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西南马帮精神

合集下载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

北洋人物志:大西南马帮马帮,是由大西南地区赶马人组成的民间运输组织,是穿行茶马古道的一支特殊队伍。

自秦汉起,马帮打通内陆、成都到云南、东南亚、古印度通道,往来贩运贵重物品。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饮茶习惯由此风行藏地,西藏与内陆开始频繁的“茶马互市”,由此形成长盛不衰的“茶马古道”。

明清时期,马帮贩运的大宗货物是盐、茶、铜;鸦片战争后,马帮一度走私鸦片。

马帮马帮分专业帮和拼伙帮,专业帮多指单独私家长期单独经营,拼伙帮由两个以上马帮短期合伙。

一般贩运利润丰厚的货物,锅头与客户一旦议定便绝无二话,重义守信获得口碑甚佳,因而形成颇有影响的大马帮,比如明清时期云南鹤庆帮、大理帮和腾冲帮。

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载,民国年间“滇茶除销本省外,以销四川、康、藏为大宗,间销安南、暹罗、缅甸及我国沿海沿江各省。

”20世纪60年代前,往来于云贵高原、滇藏高原、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广袤的高山丛林之间,由于要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军阀、土匪的骚扰盘剥,马帮逐渐形成严格的组织、帮规、习俗禁忌和行话。

马帮出没深山野外马帮组织分为掌帮、锅头、班、把。

掌帮即掌帮锅头,由帮内众锅头推举作为大马帮总统领;锅头是马帮中有独立活动能力的基本单位,也即一个马帮小商队,同时锅头也是该单位的带头人,在穿着打扮、队伍行进时最为出彩,一般由聪明老练、精明能干的人充任;班一般由6把以上组编,每把设一个“马脚子”一班由25到30匹牲口组成,把则由每4匹牲口编成。

马匹是当地善走山路的大理马和骡马,大理马负重65-80公斤,骡马负重可达80至120公斤,日行30至35公里。

专业马帮拥有马匹少则数十匹,多者上千匹。

马帮三要素——人、马、货马帮禁忌一般指言语和行动两方面,比如吃饭方面先喂骡马再做饭、先吃完洗自己筷子、落最后者洗锅碗等等。

无论何人但犯忌讳,就要挨一顿数落,还要出钱请客打牙祭,严重的就逐出马帮。

赶马人皆为男性青壮年,锅头一般配有负责账务的二锅头,较大的马帮一般设前哨、后卫、马夫、伙头、岐头(医生)等分工明确的职位,锅头与赶马人通常由同乡、宗亲、帮会等社会关系联结,内部较为紧密团结。

马帮精神的作文

马帮精神的作文

马帮精神的作文干部当有马帮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

茶马古道具体详细的路线分布至今也没有准确的定论,千百年来无数的赶马人在“茶马古道”上行走,在本没有路的深山密林、高山峡谷中一步一步走出星罗棋布、密如蛛网的路线图,没有路自己闯、没有桥自己搭、没有梯自己建,马帮的路是走出来的更是闯出来的。

同样,新时期党员干部也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耍嘴皮子”得来的。

现正值改革强力推进、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疫情防控全力攻坚的关键时刻,对外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对内各项工作任务艰巨,受疫情、地震、水灾等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创业都受到严重影响,正是“挽舟上滩、莫停一棹”之时,领导干部必须拿出马帮不畏艰难险阻“开疆扩土”的闯劲,铆足敢破敢立的劲头,拿出为人民群众“放手一搏”的勇气,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突破阻力、奋勇向前,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取得新业绩、创造新辉煌。

干部当有马帮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韧”劲。

马帮在路上驮着沉重的物资,日出而行、日落而歇,风餐露宿、走南闯北,每次出发短则几月、长则几年,但马帮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定前行,不因道长放弃、不因道难止步、不因道阻退缩,用不畏艰难、劈波斩浪的精神构筑了“横跨世界屋脊的文化传播纽带”。

现在的工作没有哪一项是轻轻松松能完成的,需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恒心,踏实干事业的意志和毅力。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历经千锤百炼才能造就好钢,历经艰难困苦才能练出好干部。

要学习马帮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时要有十年如一日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用“铁杵磨成针”的意志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工作,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干部当有马帮团结协作风雨同舟的“和”气。

马帮的组成一般有家族式马帮、短奏式马帮、临时结对式马帮,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组成的马帮,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都在“马锅头”的带领下,互帮互助克服重重困难。

马帮在路上遇到土匪强盗、豺狼虎豹、蛇鼠虫蝎是常有之事,路途中遇到困难都要不计报酬,相互全力协助,马帮上路讲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最忌讳争抢道路、草场、顾客、货物。

马帮古城的文化精神作文

马帮古城的文化精神作文

马帮古城的文化精神作文朋友,你听说过马帮古城吗?那可是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它的文化精神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走进马帮古城,你仿佛能听到那哒哒的马蹄声,看到那驮着货物的马队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

这马蹄声,可不只是简单的声响,它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马帮的人们,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天气多么恶劣,都始终坚定地向前走。

他们心里有个信念:只要马蹄不停,生活就有希望。

这种坚韧的劲儿,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咬咬牙,挺一挺,总能过去。

马帮古城还洋溢着团结互助的精神。

在马帮的队伍里,大家都是一家人。

谁的马生病了,大家一起帮忙照顾;谁在路上遇到危险了,其他人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让我想起咱们平日里和朋友、邻居相处,大家相互帮衬,日子才能过得更红火。

还有啊,马帮古城的人们特别讲诚信。

答应了的交货时间,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也一定会按时送到。

这诚信,就是他们的招牌,让生意伙伴放心,也让马帮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在如今这个社会,诚信也是金不换的宝贝,有了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牢固。

马帮古城的文化精神,既是过去的辉煌,也是现在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只要有坚韧的毅力、团结的心和诚信的品质,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我们都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所以啊,朋友,有空一定要去马帮古城走走,亲身感受一下那里独特的文化精神,说不定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启发和力量!。

马帮精神感悟

马帮精神感悟

马帮精神感悟
马帮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首先,马帮精神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马帮在行进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山路崎岖、天气恶劣、货物沉重等。

然而,马帮队员们却总是能够坚持不懈地前行,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克服重重难关。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生命力的顽强表现。

其次,马帮精神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马帮队员们在行进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帮助,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他们不仅需要共同承担货物的重量,还需要在山路崎岖的情况下保持队形整齐,以确保马帮的安全和顺利前行。

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共同目标所必需的精神风貌。

最后,马帮精神体现了勇于拼搏的精神。

马帮队员们在行进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如山体滑坡、野兽袭击等。

然而,他们却总是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这种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挑战,更是对生命力的顽强表现。

总之,马帮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不仅在马帮队员们的行进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也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我们应该学习马帮精神,发扬这种精神风貌,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高考作文素材茶马古道

高考作文素材茶马古道

作文素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马帮之精神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而西南地区自古出虽矮小却富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

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历经沧桑,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形成了许多触目的精神特征。

而这些精神特征正是过去仅仅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

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冒险精神。

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茶马古道上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区域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地区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马帮以俗称为“锅头”的为首领,他既是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赶马人是锅头的雇佣劳动者,可以按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约,自由地参加或脱离各个马帮。

有的马帮连锅头带骡马属商号所有,有的是马锅头独立经营,受雇于顾客商家。

有的赶马人仅以劳力为生,有的是自带骡马入伙,他就兼有了雇工和股东两重身份。

这样,马帮就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

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西南马帮的存在和运作,起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至今他们仍在一些不通公路或交通不便的地区辛勤劳作,他们构成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久而久之,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就形成了许多触目的精神特征。

我以为,这些精神特征正是过去仅仅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

马帮的存在和运作,对大西南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和影响。

所以,马帮作为大西南独有的一种经济交通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文化载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在西南历史上,乃至今天,都有其重大而特出的文化意义。

论大西南马帮精神

论大西南马帮精神

【民族文化研究】【收稿日期】1999-12-18【作者简介】李旭(1961—),男,云南泸西人,云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人类学研究。

论大西南马帮精神李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034)关键词 马帮 冒险精神 勤勉开拓 宽容亲和 讲信誉 爱国 创新意识 反抗摘 要 本文在长期研究马帮文化的基础上,对大西南马帮在漫长的运作时日中形成的大胆冒险、吃苦耐劳等一系列精神特征作了总结和论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0)03-0042-03On the Spirit of the C aravan Culture in Southw est ChinaLi Xu(Institute of Literature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K unming 650034,China)K ey w ords :caravan ;adventurous spirit ;pioneering spirit ;open -mindedness ;good reputation ;patrio 2tism ;enterprising spirit ;rebellionAbstract :To interpret the caravan cultur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rit of the caravan here and give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adventurous and hard -working qualities a 2mong other things 1 马帮是大西南山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地区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而且成为现代化运输工具出现以前西南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形式。

论何永飞《茶马古道记》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

论何永飞《茶马古道记》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何永飞《茶马古道记》的文化意蕴及审美价值陈晓楠 大理大学文学院摘 要:大理白族作家何永飞的诗歌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其抒情长诗《茶马古道记》蕴涵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本论文通过对长诗中茶马古道文化景观的呈现,探究茶马古道所蕴涵的商贸文化、民族精神、信仰文化;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体现其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何永飞;抒情长诗;文化意蕴;审美价值作者简介:陈晓楠(1996-),女,云南省保山人,云南省大理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0-02何永飞,云南鹤庆人,出生并成长于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当代白族青年作家。

出版诗集《四叶草》《梦无边》,散文集《生命归位》,其抒情长诗集《茶马古道记》获全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茶马古道记》是一部描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风景和人文风物的抒情长诗。

诗人何永飞历经数月,用脚步丈量古道大地,用语言召唤沉睡的马帮,在那条艰险的生命之道上寻找着马蹄的印记。

他用生动新美的抒情话语和丰富奇特的意象刻画出一幅精致的人文地理画卷,是为让世人重新感知古道的生命余温和弥散的茶叶清香。

此部长诗,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1、绚丽多姿的文化景观何永飞作为一位年轻的游吟诗人,像被赋予特殊使命的行者,以独特的方式,一步步解开高原文化密码,以丰沛的情感,向世人述说茶马古道绚丽多姿的文化景观。

无论是繁荣兴旺的茶马互市,还是马帮身上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又或者马帮与众不同的习俗禁忌,都在诗人的笔下一一呈现。

茶马古道,一条活跃在西南各民族间的商品交换通道。

当缕缕茶香从平坝飘到高原,马匹和药材从藏地进入峡谷,除了茶、马之外,古道贸易的物品还有食盐,药材,皮毛等,这些商品不仅托起两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还沟通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多样性和可能性。

红河县迤萨镇马帮精神的作文

红河县迤萨镇马帮精神的作文

红河县迤萨镇马帮精神的作文
《马帮精神在迤萨镇》
咱红河县的迤萨镇啊,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儿。

说起这,就不得不提那令人佩服的马帮精神。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家人去迤萨镇游玩。

那时候,走在那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感受到昔日马帮在这里来来往往的热闹场景。

突然,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正坐在自家门口,晒着太阳,眼神专注地看着远方。

我们好奇地上去和他攀谈,一聊才知道,老人的祖上就是马帮的一员。

老人慢慢悠悠地给我们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他说啊,那时候马帮出行可不容易,风餐露宿是常事,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

但是,马帮的人就是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再苦再累也不怕。

想想那时候,他们赶着马,驮着货物,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在路上,生病了得自己扛,遇到土匪了也得想办法应对。

可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现在的迤萨镇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那种马帮精神却一直都在。

它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这里的人们不断前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当我们离开迤萨镇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那古老的街道,仿佛还能看到当年马帮的身影。

我想,这马帮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的,永远不会消失。

它会让迤萨镇变得越来越好,也会让更多的人记住这里,记住这了不起的马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文化研究】【收稿日期】1999-12-18【作者简介】李旭(1961—),男,云南泸西人,云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人类学研究。

论大西南马帮精神李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034)关键词 马帮 冒险精神 勤勉开拓 宽容亲和 讲信誉 爱国 创新意识 反抗摘 要 本文在长期研究马帮文化的基础上,对大西南马帮在漫长的运作时日中形成的大胆冒险、吃苦耐劳等一系列精神特征作了总结和论证。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0)03-0042-03On the Spirit of the C aravan Culture in Southw est ChinaLi Xu(Institute of Literature ,Yun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K unming 650034,China)K ey w ords :caravan ;adventurous spirit ;pioneering spirit ;open -mindedness ;good reputation ;patrio 2tism ;enterprising spirit ;rebellionAbstract :To interpret the caravan cultur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rit of the caravan here and give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adventurous and hard -working qualities a 2mong other things 1 马帮是大西南山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众所周知,中国大西南地区山高水急的自然条件使水上航行成为纯粹的恶梦,山道的险峻崎岖,又根本无法行驶车辆,而西南自古又出虽矮小却极有耐力的山地马,这样,马帮的徒步运输就应运而生,而且成为现代化运输工具出现以前西南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形式。

马帮以俗称为“锅头”的为首领,他既是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赶马人是锅头的雇佣劳动者,可以按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约,自由地参加或脱离各个马帮。

有的马帮连锅头带骡马属商号所有,有的是马锅头独立经营,受雇于顾客商家。

有的赶马人是自带骡马入伙,他就兼有了雇工和股东两重身份。

然而,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大西南马帮的存在和运作,起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曾经像流动的血脉一样连接起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极大地促进丰富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至今他们仍在一些不通公路或交通不便的地区辛勤劳作。

久而久之,在马帮的赶马人和马锅头身上,就形成了许多触目显著的精神特征,而这些精神特征正是过去仅仅追求安居乐业,向往平和中庸的许多中国人身上所缺乏的。

所以,马帮作为大西南独有的一种经济交通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文化载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组织,在大西南历史上,都有其现实意义和值得借鉴的价值。

一、马帮的冒险与开拓精神大西南马帮所经历的冒险性是人所共称道的,他们身上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冒险精神。

哪怕在今天,那些职业探险家所谓的壮举,跟当年的马帮生涯相比,也会黯然失色。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意上的冒险。

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

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

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

马帮运行的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24—2000年5月第17卷第3期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ities Vol.17,No.3May 12000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

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

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

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

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

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所以,对要生存、要发展的马帮来说,冒险并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

西南马帮的身上正好体现了这种美德。

马帮的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少惰性,多勤勉。

他们埋头苦干,不仅劳力,而且劳心。

他们抛家别子,风餐露宿,常常逾年不归,随时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糟糕的天气作卓绝的抗争,经常还要赶时间,抓机会,这当然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的农民要艰苦得多。

不论多么漫长的路途,马帮都要一步步走过来,上路后,每天都要起大早,路上要生火做饭,要上驮下驮,要搭帐篷,晚上睡到半夜还要爬起来看看放养在山上的骡马跑远了没有,是不是安好。

光每天的上驮下驮对赶马人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一个人要把十多匹骡马所驮的上千斤货物抬上抬下,一天两次,甚至更多次。

每天不管多苦多累,首先要服伺好骡马,一日三餐,赶马人都要先让骡马吃好,最后才轮到打发自己。

由于马帮的各项工作完全靠赶马人分工合作,所以每个赶马人都必须要具备全部赶马人应该具备的本事和能耐。

他们不仅要懂四时节令、天气变化,要能辨别方位道路,通晓各民族语言,而且要识骡马的性情,要会各种马帮所需的技能,诸如开枪打仗,支帐做饭,砍柴生火,识别野菜野果,上驮下驮,钉掌修掌,找草喂料,乃至医人医畜。

马帮大多数时间是在野外度过,在那里他们举目无亲,有时候谁也帮不上谁,哪怕同一个马帮里的人,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生存劳作完全得靠自己,懒惰的人根本就无法在马帮里混。

马帮之所以有冒险精神,之所以能够勤勉劳作,在于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想过上好一些的日子。

二、马帮的宽容亲和与讲信誉守信用的精神马帮是一个商业运作的群体,他们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同时他们也要与别的形形色色的人来往打交道,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为了生意上的需要,他们都有着很好的宽容亲和的精神。

马锅头与赶马人之组成马帮,多以家族、民族、宗教、乡邻、伙伴等关系为纽带,因此,赶马人与马锅头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密切,行动容易协调,运输效率也就比较高了。

马帮与各家商号之间,也存在着互利互助的关系。

有的马锅头经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资金,然后有了自己的商号,有了商号以后,更得力于马帮的支持。

过去,云南的大多数商家都是靠赶马帮起家的。

所以,马帮与商家就有着很好的团结合作关系,贯穿着亲密和合作的精神。

在马帮自身内部,由于大家结成了一起行动的马帮,同吃一锣锅饭,同睡一顶帐篷,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形影不离,马帮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就是每个人的利益,因而相互之间更是亲如一家。

而且马帮在外面闯世界,常常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遇人遇事,大家最好是宽让容忍,和气为上,否则就将处处碰壁,时时遇麻烦。

所以马帮就有了难能可贵的宽容、亲和的精神。

俗话说,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

在路上碰到其他马帮,大家都很亲切,都是出门人,遇到困难相互都会彼此帮助。

遇到别的马帮的人或骡马病了,都要全力给予帮助。

碰到路断了什么的,就一起合力去修。

缺了粮食、草料什么的,也会相互接济一下。

争抢道路,争抢草场,争抢顾客货物,只会两败俱伤,对谁都没好处。

那是常在路上的马帮最为忌讳的。

由于常年在外面闯荡,什么世面什么人没见过?马帮的眼界心胸也就宽阔得多,他们通情达理,体谅他人,而且路上什么情况都会碰到,别人碰到的难处很可能自己第二天就会碰上,你帮了别人,也就等于帮了自己。

故每次运输上路,马锅头、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按步就班,井然有序地行动,该走就走,该停就停。

马帮不仅有严格的规矩,如赶马人要绝对服从马锅头的指挥,等等,而且十分讲信誉、守信用。

这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需。

在他们那里已经初步具备现代商业社会的基本要素。

每次货物运输,他们的责任都十分明确,而且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马锅头要负责全局,要完好无损地保证货物运抵交接,到了目的地,一样一样由商号清点验收,管的很严;赶马人负责照看归他管理的骡马,每头骡子,每样货物,都要负责到底。

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做了什么手脚,下次就没有饭碗了。

只有好好做人做事,才有人请你。

所以马帮特别看重信誉信用,真—34—第3期李旭:论大西南马帮精神要有什么意外,哪怕自己吃亏贴进去,也要保证客户的利益。

马帮之所以能够这样,一方面有赖于传统伦理道德,另一方面,这一道德基础又与边远山区纯朴无欺的民风融为一体,使之得以维持。

由于并非处于法制社会,马帮的经营几乎完全靠的是信誉和信用,马锅头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十分干脆果断,而且说到做到,绝无戏言。

只要预先交付一点定金,他们就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

这已成为他们的定例。

因此,马帮向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激动人心的责任感,因为前面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必须对马帮群体中的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生命负责,对那些珍贵的骡马和昂贵的货物负责,还包括着对远方家乡的亲人负责。

这也正是马帮在西南地区口碑甚好的原因。

三、马帮的爱国精神与创新意识不能否认,马帮的兴起和运作,是为牟利发财,然而正因为此,马帮的利益就跟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在一起。

只有国家强盛了,只有人们生活繁荣了,马帮也才有靠山,才有财源。

马帮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就势必倚国重民,这就造就了马帮的爱国精神。

过去,西南有不少马帮一直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与外国商人以及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打交道的时候,常常因为自己国家民族的羸弱,而在生意上吃很大的亏。

在关税上,在外汇汇率上,在货物价格上,如果没有自己的政府撑腰,就常常被动吃亏。

许多马锅头对此深有感触。

从国内来说,如果政府腐败,官员横行,政局不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马帮的生意和生存。

因而,马帮们常常体现出一种向心力,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昌盛,具有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许多赶马人就积极投鞭从军,成为保家卫国的好战士,因为他们平时不仅有严格的规矩和纪律,而且人人会打枪战斗,又熟悉地形道路。

当时他们就唱出了这样的赶马调:“马铃儿响叮当,马锅头气昂昂。

今年生意没啥子做,背起枪来打国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