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疼痛症状,常伴有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给女性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原发性痛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探讨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研究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关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早在古代医籍《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素问·经脉别论》中指出:“帝曰:女之经藏何如?岐伯曰:有病之经曰经痛,经痛之始生于风寒湿热。
帝曰:经痛非其病乎?岐伯曰:此病之中本也。
”可见,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外感邪气、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文献研究也证实,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雌激素、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等生理活性物质分泌失衡有关,而中医则认为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失衡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2.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根据《中医临床诊断疾病标准》中对原发性痛经的分类,可将其分为肝郁型、气滞型、血瘀型、瘀热型、虚寒型等多种中医证候。
肝郁型主要表现为情志不畅、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情绪不宁、舌质淡红等;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色暗、不畅或伴有血块、腹部胀痛等;瘀热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月经不畅且颜色深红等;虚寒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腹痛缓解等。
这些中医证候分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3.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太冲等;中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方法,如当归、川芎、姜黄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饮食则是通过对月经周期进行合理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之物。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作为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特指在月经期间,女性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而更多地与功能性因素有关。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在青春期女性中尤为显著,达到了3050,尽管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显示,子宫收缩异常、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其中。
子宫收缩幅度增大和频率增加可能导致子宫缺血和疼痛,而前列腺素作为炎症介质,其水平升高同样可以引发子宫收缩和疼痛。
原发性痛经患者还可能存在痛觉过敏和痛觉阈值降低等神经系统异常。
在治疗方面,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为主,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等途径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热敷、按摩、心理治疗等,旨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原理,调节女性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对于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也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
未来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其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以期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妇科症状,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背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为非器质性病变,与情志、外感及个人体质等密切相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其主要病机。
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及主要穴位综述如下,寻求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途徑。
标签:针灸;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于月经前及行经期间出现腹部挛缩性疼痛、坠胀,可伴腰酸、恶心、肢冷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发病率高达65.6%[1],属祖国医学的“经行腹痛”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素升高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和血管痉挛,造成的子宫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痛经[2]。
中医学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经期或经期前后受情志、起居或外感寒、湿、热等致病因素干扰,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治疗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3]。
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协调脏腑阴阳的作用,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方法针刺、艾灸、温针灸、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与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然而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应因人而异,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甚或选择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叠加使用。
1.1 针刺疗法贾立新等[4]采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8例,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型取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寒湿阻滞型取关元、归来、大赫、足三里;气血虚弱型取气海、秩边、八髎、关元、足三里,总有效率100%。
陈仲新[5]将原发性痛经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
治疗组取关元、三阴交(双)、地机(双),用烧山火手法;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用提插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81.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灸法杜冬青等[6]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灸脐组脐疗药物选吴茱萸、生白芍、乳香、延胡索、冰片等,将药物超微粉碎混合,将面圈绕脐1周,取药末适量,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6~9壮,约2h,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针刺组选双侧三阴交,平补平泻。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1、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法, 如当归、川芎、元胡等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2、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原发性痛经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 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神经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因个体 差异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 疗进展
目录
01 一、原发性痛经的研 究现状
02
二、原发性痛经的治 疗进展
03 三、未来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次演示将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 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四、结论
四、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目 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制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 一步探讨。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因个体差异而异。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发病机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并女性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 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明显的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中医治疗原发 性痛经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次演示将就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

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也称为功能性痛经,是年轻女性中极为常见的妇科症状。
它主要指的是在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痉挛性疼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往往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认为与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等多种因素相关。
不良体姿、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以及精神因素等也被认为是可能的诱因。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盆腔器质性病变。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热敷、按摩等,旨在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则包括口服避孕药、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疼痛,但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
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应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如血府逐瘀口服液、艾灸配合耳穴等,这些方法在改善痛经症状、调节凝血状态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原发性痛经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和探讨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点原发性痛经,也被称为功能性痛经,是一种在女性月经期出现的疼痛现象,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有时痛感剧烈,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的数小时内,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至72小时,是年轻女性中极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从定义上来看,原发性痛经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即经过详细的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存在明显的异常。
这一特点使得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与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肿瘤等密切相关。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中医学的毕业论文范文原发性痛经(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又称“经行腹痛”.西医认为原发痛经,是由内在的子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1].传统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防治措施多有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内治法1.1朱小南先生治疗痛经,不仅重视辨证分型,而且认为掌握医治时机也很重要。
虚寒气滞型痛经,在行经初期,小腹不畅时用药最为妥当。
与寒证治疗时机相同,则为血瘀型痛经,两者又有气滞血阻,也应在行经初期,经水涩滞、腹痛剧烈、夹有瘀块时服药。
常用活血调经药如山楂、枳壳、川芎、当归尾、乳香、没药、青皮、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至于虚性痛经无论是气虚、血虚、还是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引起,以致经来腹痛,因此体虚是本,经痛是标。
此证适合平时服药,气虚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血虚用当归、地黄、川芎、芍药;冲任虚弱用紫河车、鹿角霜、巴戟肉、仙灵脾等药;再略加苏梗、陈皮、木香、砂仁等行气醒脾药。
到行经期间不一定要服药,痛经也会逐渐缓解。
1.2刘奉五先生认为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常见证型为:(1)肝郁气滞,由于忧思郁怒,气机不得宣畅,气滞则血瘀,滞与胞宫而作痛;(2)血瘀气阻,血不循经,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阻碍气机流畅,前者以气滞为主,后者以血瘀为主;(3)寒湿凝滞,经期淋雨感寒或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凝聚而不行;(4)肝郁血热,肝郁日久化热,气血郁结,不能宣通,聚于胞中;(5) 湿热下注,湿热博结,阻碍气血不得通畅;(6)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7)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脉虚寒,经来寒气客于脾胃。
刘老[4]认为脾胃虚寒是痛经最重之证型,其症状特点一是痛泄,一是脐周痛甚(脐周属太阴脾经,此证型的病因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化源不足、冲任失调受阻。
综刘老的经验,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温中散寒治其本,用沉香取其辛香温化,元胡、香附等温经舒气,共奏温通降气止痛之效。
原发性痛经相关因素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能及病理状 态的调 节, 如睡 眠、 摄 食、 体温 、 精神 情感性 疾病
的调 节 。 刘培 等 用 微 透 析 结 合 HP L C —E C D快 速 鉴 定 正
常和 原发 性 痛 经模 型 大 鼠 下丘 脑 中的 5一 HI A A, 发 现 痛 经 模
常有着 密切 的联 系。P G可影响子宫收缩 , P G F : 可刺激 子宫
陈 琼 ,张 婷 婷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岳 阳 中西 医结 合 医 院 妇 科 ( 上海 2 0 0 4 3 7 )
临床上 , 青年 女性 每逢 经 期 , 原发 性 痛经 ( p i r m a r y d y s — m e n o r r h e a , P D) 较为常见 , 为功能性 痛经。疼痛 多表 现 为逐 步或迅速加剧 , 历时数 小时至 2~ 3 d不等 , 呈痉 挛性或是 钝 性疼痛 , 可放射 至腰 骶部或 大腿 内侧 。有些 患者伴有腰 背酸
痛 经 的发 生 率 高达 8 3 . 7 7 %L 2 J 。因此 , 了解 P D 的 相 关 因素 显得 尤 为 重要 , 以下 笔 者 就 近 年 来 关 于 P D 的 相 关 因素 作 一
综述。
疫失调 , 从 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有研究 发 现 , P D患者月经
期、 卵 泡期 C I M 百 分 比 值 和 C D 4 / C D 8的 比 值 都 低 于 正 常
力, 严 重 者 甚 至会 出现 晕 厥 , 严 重 影 响 女 性 的 生 活 和 工 作 质 量 。调 查 显 示 在 我 国痛 经 女 性 占 3 3 . 1 9 %, 其 中青 春 期 P D
经 占7 5 %… 。2 0 1 1 年一组数据表 明, 在1 2 0 1名女 大学生中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期出现严重腹痛、腰腹部不适及伴随其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虽然原发性痛经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与困扰。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管理,中医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的证候研究尤为重要。
一、文献研究1.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及病因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由子宫内膜功能性异常引起的一种周期性腹痛。
其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分泌及脱落所造成的子宫内膜的异位、子宫肌壁的异常收缩等。
这些异常会导致子宫血管收缩、缺血、缺氧,产生疼痛。
1.2 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以调整经血为重点,辅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办法。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丹、芪、苓、术茯中药方。
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段也被广泛应用。
1.3 文献研究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不仅可以缓解经痛,还能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而且,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表现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调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对于证候辨识的严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二、专家共识2.1 中医专家意见在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中,专家们普遍认为首先要重视辨证施治。
需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等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病位病性,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专家认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应以缓解疼痛为首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中医药治疗,以增强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徐
梅 综述 张婷婷 审校
要 】 痛 经 是 妇 科 最 常见 的疾 病 之 一 , 为原 发 性和 继 发 性 两 大 类 , 者 生 殖 器 官 无 器 质 性 病 变 , 者 由 分 前 后
盆 腔器 质性 病变 所 引起 。 罹 患 原 发 性 痛 经 ( D) 占多 数 , 年 国外 对 其研 究 不 断深 入 , 着 高 科技 的发 展 进 一 步 而 P 者 近 随 认 识 到 原 发 性 痛 经 的 发病 机 制 如 脑 代 谢 异 常 、 宫 肌 层 血 流 等 , 饮 食 方 面 目前 是 原 发 性 痛 经 诱 发 因 素 的 热 门研 子 而 究 方 向 。 医 学 家 不 断地 研 究 更 确 切 的治 疗 方 案 包 括 神 经 切 除 手 术 , 时替 代 医学 亦 提 供 患 者 更 多 适 合 自 己治 疗 方 同 案 的 选 择 。 综 述 原 发 性 痛 经 发病 机 制 、 险 因素 以 及 治疗 的新 进展 。 危
【 src】D s nr e n e oto o n clg i ae.t a e idditp m r ym nr e Abtat ymeo ha s e fh scmm ng eooids ssIcn v e o r ay s eor a r io ot m y c e b d i n i d h
【 关键词 l 痛经 ;病 因 ;综述 l g n r a m e tS se a i v e rm r s n r h a: n Et o y a d T e t n y t m tc Re i w L AN iq n WANG i d , U Me , o I We - ig, We — iX i
( D) n e o d r yme ore p nw e e e i p to g eetd w i ef me n u d i m s c s s P a d sc n ayd s n r au o h t r l c ah l d t e , hc t r r ei f n ot ae . h h p v o y c hh o o s o n
t ewa oc mp eey c r D i c u ep li e v b ai n, h l l r a ie me ii ep o i e r h ie f r ame t h yt o l tl u e P n l d evc n r ea l t o w i at n t d cn r vd smo ec oc so e t n e e v t frp t n s T i v e u o a i t. h s e i w s mma ie ec re t tt f n wld eo s t l g ,ikf co sa d t a me t e r rz st u r n a eo o e g n i i o r tr n e t n . h s k te o y s a r
Z A G T g—n.Y e agHo i t r e rdt nlC i s n s r dcn f l tdt S ag a H N i t g u Y n s t o I e a d Ta ioa hn ea d Wet nMe i eAfi e h nhi n i p a f ng t l i e e i ia o
U i rt Taioc C i s dcn ,h ga 04 7 C i n e i o r t n hn e v s y f d i d e Me i e S a hi 0 3 ,hn i n 2 a
C rep n iga to : HANG Tn -ig, malt gig 8 C h ot m.n ors o dn uh rZ igt E— i : n t 1 5o o .o c n i n  ̄a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1 0 2年 2月 第 3 9卷第 1期 J n btt y eo,eray2 1 , o. 9 N . t s nclF bur 0 2 V 13 , o 1 l O eG
・
2 ・ 9
・
综
述 ・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 的研 究进展
连 伟 清 王唯 迪
【 yw r s ymeo h aEi oy R ve Rs c r;hrp Ke o d 】D s nr e ; tlg ; eiw; i f t T eay o kao s
( £ bt y eo, 0 23 2 1 3 ) . O se G ncl 2 1 ,9:9 3 ,9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