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合集下载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共24页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共24页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 法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312米 小红家
155米 学校 小明家
312+155=467(米) 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467米。
312米
小红家 小明家
学校
155米 312-155=157(米)
答:小明家到小红家有157米。
挑战5:
猜一猜: 后面藏着几?
804 586 218
猜一猜: 后面藏着几?
400 179 221
接下来我们看一道题, 怎样计算500-185?
185可以分成100和85, 500-100=400, 400-85=315。
可以用竖式计算
185+15=200, 500-200=300, 300+15=315,
你这能些想办出法 哪你些都办想法到?
了吗?
3
500-185= 315
500 怎样退1?
315
个位:0减5不够减,向十位退1,10 – 5 = 5
十位:先从百位退1是10个十,退走1个十,是9个十, 简单说成:向百位退1作10 10-1=9 9 – 8 = 1。
百位:5退一后是4,4-1=3
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 法:当个位不够减时,要 从百位退位给十位,再从 十位退位给个位,然后再 减。
2
个位:7减8不够减
507 348 15 9
向十位退1 17- 8 = 9 十位:0减1不够减 向百位退1
10-1=9
9- 4=5
百位:5 - 1=4
4 - 3=1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时, 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 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 个位上,这时十位上剩9.
被减数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减法
原价617元 现价448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 【导学案】《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 【导学案】《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标•能够使用连续退位减法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运算。

•能够掌握正确的退位方法,准确计算退位减法。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掌握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地计算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运算。

•学习难点:掌握退位减法的退位方法,理解退位减法中的进位与借位的概念。

三、学习内容概述本节课程将针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减法运算,通过引入连续退位减法的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退位方法,准确计算数学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 - 退位减法的基本原理 -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 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 练习题四、学习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多加练习,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点。

•认真听讲:课上认真听讲,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相关概念。

•自主学习: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五、注意事项•注意基础概念的掌握。

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基本的借位或进位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需要对基本的借位或进位有充分的理解。

•注意退位规则的掌握。

在退位减法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则进行退位,避免出错。

•注意进位或借位的运用。

在退位减法中,需要掌握进位或借位的正确运用,才能准确计算数学运算。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2.自己编一道被减数末尾有0的数学运算题目,使用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以上是本课程导学,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编版

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精编版

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正确用竖式算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3、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

4、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二、学情分析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

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退位(十位是0)的减法计算方法,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 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1.复习旧知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几道复习题。

(1)出示下面的计算题378-256413-158(生演板)(2)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口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再去减。

【教学设计意图】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与前面所学的连续退位,从复习“413-158这道连续退位减法开始,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知做好顺向迁移的准备。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减法有关知识(板书课题: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2.出示课本例题:(课本42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自己提出问题。

(2)列出算式并试着自己算出结果。

(3)笔算时,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办?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1、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生口答:已知条件是: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

2024年《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8篇)

2024年《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8篇)

2024年《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精选8篇)《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 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十位先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个位10个1。

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

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就是“0”。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不借住情境,让学生直接做纯计算的复习题,然后由复习题517-348,被减数从517到507,学生对这个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进行关注,但却引起了学生计算上新的飞跃。

教师抓住从1到0,引导学生思考1和0到底有什么区别?学生发现1是有,0是没有,从有到无的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从1到0带了了计算上的新问题。

但这里教师的问题是:“0特别在哪里?”这样的提问是否指向性不够明确?2、抓住关键问题。

很多老师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一遍遍地反复说算哩,说计算过程是肯定的,关键是怎么说?教师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有效的课堂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

3、500-348引导学生发现:减数与差末尾凑10,中间凑9。

学生发现规律是否就是真正理解,学生可能会不知其所以然。

问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为什么要末尾凑10,中间凑9呢?不断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两个“0”是不同的,中间的“0”尽力了“借”与“被借”两个过程,而末尾的“0”只有借的过程,明确算理。

4、怎样的板书书写形式更能让学生理解一般是在竖式上写出借与被借的`关系。

她的课的板书是个位:17-8=9十位:9-4=5修正后:10-1-4百位:4-3=1强调十位上的0为什么会变成9。

5、有比较性又可以增进理解的题目出现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练习当中穿插可以进行比较与辨析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在中间有0之后出现一组练习,前面三道是个位不够减需要连续退位的,而最后一道题目是705-245,让学生发现不同,进行区别辨析,明确中间有0变成9是个位不够减的连续退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规律。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退位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讲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展示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计算原理。

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2. 板书内容:(1)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例题及计算过程。

(3)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计算方法。

2. 提高题: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拓展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调整作业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重点关注的细节: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被减数中间有零的情况:当被减数的中间有零时,我们需要从高位开始进行退位操作。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2、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自觉运用估算来检查。

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 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教学准备】拨珠演示器、骰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1)出示信息:暑假里,小林和妈妈逛商场看中了一台照相机原价:517元,现价:348元(2)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复习旧知: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1)怎样列式?(2)怎样计算?(3)集体订正:竖式写对了吗?(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答案算对了吗?(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计算顺序怎样?(注意从个位减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注意从个位减起)3、改变信息,导入新知(1)改变信息:如果这台照相机原价是507元,现价是348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原价是507元现价是348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2)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3)解决问题:A:列式:507-348=B:对比:“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相同?(减数相同,计算到十位是都要退位)你怎么知道要退位?(因为517减348十位上是1减4不够减,507减348十位上是0减4仍然不够减,所以都要退位。

)“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被减数不同)(4)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507-348= 500-185=218
竖式:5 0 7竖式:5 0 0
- 3 4 8 - 1 8 5
1 5 9 3 1 5
不够减时退1当十。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1)出示例3:500-185=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
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5 0 0②185+15=200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1000-599= 508-229=
2、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我的网上书店上午接了179个订单,下午接了296个订单。今天准备600张快递单够吗?如果够,还剩下几张没用?
四、拓展延伸
□□4
- 4 2□
4 7 7
【活动形式】学生独立完成后,4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板书设计
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节数
1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早上吃饭了吗?
同学:吃了
老师:都吃的什么啊?
同学:秒包,牛奶,油条,豆浆……
老师: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个面包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2、例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自觉运用估算来检查。

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作10,再从借来的 10中借1给个位做10,十位剩下9,再减。

【教学准备】拨珠演示器、骰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暑假里,小林和妈妈逛商场看中了一台照相机
原价:517元,
现价:348元
(2)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复习旧知: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怎样列式?
(2)怎样计算?
(3)集体订正:
竖式写对了吗?(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答案算对了吗?(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
计算顺序怎样?(注意从个位减起)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注意哪一位上有退位要先减去一;注意从个位减起)
3、改变信息,导入新知
(1)改变信息:如果这台照相机原价是507元,现价是348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原价是507元
现价是348元
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2)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
(3)解决问题:
A:列式:507-348=
B:对比:“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相同?(减数相同,计算到十位是都要退位)
你怎么知道要退位?(因为517减348十位上是1减4不够减,507减348十位上是0减4仍然不够减,所以都要退位。


“507-348”与“517-348”这两个算式相比有什么不同?(被减数不同)(4)揭示课题:在退位减法中,被减数中间有0时该怎样减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意图】计算往往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因此在课首创设了“买照相机”的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并对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与前面所学的连续退位减法联系紧密。

所以从复习“517-348”这道连续退位减法开始,复习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知做好顺向迁移的准备。

通过把被减数“517”改成“507”,突出本课所学的新知——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这样的设计以扎实的数学技能为基础,以突出重点知识为抓手,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通过对比“517-348”与“507-348”有什么不同?“你怎么知道507-348也是连续退位减法”这两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比发现虽然数据不同,但是都
是个位减个位不够减,十位减十位不够减,所以仍然是连续退位减法。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又通过“估一估,现价相同,“原价507元”与“原价517元”相比,哪一种便宜更多?你是怎样想的?”这个问题,培养的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一次对培养学生的数感贡献力量。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1、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507-348=
(2)独立思考: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交流释疑
(1)小组讨论: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2)全班交流:计算“507-348”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3)演示释疑:
质疑:“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向百位退1”为什么可以这样减?
释疑:用拔珠演示器演示算理。

3、尝试运用:
笔算:702-564=
(1)独立计算
(2)重点交流: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十位上是几减6?
4、对比总结:
(1)对比:“507-348”与“702-564”计算时有哪些相同之处?
(2)总结:
这两道题都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0的地位很特殊,它本身一点钱也没有,是个穷光蛋。

可是当个位不够减向0借的时候,它做出了一个很大方的举动:向百位借,再把借来的钱借给个位。

我们说这个0是个“好心的穷光蛋”。

这两道题的十位都是用9来减减数。

所以我们说:“看到0,向前走,看看
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5、拓展深化:买照相机付钱时,小林妈妈付收银员400元,该找回多少钱?
(1)独立列式
(2)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400-348”你是怎样计算的?
A:口算:348看成350,400减350等于50,348看成350,多减了2,50加上2,等于52。

B:口算:348=300+48,400=300+100,300-300=0,100-48=52。

C:笔算:
注意:个位上0减8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是0,从百位上借1;个位上0没有借给别人数,是10减8;十位上0借给别人1,减去1,变成9减8。

(4)小结提高: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该怎样减?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以“自主探究——交流释疑——尝试运用——对比总结——拓展深化”这五个层次的教学,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认知”的目的。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507-348怎么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这个核心问题,让学生从旧知“连续退位减法”中发现新问题“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从而集中精力思考本课重点。

又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小伙伴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实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交融。

在“演示释疑”时,通过拔珠演示,让学生对数的认知更加具体,进一步理解算理,达到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的目的。

又通过对比总结,让学生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法进一步内化。

特别是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强化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知,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

“被减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学生很自然的把“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知识与技能迁移到这里,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多样练习,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笔算下列各题:305-157 505-109=
(1)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计算“505-109”时,十位上是几减9?为什么?
强调:0上有点看作9。

2
背后分别藏着几?
2 5 8 9 4
3、趣味练习:
游戏:扔骰子:
骰子六个面上的数分别是: 700、805、 901 、 408、 460、 376 规则:扔一扔,骰子的上下面差是多少?(4个人在一起玩,算对的人赢,加一分)
【教学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练习为学生巩固新知,完善认知,发散思维,激发兴趣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四、回顾总结,完善提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板书】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507-348= 400-348=
个位10-8=2 十位9-5=4 百位3-3=0
儿歌: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2: 例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