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高风温试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风温对高炉强化冶炼的意义

高风温对高炉强化冶炼的意义

五.高炉接受风温的条件
①搞好精料。精料水平越高,炉内料柱透气性越好,炉 搞好精料。精料水平越高,炉内料柱透气性越好, 况越顺,高炉越易接受高风温。 况越顺,高炉越易接受高风温。 喷吹燃料。喷吹量的提高,有利于高炉使用高风温。 ②喷吹燃料。喷吹量的提高,有利于高炉使用高风温。 加湿鼓风。 ③加湿鼓风。加湿鼓风能因鼓风中水分分解吸热而降低 炉缸燃烧温度,利于高风温的使用。通常, 炉缸燃烧温度,利于高风温的使用。通常,加湿鼓风是 作为暂时没有喷吹或喷吹量太少的高炉为控制风口前理 论燃烧温度的一种手段而使用的。我们不提倡此法。 论燃烧温度的一种手段而使用的。我们不提倡此法。 精心操作。首先要找准高炉的基本操作制度, ④精心操作。首先要找准高炉的基本操作制度,特别是 要搞好上下部调剂,保持合理煤气分布, 要搞好上下部调剂,保持合理煤气分布,以保证炉况顺 其次,操作中要精心调节,早动、少动, 行。其次,操作中要精心调节,早动、少动,以减少炉 况波动,并应尽可能采用固定风温(固定在最高水平) 况波动,并应尽可能采用固定风温(固定在最高水平) 调节喷吹量或鼓风湿度的操作方法。 调节喷吹量或鼓风湿度的操作方法。
简史 19世纪20年代以前高炉使用冷风炼铁,燃料消耗很 19世纪 年代以前高炉使用冷风炼铁 世纪20年代以前高炉使用冷风炼铁, 生产率低。1828年英国尼尔森 D.Neilson) 年英国尼尔森( 高,生产率低。1828年英国尼尔森(D.Neilson)建议 在高炉上使用“热鼓风”炼铁,并于1829年在苏格兰克 在高炉上使用“热鼓风”炼铁,并于1829年在苏格兰克 拉依特厂首次实现来这一建议,风温虽然只有149℃ 拉依特厂首次实现来这一建议,风温虽然只有149℃,但 效果惊人,每吨生铁的燃料消耗由8.06t/t降到 降到5.16t/t。 效果惊人,每吨生铁的燃料消耗由8.06t/t降到5.16t/t。 降低来30%以上 产量提高46%, 以上, 降低来30%以上,产量提高46%,而用于加热鼓风消耗 的燃料只有0.4 t/t生铁 1831年该厂将风温提高到 生铁。 的燃料只有0.4 t/t生铁。1831年该厂将风温提高到 316℃ 燃料消耗降到来2.25t/t, 316℃,燃料消耗降到来2.25t/t,产量比用冷风炼铁时 翻了一番。从此热风很快被推广, 翻了一番。从此热风很快被推广,它成为高炉炼铁史上极 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170℃余年来风温水平不断提高, 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170℃余年来风温水平不断提高, 在日本、西欧、北欧、北美高炉的风温普遍达到1200℃ 在日本、西欧、北欧、北美高炉的风温普遍达到1200℃, 有的先进高炉的风温叨叨1350℃ 有的先进高炉的风温叨叨1350℃,前苏联的全苏平均风 温到1990年已达到 年已达到1150℃左右。 温到1990年已达到1150℃左右。中国重点企业的平均风 温在1997年为 年为1047℃ 梅山冶金公司、 温在1997年为1047℃,梅山冶金公司、包头钢铁公司高 炉的风温在1100℃以上,宝山钢铁(集团)公司3 炉的风温在1100℃以上,宝山钢铁(集团)公司3号高炉的 风温在1997年达到 年达到1230℃ 风温在1997年达到1230℃。而地方骨干企业的平均风温 1997年为 年为971℃ 在1997年为971℃,虽然其中个别钢铁厂高炉的风温在 1000℃以上, 1000℃以上,但总体上说中国高炉的风温水平要比工业 先进国的低150~200℃ 先进国的低150~200℃。

推荐-高炉高风温及长寿技术调研项目建议书 精品

推荐-高炉高风温及长寿技术调研项目建议书  精品

高炉高风温及长寿技术调研项目建议书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分会20XX年5月目录1高炉高风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其能耗占中国能源消费的17%左右,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

炼铁工序能耗占钢铁能耗的70%左右,是钢铁节能减排的重点。

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粗钢产量已连续十年来居世界首位,尽管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一半,但是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降低20%的节能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高炉高风温具有降低焦比、降低燃料比和降低生产成本等作用,是炼铁节能的关键技术,据统计每提高风温100℃,可降低焦比3%~7%。

国外先进高炉风温在1250℃以上,20XX年国内高炉的平均风温1125℃,与国际先进比较,尚有较大风温差距。

该技术因国家及企业节能减排、产业示范等需要曾列为20XX年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高风温技术应作为实现钢铁行业“十二五”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降低18%目标的重点技术予以研究和推广。

高炉高风温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首先需要热风炉能够获得高温的热风,然后需要将高热风安全的输送到高炉,最后高炉需要能够接收应用高风温,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针对高风温的获得、输送和使用的问题,主要对应研发内容为热风炉高风温技术、热风管道高风温输送技术和高炉高风温操作技术三项,该技术在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大型高炉开展1280℃高风温试验攻关,并已将高炉高风温技术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于其它大型高炉上。

1.1高炉高风温技术主要内容高炉高风温技术主要研发内容包括:1)热风炉高风温技术:重点研发了低热值煤气高效利用、热风炉系统仿真、智能控制和防止拱顶炉壳晶间应力腐蚀四项关键技术;2)热风管道输送高风温技术:重点研发了高风温管道配套设备并建立管道监控系统;3)高炉高风温操作技术:重点研发了理论燃烧温度控制、风口监测、精料、煤粉混吹和煤气流分布控制技术。

1.1.1高风温操作对高炉冶炼的影响1)风温提高,热风带入炉热量增加,风口前燃烧碳量能得到减少;2)高炉高度上温度发生再分布。

安钢3号高炉高风温生产实践

安钢3号高炉高风温生产实践

具备 12  ̄ 10C的能 力。在 高炉操 作 中, 通过 采取 上 下部 调 剂 、 制 适 宜 的理 论 燃 烧 温度 、 风 温操 作 等 措 施 , 炉各 控 全 高
项 生产技 术经 济指 标取得 优化 。
关健 词
煤 气富化
高风 温
实践
安 钢 3号 高炉 19 97年 5月 1 8日至 6月 1 6日进
4 8 k/ , 提 供 12 ℃ 左 右 的 风 温 , 工 艺 流 程 30J 可 10 其
高 , 一 方 面 由 于 S 的 挥 发 , 加 煤 气 阻 力 , 化 另 i O 增 恶 料 柱 透 气 性 , 会 使 高 炉 的 顺 行 遭 到 破 坏 。 在 高 炉 都
操 作 中 , 过 上 下 部 调 剂 、 制 适 宜 的理 论 燃 烧 温 度 通 控 等 措施 , 保 炉 况 顺行 , 逐 步 形 成 了 全关 混 风 大 闸 确 并 用 煤 量 来 调 整 炉 况 的操 作 方 法 , 保 持 了炉 况 稳 定 , 既
维普资讯
河 南 冶 金
・4 ・ 5
洛锏 在 生 产 作 业 组 织 过 程 中 , 变 过 去 只 注 重 改
4 0℃ :8
( ) 炉 速 度 快 , 迅 速 达 到 规 定 的拱 顶 温 度 。 3烧 能
2 改 进 高 炉 操 作 实 现 全 风 温 使 用 煤 气 富 化 为 高 炉 高 风 温 生 产 奠 定 了基 础 。但 高
风 温 由于 一 方 面 气 体 膨 胀 , 气 流 迅 速 增 加 , 差 升 煤 压
又 充 分 发 挥 了高 风 温 的潜 能 。 高 风 温 使 用 前 后 指 标
对 比见 表 1 。

高炉热风炉高效送风策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高炉热风炉高效送风策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高炉热风炉高效送风策略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高炉是冶金工业中的重要设备,其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率直接影响到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高炉热风炉作为高炉的重要配套设备之一,其送风策略对高炉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高炉热风炉的送风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炉热风炉送风策略的基本原理高炉热风炉是将空气通过加温器进行加温后送入高炉内部,与焦碳反应生成一系列物质,从而完成冶金过程。

在送风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温度、流量、压力等因素。

传统的送风方式是采用定压力定流量控制方式,即在设定压力和流量下将空气送入高炉内部。

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能源消耗大、稳定性差等问题。

三、现有高效送风策略1. 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送风机转速的精确控制,从而实现对空气流量的精确调节。

此外,变频调速控制技术还可以有效降低送风机的能耗,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通过对高炉内部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送风策略的智能化调节。

此外,智能控制技术还可以通过优化送风策略,提高高炉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3. 多点供气技术多点供气技术是在高炉内部设置多个喷嘴,将空气分散喷入高炉内部。

这种方式可以使空气更加均匀地分布在高炉内部,从而提高反应效率和生产效率。

四、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高炉热风炉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模型,实现对高炉内部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精确预测和控制。

2. 绿色化高炉热风炉的送风策略对能源消耗率有着重要影响。

未来,高炉热风炉的送风策略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3. 集成化未来,高炉热风炉将向集成化方向发展。

通过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进行集成,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五、结论高炉热风炉是钢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提高高炉热风温度(QC成果)

提高高炉热风温度(QC成果)

通过富氧烧炉的实施,当富氧量为2000m3/h时,热风温 度提升17 ℃。
22
对 策 实 施 三
实施三:交叉半并联送风技术
原来是采用两烧一送模式,现打破这一模式,将烧 好热风炉①停止烧炉转入送风状态,原送风热风炉②不 立即送风转燃烧,而是仍保持送风状态,即两座热风炉 ①和②再共同配送5-10分钟,然后热风炉②再送风转燃 烧。这样有效地降低了送风初期和末期的温差变化,保 持了风温的平稳。在相同的送风时间内末期风温得到提 高,提高了高炉实际使用水平。
一天换炉18次,每天有 3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在风压波动及风量不
能全用状态下生产,对高炉的生产影响较大。 确认人 确认结果 刘欣 确认时间 2013.3.28
要因 16
要 因 确 认 七
原因 七 确认方法
蓄热面积小 现场调查 标准要求 100m2/m3
4# 高炉原设计有四座热风炉,二烧二送 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减为三座热风 炉,建设时采用的仍是原设计方案,二 烧一送制。但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不断 提高, 4# 高炉热风炉的单位炉容蓄热面 确认内容 积尚显不足,单位风量加热面积只有 28.85m2/m3 ,使得热风炉送风水平受到 限制,换炉末期风温下降幅度大,初期、 末期温差较大。高炉使用风温要求尽量 平稳,温差尽可能小。 确认人 确认结果 何海波 确认时间 2013.3.30

耐火材料不合适 蓄热面积小
煤气热量低
热风 温度 低
炉况不稳
换炉操作不当
助燃空气和煤气温度低
煤气热值低
调整炉况 换炉压力波动大



8
末 端 原 因
影响高炉热风温度使用的末端原因 1.培训不充分
2.耐火材料不合适

西钢450m 3高炉高风温技术的应用实践

西钢450m 3高炉高风温技术的应用实践

( 龙江西 钢集 团生产 部 ) 黑
要 阐述 了西钢集团 4 0 5 m 高炉 四座热风炉 的设计特 点 ,烘炉方 式 ,1 3常操作制度 及实
热 风炉 特点 操 作
际 应 用 情况 。 关键词
Ap ia i n p a tc fh g a r t mpe a u e t c n l g pl to r c ie o i h i e c r t r e h o o y f r Xi a g 45 o g n 0m BF
T n Yuu S n Ba y n a f u o i
( i n ru f e o g a g rd c v eat e t Xg gGo po i nj n ,Pou t eD p r n) a H l i i m
Ab t a t E p t t e d sg h r ceit sa d r a tmeh d o u o i t v o i a g 4 0 sr c x a ae t e i n c a a trs c n o s i h i to f o rh t rso e frX g n 5 m f a
1 前言
2 1 热 风炉系统 工艺设计 特点 . ( ) 球 式 热 风 炉拱 顶 采 用 了结 构 稳 定 、气 1 流分 配合理 的悬链线 型拱顶 ,拱顶 采用独 立支撑 结 构 ,拱顶砌体 直接 支托炉壳 上 ,热风 炉大墙可 自由膨胀 ,以防 止 因不 均匀 膨 胀 造成 拱 顶损 坏 , 热 风炉 大墙和拱 顶砌体 间设置 迷宫式 滑 动缝 。 ( )为 减 少 散 热损 失 ,砌 体 加强 了保 温 措 2 施 ,高 温 区炉 壳 内表 面喷涂不 定 型耐火材 料 ,每
BF. t al p r to l d p a tv p lc to a e as o s d he d iy o e a n nie a r ei e a pi ain r lo prpo e . i n

高炉提高风温的技术措施

高炉提高风温的技术措施

高炉提高风温的技术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高炉提高风温的技术措施1.前言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目前有4座205m3高炉,1座450m3高炉,2座1080m3高炉,2座80吨转炉,一条850mm和一条1250mm热轧中宽带钢生产线,有年产330万吨铁,30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

炼铁厂6#高炉于2007年8月8日投产,刚投产时喷煤系统尚未建成投产,风温使用只有1030℃左右,为进一步提高风温,操作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风温进行了技术攻关,在高炉投产仅半年多的时间内,使风温达到1194℃水平。

2.热风炉设备概况及主要参数6号高炉热风炉引进俄罗斯先进的卡鲁金顶燃式热风炉的技术,采用三座旋切球顶燃式热风炉,设计风温≥1150℃(空气预热150℃)。

为了提高热风炉的热效率,设置一台热管式换热器,利用热风炉烟气将助燃空气预热到150℃。

燃烧器安装在拱顶上部,高炉煤气采用旋流式,助燃风采用喷射式进入燃烧器,预燃室煤气与空气流在预燃旋流切割,保证安全燃烧。

热风炉蓄热室高度为21.84米,内砌37孔格子砖,上部采用高铝砖,以增加蓄热能力,下部为粘土砖。

烧炉全部采用高炉煤气。

助燃空气为集中供风,设两台助燃风机,开一备一。

各主要阀门为液压传动。

热风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1:表1 热风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名称单位数量热风炉座数座3 热风炉全高mm38545 热风炉炉壳内径上部mmФ6596下部Ф6200蓄热面积断面积m221.68 37孔格子砖厚度mm120 格子砖高度mm21840 其中:高铝格子砖92层mm10840 粘土格子砖90层mm11000 每M3格子砖加热面积T56.12 每座热风炉格子量T663 每座热风炉加热面积m226572 每M3高炉有效容积占有量t/m33.43 每M3高炉有效容积加热面积M2/m3133 热风温度℃≥1150废气温第 2 页共 6 页度℃250—3503.提高风温的技术措施高风温是高炉最廉价,利用率最高能源,每提高100℃风温约降低焦比4%-7%。

莱钢2 #1880m 3高炉提高风温生产实践

莱钢2 #1880m 3高炉提高风温生产实践
莱 钢科 技
2 1 年 6月 01
莱 钢 2 180m # 8 3高 炉 提 高 风 温 生产 实践
安进博 ,王 尚东 ,罗茂春 ,范涵汝
( 1型钢炼铁厂 2股份 炼铁 厂)
摘 要:在 高炉入炉矿综合品住降低、限产等外界不利条件下,21 8 高炉通过优化 高 80m 炉操作 制度 、加 强 筛分 管理和 出铁 管理 ,不断提 高风温使 用水平 ,使 高炉吨 铁 燃料 比控 制在
温 度升 高 ,促进 了 SO i 的还 原 ,而 SO i 还 原 消 耗
适 当降低风 口区的理论燃烧温度 ,改善料柱的透气 性 ,以使 高炉适 应 高风 温 。为 了维持适 宜 的理论 燃
烧 温 度 ,在高 炉操 作 中采用 r提 高喷煤 比和合 理富 氧等 手 段 。2 炉 正 常 生 产 时 合 理 的 火 焰 温 度 在
3 )调整热风炉操作控 制参数 ,拱顶 由 1 7 0 2
℃提 高到 1 2 0o 3 E,烟道 温度 控 制在 30℃ ,高 炉 9
煤气温度为 5 0℃ ,预热空气温度到 7 8 0~ 0℃。
4 )增 加高 炉 富 氧 ,提 高煤 气 热 值 ,有 利 于 风 温的 提高 。
I 1 1 8 0
广
n∞ 10 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 0 i I 1
瑚。

兰 == = 二 二= = 二
■了 — —
月份
+= -j - - 二 ;
卜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巨 回= [—————————————————=— — ———— ————————— = 0]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 发 份/%
19.19 19.25 19.70
精料和高炉操作
通过采用平坦式布料,调整焦矿角,稳定风口回旋区长度等高 炉优化操作 在高风温下采用喷煤和富氧等手段合理控制理论燃烧温度,提 高高炉对高风温的适应能力
时间 铁水温 生矿比 [S]/% [Si]/% 渣比/kg.t-1 /% (年.月) 度/℃ 2008.10 2009.09 2009.10 1508 1507 1504 0.021 0.027 0.024 0.43 0.41 0.40 301 13.5 12.1 9.88
富氧率 /% 3.96 3.58 3.80
风温 /℃ 1257 1277.2 1278.1
燃 料 比 /kg.t-1 493.9 489.8 491.4
330.7
330.4
高风温影响因素研究
2009年9~10月试验期间助燃空气温度从668℃提高至683℃, 风温从1280℃提高到1288℃,提高风温8℃。 与2008年10月高风温试验相比,助燃空气温度约提高15℃,煤 气热值约升高160 kJ.m-3(与试验前比较,煤气热值依然下降)。
2008.10 0.993
2009.09 0.9968
2009.10 0.9964
高风温措施
加强监测和巡检,确保安 全。
• 主要对高炉、热风炉系统等部位的温 度和管道膨胀节位移进行实时在线监 测,同时增加巡检次数。
改善原燃料条件。
• 如改善焦炭和喷吹煤质量、提高烧结 矿品位等措施。
改进高炉操作制度。
北京1、3号高炉,风 温最高为北京1号高炉, 2007年实现1179℃ (不含2号高炉)
பைடு நூலகம் 3
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
3
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主要有掺烧高热值煤气技术、换热器 预热技术、热风炉自身预热技术、高温空气 燃烧预热技术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各种预热助燃空气技术的 比较,首钢公司采用全烧高炉煤气高温空气 燃烧预热技术工艺流程
首钢实现高风温技术包括热风炉高 风温技术、高风温热风管道输送技 术、高风温下高炉操作技术三方面。
高风温技术在迁钢3号4000m3高炉 上开展实施,至此首钢大型高炉均 已实现1280℃以上风温。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首秦风温最高为2号 高炉,2006年实现年 平均风温1230℃
时间 2004 2005 2006 2007 北京1号 1012 1119 1147 1179 北京3号 1057 1111 1125 1098 首秦1号 943 1154 1227 1163 首秦2号 --1230 1198 迁钢1号 721 1141 1214 1228 迁钢2号 ---1238
燃烧期 (min) 105~110 90~95
送风期 (min) 65~70 55~60
混风阀开度 (%) 10~30 0~10
精料和高炉操作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原燃料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为达 到高炉“精料”要求,减少原燃料质量波动问题, 2009年高风温试验期间,强化管理保证原燃料质量、特别是焦 炭质量,提高了高炉透气性,保证了高风温下高炉的顺行稳定 的炉料条件。
优化热风炉操作制度。
• 通过缩短热风炉燃烧期、送风期和 换炉时间等手段,增加换炉次数等。 与大喷煤、富氧技术的结合。 • 在提高风温的同时,提高高炉富氧 率和增加喷煤,从而使高风温以煤 代焦的节能作用得以发挥。
热风炉、混风阀操作
2009年实现1280℃以上风温试验前后热风炉、混风操作参数 对比如表2所示,
炉号 1# 2# 3# 4# 新1# 新2# 新3# 鲅1# 鲅2# 5号 1# 2#
炉容m3 4063 4706 4350 4747 3200 3200 3200 4000 4000 4350 2650 2650
焦比(kg/t) 279.7 274.5 283.9 277.2 274.5 283.9 277.2 318 325 305.8 302.2 287.4
1300 1280 1260 1240 1220 1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月)
2008年 2009年
风温/(℃)
3 高风温技术试验研究
2010年月均风温 在1264~1273℃, 截止5月平均风 温为1269℃。
时间(月) 1 2 3 2010年 1264(1281) 1273(1281) 1273(1283) 2009年 1246(1262) 1243(1255) 1247(1259) 2008年 1227(1242) 1238(1243) 1240(1244)
霍戈文艾默尔顿7#
德国布莱梅2# 新日铁君津厂3# 克虏伯曼内斯曼A#
4200
3000 4063 2000
1260
1250 1300 1269
2
试验前首钢风温情况
1970年以前,首钢高炉采用传统的内燃式热风炉,风温 在850~1050℃。70年代末,在首钢1~4号高炉上采用 自主研发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实现风温1100℃左右 2002年,在首钢北京2号高炉上引进荷兰霍戈文热风炉 技术,利用原有的顶燃式热风炉作为预热炉预热空气, 实现风温1200℃。
i 1
N
1
N
Tp
风温均匀性分析
2008年10月与2009年9月和10月的温度均匀指数比较见表1所示
2009年9月和10月的月温度均匀指数大于2008年10月的月均匀指数,可见风 温均匀性有一定提高 从2009年9~10月的日风温以锯齿波的规律变化,故短时间内的风温稳定性 还有待提高。
时间(年.月) 温度均匀指数
煤比(kg/t) 190.9 193.5 185 188 193.5 185 188 171.63 171.67 187.9 156.4 172.2
风温℃ 1225 1245 1231 1243 1245 1231 1243 1214 1210 1242 1210 1259

(Ti Tp )2
时间 (年.月) 灰分/% 2008.10 2009.09 2009.10 12.66 12.65 12.66 S/% 0.70 0.76 0.77 焦炭 M40/% 88.00 88.33 88.35 M10/% 6.49 6.34 6.38 烧结矿 TFe/% 56.97 56.30 56.29 R/倍 1.94 1.95 1.96 煤粉 灰分/% 10.71 10.15 10.20
拱顶温度从1390℃提高到1420℃,空气预热温度从600℃提高 到660℃以上,燃烧期与送风期时间分别比试验前缩短5~ 10min。 最大混风阀开度由30%降为10%,且送风后期,混风阀全关。
风温 (℃) <1280 ≧1280
最高拱顶温度 (℃) 1390 1420
空气预热温度 (℃) 600 >660
4
5 6 7
1264(1279)
1269(1281)
1254(1269)
1254(1262) 1254(1261) 1251(1260)
1241(1253)
1235(1243) 1234(1240) 1237(1244)
8
9 10 11 12 平均 1269
1250(1261)
1277(1283) 1278(1282) 1273(1282) 1277(1282) 1259
高风温影响因素研究
风温约提高18℃,日均煤气流量约增加6万m3.d-1 目前热风炉最高拱顶温度为1410~1420℃ 提高和稳定风温可采取适当缩短燃烧时间与送风时间的方法
迁钢3号高炉高风温试验情况
迁钢3号4000m3高炉在2010年1月投产后,风温不断提高,到6 月份底已实现最高日均风温1281℃,并于7月和8月连续2月实 现月均1280℃风温,
1241(1245)
1247(1263) 1258(1270) 1234(1267) 1256(1263) 1241
3 高风温技术试验研究
迁钢2号高炉2009年风温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宝钢风温高14℃。年均焦比 实现287.4 kg/t,年均煤比实现172.2 kg/t
单位 宝钢
鞍钢
太钢 首钢 迁 安
高炉高风温试验研究进展
报告人:陈冠军
首钢技术研究院
内容
1. 引言 2. 试验前首钢风温情况 3. 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 4. 高风温技术试验研究 高风温试验情况 风温均匀性分析 高风温措施 热风炉、混风阀操作 精料和高炉操作 风温影响因素分析 5.结 论
1 引言
高炉 容积(m3) 风温(℃)
2004年,在首秦1号、2号高炉上引进俄罗斯卡卢金顶 燃式热风炉技术,设计风温为1250℃。 2006年,迁钢2号高炉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顶燃式热风 炉作高温预热和霍戈文内燃式热风炉技术,可实现风 温1250℃以上。
2 试验前首钢风温情况
2007年风温最高的为 迁钢2号高炉,实现 年平均风温1238℃
先后在北京地区2号高炉、首秦、迁钢和京 唐推广应用,不同的是北京地区2号高炉、 首秦、迁钢高炉“3+2”模式,京唐高炉采 用“4+2”模式。
3
高风温技术研究进展
3 高风温研究进展
3 高风温技术试验研究
2008年10月和12月月均风温突破 1250℃
2009年月均风温突破1250℃的月 数达9个 2009年9月连续4月均风温突破 1270℃, 9月和10月试验期的两月内日均 风温1280℃以上风温为29天 短时间的最高风温为1289℃, 日均最高风温为1283℃
2010年 月均风温 (℃) 最高风温 (℃) 824 1018 1162 1218 1261 1266 1280 128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