神)正月初六:送穷。

正月初七:人日,称体重,为小姑娘穿耳洞戴耳环。

正月初八:谷日,徐王庙庙会。

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善男信女去玄妙观进香。

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

同学们交流今年过年时家中祭祀、过大年、拜年等的趣事。

这次队会,同学们既传承了优良传统又增长了很多知识。

新学年新打算一(3)班扬帆中队2011年2月21日,一(3)班扬帆中队开展“新学年新打算”十分钟队会。

在新学期第一周班队会上,同学们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制订了本学期班级奋斗总目标: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合作,营造良好的班内气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一名优良的、合格的小学生。

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在新一学期的打算,希望确定自己心中的目标,让它指导本学期行为、学习地进步。

兔年顶呱呱,幸福过元宵二(2)中队今天,二2中队全体队员在教室里举行了“兔年顶呱呱,幸福过元宵”的十分钟队会。

在活动中,队员们知道了元宵节的习俗挂灯笼、猜灯谜的由来,传统习俗里,人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将新年推向最高潮。

队员们一起猜灯谜,兴致高傲。

此外杨洋和钱赵言为大家朗诵诗歌《元宵回家》,表达了一些异地人士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辅导员还动员大家今晚去欣赏灯会,猜灯谜,吃汤圆……这次活动不仅使小朋友们长了知识,而且趣味十足。

学习雷锋,好榜样二(7)绿之星中队2月25日,我们二(7)绿之星中队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十分钟队会。

在活动过程中,围绕着“学习雷锋,助人为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钱羿冉向我们介绍了雷锋的故事;接着,同学们一起朗诵了《献给雷锋叔叔的诗》,并且互相和小伙伴保证今后要主动帮助别人;最后在激动的心情中一起演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一声声发自孩子们自己内心真实的心愿也感动了我。

学生们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品读颂扬雷锋的小诗,演唱歌颂雷锋叔叔的歌曲懂得了时刻帮助他人也会获得友谊和称赞,孩子们在表达觉心中一起像雷锋式的好少年前进。

欢度元宵三(6)中队十分钟队会2月17日是我国传统的兔年元宵节,三(6)中队在“春风”小队的主持下举行了一次以“欢乐元宵”为主题的十分钟队会活动。

首先,队长张颖给大家介绍了元宵节的由来,接着又讲述了关于元宵节的几则传说,还介绍了元宵节传统的猜灯谜活动及传统项目——品元宵。

她还代表自己小队的成员祝福全体队员和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幸福平安。

全体队员在队长的倡导下还谈了谈自己新年的新愿望和学习方面的努力方向,最后在美丽的烟花欣赏中结束了本次的队会活动。

通过本次的队会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比较了解的。

活动中,一方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营造了快乐的节日气氛,放松愉悦了队员们的心情。

我的偶像四(1)中队2月21日晨会课上,四(1)中队的樱花小队主持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十分钟队会,这次队会的主题是“我的偶像——周杰伦与《青花瓷》”,队会由吴文婕主持。

在《青花瓷》悠扬的乐曲声中,小队成员向大家介绍了周杰伦的明星档案,大家喜欢的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重点推介了他的歌曲《青花瓷》,并介绍了什么是青花瓷,瓷器是中国的象征等,最后大家一起学唱这首歌,每个人的兴致都很高。

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东西多,有自己的想法,都有一些喜欢的偶像,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偶像的态度是我们班主任应该考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通过十分钟队会的形式作了一下尝试,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觉得今后在这方面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教育不一定都是说教式的。

走近经典名著系列活动三四(1)中队2月28日晨会课,四(1)中队的水仙花小队主持召开了“假如我是孙悟空”十分钟队会。

这是我们中队开展的“走近经典名著”系列活动的第三次活动。

上学期月季花小队主持的“我看《西游记》”让大家意犹未尽,所以这次水仙花小队就上一次的内容,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并开展了“假如我是孙悟空”的大讨论,队员们或可爱、或有趣、或异想天开的发言,让大家兴趣高涨。

通过本次活动,使大家对《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大家更加喜欢“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了。

对其明辨是非,衷心耿耿保护师傅西天取经的精神更加敬佩。

我爱我班课桌椅四(3)彩虹中队2月21日,我们四(3)彩虹中队开展了“我爱我班课桌椅”的十分钟队会。

今天是我们坐上新课桌椅的第一天,队员们很高兴,因为以往的旧课桌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

队员们纷纷踊跃举手诉说自己与旧课桌椅的故事,之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要爱惜新课桌椅,并就如何爱护新课桌椅进行了大讨论。

最后,由我们的队长发出倡议。

通过本次活动,队员们认识到了爱惜新课桌椅的重要性,也了解了该如何来爱护自己的课桌椅,相信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爱护。

学习雷锋好榜样四(3)彩虹中队2月28日,我们四(3)彩虹中队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十分钟队会。

在活动中,主持人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并请同学们讲一讲有关雷锋的故事,之后让学生讨论:值得向雷锋学习的精神是什么?说说“我们身边的雷锋”,最后在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中,结束队会。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体会到:“学雷锋”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表扬,学习雷锋精神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四(5)中队四(5)中队太阳花小队根据平时观察,发现日前中队中有部分学生不会合理利用时间。

因此,他们在商讨后决定举办一次主题为“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十分钟队会,借此对队员们进行一次教育。

在太阳花小队的组织下,队会于3月1日的晨会课上如期举行。

队会上,小队长与全体队员共同回忆了《勤学》中董遇所言的“三余”,接着队员们畅谈了自己的剩余时间有哪些,又是如何利用的,还有一些队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安排。

队会时间虽然短暂,但是队员们热情高涨。

相信这次队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合理地利用时间搞好学习。

欢度元宵五(5)中队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就在眼前了,为了让学生们对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我们五(5)班的一些队员积极地响应班主任老师的号召,在这天——2月15号,开展一次庆元宵活动。

小队队员许涵宇的元宵简介,让大家对于元宵节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家津津有味的听完了元宵的来历后,李文怡又带大家来到了好吃的“元宵王国”,看着那一张张“元宵”,听着李文怡对于元宵制作的讲解,馋的队员们直咽口水。

耍龙灯、送孩儿灯、舞狮子的元宵习俗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恨不得亲临现场,感同身受。

元宵猜灯谜可是个保留项目,队员们对于猜谜使出了浑身解数,猜到的队员还得到了小奖品,没猜到的继续努力。

在快乐和智慧的气氛里,结束了此次的十分钟队会。

本次的十分钟队会充分展示了开心果小队队员的智慧,他们的精心准备为队员们带来了一顿智慧大餐,让队员们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有关于元宵节的知识,更激起了队员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赞颂辉煌成就建设强大国防五(5)中队国防教育是本学期的专题教育重点,通过国防教育,让学生领略我国国防的强大力量,使得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

2月14日,幽默小队的队员为大家打开了进入国防教育的大门,以“赞颂辉煌成就,建设强大国防”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次“国防大餐“。

小队队员张钰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先进的军事设备,配以清晰地图片,让大家感受到了威力武器的强大震撼,队员们都被她的介绍所深深吸引,也对中国的军事设备产生了一些兴趣。

除了先进的军事设备,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的。

图片里解放军的实战演习,他们一丝不苟的训练精神,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防教育重在全面推动,全民参与。

队员谢倩还饶有兴味的给大家讲讲一些简单的国防小知识,在有趣的游戏环节里帮助大家对于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

国家的强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为此朱子雯还通过“南京大屠杀”国耻来惊醒队员们。

本次的十分钟队会充分展示了幽默小队队员的智慧,他们的精心准备为队员们带来了一顿智慧大餐,让队员们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有关于国防教育的知识,更激起了队员们对于中国国防教育的兴趣。

喝水的讲究三(1)中队2月21日晨会课,三(1)中队开展了以“喝水的讲究”为主题的十分钟队会,队会上,大家交流了“平时喝白开水还是饮料”“怎样烧水”“什么时候喝水最好”等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第四小队的队员向大家介绍了喝白开水的好处、烧水要烧开3分钟的原因,以及一天中需要补水的时间段以及怎样喝水。

通过本次队会,大家明确了生活中即使是喝水这样的小问题也有很多注意点,为了健康着想要正确喝水。

庆元宵五(3)微笑中队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我们五(3)班召开了“庆元宵”的十分钟主题队会。

活动围绕全国异地风俗民情来讲述家乡庆元宵的形式,吃汤圆的乐趣,看灯展的喜悦,以及发生在元宵节的趣事。

安徽的彭欣宇讲述了老家纸糊灯笼的感受;四川的蒋欣玥、张婧奕合作讲述了吃汤圆的乐趣,那汤圆的馅让全班异地小朋友羡慕起来,有辣椒馅,有硬币馅的,有芝麻陷的,每种馅象征着不同的含义,有暗示红红火火、财源广进、甜甜蜜蜜;来自福建的黄驰晔、上海的钱思怡都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看灯展的经历趣事。

本次活动让小朋友畅所欲言,勾起她们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又充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欢度春节三(7)中队春回大地,莺歌燕舞。

星期一上午,三(7)师生一同举行了庆祝春节的十分钟队会。

温馨教室,笑靥如花,师生欢聚一堂,孩子们用自己感恩的心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他们纷纷给老师送上新年礼物,传递着美好的心愿,抒发着对学校、对师长、对同学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大家对新年最美的祝福祝福2011!祝福我们的明年会更好。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明白了要以自己优秀的学校表现,专心听讲,认真作业,奋发进取,争取在兔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认识元宵节三(7)中队今天,三7中队全体队员在教室里举行了“认识元宵节”的主题队会。

在活动中,队员们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明白了元宵节的一些习俗:逛灯会、猜灯谜……传统习俗里,人们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将新年推向最高潮。

五彩斑斓的各式花灯将会填满安亭镇的大街小巷。

老师还动员大家今天晚上去欣赏魅力十足的主题灯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