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风格中“理性”的比较研究
(整理)西方艺术史: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义(上)

西方艺术史: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义(上)作者:春华“古典”(classic,classism)一词,含有传统的、典范的意涵,通常是指来源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美的价值或风格。
最早用于文学,十七世纪以后才运用在美术上,当时的学院普遍认为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已为未来立下典范,如文艺复兴也是受到古艺术的启发,才从中世纪的不成熟走向艺术的鼎盛。
所以“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都是指受古希腊、罗马文学、美术、建筑等艺术影响的思潮和美的风格,其特征在追求完美与永恒的价值,强调理性、秩序、明晰,形式上偏好结构的单纯、平衡与比例的整体和谐;精神上则崇尚尊严、高贵、平和等内敛性质。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在十八世纪中叶兴起于罗马,风潮所至,涵盖绘画、雕刻、建筑、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不同领域,甚至连陶器、家俱、纺织品等工艺,都受到影响。
究其成因则有天时、地利环境和人文制度等条件,如庞贝等古城出土引发的“仿古”热潮、美学家温克尔曼对古典精神的推崇,在学院制度中艺术的传承和后来拿破仑的大力倡导等等,都是促使新古典主义高度发展的重大因素。
ㄧ、新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概述(ㄧ)、庞贝等古城出土引发研究热潮十八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两个古罗马城赫克拉宁(Herculaneum 于一七三八年)与庞贝(Pompeii于一七四八年)相继被挖掘出来,引发各界研究古代文化热潮。
庞贝城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东南,西临那不勒斯湾,北靠维苏威(Vesuvius)火山。
这座城市始于西元前八世纪前叶腓尼基人的开发,到了西元前七世纪,希腊人赶走腓尼基人继续统治,到被纳入罗马属地、西元前八十七年成为罗马的自治城市,人口约两万。
西元六十三年,维苏威火山发生过强烈地震。
正当庞贝居民由震灾逐渐恢复之时,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午,维苏威火山又突然喷发,熔岩落地时凝固成石块,覆盖火山附近地面,岩浆奔流,所经之处尽成焦土;接着又下暴雨,挟带着石块和火山灰泥流,将庞贝城整个埋没。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新在哪里——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

新古典主义艺术的新在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学艺术的主要思潮。
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学艺术为典范⽽得名。
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的⼀个新现象。
法兰西⼈作为拉丁民族,是古罗马的继承⼈。
在政治上罗马帝国始终是法兰西⼈⼼⽬中的光辉的榜样。
“帝国”这个响亮的称号是当时法国统治阶级所⼼醉神迷的。
他们想在法兰西的⼟地上恢复古罗马帝国处在奥古斯都时代的那种宏伟的排场,在⽂艺上也很想效仿古罗马的风格。
所以说,法国古典主义的原型是拉丁古典主义。
法国的17世纪被称为路易⼗四时代,这位称霸欧洲的君主不忘建⽴统⼀的官⽅艺坛。
为国王及其统治集团服务的艺术,把古代和当时的思想、天主教和世俗的思想兼收并蓄,并让现实描写带上神话的外表。
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现出严整、⾼贵、酷爱秩序的特点。
他们以希腊、罗马为典范。
套⽤马克思所提到的⼀句话来说,法国古典主义就是穿着古罗马的服装,⽤借来的语⾔,上演世界历史的新场⾯。
1789年法国⼤⾰命前⼣,资产阶级为取得⾰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争取⼈类理想胜利的旗帜,号召和组织⼈民⼤众起来为资产阶级⾰命⽽献⾝。
为取得这⼀⾰命⽃争的彻底胜利,⾸先要在⼈们的⼼理上注⼊为⾰命献⾝的美德和勇⽓,那就是为共和国⽽战⽃的英雄主义精神。
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资产阶级⾰命家利⽤这些古代英雄,号召⼈民⼤众为真理⽽献⾝。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战⽃⼝号和⾐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这种借来的语⾔,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
就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了借⽤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造资产阶级⾰命舆论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服装的特点与特色

新古典主义服装的特点与特色
新古典主义服装是一种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时尚风格,它追求优雅、高贵和典雅的氛围。
以下是关于新古典主义服装的一些特点和特色:
1. 设计灵感:新古典主义服装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古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等历史时期的服饰。
它借鉴了古典时代的优美线条、对称结构以及简约而精致的细节。
2. 剪裁和轮廓:新古典主义服装注重剪裁的精确性和流畅性。
常见的剪裁包括修身的西装、优雅的连衣裙和裙子等。
服装轮廓通常强调身形线条的优美曲线,以展现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优雅。
3. 材质和装饰:新古典主义服装常使用高质量的面料和细腻的手工艺品。
例如,丝绸、羊毛、雪纺等面料常用于制作连衣裙和上装,而金属装饰、刺绣和珠饰则被用来增添服装的华丽感和细节。
4. 色彩和图案:新古典主义服装常使用经典的色彩,如白色、黑色、米色和浅蓝色等,以展现简约而高雅的氛围。
在图案方面,常见的包括希腊键、古典卷轴和罗马柱等古典元素的图案。
5. 配饰和细节:配饰在新古典主义服装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常见的配饰包括带有古典元素的发饰、项链和手镯等。
细节方面,服装可能会采用褶皱、流苏、蕾丝和薄纱等来营造出更加精致的效果。
新古典主义服装旨在将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时尚相结合,其设计和风格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和谐。
它适合那些追求独特和典雅风格的人们,并且在一些重要场合和正式场合中常常被选为着装选择。
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不同态度

古典主义与文艺复兴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时期,它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艺术和文化的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崇拜。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追求回归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精神,认为古希腊古罗马是人类文明的巅峰,是理性、美和道德的典范。
他们研究古代的文学、哲学、艺术和建筑,试图恢复古代文化的辉煌。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模仿古代的风格和主题,创作了许多描绘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历史的作品,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古典主义(17世纪至18世纪)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追求简约、对称和秩序感。
与文艺复兴不同,古典主义并非完全模仿古希腊古罗马艺术,而是将古代的理念和形式融入当时的艺术创作中。
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秩序,追求平衡和完美的表达。
这种风格在建筑、绘画和雕塑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巴洛克建筑中的帕拉第奥式柱廊和尼古拉·普桑的雕塑作品。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更加强调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模仿和复兴,而古典主义则更加注重将古代的理念和形式融入当代的艺术中。
两者都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抱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古代文化具有价值和启示,但在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上有所区别。
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和启示

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和启示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流行于18世纪欧洲的艺术运动,其通过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与现代审美标准相结合来表达对古典文化的追溯与热爱,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再现与延续。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艺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复兴与发展对当今社会仍然产生着深远影响。
而新古典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再评价”,在文化层面上继承并发扬其艺术理念与审美标准,从而对后继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探讨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及其对艺术的启示。
一、对文艺复兴的再现与延续文艺复兴将传统的宗教艺术与古典文化相结合,倡导人本主义、个性主义,主张人类应该追求人本身的完善。
而新古典主义的出现则是一种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再评价”,试图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念与审美标准进行继承与延续。
新古典主义强调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提倡纯粹性、和谐性以及“大美”的理念。
艺术应当始终追求真善美,面对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被社会习俗所束缚,从而强调了作品内部的秩序感。
新古典主义的延续与复兴,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得到了铭刻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永恒展示,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赋予了人类文化更丰富的内涵与样式。
二、对当代艺术的启示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库,新古典主义的延续与发扬,为当代艺术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启示。
以中国古代山水画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山水画正是体现了这种观念。
新古典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纯粹性与和谐性,而中国山水画在色彩、意境、态势上均能体现这种美学标准。
因此,结合新古典主义的美学理念,可以将山水画在当代艺术上进行再评价,并进一步发挥其文化价值。
此外,新古典主义所强调的道德伦理观也能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价值观的基础。
当代艺术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如何“应对传统,与时代同行”,新古典主义具有很好的哲学借鉴和思想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

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建筑风格分类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也是建筑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在欧洲,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欧洲常见的建筑风格进行分类介绍。
一、古典主义风格1. 古希腊式建筑古希腊式建筑是指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在柱子、凹槽和三角形等元素上表现出来。
典型的古希腊式建筑包括雅典卫城和巴塞罗那神庙。
2. 古罗马式建筑古罗马式建筑是指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并在罗马帝国时期达到鼎盛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并采用了许多创新性技术,如拱门、穹顶和圆形剧场等。
典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包括斗兽场和万神殿。
二、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2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注重尖拱形和尖顶,在构造上采用了许多复杂的技术,如飞扶壁、扶壁拱和玫瑰窗等。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巴黎圣母院和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三、文艺复兴风格文艺复兴风格是指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包括佛罗伦萨大教堂和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四、巴洛克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是指起源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装饰性和华丽感,并采用了许多曲线形状、雕塑和壁画等元素。
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包括凡尔赛宫和圣彼得广场。
五、新古典主义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对称和比例,并采用了许多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元素,如柱子、凹槽和穹顶等。
与文艺复兴式不同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加简洁明快。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包括白宫和卢浮宫。
六、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是指起源于20世纪初期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并采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技术,如钢铁、混凝土和玻璃等。
现代主义建筑通常具有简单明快的线条和大胆创新的设计。
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包括悉尼歌剧院和纽约联合国总部。
古典主义艺术特征

古典主义艺术特征古典主义艺术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至18世纪中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它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启发,强调理性、秩序和对称。
古典主义艺术在建筑、绘画、雕塑等不同领域都有显著影响,并且为后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古典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理性和秩序古典主义艺术强调理性和秩序,追求对称、均衡和完美的形式。
它摒弃了文艺复兴时期自由和奔放的风格,强调明确的形式和规则。
建筑师、画家和雕塑家用几何图形和严谨的布局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感受到稳定和平衡的力量。
二、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借鉴古典主义艺术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深刻借鉴。
艺术家们通过研究古代雕塑、建筑和文学作品,重新引入了古典的艺术元素。
例如,古典主义建筑中经典的柱式和拱门是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中得到启示的。
三、对称和比例对称和比例是古典主义艺术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艺术家们注重画面、建筑和雕塑的整体均衡。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使用对角线和横竖交叉线来创造出对称的布局。
在建筑中,使用对称的柱廊和中轴线等手法,使整体建筑高度和比例协调一致。
四、高雅和庄重古典主义艺术追求高雅和庄重,强调尊严和庄严的氛围。
艺术家们通过使用素材和色彩的精细处理,以及细腻而复杂的绘画技巧,营造出一种典雅的氛围。
五、叙事性和神话题材古典主义艺术常常以叙事性和神话题材为主题。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表达人类的高贵情感和伟大事迹。
这些叙事作品通常通过绘画、雕塑和建筑来呈现,旨在传递一种崇高的价值观。
六、光照和透视古典主义艺术注重光照和透视的运用。
艺术家们通过精确的阴影和光线处理,创造出形式的深度和现实感。
这种技巧使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
七、人体解剖和比例古典主义艺术家们对人体解剖和比例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准确地描绘肌肉和骨骼的结构、关节的移动和身体的比例,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和立体。
古典主义艺术在18世纪中期逐渐衰落,被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所取代。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

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中“理性”的对比一共同点:理性人文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启蒙主义文学潮流分别兴起于16世纪、17世纪以及18世纪。
这三种文学潮流都以理性著称。
所谓理性,简言之,就是“把一切现象都归因于自然而不归于奇迹的倾向”[1],这是明显区别于此前中世纪的一种思维方式。
文艺复兴掀起的人文主义思潮发源于意大利,文学上,意大利的彼特拉克创作了《歌集》,薄迦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他们通过颂扬爱情、赞美人现世的幸福,首先把理性思维的发出者——人彰显了出来。
肯定人的情感的正当性,肯定人的宝贵,这是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多少有的特点,也是贯穿文艺复兴的一个主题。
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认知能力,使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世界。
这样的理性苏醒不仅体现在人文主义文学当中,更使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形成飞跃。
这些都是理性的表现形式。
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理性又着重表现为个人情欲的对立面,成为捍卫荣誉、高贵的力量。
这样的思想和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理性就是良知,人人都有,他肯定人的理性,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为古典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法国是古典主义的大本营,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和拉封丹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高乃依创作的悲剧《熙德》上演,引起轰动,这部悲剧反映的就是义务和感情之间的矛盾。
随后创作的《贺拉斯》,反映的也是为了民族大义放弃个人恩爱。
虽然这些作品之中反映出来的已经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但是,理性在另一个侧面得到了发扬。
启蒙主义更是和理性密不可分,黑格尔说“认识理性法则的合法性称为启蒙”[2]。
启蒙主义者们把自己看作是整个受苦人类的代表,把一切制度和规范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批判旧的,并且描绘出一个自由平等、普遍幸福的“理性王国”。
由此可见,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三个文学潮流中都暗暗涌动着一个不安的力量:理性。
但是,三个时期的理性又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分析他们之间的区别就非常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风格中“理性”的比较研究
摘要:
从设计史的发展来看,文艺复兴风格与新古典主义风格,都是理性设计思潮的体现。
两者试图把科学与艺术进行理性的结合,并广泛影响了当今建筑风格。
本文主要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风格与新古典主义建筑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包括设计中“理性”的形成因素、“理性”的设计思想,“理性”的特征、等方面。
研究目的是深入认知文艺复兴风格与新古典主义风格,挖掘两种风格中“理性”设计的内涵,尝试分析两种“理性”设计的优势和对以后建筑实践的借鉴之处。
提纲:
1.概念定义
1.1文艺复兴风格
1.1.1定义
1.1.2风格特征
1.2新古典主义风格
1.2.1定义
1.2.2风格特征
2.“理性”的形成因素分析
2.1时代背景及发展趋势
2.1.1 文艺复兴风格“理性”形成
2.1.2 新古典主义“理性”的形成
2.2形成原因
2.2.1 文艺复兴风格“理性”形成原因
2.2.2 新古典主义“理性”的形成原因
3.“理性”的表现分析
3.1文艺复兴风格
3.1.1“理性”的特征
3.1.2 案例分析
3.1.3 小结
3.2. 新古典主义
3.2.1 “理性”的特征
3.2.2 案例分析
3.2.3 小结
4. 两种风格中“理性”的对比分析
4.1 “理性”设计思想的对比
4.1.1 相同点
4.1.2 不同点
4.1.3 小结
4.2“理性”形成因素的对比
4.2.1 相同点
4.2.2 不同点
4.2.3 小结
4.3 “理性”表现形式的对比
4.3.1 相同点
4.3.2 不同点
4.3.3 小结
5. 总结
5.1 “理性”设计的特点与规律
5.2 借鉴之处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