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中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A卷)命题人:张学真2月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来后,只交答题卡。
第1卷阅读题(90分)一、现代文阅读(4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官印为何由方变圆?在1931年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出现之前,方形印章曾是不二之选。
但是,方形印章在当代中国却有了不同命运,如今只在一个地方硕果仅存——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相反,圆形公章已通行于世。
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文字写在竹简上,印章主要是用来钤印封泥。
《周礼·地官·司市》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记录,当时公私印章都可以称为“玺”。
秦始皇规定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只能称为“印”。
中国印章图案完全由文字组成,字形的形体美对印章布局之美起决定作用,最常见的大篆、小篆和汉篆,宋元以后隶书、楷书和各种宋体书也开始出现在印章中。
由于汉字本身结构,无论采用何种文字入印,汉字整体形状都成方块状,为体现对称之美,从秦代到明清,皇帝、王侯、官署的正式印章都是方形的。
《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对印章的规格和尺寸做了规定。
皇帝、皇后、太后、太子、亲王的玺印称为“宝”或“玺”,用玉和金制作,印钮为盘龙、交龙、蹲龙或龟。
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印章用银或铜铸造,印的边长从三寸四分到一寸九分,厚度从一寸到二分二厘不等。
文官的印钮均为直钮,只有御史的印钮上面有穿孔,便于随身携带,而总督、将军等高级武官的印绶为虎钮。
古代玺印中青玉地位高于白玉。
明初六玺中,等级高的天子之宝、天子信宝、天子行宝是青玉制,次一级的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皇帝行宝是白玉制。
金玺再低一级,主要是皇后、太后、太子用。
这些宝玺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祭天时用“皇帝奉天之宝”,颁发诏书用“皇帝之宝”,祭享百神用“天子之宝”,调兵征伐用“皇帝信宝”,调发番兵用“天子信宝”,册赏赐劳用“皇帝行宝”,赐封藩邦用“天子行宝”等。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C. 月亮躲进了云层。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为什么这样好?C. 他为什么能这样勤奋?D. 他为什么能这样成功?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工作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工作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D. 他跑得像箭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且勤奋。
C. 他聪明,勤奋。
D. 他聪明,且勤奋。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闪耀。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语文试题(A)【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期末语文试题(A)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
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响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
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
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
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
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
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说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日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消遣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遇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当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详细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看法。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word版本

湖南省张家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0道小题,共8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普通人只能从昏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
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在14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出来,对于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来,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
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过自己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
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
莫蒂默说,在西欧,镜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
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
这些肖像画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不管我长得美还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产物。
当人们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
可以说,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
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地方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受到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
新诗中常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现代诗人毕竟是喝传统文化的乳汁成长起来的,各种文化遗传信息显然会在他们的新诗创作中发挥作用。
于是,传统诗歌的意象几乎就从未间断过在新诗创作中的影响。
戴望舒重视选用古典意象,主张从古典意象中孕育新的情绪,或将新情绪诉诸旧意象来表现。
对古典诗歌意象的成功借鉴,使他成为30年代首屈一指的诗人。
他在诗思运作过程中常不经意地拈来古诗意象,从而使诗意显示出葱茏的古雅意味。
有着这样的古意雅情,戴望舒几乎每一作诗,便沉陷于古典意象的包围之中。
连连不断的古典意象启发着他,使得他比其他诗人多了一份灵感的源泉,于是他能写出《雨巷》这样堪称典范的现代诗。
《雨巷》属于戴望舒说的那种通过旧的意象表现新情绪的代表性诗歌。
谁都能一眼看出此诗直接采用了古诗中的丁香意象,但是,戴望舒没有简单地重复表现古典的丁香意象所包含的意绪,而是以古典意象固有的意绪作序引,借题发挥地表现自己新的体验、新的情感。
戴望舒并没有把此诗真的写成“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没有在“愁”字上大做文章,虽然他每每写到“愁怨”“忧愁”,而将这些传统意象的内容赋予了一位假想中的姑娘,这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实际上是他对古典诗歌中有关意象的复合印象的人格化体现,以她的恍惚出现又飘然而逝来表现诗人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情绪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市实验中学大学区校际联盟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卷)高一语文(A)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 肄.业 sì孜孜..以求 zī砥.砺 dǐ訾.詈 cǐB 愆.期 yǎn 义愤填膺. yīng 镣.铐 liáo赎.罪 shúC 箜.篌 kōng 繁芜.丛杂 wū修禊. qì伶俜. pīngD 踯.躅 zhí游目骋.怀 chěng 芰.荷 jì垝垣. yuá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揠苗助长....式做法,已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批评。
B 外界普遍认为,希拉里如果决定参加2016年总统选举,势将脱颖而出....,“最有可能赢得”白宫大位。
C 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不气馁,长此..以往..,口吃的毛病一定能得以矫正。
D 演员张国立曾坦言,为某品牌的食品担任代言人后,数年内如坐针毡....,生怕该品牌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损害自己的形象,更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 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
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 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C 中央纪委研究室日前在中央纪委网站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时指出,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会出现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D 科学追求真实、和谐与完美。
我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也要注意审美鉴赏,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叙事诗。
C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这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D 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5.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B 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C 还顾.望旧乡顾:回头看D 茂林修.竹修:高、长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高.余冠之岌岌兮A 榆柳荫.后檐B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C 逆以煎.我怀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目。
(18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项王军壁.垓下壁:设营驻守B 田父绐.曰“左”绐:欺骗C 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D 若.非吾故人乎若:如果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C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 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 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 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
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
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
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4分)(2)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4分)(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题。
(8分)山中雪后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11(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4分)(2)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梅花的,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怎样的情感?(4分)(三)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3)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4)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2—15题。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
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
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
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