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掌握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和制备方法。

2. 了解碳酸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

2. 碳酸钠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2. 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盐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碳酸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碳酸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经验。

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和性质(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得出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2.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碳酸钠的性质,如溶解性、碱性等。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

三、介绍碳酸钠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如合成法、提取法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四、探索碳酸钠的应用(15分钟)1. 课件展示碳酸钠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如玻璃制造、洗涤剂、食品添加剂等。

2.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深入研究碳酸钠的性质。

2. 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碳酸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钠的化学式、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碳酸钠的溶解性实验(15分钟)实验目的:1. 观察和研究碳酸钠的溶解性。

2.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类,它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互转化方法及区分方法
3.通过对碳酸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碳酸钠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
二、归纳与总结
三、应用与设计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Na 2CO 3
NaHCO 3
思考题
1.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所得气体通可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23CO
吗?
2.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有白色晶体析出,原因有哪些? 〔提示: 20℃ S(NaHCO 3)=9.6g; S(Na 2CO 3)=21.5g 〕
3.如何鉴别Na 2CO 3,NaHCO 3 和NaCl ?。

_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_的教学设计

_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_的教学设计

教 学 实 践一、教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看,以课堂分组实验探究为主,开展合作学习、集体讨论等小组活动,归纳出Na2CO3的部分性质,并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提问题”“对比实验”“分组实验”等形式,创设渐进式情景,引导出Na2CO3和NaHCO3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异同有哪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倡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利用实验突破难点。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实验,掌握Na2CO3和NaHCO3的部分性质和异同;(2)知道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学中,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出Na2CO3和NaHCO3的部分性质和异同,使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对比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部分性质,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实验及实验后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初步学会小组学习、实验探究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借助对比实验、分组实验的进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分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Na与H2O生成NaOH,NaOH吸收CO2可得到Na2CO3和NaHCO3 ,Na2O2与CO2生成Na2CO3等知识,那么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有哪些?有没有异同呢?2.活动探究1。

提出问题1:从物质的组成看,它们应该属于哪类物质?(盐类),那么它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这些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发生反应的依据是什么?猜想1:与某些盐反应;猜想2:与酸反应;猜想3:与碱反应……3.探究活动2。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一章:碳酸钠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1.2 碳酸钠的分类和性质1.3 碳酸钠的制备方法第二章:碳酸钠的物理性质2.1 溶解性2.2 熔点与沸点2.3 密度和热导率第三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3.1 与酸的反应3.2 与碱的反应3.3 氧化还原反应第四章:碳酸钠的应用4.1 玻璃制造4.2 洗涤剂和清洁剂4.3 纺织工业第五章:碳酸钠的安全性和环保性5.1 碳酸钠的毒性5.2 安全操作指南5.3 环保要求和废弃物处理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六章:碳酸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6.1 作为食用碱剂的用途6.2 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6.3 在肉类加工中的应用第七章:碳酸钠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7.1 作为缓冲剂和溶剂的用途7.2 在制药过程中的净化和干燥7.3 作为药物释放系统的成分第八章:碳酸钠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8.1 在鞣革过程中的作用8.2 改善皮革的柔软度和透气性8.3 在染色和涂饰中的应用第九章:碳酸钠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9.1 在造纸工业中的作用9.2 在陶瓷和搪瓷工业中的应用9.3 在水处理中的用途第十章:碳酸钠的研究和未来发展10.1 碳酸钠的合成和改性研究10.2 碳酸钠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10.3 碳酸钠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前景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教案)第十一章:碳酸钠的工业生产与经济价值11.1 碳酸钠的主要生产方法11.2 工业生产中的技术要求和条件11.3 碳酸钠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分析第十二章: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技术12.1 碳酸钠的制备实验12.2 碳酸钠的性质分析实验12.3 碳酸钠应用产品的质量检验第十三章:碳酸钠的环境影响与治理措施13.1 碳酸钠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13.2 碳酸钠废水处理和资源化13.3 碳酸钠废气的处理和减排第十四章:碳酸钠的替代品与新产品开发14.1 碳酸钠的替代品研究14.2 碳酸钠新产品开发的方向14.3 碳酸钠衍生物的研究与应用第十五章:碳酸钠的案例分析与教学实践15.1 碳酸钠典型应用案例分析15.2 教学实践中的碳酸钠实验设计15.3 碳酸钠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介绍了碳酸钠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环保和安全问题。

初中化学碳酸钠教案

初中化学碳酸钠教案

初中化学碳酸钠教案
主题:碳酸钠
目标:了解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碳酸钠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一、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
1. 碳酸钠(化学式:Na2CO3),常见的化合物,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状固体。

易溶于水,能吸湿并潮解,有碱性。

2. 主要用途:
a. 工业上用作生产玻璃、水泥、洗涤剂等;
b. 实验室中用作中和酸、去除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氧化膜等。

二、实验室制备碳酸钠的方法:
材料:
1. 碳酸氢钠(小苏打);
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3. 粗盐(氯化钠);
4. 烧杯;
5. 玻璃棒。

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混合均匀,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粗盐,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炉中进行加热,反应产生气体和溶液;
4. 冷却后,过滤得到碳酸钠溶液;
5. 静置一段时间,再次过滤得到纯净的碳酸钠晶体。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操作时安全,避免溶液飞溅;
2.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要随意更改;
3. 实验后及时清洁实验器具。

四、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制备,我们成功得到了碳酸钠晶体,了解了碳酸钠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五、练习:
1. 碳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
2. 碳酸钠主要用途是什么?
3. 实验室制备碳酸钠的步骤是什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碳酸钠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制备方法。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苏教版章节一:碳酸钠的发现与发展1.1 介绍碳酸钠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发现和应用过程。

1.2 讲解碳酸钠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章节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2.1 讲解碳酸钠的熔点、沸点、密度等基本物理性质。

2.2 分析碳酸钠在不同环境下的溶解度。

章节三:碳酸钠的化学性质3.1 介绍碳酸钠的酸碱性质,包括它的pH值和缓冲作用。

3.2 讲解碳酸钠与其他化合物的反应,如与酸、碱、盐等的反应。

章节四:碳酸钠的应用4.1 介绍碳酸钠在玻璃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其作用原理和生产过程。

4.2 讲解碳酸钠在洗涤剂制造中的应用,包括其去污原理和效果。

4.3 分析碳酸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作为防腐剂、酸度调节剂等。

章节五:碳酸钠的环保意义5.1 讲解碳酸钠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处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

5.2 分析碳酸钠的环保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章节六:碳酸钠的制备方法6.1 介绍碳酸钠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天然矿物提取和化学合成。

6.2 详细讲解索尔维法(Solvay process)和天然碱湖提取法两种主要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章节七:碳酸钠的安全与储存7.1 分析碳酸钠的毒性和安全数据,包括吸入、摄入和皮肤接触的危害。

7.2 讲解碳酸钠的正确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章节八:碳酸钠的工业应用8.1 介绍碳酸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其作为填料和助剂的作用。

8.2 讲解碳酸钠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如作为软水剂和防缩剂。

8.3 分析碳酸钠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如石油精炼、化肥生产等。

章节九:碳酸钠的实验操作9.1 设计碳酸钠的常见实验操作,包括溶解、过滤、结晶等。

9.2 提供碳酸钠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指南。

章节十:碳酸钠的综合评价10.1 分析碳酸钠的优点和缺点,包括其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成本。

10.2 探讨碳酸钠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

章节十一:碳酸钠的生物降解性11.1 介绍碳酸钠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过程。

教学详案和反思——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详案和反思——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苏打兄弟鉴别会》——(苏教版化学1)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三维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对比了解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3、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4、通过引导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质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简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6、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学会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事物,体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拿到课题后的几点思考】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出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主要内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本节课出现在“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这个专题,除因为碳酸钠是含钠的化合物这一原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工业上生产碳酸钠和金属钠的原料都是来源于大海的氯化钠。

在第1单元学习了氯、溴、碘这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学习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既让学生体会到了物质的丰富多彩,也为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碳酸钠的化学反应有不少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可以为后面“离子反应”的学习作好铺垫。

2、知识如何呈现?书本上的知识呈现是先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者的性质比较,要求设计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

本节课有关的实验:溶解度,酸碱性,与酸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碳酸钠的去油污实验,考虑到实验所占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呈现作了调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起出现,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两者的性质,其中穿插两者的转化,最后总结鉴别方法和转化。

3、本节课想要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两者的鉴别和转化。

方法:分类的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对比的方法,推理归纳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观念:分类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从组成和性质上进行分类。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

《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化学组沈燕萍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岀:“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小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重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所以本课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得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基于教材特点,设计“以人为本",突出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体现化学教育在个性品质、好奇求知、质疑创新等方而的价值导向。

碳酸钠属于盐,而盐的性质在初中阶段已经全面系统地硏究过。

Na2CO3和NaHCOs的性质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与本单元中的“钠、镁及其化合物"、“离子反应"相比,难度要小,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课堂通过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分析、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出碳酸钠是盐,具有盐的通性,它还具有碱性所以俗名为“纯碱雹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优化;且学生可设计的实验都是简单易做的实验,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进行Na2CO3和NaHC6的化学性质教学的同时,将本节课的冃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

特别是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乂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碳酸钠的性质和应用》属于《钠、镁及其化合物》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是第一单元《氯、漠、碘及其化合物》的延伸和发展;鉴于钠、镁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绝大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明确反应的本质是很好的一个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a l ain o o i m a b nae swela e c ig rfe to n ppi to fs d u c r o t,a l sta hn e cin. c l
关键 词 : 酸钠 ; 酸 氢钠j 学设计 和反 思 碳 碳 教
Ke r s:s dum abo ae;o i m c r o ae isrcina e i n e e to y wo d o i c r n t s d u biab n t ;n tu to ld sg a d rf cin n l
比较 , 以把 碳 酸 钠和 碳 酸 氢 钠 的对 比 实验 一 直 贯 穿 这节 课 的始 终 , 所 回顾 : 在前面 的内容 中学习过生成 N :0 a 的化学 方程 式 , 同 c 请 由学 生 自 己发 现反 应 的本质 以及 区别 。 学 们 回 顾并 写 出。 3 教学 目标 学 生 : O+ N O = a O+ O C 22 a H N 2 3H2 C 31知 识 与 技 能 : 握 碳 酸 钠 的 性 质 ; 道 鉴 别 碳 酸 钠 和 碳 酸 氢 . 掌 知 CO2 +Na0= NaCO 2 2 钠 的 方法 i 了解 碳 酸钠 和 碳 酸 氢 钠 的 用途 。 2 22 2 = N 2O 0 CO + NaO2 2 a C
张 来 军 Z a gL i n h n a u j
( 京 晓庄学 院生 物化工 与环境 工程 学 院 , 南 南京 2 7 ) 11 1 1
( c ol f h mia a dE vrn na E gn eig N nigXi z un olg , ajn 1 1 1 C ia S ho e cl n n i me tl n ie r , ajn a h a gC l e N nig2 1 7 , hn oC o n o e

1 2・ 4
价值 工程
“ 酸钠 的性 质 与应 用” 碳 的教 学 设计 与反 思
” The Pr pe t nd o rya App i a i n fS i lc to o od um r na e”Te c i sg nd Re l c i n Ca bo t a h ng De i n a fe to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专题 2从海水总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 钠 、 及其 化 合 物 第 二课 时 镁
2 教 学设 计 思 路
本节课相 对来说不是太难 , 学生在前几节 中已经学过钠 的知识 ,
对于这节钠的化合物 自然容 易过渡 ,而且反应 的化学方程 式也很简 单 , 生 易 于 接 受 。 本节 主 要 设计 的思 路 是 按 照 实 验 探 究 的方 式 展 我 们今 天学 的不 是 文 学 上 的 “ 学 三苏 ”而 是 化 学 家族 中的 ” 苏 ” 那他 , 三 。 开, 提高学生的主动 性, 联系以前所学 的碳酸钙知识 , 学生大胆思考 们 是什 么呢 ? 补 充 大苏 打 是 硫 代 硫酸 钠。 和推 断碳 酸 钠 的性 质 。 同 时让 学 生 去 自己 设计 做 实验 , 察 实 验 , 观 提 学生 通过预 习, 回答老 师的 问题。 小苏打 是碳酸氢钠 , 苏打是碳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 、思考 的能力。这一节虽然是碳酸钠 酸 钠 。 的的性质 与应用 , 实际这节课 的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钠 的性质和 但 ( 计 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过 文 学 的三 苏 吸 引 同学 们 对 这 节 的注 意 力 。 ) 设 通
摘要 : 倡导新 课程 , 绍以 实验 活 动探 究贯 穿于碳 酸钠 的性质 与应 用一节 课 的教 学设 计 , 介 以及教 学反 思 。
Ab ta t sr c :Ad o ai gt en w urc l m,i i to c d t te p rme tle po ain a tvt sa et o g o tt e isr cin ld sg fte p o ry v c tn h e c riu u t nrdu e ha x ei n a x lrto ci ie l hru h u h n tu to a e in o rpet i h
中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0 6 4 1 (0 0)2 0 4 — 2 10 — 3 12 1 0 — 12 0
1 教 材依 据
重 点 : 酸 钠和 碳 酸 氢 钠 的 性质 碳 难 点 : 酸 钠和 碳 酸 氢 钠 的鉴 别 碳 5 教 学 方 法 实 验探 究 和 问题 解 决 等相 结 合 的 启 发 式教 学 方 法 6 教 学 过 程 引入 : 同学 们 在 文 学 史 曾学 过 “ 苏 ”是 苏 洵 , 轼 , 辙 。那 么 三 , 苏 苏
的兴 趣 。 4 教 学 重 难 点
10 水 。 0g
观察思考 碳酸钠是 白色粉 末( 面粉 )碳酸氢钠是 白色结晶粉 像 , 末 ( 白糖 )学 生得 出结 论 在相 同温 度 时 , 酸 钠 的 溶解 度 大 于 碳酸 像 ; 碳 作 者 简 介 : 来 军 (9 7 , , 苏 南 京 人 , 京 晓庄 学 院 学 生 , 究 方 向新 氢 钠 的 。而 且 两 种 物质 都 易溶 。 张 18 一)男 江 南 研 追 问 碳酸钠在组成上和 我们学过的什么物质相似? 请结合对碳 课 程 下 的 教学 设 计 。
32过程与方法 :通 过实验 的对 比探究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展 示 展示碳酸钠样品和 碳酸氢钠 的样品。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各 的性质 ,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 分析和设计 能力。 自的状态并把状态和生活中物质的状 态相互联系 ,提供他们在二十 33情感态度价值观 : . 体会对比实验探究的乐趣, 培养热爱化学 摄 氏度的溶解度。碳酸钠 的 s 2 . /O g ,碳酸氢钠 的 s 9 / = 1 g1O 水 5 =. g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