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宪法是根本法》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宪法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宪法是国家的一种法律,知道国家领导人要遵守宪法,但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自觉遵守宪法,敢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2.教学难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宪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宪法案例、宪法知识问答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宪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4.案例分析:分析宪法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情景模拟:模拟宪法宣誓仪式,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尊严。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

一二
二、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 权利 ,也规定了公民的基 本 义务 。 2.宪法既是我们生活的 基本依据 ,也是我们行为 的 最高规范 。 3.维护宪法的 尊严 ,保障宪法的 实施 ,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 容辞的责任。 想一想:违宪的表现及责任是什么?
违宪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宪法规定的内容或程序相抵 触,二是公民的行为违反规定。在我国,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
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超出宪法之外,凌驾于法律之
上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唯一的行为准则 ④宪法是国家的
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闭
D
答案
1~3
4
5
6
7
5.《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
动。”这一规定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面前
没有特权 ③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在宪法
和法律面前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切政党是一律平等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关闭
B
答案
()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性的方面,因此,宪法与公民

日常生活关系不大。
() 3.违.√ 2.× 3.√
答案
1~3
4
5
6
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
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表明( )
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一切组织和个人都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

关于宪法的22个知识点1.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表现为:内容最根本、法律效力最高、制修程序最严,2.宪法效力最高的表现:派生普通法律、任何法不得与其相违背、是最高行为准则。

3.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价值: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4. 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5.宪法的本质在于其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6. 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

7. 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8.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9.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10.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当中的分权制衡。

1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没有附则。

12.宪法正文包含: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宪法国家,但无成文法典。

14.美国1787 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以《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为基础。

15.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1908 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6.新中国先后颁布了1个宪法性文件和4 部宪法(54、75、78、82)17.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宪法性文件。

18.五四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我国现行宪法是八二宪法。

20.现行宪法于 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

21.我国将每年12 月4 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22.我国的制宪主体是人民,制宪机关是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1. 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基础和最高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事项。

宪法的设立与修订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以确保法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宪法作为最高法律,对国家和公民都具有至高的权威和约束力。

2. 宪法的基本原则2.1 法治原则宪法确立了法治的原则,即国家行使权力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任何人、组织和机构都必须遵守法律,并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约束。

法治原则是宪法确保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2 人权原则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这些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保障,也是国家依法行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3 民主原则宪法设立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机构,确保了国家的民主运行和公民的参政权益。

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政府机构和职能等,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决策的平等机会,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宪法的权威与约束3.1 宪法的权威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普遍性。

它不仅对公民和组织具有约束力,也对国家机构和政府具有约束力。

宪法的权威来源于人民,是通过宪法的制定程序和公民的参与建立起来的。

3.2 宪法的约束宪法对公民、组织和国家机构都具有约束力。

任何人违反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以任何理由逾越宪法的限制。

国家机构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不能滥用权力,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

4. 宪法的修订4.1 修订的程序宪法的修订需要一定的程序和程序,以确保修订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通常修订宪法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多数通过,并经过公民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公开讨论和表决。

4.2 修订的原则宪法的修订必须遵循宪法的原则和宪法所规定的程序。

修订宪法的原则是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下,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5. 宪法的意义与作用5.1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它为国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框架,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学宪法从我做起,用宪法人人有责

学宪法从我做起,用宪法人人有责

学宪法从我做起,用宪法人人有责学宪法从我做起,用宪法人人有责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国家制度和行为的最高准则。

作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遵守宪法,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为了以更准确地了解宪法,在学习宪法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宪法的起源和意义。

宪法是一个国家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和发展,它是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的产物。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宪法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保护公民的权利,限制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学习宪法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

宪法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如国家制度、公民权利、社会义务等。

其中,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保障了公民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学习宪法不仅仅是了解法律条文,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价值观念,如人权、民主、平等等。

只有真正理解了宪法的基本原则,我们才能正确运用宪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宪法不仅仅是一项个人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宪法,首先是为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是为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最终是为了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通过学习和遵守宪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除了学习宪法,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公民议事、依法游行示威、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等方式来用宪法。

公民议事是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的能力和意识。

依法游行示威是公民表达意见和诉求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合法的方式向政府和社会传递信息,并促使政府采取行动。

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16课第二框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第16课第二框题【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3)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和 法律未授权的事
1、阅读教材41——42页,思考: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团体? 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的名称?(每人试举2-3 例)——党派、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2、包括共产党在内各团体组织的章程中共同规定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通过学习我知道
宪法是 、 、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一年以来,我在这里学得最多的、读得最多的 就是宪法。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宪法总纲所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工作 中,我和人大的同事们经常重温胡锦涛总书记多次 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始终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理念。
——李肇星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思考:为什么一年来李肇星读的最多的就是宪法? 仅仅凭借的是对宪法的兴趣吗?那是为什么呢?
1、在我国,有哪些国家机关?各自行使什 么权利?(预习课本并做标注)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利时应 如何遵权 检察权
行使机关 人民代 表大会
法院
政府
检察院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利时应如何遵守宪法
(1)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 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 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 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国家机关和国 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 法和法律禁止的做的 事
例.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 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 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 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 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 和集体万
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 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 贿罪、贪污罪和重婚 罪被依法执行注射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没收个人全 部财产。
中国第一大款警察林福久被执 行死刑
2.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
(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 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 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 布无效
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行使下列职权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 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例.第五条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2000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 克杰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 成克杰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 人 ... 9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核准成克 杰死刑。 9月14日 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民 1 某宪 些法 行提 为倡 、 肯 定 公 . 厦门五中初一“帮助别人,是一种 快乐”
拾金不昧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 为
破 坏 生 态
出 3 某宪 些法 行要 为求 公 民 必 须 做
.
依法纳税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最高行为准则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和规范,具备基本的辨别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认识到任何人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深刻认识“人治”的危害及“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到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树立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识到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

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

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

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法建议1、本框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用一个相关的时事报道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最好是录像的形式)导入,令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明确无论是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课型新授课
学校
姓名
年龄 42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目标
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积极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能力:
认识维护宪法权威,自觉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知识:
知道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教学内容分析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

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

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

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

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将上节课的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化,即:通过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突显它的极大的约束力和概括力。

任何人不得做与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事,从而牢牢地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作用。

关于“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的教学,通过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及国家机关的形成的知识巩固,使学生了解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来源,为下面的具体表现打下基础;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理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如何把遵守宪法当成自己最高行为规范的。

关于“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规范”的教学,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主要通过学生的探究自学和教师的具体分析实现学习目标的。

本环节的重点是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及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遵守宪法。

在讲解时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关于“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的教学,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中国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重点讲解,让学生理解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宪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课文主体知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及真实案例分析法的具体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播放视频:中国音乐电视两会专辑之《高高至上》,引出在法律中处于高高至上地位的是--宪法,它是我们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板书: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理论知识点较多,为避免学生因抽象记忆而感觉乏味,设计通过视频导入课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阅读课本自主感悟
1、我国的国家权力是如何行使的?(试用图示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如何遵守宪法?
(学生自主思考后讨论一分钟
学生代表板演图示表示国家权利得行使,同时提问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
3、课件展示第一题答案,同时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并总结。

4.一分钟速记,完成屏幕上表格。

活动二:以案说法攻克难点
重点讲解: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三个表现
以前些年轰动一时的“文强”案,说明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否则,无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百度视频:
/v?word=%CE%C4%C7%BF%B0%B8%B6%FE%C9%F 3+%D0%FB%C5%D0&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课件展示漫画:《碎纸机》、《查!》和刑事诉讼法第84条的规定向学生讲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举例:某县公安局为增加收入,招募民警在某国道上设卡收费。

这样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活动三:合作探究辨析明理
阅读教材88——89页,思考: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团体?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团体和组织的名称?(每人试举2-3例)——党派、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百度图片:
/i?ct=201326592&cl=2&lm=-1&nc=1&ie=utf-8&tn=baiduima ge&pv=&fm=rs1&word=%E4%B9%9D%E4%B8%89%E5%AD%A6%E7%A4%BE %E6%A0%87%E5%BF%97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 m=result&fr=&sf=1&fmq=1363570328843_R&pv=&ic=0&nc=1&z=&se=1&showta 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ie=utf-8&word=%E4%B8%AD%E 5%9B%BD%E6%B0%91%E4%B8%BB%E5%BB%BA%E5%9B%BD%E4%BC%9 A
2、包括共产党在内各团体组织的章程中共同规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3.明辨是非:中国共产党是否应该模范的遵守宪法?(小组探究,各抒己见)
课件展示问题答案,同时教师补充并总结。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1.宪法与我们公民有什么关系?
2.作为青少年,我们又能为宣
传宪法做些什么,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课件展示答案,同时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并总结
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师鼓励生拓展思路回答并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悟,可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
我打算:
1、收获平台:请同学们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教师总结: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愿同学们增强宪法观念,懂得依法自律,依法维权,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板书设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体现?)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最高行为准则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如何遵守宪
课堂检测
材料一: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明确了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任务,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强调了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等一些内容。

材料二:某班同学为了掌握人们对宪法的了解情况,在一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宪法基本知识问卷统计表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

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以宣传宪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以宣传宪法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1、班会的主题(要求:紧密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中心明确。


2、班会的目的(要求:围绕主题进行。


3、班会的步骤(要求:紧扣主题,步骤清楚,形式活泼。


4.、发言提纲(要求: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观点正确,层次分明,简明扼要。


要求:教师确保学生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直抄答案在评判学生的答案上不以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要鼓励学生创新性、开放性的答法。

课外作业
1、请为今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拟一个主题。

2、学校要组织一次学习宪法、维护宪法、遵守宪法的宣传活动,请为此设计一次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步骤。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将上节课的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体化,即:通过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突显它的极大的约束力和概括力。

任何人不得做与宪法和法律相违背的事,从而牢牢地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