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间期散点图评价VVI及AAI起搏的价值
AAI起搏心电图

AAI起搏心电图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2011-4-1AAI起搏器是指心房起搏、心房感知型起搏器,起搏器感知自身信号后的反应是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
AAI起搏器的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房心耳部。
正常情况下,右心耳位于右心房前上方,内腔较小,表面有丰富的肌小梁。
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被动固定型J型电极导线,在放置时可很容易“钩住”肌小梁而固定。
A AI起搏器是一种理想的、简单价廉、生理性起搏的起搏器,但由于临床应用的适应征和技术要求都较高,因此临床实际应用的数量远比VVI少。
1 AAI起搏器的适应症AAI起搏器指的是心房起搏、心房感知抑制型单腔心房起搏方式,又称心房按需起搏。
其植入的适应征是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黑朦、眩晕、昏厥等症状,但必须房室传导功能正常。
若有房室阻滞(间歇的或完全的)或潜在的房室阻滞(如H-V时间>55ms,房室结的文氏点在130次/min以下,或双分支或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等)以及心房颤动或扑动时,植入AAI起搏器是不适宜的。
在一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特别是老年人),其房室结功能也常有病变(双结病变),或随年龄增长出现房室交接区及室内的传导障碍,因此,目前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大多选用DDD双腔起搏器。
2 AAI起搏器的计时周期2.1 起搏间期起搏间期是指在无自身心律的情况下,出现连续两个心房起搏信号的时距。
与起搏间期相对应的是起搏频率,两者为同一个概念,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起搏频率(次/min)=60 000ms(1小时=60 000ms)÷起搏间期(ms)例如起搏间期为1 000ms,那么起搏频率为60 000ms÷1 000ms=60次/min。
2.2 逸搏间期逸搏间期是指起搏信号与前一个自身P波之间的时距,即自身P波起始到下一个相邻起搏信号之间的时距。
如果起搏器没有滞后功能或未打开滞后功能,那么起搏间期等于逸搏间期。
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出现的长间期

图1VVI 起搏器感知过度心电图A.基础起搏间期1100ms (频率55ppm );B.基础起搏间期1000ms (频率60ppm )。
A 、B 分别出现1500ms 和1760ms 的长间期,分别用基础起搏间期值向后测量,可见明显的干扰信号(箭头指示),提示心室感知器感知到干扰信号后抑制心室起搏脉冲发放,导致起搏节律重整引起长逸搏间期或长起搏间期如何分析起搏心电图出现的长间期许原【关键词】长间期;动态滞后;窦房结优先[中图分类号]R540.4+1[图文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272(2009)03-226-05·起搏心电图讲座·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0044)随着起搏器现代功能的日益增多,起搏心电图也愈加复杂,本文对起搏心电图出现的长间期进行分析。
一.定义起搏心电图长间期是指心电图出现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PP 间期(AAI 起搏器)、RR 间期(VVI 起搏器)、起搏间期与起搏逸搏间期,以及心房或心室失夺获引起P 波或QRS 波群之间的长间期。
二.起搏器功能障碍引起的长间期1.感知功能异常(1)感知过度:是导致起搏心电图长间期最常见的原因,起搏电极感知内源性(肌电信号、T 波和极化电位等)或外源性(交流电、电磁信号和静电磁场等)信号后,可抑制下一次起搏脉冲的发放而形成长间期。
(2)交叉感知:是指一个心腔的电信号被另一个心腔的感知器感知,是一种特殊的感知过度。
引起交叉感知的原因包括:心室电信号振幅高、心房感知器灵敏度高、感知器不应期短、电极绝缘层损坏、起搏器自身故障、心房、心室电极临近等。
如有可能将单极感知改为双极感知或降低感知灵敏度,可消除感知功能异常。
2.起搏功能障碍起搏功能障碍引起的长间期中可见规律的起搏脉冲信号,因此,该长间期除包括长于基础起搏间期的自主或起搏间期外,还包括心房或心室失夺获引起P 或QRS 波群之间的长间期。
常见原因包括:①电极导线移位:70%导线移位发生在术后1周,心房导线移位率约5%,心室导线移位率约1%;②起搏阈值升高:药物(奎尼丁、心律平等)或其他原因引起;③电极导线断裂;④脉冲发生器与电极导线连接不良。
起搏心电图基础

VVI 起搏心电图
心电图诊断:VVI起搏器,起搏功能不良 处理方法:提高起搏电压
VVI 起搏心电图
起搏失败
有效起搏
起搏通道
诊断:间歇性起搏功能不良
VVI 起搏心电图
3、感知功能障碍 1)感知不良
感知不良 继发于感知过度的感知不良
R-S < S-S
VVI 起搏心电图
1、单腔起搏心电图基本间期
起搏-自主节律间期 S-R间期
自主节律间期 R-R间期
重整间期 R-S间期
起搏间期 S-S间期
S
R
R
S
S
起搏心电图基本间期
4个间期的基本规律:
⑴ R-S=S-S;⑵ R-R<S-S;S-R<S-S
C
D
B
A
起搏-自主节律间期
自主节律间期 重整间期 起搏间期
S-R间期
R-R间期 R-S间期
S-S间期
S
R
R
S
S
起搏心电图基本间期
2、滞后间期
起搏器滞后功能打开时,滞后间期相当于起搏异搏间
期(R-S间期),该间期长于起搏基本间期(S-S间期)。
滞后功能的作用为保护自主节律
1000
滞后间期
起搏间期
1200 逸搏间期=起搏间期+滞后
起搏心电图基本间期
3、AV间期或PV间期
该间期代表室上性激动经 起搏器下传心室的时间,AV间 期是心房起搏到心室起搏的时 限、PV间期是心房感知到心室 起搏间期。AV间期一般长于 PV间期
适应证的扩展
新的适应证
心电活动的紊乱: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房水平:心房颤动 心室水平:长QT间期综合征
不同起搏模式心电图的识别技巧

不同起搏模式心电图的识别技巧资料来源:365医学网起搏器功能评定和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评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电图分析,其中主要是动态心电图分析,因此本文将着重讲解起搏动态心电图的分析。
分析起搏心电图的基本条件包括两方面:之一是分析者对起搏心电图的认识能力,之二是动态心电图系统对起搏脉冲的识别和分析能力,二者不可缺一。
1 分析者对起搏心电图的认识能力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起搏器类型包括:DDD,VVI,AAI和CRT等,其中DDD起搏是最常用的起搏器。
分析者必须首先认识这些起搏模式的基本心电图特点,才能分析起搏心电图。
1.1 AAI起搏心电图的识别AAI起搏器是单腔起搏器,具有心房感知和心房起搏功能。
心电图的基本特点是感知自身的P波,起搏后应为P波,因此分析感知功能时应观察起搏脉冲与自身P波关系,分析起搏功能时应观察脉冲后有无P波(见图1)。
图1. AAI起搏心电图1.2 VVI起搏心电图的识别VVI起搏器是单腔起搏器,具有心室感知和心室起搏功能。
心电图的基本特点是感知自身的QRS波,起搏后应为QRS波,因此分析感知功能时应观察起搏脉冲与自身QRS波关系,分析起搏功能时应观察脉冲后有无QRS波(见图2)。
图2. VVI起搏心电图1.3 DDD起搏心电图的识别DDD起搏器是双腔起搏器,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和心房心室起搏功能。
DDD起搏器可以根据自身心率的情况,以不同起搏模式工作,常见的是DDD,AAI和VAT模式工作,不同的模式,心电图基本特点不同。
DDD起搏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感知自身的P波和QRS波,起搏后先后有P波和QRS波。
AAI起搏模式与AAI起搏器相似。
VAT起搏模式是心房感知,心室起搏,因此心电图的基本特点是在自身P波后有起搏脉冲,起搏后应为QRS波(见图3和4)。
现代的DDD起搏器具有很多的特殊功能,当这些功能被打开时,可以形成复杂的心电图改变,因此分析者应了解这些特殊功能的心电图改变。
图3. DDD起搏心电图图4. DDD起搏心电图1.4 CRT起搏心电图的识别CRT起搏器为三腔起搏器,具有心房感知和心房起搏功能和双心室同步起搏。
起搏心电图基础和要点中文

AS AR
心室起搏
AV PVARP TARP
AS AR
心室起搏
AV PVARP TARP
交叉感知与心室安全起搏
交叉感知是一个心腔感知另一个心腔的起搏刺 激,它会导致脉冲发放抑制
A
A
A
A
A
由于心室不适当感知心房刺激脉冲,抑制了心室脉冲发放
PMT 机制
定义:
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人由于室 房逆传而产生的一种由起搏器参 与的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
*
AOO
I
*
AAI
T
*
AAT
常见双腔起搏心电图
VAT VDD DVI DDI DDD
VDD 起搏心电图
VDD=VVI + VAT
DDD 起搏器可有多种工作模式
DVI
VAT
AAI
?
DDD起搏器工作模式(1)
心房感知心室起搏 DDD / 60 / 120
双腔起搏器工作模式(2)
AMS;心室过度感知会造成起搏脉冲发放延迟 常见的过度感知
-电磁干扰 -交叉感知 -肌电活动
心室感知过度——感知肌电位
活动右上肢出现>2.0s的长间歇
。
心房过度感知
1000ms
1000ms
1000ms
AAI 60bpm
1000ms
正常起搏间期
1000ms
过度感知QRS波
过度感知T波
1000ms 1000ms
特殊的起搏器工作方式
起搏间期与逸搏间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警觉期
房室间期
AV Interval
PV Interval
AR Interval
PR Interval
起搏器程控

・专家讲座・起搏器程控王方正 作者单位:100037 北京市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程序控制(简称程控:programmability )是起搏器不可分割的一项功能,今天全世界范围内都看不到使用不带程控功能的起搏器,而且随着起搏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起搏器的程控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恰到好处的运用参数,可使起搏器发挥其最大效益,病人获得最大疗效。
近几年我国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发展甚快,每年超过1万台,各种新技术的开展几乎与国际同步,但对植入起搏器后的程控和随诊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尚做不到凡是开展起搏器的医院都配备有程控仪,有些单位病人装上起搏器后未程控过1次,一些可以通过程控解决的问题却轻易被放弃。
希望通过这些办班学习,能掌握程控的基本知识,对普通和常见的程控参数能了解它的意义。
如起搏频率、工作方式、输出能量(振幅和脉宽)、感知灵敏度、心房不应期,房室延迟间期(A -VD )及某些特殊功能,如:自动模式转换,自动A -VD 搜索和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等。
一、程控工具程控仪是实现程控的必不可少工具,各个起搏厂家都有自己的程控仪,只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起搏器,对不同的系列产品可使用共同的程控仪,但需配不同软件。
目前的程控仪功能齐备,可程控各种参数,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基本相似,大致如下:(示教)1.装上适用于需程控的起搏器软件,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点亮。
2.把程控头放于埋植起搏器皮肤上面,找到合适位置,指示灯即熄灭(Medtronic 公司最近使用的是控头上面有一排绿色亮灯,灯亮说明位置合适,可进行程控)。
3.在程控器面版和键盘上标有各种“选择参数”,根据需要而按击某一键。
4.“询问(Interogate )”此键比较实用,可调出起搏器贮存的各种资料。
如工作方式、频率、振幅、脉宽、感知灵敏度、A -VD (起搏和感知),心房不应期,电池状态等。
5.调整参数后按“程控Program ”键,确认(C on 2firmed )后即表示修改参数已输入起搏器内。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

心脏起搏常用参数名称及意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3-251 起搏模式1.1 双腔模式DDD,VDD,DDDR,DVI,AAI<=>DDD(AAIR<=>DDDR)等。
1.1.1 DDD模式心室输出同步于感知的心房除极,房室均有起搏与感知功能。
在无自主心率的情况下,起搏器在程控的低限频率起搏双腔。
心房起搏事件启动PAV间期,PAV间期结束后心室起搏,并启动VA间期。
非不应期感知的心房事件启动SAV间期,SAV间期结束启动心室起搏,VA 间期重新启动。
整个起搏、感知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阻断心室输出和起始室房间期。
在房室间期内心室感知事件阻断心室输出,重新开始室房间期。
在DDD模式,心房间期调节室房间期来维持连续心房起搏频率。
1.1.2 VDD模式感知心房后心室跟踪心房起搏。
双腔感知但心房不起搏。
当无感知情况下,起搏器在低限频率起搏心室。
如果没有被心室感知抑制,在SAV后心房感知事件启动心室起搏。
为预防(逆)传递的心室起搏SAV间期可延长,可造成起搏器在低于低限频率起搏。
1.2单腔模式VVI,VVIR,AAI,AAIR,VVT,AAT等。
在VVI或AAI模式下,如果没有自主心律,起搏器将在低限频率起搏。
2 起搏输出(Output)起搏输出主要是指起搏器的能量输出,包括电压幅度和脉冲宽度,此两项指标决定了夺获心房和心室的必要起搏强度。
电压值和脉宽值可以人工调节程控,也可通过起搏器的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实现自动调节。
3 起搏频率(Pacing Rates)3.1 下限频率(Lower Rate):基础起搏频率。
即无感知状态下的最低起搏频率。
3.2 上限频率(Upper Rate,ADL Rate):包括3.2.1 上限跟踪频率(Upper Tracking Rate,UTR)在DDDR、DDD、VDD模式下心房感知后的最高心室跟踪起搏频率。
即SAV间期结束后上限跟踪频率间期内的心室起搏事件。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7):单腔起搏器(AAI、VVI)真、假

江苏实用心 电学杂志
2 0 1 4年第 2 3卷第 6期
间期 0 . 2 2 s , 表 明 心 房 电极 未 能 感 知前 一 窦 性 搏 动
成对 的窦 性搏 动 ; ② A A I 起搏器 、 间歇 性 感 知 功 能 低下 引发 人工 性 “ 房性早搏” 伴干扰性 A — R间期 延
心 电活 动 ( P波或 Q R S波群 ) 能 使起 搏 器 节律 重整 ,
1 AA I 起 搏器真 、 假 感 知 功 能低 下
1 . 1 A AI 起 搏 器感知 功 能低 下
当A A I 起搏 器 由于 感 知灵 敏 度设 置 不 当 、 电极
则表 明 起搏器 感知 功能 正常 ; 反之 , 则 属感 知功能 低
身 P波 、 V V I 起搏 器对 自身 Q R S波 群进 行 识 别 和认 知, 并 能停 止发 放起搏 脉 冲使其 具有 按需 性 , 防止与
下。若 自身心 电活动出现在起搏器不应期内或起搏
器开 启 噪声反 转功 能 而 未 能发 生 节 律 重 整 , 则 为假 性 的感知 功能低 下 l 。 现结合 l 0个 病例 对起 搏器 真 、 假 感知 功能低 下 的心 电图加 以详细解 读 。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0 . 4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7 4 0 ( 2 0 1 4 ) 0 6— 0 4 3 9— 0 5
单腔起搏器( A A I 、 V V I ) 的感知功能有狭义和广 义之 分 。狭 义 上 的感 知 功能 是 指 A A I 起搏器对 自
作者 单位: 3 1 0 0 1 6浙江 杭 州, 浙 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何方 田, 吕钽) ; 3 2 2 1 0 0浙江 东阳, 东阳市人 民 医院心 电科 ( 卢海燕) 作者简 介: 何方 田, 副主任技师 , 主要从事 临床心 电图和起搏心电图的诊 断, E — m a i l : h e f t 0 1 @1 6 3 . e o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来说, 及时发现可能发生 的起搏障碍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心电图难以诊断间 歇性起搏功能障碍, 动态心电图 ( )*+) 则弥补了这
[&] 一缺陷 。但分析 )*+ 大量信息费时费力。笔者 曾应用心电图 !! 间期频度曲线分析 )*+, 表明它 [%] 可以评价 ""# 或 $$# 的起搏功能 , 但是, 当某一 间期的记数很小时, 频度曲线上往往难以显示。 !!
图$
起搏功能障碍— — —双重频率起搏型的 !! 散点图
病窦
综合征患者, 44# 起搏。 $%& 特征: ,, ( ,/* 心搏为起搏 心搏, 但以两种频率发放电信号并带动心室。主频率的 逸搏间期为 ) ( ++ . ) ( +/ 0; !! 间期范围为 + ( /6 . + ( ,’ 0, 除3次 ’’’ 次心搏是由 ) ( )’ . ) ( :- 0 的长间期信号带动, 心搏为连续出现外, 长间期均单独插入于短起搏间期中。 室性早搏, 其联律间距为 + ( 3’ . + ( ’) 次自身心搏为房、 起搏核 (;) 中心点为 + ( // 0, 代表短 !! 起 3- 0。散点图: 代表具有长 !!<短 !! 起搏间期关系的 搏心搏为主。 ;) : 心搏区, 短 !!<长 !! 起搏间期的心搏区, ;’ : ;) 和 ;’ 区 并限于 ) ( :- 0 的范围内。 9: 代表 均以 + ( // 0 为中心轴, 连续出现的 3 次心搏。 2: 自身心搏。 1: 代表逸搏心搏, 在 ) ( +/ 0 的范围内
・ %)(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 间期散点图评价 ""# 及 $$# 起搏的价值
苏海
摘要
程晓曙
吴清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姜会乐
研究旨在明确 !! 间期散点图 (!! 图) 评价 ""# 和 $$# 起搏功能的价值。起搏器专用记录仪记录 %& 例患者
的 %’ ( 动态心电图 ()*+) 用以人工逐搏分析判断起搏功能, 并与 !! 图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 例人工与 !! 图 起搏功能的判断结果相符。虽然 &’ 例起搏功能正常者的 !! 图与起搏心搏的比例不一而分为三型: 起搏优势型、 部分起搏型、 快速自身心搏优势型, 但共同的特点是不显示低于起搏器所定的逸搏心率的缓慢心搏点。, 例起搏功 能异常者均示异常的 !! 图, - 例证明缓慢心搏存在, % 例分别提示双重起搏频率或起搏和感知障碍。结论: )*+ 的 准确判定 ""# 和 $$# 的缓慢性起搏异常。 !! 图可快速、 关键词 起搏功能 动态心电图 !! 间期散点图 $ 文章编号 (%11&) &11,—%2-3 1.—1&,2—1’ 中图分类号 !.&/ 0 && 文献标识码
& 0 % )*+ 上起搏 !! 间期特点 起搏功能正常时, 自动测定的起搏心搏的 !! 间期是以一数值为高 峰、 左右相差不超过 1 0 1/ A 的数群, 因为 !! 间期以
33 间期散点图评价 ’’( 及 77( 起搏的价值
・ !$$ ・
该数群在 % 个数值之内。 ! " !# $ 为一档分档记数, 为完全性房室阻滞、 如图 &, ’’( 起搏患者。 )*+ 特 征: 起搏心搏占 ./ " /0 。起 ,# - 总心搏数为 &! %.., 搏间期 ! " /! 1 ! " .2 $, 高峰间期 ! " // $。少数室性和 结性早搏, 最长逸搏 33 间期 & " &, $。高峰起搏 33 间期为 ! " // $, 其波动范围是 ! " /! 1 ! " .2 $。高峰逸 搏 33 间期为 & " !# $, 其波动范围是 ! " .2 1 & " &, $。 高峰起搏 33 间期和高峰逸搏 33 间期与起搏器设 定的起搏 33 间期和滞后 33 间期相一致。
图# 正常起搏功能— — —部分起搏型的 33 间期散点图 图, 患者的另一次监测结果。 )*+ 特征: 与图 , 时相比, 起搏 心搏的比例更小 (,/ " 20 ) , 逸搏心搏为 9 " ,0 。自身心律 主要为窦 性 心 律, 房、 室 性 早 搏 及 心 动 过 速 发 作 减 少。 散点图的表现大致同图 ,。自身心搏区 ( 6) 的中心有棒 状的密集分布区, 代表窦性心搏更多, 棒两侧的稀疏散 点表明异位心搏减少。逸搏 33 界以上界更为清楚
另外该曲线不能反映 !! 间期之间的关系, 对评价 复杂的起搏功能障碍仍受限制。 !! 间期散点图可 以显示每一 !! 间期及其前后 !! 间期之间的关系。
[.] [’] 多用于测定心率差异性 , 探明期前收缩的机制 , [-] 鉴别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与差异性传导 。本研究
起搏频率为 -1 M ,- 次 P 分, 均有滞后功能。 % 0 ’ 动态心电图分析 先经分析人员利用 )*+ 分析仪 ( Q?I?<=, 日本) 常规处理, 自 动测定所有心搏的 !! 间期, 并以 1 0 1’ A 为一档分档记数。 报告总心搏数、 起搏心搏数以及各 !! 间期档的心搏数, 并 获得 !! 间期散点图。 )*+ 经心血管专科医师逐搏分析评 价起搏功能, 并与 !! 间期散点图的评价对照。
!" #$%, &#’() *%$+,-./, 0" 1%23,./$, 45 $67 8.4 9$6/4 +: ;; <254=>$6 !?$554=3=$@ %2 ’>$6/$5%+2 5.4 A$?%23 B/2?5%+2 (!! AB=<<78C8=D)9@ 76=>?=<9@C E=B9@C :?@B<95@ F9<( ""# 0%5. 99< += CC< A$?%237 45 6789:; <(7 6=>?7 5: !! 9@<786=> AB=<<78C8=D ()*+) 58 $$# E=B9@C, %’ (5?8 G;@=D9@B 7>7B<85B=8G95C8=DA 5: %& E=<97@<A, 87B58G7G F9<( = H5><78 AE7B9=> :58 E=B7D=I78, F787 =@=J =@G <(7 76=>?=<95@ F=A B5DE=897G F9<( <(=< :85D !! AB=<<78C8=D0 4(7 87A?><A >;K7G L; L7=< <5 L7=< :58 G7<78D9@9@C E=B9@C :?@B<95@, G7D5@A<8=<7G <(=< <(7 76=>?=<95@ 5: E=B9@C :?@B<95@ L; <F5 F=;A F=A B5@B5D9<=@< 7=B( 5<(780 $BB58G9@C <5 <(7 8=<95 5: E=B9@C L7=<, <(7 !! AB=<<78C8=DA 5: &’ E=<97@<A F9<( @58D=> E=B9@C :?@B<95@ F787 G969G7G 9@<5 <(877 <;E7A: =>D5A< E=B9@C, E=8<>; E=B9@C =@G =>J D5A< 5F@ 8(;<(D, L?< <(7 B5DD5@ B(=8=B<78 F=A @5 AB=<<78 5BB?89@C L7;5@G <(7 7AB=E7 >9@7 87E87A7@<9@C 7AB=E7 !! 9@<786=> 5: E=B7D=I780 $>> 5: <(7 , E=<97@<A F9<( =L5@8D=> E=B9@C :?@B<95@ A(5F7G =L@58D=> !! AB=<<78C8=D, A(5F9@C L7=<A >5F78 <(=@ 7AB=E7 L7=< 5: E=B7D=I78 9@ -, =@G A?CC7A<9@C G5?L>7 E=B9@C 8(;<(D 9@ 5@7, 58 A7@A9@C =@G E=B9@C G;A:?@B<95@ 9@ 5@70 #< 9A B5@B>?G7G <(=< [ !"#$%&% ’()*$+, (- !+*.#+/ 0+/#$1 !! AB=<<78C8=D 9A :=A< =@G B5887B< :58 G7<78D9@9@C A>5F E=B9@C G;A:?@B<95@ 9@ =@=>;K9@C )*+0 (.) : +$. 2,%/3*(4"5&#(,(15 , %11&, &&,2 M &,3] !"#$%& ’(%#)$*% +,%"-$# ./.#)0*#"01$*&0"22 $%).03"/ 4#")).0&0"( 横 !@ ) , 后 一 个 !! 间 期 为 纵 坐 标 !! 间 期 为 横 坐 标 (!!@ N &) , 在 !! 间期散点图上得交点 O& , 再以 !!@ N & 为横坐 标, 绘制出 !! 间期散 !!@ N % 为纵坐标定出 O% 点。依次类推, 点图。因起搏器频率多设定在 21 次 P 分以上, 为使图像清 晰, 故将座标最大 !! 间期定为 & 0 ’1 A, 大于 & 0 ’1 A 的 !! 间 期按 & 0 ’1 A 计算。 %0& 病窦综合征 &’ 例和 ! 度房室阻滞 , 例。 ""# 方式起搏 &’ 例、 $$# 方式 2 例、 "$4 方式 & 例。设定的 起搏器专用记录仪记录的 %’ ( )*+ 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