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3.2土壤中的动物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案)小学科学第14课教案:土壤中的小动物【前言】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小学生了解土壤中存在的小动物,探索它们的特征、作用以及它们与土壤的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学生将了解土壤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功能,并培养他们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 理解小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如土壤通风、养分循环等;3. 培养学生对土壤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与描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及作用;2. 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讨论;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放大镜观察到的土壤样品,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猜想。

2. 让学生回顾前几堂课对土壤的学习,引导他们思考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Step 2: 小组观察与记录(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每组的桌子上放置一些装有土壤样品的小容器。

2.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土壤样品,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和数量。

3. 每组选择一名学生担任小组发言人,他们将向全班展示并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

Step 3: 共享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各组的观察结果,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幻灯片,介绍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种类、特征和作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土壤中小动物的作用,例如促进土壤通风、分解有机物、改善土壤质地等。

Step 4: 拓展与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种类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选定小动物的更多特征、习性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3. 各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展示报告,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包括图片、文字描述和简单的演示。

202X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课《土壤中的动物》ppt课件

202X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课《土壤中的动物》ppt课件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讨论1:下雨天蚯蚓为什么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2: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 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 合它生存。
总结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特点:
1、体形: 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可以灵活、自如的运动。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5.321.5.30 7:19:59 07:19:5 9May 3,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5月 3日星 期一上 午7时19 分59秒 07:19:5 921.5.3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 表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蚯蚓的运动原理。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 运动的动力,与刚毛协调 配合完成运动。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实验结论:蚯蚓对刺激
(有或无)反应,并且
反应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小学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课件PPT

小学 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4课土壤中的小动物教学课件PPT
3.土壤和土壤中的小动物息息相关
……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对 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跟踪研究,为我们 揭开更多土壤中的小动元
14 土壤中的小动物
不管翻地或打洞, 天生爱动到处钻, 松松土来施点肥, 人人称我为地龙。
打一动物名称
一、初步了解 土壤中生活着哪些小动物?
蚂蚁:
蚂蚁是地球上最 常见的一类昆虫,蚂 蚁一般会在地下筑巢, 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 大。
西瓜虫:
西瓜虫生活在潮湿 的陆地,受惊后立即 卷缩成“西瓜”状。
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观察记录单
温馨提示:
1.外出活动请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和手套。 2.只看、不捉、不伤害小动物。 3.不破坏土壤环境。
三、交流提升 说说土壤中小动物的特点
同学们,观察完室内外土壤中 的小动物后,你一定有了许多 收获。 快和你身边的人说说吧!
1.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2.土壤为小动物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住所(家)、水、食物等。
田鼠:
田鼠是仓鼠科 的一类,多为地栖种 类,它们擅长挖掘地 下通道做窝。
思考:
小动物为什么喜欢生活在土壤中呢?
住所(家)
水、 食物等
思考:
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呢?
疏松土壤
为土壤 提供 肥料
小资料:
1平方米土壤中 可以搜集到几千至上 万只土壤动物,其中 表层土壤中数量最多, 下层土壤中很少,也 就是说在野外,我们 每走一步脚下就可能 有几百只土壤动物, 它们世世代代在土壤 中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二、实地观察 哪些地方的土壤中生活着小动物?
你最想去哪里寻找呢?
菜园里
石头下
草丛里
大树下
思考:
1.寻找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什么工具? 用什么方法寻找?

小学科学《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优质课件

小学科学《土壤——动植物的乐园》优质课件
8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你们 都学到了什么呢?
9
× 1.土壤里没有空气,动物不能生活在土壤里。( ) × 2.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时,不需要观察落叶下面的情况。( ) √ 3.观察土壤时,不要伤害小动物。( ) √ 4.土壤为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 ) √ 5.土壤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1
2
聚焦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都有哪 些动植物呢?
3
探 索 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 观察提示: 1.要观察植物和动物 2.观察土壤表面和里面 3.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 4.要做记录,不伤害动植物
4
观察高的物体: ——从上到下
13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应当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此 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 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们进 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了能 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容是 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讨论 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并且 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 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可以改变哪些条件?如何用实验证明? 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 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教 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 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科学 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

三年级科学土壤中的各种东西

三年级科学土壤中的各种东西

三年级科学土壤中的各种东西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

无机物质包括矿物质和粘土颗粒,其中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分之一。

有机物质则是由动植物的残体和分解产物组成的,它们对土壤的肥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中的矿物质1. 硅石:硅石是土壤中的一种常见矿物质,它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对植物的生长十分有益。

2. 赤铁矿:赤铁矿是一种含铁的矿物质,它赋予土壤红色,并且富含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促进作用。

3. 黄铁矿:黄铁矿是一种含铁的矿物质,它使土壤呈现黄色,并且富含铁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十分重要。

4. 石英:石英是一种常见的矿物质,它对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很大影响,同时也能提供植物所需的硅元素。

5. 云母:云母是一种含铁的矿物质,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保水性,同时还能提供植物所需的钾元素。

三、土壤中的有机物质1. 枯枝落叶:枯枝落叶是土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质之一,它们经过分解后会转化为有机质,为土壤提供养分。

2. 动物粪便:动物粪便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经过分解后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并且改善土壤的结构。

3. 植物残体:植物残体包括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在分解过程中能够释放出养分,为土壤提供养分。

4. 微生物: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养分。

四、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1. 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十分重要,它能够为植物提供养分,并且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2. 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植物的生长也非常关键,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满足植物呼吸所需,同时还能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五、土壤中的生物1. 细菌: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供植物吸收。

2. 真菌:真菌是土壤中的重要分解者,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的生长。

3. 线虫:线虫是土壤中常见的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并且对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有一定影响。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植物生活的土地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的保护》植物生活的土地

人类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
开窑烧砖
喷洒农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废电池扔到草地上
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 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 价值。
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 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 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 利用。
开 山 毁 林
5.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多植树造林,做“护绿小队”队员; 尽量不用塑料袋,买东西用环保袋, 减少白色污染; 成立环保宣传小组,在校园内宣传, 到社会上宣传,到家庭中宣传;等等 。
说一说
有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植物生长
北方窑洞
鼹(yǎn)鼠的家
制作陶器
4.我知道的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1)植物生长 (2)北方窑洞 (3)鼹鼠的家 (4)制作陶器 (5)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 类食用。 (6)土壤里生长的棉花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 (7)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 、家具材料、燃料等。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大小不相等的颗粒,土质疏松。 •很粗糙 •感觉很粘手 •属于黑土壤,有很多的腐殖质。 •很适合种植庄稼和瓜果蔬菜。
,也为
人生类存提的供栖了息地住所和制作物品
的原料 ……土壤是人类和动
植物共同的 。
家园
乱扔垃圾
2.我们小学生可以通过 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环保宣传 等来保护土壤。
草丰林茂
3.失去植被的保护,土壤的蓄水能力将下降 。
寸草难生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 境恶化造成土地荒漠化,不能适宜 植物的生长。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 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 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我们周围的土壤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我们周围的土壤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土壤污染的影响
影响土壤质量,破坏土壤生态平 衡,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 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保护土壤的方法和措施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01
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肥和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严格控制工业废弃物排放
02
加强环境监管,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
城市垃圾分类与处理
03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可回收
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特性 有重要影响。通过观察土壤的湿度,可以 了解其是否适合植物生长。
实验: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总结词
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对合理施肥和植物生长 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测定的酸碱度,了解该土壤是酸性、 碱性还是中性,从而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土壤的酸碱度,了解土壤的酸碱 性质,为合理施肥和植物生长提供依据。
蚯蚓、透明容器、土壤 。
将适量土壤放入透明容 器中,将蚯蚓放入容器 中,观察蚯蚓在土壤中 的活动情况,如钻土、 排泄等。
通过观察蚯蚓的活动情 况,了解其对土壤的贡 献,如疏松土壤、改善 土壤结构等。同时也可 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如喜阴暗、潮湿的环 境等。
PART 05
总结与思考
REPORTING
土壤的温度调节
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土壤能够调节温度, 保护植物免受极端温度的伤害。
植物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养分
01
02
03
根系吸收
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 收水分和养分,如氮、磷 、钾等矿物质和其他微量 元素。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 和真菌,帮助分解有机物 质,释放出植物可吸收的 养分。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3.2土壤中的动物 |人教版 (2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3.2土壤中的动物  |人教版  (20页PPT)
(3)并不高明的歌唱家 你知道吗,蝼蛄还会呜叫呢!不过,纵然它学 着蟋蟀和螽斯那样“摩翅而歌”,在地下传出沉闷的“咕咕”之声,然 而结果却难登大雅之堂。
最后要说的是,土狗是一味中药材,
蠼螋
俗称“耳夹子虫”。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或岩石下,食性 杂食.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 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虫至离巢.
三 年 级 下 科 学优秀 课件- 3.2土壤 中的动 物 | 人 教 版 ( 2 0 页PPT)
三 年 级 下 科 学优秀 课件- 3.2土壤 中的动 物 | 人 教 版 ( 2 0 页PPT)
• 蝎子
• 昼伏夜出,是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性,胆小易受 惊 ,喜欢群居。蝎子昼伏夜出,视力很差,行动不 灵活,因而捕食能力差,经常处于时饱时饿的状态, 久而久之养成了动物界中罕见的耐饿能力。蝎子是肉 食性动物,生命力非常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 强。蝎子的寿命长至36年,产仔期25年。
香等多种蔬菜。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可将菜苗贴 近地面的茎咬断,使整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严重的甚至毁种。
三 年 级 下 科 学优秀 课件- 3.2土壤 中的动 物 | 人 教 版 ( 2 0 页PPT)
三 年 级 下 科 学优秀 课件- 3.2土壤 中的动 物 | 人 教 版 ( 2 0 页PPT)
(1)海陆空全能 每逢插秧季节,当大田灌满水后,常把蝼蛄的家 园冲毁,于是它们纷纷从地洞中出来逃命。有的在水面上游泳,有的在 田埂上疾走,一到晚上,它们纷纷向灯光处飞行,真是会游、善跑、能 飞的“海陆空”全能型健将。
(2)高效的挖洞机 说到蝼蛄惊人的挖洞那里,还有个传说呢。很 早以前,有个横征暴敛,欺压人民的皇帝,百姓被他压榨得无法生活下 去了,便联合起来造反。他们拿起锄头扁担冲进皇宫,皇帝闻讯从后门 落荒而逃。追赶的人群喊声震天,惊慌失措的皇帝正无处 躲藏时,只 见路旁有个蝼蛄挖的土洞,便一头钻了进去,躲过了这场“灭顶之灾” ;后来皇帝为报答救命之恩,赐给蝼蛄边地一垄;任它随意吃空中禾苗 。故事虽然出于虚构,蝼蛄挖洞能力的强大可是千真万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现象与蚯 蚓的哪一种生理过程受到妨碍有关?
地龙,原名蚯蚓。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重病。太医院的医官们绞 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后来,一位医官推荐了一个郎中。郎中 来到宫中,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 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 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郎中怕讲 实话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 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 太 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太祖就康复了。从此,地 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1.蚯蚓依靠___肌_肉_____收缩和_刚__毛____的协 助进行运动。 2.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 要快 。
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
请同学们看课本92页 图13-1,认识一下土壤里的小动物,根据足的数
量,可以将这些小动物分为几类?
鼠妇
蜈蚣
蝼蛄
马陆
蜣螂 蜘蛛
蚱蜢
昆虫类(3对足)
蝼蛄Lóu gū 俗称土狗子。
蚯蚓白天 在土壤中 穴居,夜 间爬到地 面以土壤 中的有机 物或植物 的茎、叶 为食。
填表:
足的情况
无足
有足
3对 4对
7对 15对以上
动物种类 环节动物类
昆虫类 蜘蛛类 甲壳类 多足类
动物举 例
蚯蚓
蚂蚁
蜘蛛
鼠妇 蜈蚣
大家好,我就是这本日
记的主角,希望大家能通 过我的日记,对我们蚯蚓 有更多的了解。
蚯蚓妈妈一直发愁爸爸不肯吃饭,护 士就提议扳开嘴硬往里灌,蚯蚓妈妈 照做了。
蚯蚓爸爸出院后说: “这医院真够呛, 不给饭吃,还天天灌肠!”
3.小蚯蚓带同学去家里玩,席间同 学忍不住问道:“叔叔,您这一身伤 疤是怎么弄的?还一圈一圈的?”
气氛顿时凝固,蚯蚓爸爸叹息不语。 同学自知说错话了,赶紧转移话题: “叔叔您喜欢足球吗?”
④区分前后端: 前端有_ 口_和_ 环带_
3、蚯蚓的触感
①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 有__ 湿_润、_黏感滑觉,
蚯蚓体表湿润、黏滑的作用?如何呼 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 的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 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 擦。
3、蚯蚓的触感
②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来回抚摸,有_粗_糙 感觉,为什么?
复习
1.为适应陆地相对干燥的环境,昆虫体表具有防止体内水 分散失的结构是
A.外骨骼 B.翅 C.气管 D.足
2.当你在南美洲的树林里观察时,有一个长着三对足.两 对翅的小动物从眼前掠过,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动物是:
A.鸟类 B.昆虫 C.蜂鸟 D.能够爬行
3.蝗虫的吸器官是
A.气门
B.肺
C.气管
D.鳃
4.将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它不会窒息而死的原因是:
三、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5月6号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上遇到 了蚂蚁姐姐,他拿了好 大一块饼干,看上去很 好吃的样子哦!口水都 要流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 好。
概括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以 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为食。
四、思考蚯蚓有“脚”吗?
6月15日 今天我和蜘蛛吵
②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用聚光小电 筒照射蚯蚓的不同部位,看一看,它有什么 反应? 逃避反应,前端对光刺激的反应最灵敏
5、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何?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 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集中 了许多神经,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比较灵敏、准确。
1.呼吸器官连连看 家兔 鱼 蝗虫 蚯蚓
只為了個“貪”字 (知足常乐)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2: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深层的 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合它生存。
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特点:
1、体形:
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可以灵活、自如的运动。
A.可以通过口进行呼吸,吸收水中的氧气
B.可以长时间不呼吸,吸收水中的氧 C.可以通过胸腹部的气门,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体 内 D.可以通过头.胸部的体表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
猜谜 不管翻地或打洞, 天生爱动到处钻, 松松土来施点肥, 人人称我为地龙。
1.掌握调查土壤里的动物种类的方法。 2.初步了解动物分类的方法。 3.认识蚯蚓的结构. 4.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 5.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里的生物的情感。
2、呼吸:用湿润的体表呼吸;体表的黏液 可起到润滑作用,减少钻土的摩擦力。
3、运动:依靠肌肉与刚毛的协调配合运动。
4、神经系统:较发达,能对刺激作出较灵敏 而准确的反应。(没有眼,体表有大量感光细胞,前 端特别多)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作中药、“地龙”; 5、作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蚯蚓的再生本领
某天.... 蚯蚓家的大兒子卻死了....
這事件震驚了整個蚯蚓世界 蚯蚓家族悲痛欲绝,但這也讓他們
更加謹慎的使用這能力
就在事件發生後不久
蚯蚓家的小兒子因為無法忍受失去哥哥的 悲痛孤獨
於是他往自己身上切了一刀
想使用再生能力讓這個家恢復以往的圓滿
誰料……他竟也死了.....
就在…..事件後不久蚯蚓一家竟都死 了....
1.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 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 这方法不错, 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 了,蚯蚓爸爸想了想,就把自己切成了肉 末。
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切这 么碎会死的!”
蚯蚓爸爸虚弱地说:“……突然想踢足 球。”
2.蚯蚓爸爸负伤后,全身绷带躺 在医院里,蚯蚓妈妈每天负责给爸爸 喂饭。
气管 体表 肺 鳃
2.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B.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
C.蚯蚓能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D.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 体壁来完成
3.下列最适合蚯蚓移动的表面是( D )
A.玻璃板 B.硬纸板
C.瓷板
D.土壤
4.蚯蚓是昼伏夜出的小动物。(√ )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
实验结论:
蚯蚓对刺激 有 (有或无)反应,并且反 应 灵敏 (灵敏或迟钝),身体各部分对刺激的 反应程度 不同 (相同或不同)。
六、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 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 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土壤表面的摩擦)
讨论1: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1、蚯蚓是一种什么样的小动物?
蚯蚓是一般生活在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 物的土壤中。白天在土 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 面,以土壤中的有机物 或植物的茎、叶等作为 食物。
2、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体形:长圆柱形 ②体色:暗红色或灰黑色(保护色) 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_环状体节_构成, 属于_ 环_节动物
蠼螋(qú sǒu) 俗称“耳夹子虫”。
蜣螂
蟋蟀
土蚕(地老虎)• 地老虎
轻音乐演奏家—螽(zhōng)斯(蝈蝈)
4对足---蛛形纲 蜘蛛
蝎子
7对足 甲壳类
鼠妇
15对以上足 多足类
蜈蚣
无足 环节动物类
蚯蚓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 15℃-25℃为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60% 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架。他跟我说有脚 才算酷,然后他就 跑了,我追不上他。 也许他说的没错。 6月16号
我逗蜘蛛笑,他 笑得太厉害了,结 果从树上掉下来。 谁说一定要有脚呢?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有刚毛,和 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提供运动的动力,与刚毛 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一条蚯蚓一般有100多 个体节。蚯蚓除了前端和 后端的几个体节以外,其 他各节都生有刚毛。
4、蚯蚓的运动情况
蚯蚓依靠肌肉的收缩和体表刚毛的协 助进行运动。
比较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运动情况, 为什么?
硬纸板上快,因为在粗糙的 地面上运动时,刚毛产生的 摩擦力大。
5、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何?
①用玻璃棒分别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前端、 后端和中间部分,看一看,它分别有什么反 应? 能准确、迅速地作出反应,前端的触觉最 灵敏
那就从我们的外形开始 吧!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环 带口
后端
前端
蚯蚓日记:我姐姐觉得自己美极了!我告诉她, 不管花多少时间照镜子,她的脸永远长得跟 她的屁股一个样。
二、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5月2号
今天,我和姐姐在 家里听爷爷讲很 久很久以前的故 事……
很久很久 以前……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 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 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 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