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二年级下册,第37课时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课件PPT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 解答吗?
例:用18元可以买几顶帽子?
18÷6=3(顶)
答:用18元可以买3顶帽子。
【教材P43 练习九 第6题】
2.
(1)18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18÷3=6(辆) 答:要坐6辆碰碰车。
3.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自主创 编一道题、题型不限并当场解决 及时反馈纠正评价,对所学内容 有巩固作用。
一个计数器8元,求 能买几个,就是求
用除法计算。
56元里有几个8元。
56÷8=7(个)
把计算结果当作已知信息,把总钱数 当作未知信息,用乘法来检验除法。
一个计数器8元,7个一共 是8×7=56(元)。算对了。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想一想:如果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买了5辆玩具小汽车, 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教材P42 练习九 第4题】
1.
(1)买6块毛巾,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可以买几个茶杯?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
问题并解答吗?
(1)买6块毛巾,一共需要多少钱? 求6个5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6=30(元) 答:一共需要30元。
(2)用36元可以买几个茶杯? 求36元里面有几个9元,用除法计算。 36÷9=4(个) 答:用36元可以买4个茶杯。
1. 口算大比拼。
32÷8= 4 63÷7=9 56÷8= 7 28÷4=7 49÷7= 7 32÷8=4
18÷3= 6 81÷9= 9 40÷5= 8 45÷9= 5 54÷6= 9 21÷3= 7
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二级下册数学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标准课件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8个 ,一个大门贴2个,
4 5
三、课堂小结
(1)36里面有( )个6。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 )个热气球。
一共可以贴几个大门?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4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8
(2)2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 )个热气球。
4 多少个
?
(1)8个 ,一个大门贴2个,
6
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
一共可以贴几个大门?
6×5= 30(个)
边的中国结?
(1)36里面有( )个6。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边的中国结?
)人。
(2)编好的18个 能做几个左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人。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已经编好了5个 ,, 需要
边的中国结?
18÷6= 3(个)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6题)56来自565
6
15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7题)
÷
÷
÷
-
+
×
÷
×
÷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8题)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18 )人。 3 × 6 18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8题)
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 3 )人。 18 ÷ 6 3
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含试卷)

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琼海市嘉积镇泮水小学王朝妹教学目标1、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并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学具课件铅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可爱的蚕宝宝,想请同学们给这些可爱的蚕宝宝安排好住的地方。
你们乐意帮忙吗?一、自主探究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要求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
师: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师:到底解答正确吗?我们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活动验证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分铅笔的过程教师小结师:如果老师把要求改动一下,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问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师:该怎样解答呢?生1:求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
师:到底解答正确吗?我们来画图验证一下。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师:比较这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进行总结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用除法解决问题二课堂练习教材练习五第1题四:总结提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老师相信,一切困难都难不住我们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课后练习-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除法解决问题》课后练习【】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用除法解决问题课后练习,供大家复习时使用!用除法解决问题课后练习一、复习铺垫1、对口令。
形式: 62,等于3。
口诀,二三得六 (题略)2、口答算式:有18个皮球,每6个装一个盒子,需要几个盒子?把16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3、引入:你会提出像这样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二、问题探究1、出示例3主幅图,引导学生观察: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着谁在做什么?2、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问题,板书学生的问题)3、逐个解决问题⑴平均每组有几人?你们列式计算吗?根据图你能这个算表示什么吗?⑵可以分成几组?请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意义。
⑶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做法,他们有什么异同点。
4、变换条件⑴师述: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该有几人?⑵同桌计论: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会写出算式吗?⑶学生汇报。
⑷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并写出算式吗?三、巩固拓展1、出示做一做图,引导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你会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2、引导全班学生解答。
3、你还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吗?四、作业有30位小朋友去春游,每组6人,可以分成几组?学校买来24个皮球。
每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一共有30把椅子,平均摆成5列,每列应该摆几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希望为大家准备的用除法解决问题课后练习,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二级下册数学课件 - 2.9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优秀课件资料][优秀课件资料]
![二级下册数学课件 - 2.9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优秀课件资料][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c94b7e427d3240c8547ef66.png)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4题) (1)36里面有( 6 )个6。
(2)20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4 )个。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五第5题)
(1)一个中国结上需要6个
,
已经编好了5个 ,, 需要
多少个
?
6×5= 30(个)
(2)编好的18个 能做几个左 边的中国结?
18÷6= 3(个)
二、指导练习
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越是看起来极简单的人,越是内心极丰盛的人。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树苗如果因为怕痛而拒绝修剪,那就永远不会成材。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生命很残酷,用悲伤让你了解 什么叫幸福,用噪音教会你如何欣赏寂静,用弯路提醒你前方还有坦途。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向你的美好 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激流勇进者方能领略江河源头的奇 观胜景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有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会背弃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谁不虚伪,谁不善变,谁都不是谁的谁。又何必把一些人, 一些事看的那么重要。有一种女人像贝壳一样,外面很硬,内在其实很软。心里有一颗美丽的珍珠,却从来不轻易让人看见。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 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 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时间会告诉你一切真相。有些事情,要等到你渐渐清醒了,才明白它是个错误;有些东 西,要等到你真正放下了,才知道它的沉重。时间并不会真的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它只是把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了。 生活不是让你用来 妥协的。你退缩得越多,那么可以让你喘息的空间也就是越少。胸怀临云志,莫负少年时唯有行动才能解除所有的不安。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昨天的痛! 如果你不努力争取你想要的,那你永远都不会拥有它。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其实每一条都通往阳光的大道,都充满坎坷。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 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我已经看见,多年后的自己。自信!开朗!豁达!努力的目的在于让妈妈给自己买东西时像给我买东西一样干脆。被人羞辱的 时候,翻脸不如翻身,生气不如争气。成长道路谁都会受伤,我们才刚刚起航,必须学会坚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
新版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PPT教学课件

?个
12÷6=2(个) 答:要用2个盒子。
?筒
?筒
12÷2=6(筒)
答:每个盒子放6筒。
有3个人,
这里有18张 画片。
一共有18张画片,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几张?
18÷3=6(张) 答人分6张画片,能分给几个人?
18÷6=3(人) 答:能分给3人。
快乐儿歌
初看题,要认真, 动笔之前先动脑。 题中处处有信息, 仔细分析再动笔。 读题时,心别急, 乘法口诀来帮你。 单位一定要牢记, 检查过后再答题。 只要认真再努力, 一定考个好成绩。
三、巩固练习
1、12筒茶叶,每个盒 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 子?
12筒茶叶
2、把12筒茶叶平均 放在2个盒子里,每 个盒子放几筒?
1、 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6×3 =18 3×6=18
18÷3 = 6 18÷6 = 3
2、列式计算。 (1)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10里面有几个2?
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 只蚕宝宝。
小红
?只蚕宝宝
5×3=15(只) 3×5=15(只)
答:一共有15只蚕宝宝。
二、合作探究
表示什么意思?
怎么解决? 为什么要用除法?
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 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 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二、合作探究
(一)解决“均分”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
?只
?只
?只
15÷3=5(只)
解答正确吗?
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 5×3=15。对啦!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
二、合作探究
(二)解决“包含”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信息,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
教学准备老师:课件。
学生:表格。
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
(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
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
(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
)(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
3、小结。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课时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
学习内容
课本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7~11题,成长小档案。
学习目标
比较熟练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
习题解析
第7题,巩固练
习。
正六边形每条边
长度相等,用乘加解
决问题,帮助孩子从
另一个角度理解有余
数除法的含义。
第8题,综合练
习。
要考虑3种花的
情况,以所能扎的束
数最少的那种花为标
准确定答案。
让孩子
能辩证一地思考问
题,培养思维的全面
性与灵活性。
第9题,综合练
习。
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解决问题。
第10题,综合练习。
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第11题,提高练习。
供学有余力的孩子用。
同余问题,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成长小档案,让孩子从学习的结果、过程、水平、情感与态度等多方面说说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辅导精要
第7题,读题。
指出正六边形6条边,理解每条长度相等,都是3厘米。
答案:3×6+2=20(米)。
检验:20÷6=3(厘米)……2(厘米)。
答:略。
第8题,读题。
“用7枝红玫瑰、3枝百合、2枝康乃馨扎成一束”下划线,换一种角度思考:3种花分别扎成一束,再合在起来;“最多可以扎成(束)”下划线,即要以束数最少的那种花为标准确定答案。
答案:22÷7=3(束)……1(枝),16÷3=5(束)……1(枝),10÷2=5(束)。
答: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3束这样的花束。
反思:为什么是3束,而不是5束?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确定答案的方法。
第9题,整体读题。
把相关的信息连线。
第(1)题,读题:激流勇进每条船坐9人。
我们班44人,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每条船坐9人”,即把44人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答案:44÷9=4(条)……8(人)。
答:该租5条船。
第(2)题,读题:丛林探险每辆车坐6人。
我们班44人,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坐满”下划线,即按每6人一份进行平均分;有两问,是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答案:44÷7=6(辆)……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满6辆,剩余2人。
第10题,整体读题。
“每间大房住6只,每间小房住4只”下划线,用几个房间想像小动物住宿的情况。
第(1)题,读题。
“住大房”与相应的条件连线。
答案:22÷6=3(间)……4(只)。
答:至少要住4间。
第(2)题,读题。
“住大房”与相应的条件连线。
答案:22÷4=5(间)……2(只)。
答:至少要住6间。
第(3)题,读题。
引导孩子对上述的住宿情况进行反思,发现:最终都有空位,造成了浪费。
结合前两题的答案,调整住房方案。
方案一:第(1)题,剩下的4只住小房。
答:住大房3间,小房1间。
方案二:第(2)题,小房少住1间,剩下6只住大房。
答:住小房4房,大房1间。
第11题,整体读题。
理解糖果的总数只能是一个数,而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
用除法进行分析可能的总数。
分给3人的:10÷3=3(人)……1(块),13÷3=4(人)……1(块),16÷3=5(人)……1(块),19÷3=5(人)……1(块)。
都还剩1块。
分给5人的:11÷5=2(人)……1(块),16÷5=3(人)……1(块)。
也都还剩1块。
确定答案:找出相同的总数。
答:袋里有16块糖。
成长小档案。
读方框里的内容。
浏览本单元的课文,指出图中同学的话相对应的课文内容。
再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用肯定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孩子从读、说、听、写等方面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