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新变化,如战后重建、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等。
2.掌握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冷战格局的形成、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衔接:导入新课时,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授新知时,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程内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总结归纳环节,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布置作业小结,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内容与过程衔接紧密,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看看自己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思考问题。最后,我给予学生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通过总结归纳,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在案例设计中,我以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接着,通过展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革以及科技革命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人教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九年级历史教师学习教案PPT

人教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九年级历史教师学习教案PPT

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4
增长率(%)
9 8
战后繁荣
7
6
5
4
3
2
1 1950
进一步发展 进入“新经济”时代
1982
-1 1955 1965 1975 1985 1994 1999 年份 -2
(数据出自教材配套地图册)
增速放缓
(二)日本的崛起
战 后 的 日 本
—— 九下《世界历史》
材料五: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等对 策,即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优先发展农业和重工业。
——世界历史九下《教师教学用书》
引进科技,创新科技 发展教育
恰当的经济政策
三、社会保障制度
1、过程(建立、扩大、发展)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实行养老、失业保险
二战后
美国修订 《社会保障法》
材料三:1956年日本政府在《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今后 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为此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和西 欧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扩大投资,扩建新企业,采用 最新技术设备,为日本的国民经济现代化打下了雄厚的物质 技术基础。
——世界历史九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行 政费用的五分之一,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人 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国家财 政负担加重。
欧洲
走向联合


美国
出现“新经济”


崛起成为资本
选自《雨果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程曾厚译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日本磁悬浮列车
教学设计特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教材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 ‘新经济’ 的出现” 三个部分,用“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 明天”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 应用新颖的材料,发掘教学资源,立足历史, 呼应现实,培养学生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学 习 延 伸 分 析 讨 论
请同学们思考“和谐社会”“小康 社会”与“福利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 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 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 门。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 游等服务行业。
应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建立政府 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 的“混合经济”
分组讨论:
伟人小平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 就是好猫。又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计划与市场具有互补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 积极作用: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一定 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消极不足: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加剧了 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97年 金融危机、美01年经济衰退)
(4)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上 帝 在 工作 上 人员 通过 网 因特
检测鞋质量的机器 网接 收各 地的 订单
即兴演讲:
同学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 来,你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合作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是战后最主要的变化;
6
[键入文字]
当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争论集中于干预的程度问题上;
自由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一战后;
[键入文字]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技能: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1
[键入文字]
运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
危机。
〖知识补充〗
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1960年建立。
5
[键入文字]
⑷表现
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
于是。滞胀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顽症,影响到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不断寻求解救危机的对策,但似乎都未见成效。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初,里根上
台后,才稍有改变。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
实质:国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干预。
问题: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⑶制约因素
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课堂小结】
【习题解答】
本课测评
【作业布置】《立体设计》
【备课札记】
8
[键入文字]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_3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_3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课标解读:1.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这一单元,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以及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四节内容。

本课为这一单元第一节,重点是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三次科技革命、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等方面来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但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依旧比较薄弱,且历史分析、理解能力稍差,不能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灵活的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课量大涉及慨念多,同时,教材选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五方面新变化之间的关系没有表述,会给学生学习带来难度。

所以要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多媒体直观浅显、生动活泼的方式表现给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显示二战后留下的垃圾和废墟。

在满目疮痍的氛围中,问“如何重建家园”,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与反思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统一的货币,欧盟有自己的盟旗,同时,还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序曲作为盟歌。

欧盟的主要机构有欧洲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联盟委员会和欧洲法院等。

呈现材料一、欧洲战后初期的困难“欧洲是什么?是废墟,是遗骸,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地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远去,欧洲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当代西方史学家问题:战后各国为何走上联合自强的道路?他们是怎么走上联合的道路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欧元》和《欧盟护照》展示发展趋势: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组织规模逐步扩大;师:欧盟不仅加强了成员国内部的联系,也积极谋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

咱们中国和欧盟就是好朋友。

(图片展示)三、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播放视频发达国家日本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思考问题观看视频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指导学生以史为鉴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指导学生回顾所学到的有关美国的知识,总结归纳美国的崛起历史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归纳美国、欧盟、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1、和平的环境;2、科技的推动;3、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

小试牛刀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哪一国家?(2)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日本,其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3)根据上述材料,促成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因素有哪些?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局限于表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事例。

4.讨论话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制度的完善、经济计划的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2、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济济发展的周期性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探索的调整。

二、教学核心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引导讨论法、活动探究、讲练结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
开始于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以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如此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让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推进新课
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师生合作回忆上节内容:罗斯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
不仅开创了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同时在战后影响西欧各国也普遍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材料分析:
一位西方的历史学家指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曾经在战后(二战)广泛受到信奉的凯恩斯理论(即国家
干预经济的理论),头一次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合作探究】:
.战后,凯恩斯理论为什么会”广泛受到信奉“?
2.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又”遭到了人们的怀疑“?
.(1)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美国摆脱危机
(2)战后2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
什么是滞胀?
表现:生产停滞;通货膨胀;物价猛涨
简单介绍:1973年石油危机
面对这种困境,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解决?
调整:建立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相并存的“混合经济”
过渡: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战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贫富分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西方国家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二、
建立“福利国家”
播放材料: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社会有一张梯子
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合作探究】:
材料中的“梯子”和“安全网”是指什么?
建这张“安全网”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缓解贫富悬殊带来的矛盾
内容:建立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
险、教育在内的福利制度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播放材料: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

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

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

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XX欧元。

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

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

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合作探究】:如何看待“福利国家”?
评价:积极-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消极-加重财政负担,助长惰性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含义: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行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而言,并为其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教育、法律、旅游等服务行业。

播放材料:
材料一: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材料二: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共同探究: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和比重大大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和比重迅速上升。

四、“新经济”的出现
含义: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播放材料:
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新经济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新经济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新经济是否预示美国经济一直繁荣下去?
【合作探究】: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XX年起,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
(三)、课外拓展
我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献计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