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四).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授课时间】【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
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
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
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复习内容及过程:一、中考要求: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梳理及阅读指导:记叙文知识要点: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2、记叙的顺序和记叙的人称3、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归纳4、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辨析记叙文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三、记叙文答题技巧: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开放性题目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复习学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学案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其中包括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后者则专指以叙事、记人为主,且具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一类写实性文章。
中考语文记叙文考试说明: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中考记叙文考点知识:第一、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第二、分析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
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第三、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第四、了解记叙的人称。
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文常见的人称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五、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内容是要详写的,相反,与文章中心有关系但关系不密切的是要略写的。
第六、分析描写的作用。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还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主要方法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
2019年最新版中考语文专题: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具体到记叙文,中考要求有以下4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重点是: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占较大比例。
②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份额最大。
由于中考语文将逐步过渡到最终只考读写,因而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加大,而中考现代文阅读又一向以记叙文为主要考查文体,所以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河山”。
③选文课内课外并举,课外选文逐渐加大。
甲卷的阅读题选文目前还是一段课内一段课外,乙卷则多是取自课外。
总体上看,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是势在必行。
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也是实行“一纲多本”后保证公平竞争所必需的。
④选择题主观题并行,主观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选择题在考查的覆盖面、阅卷的客观性上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题型优势,但它忽略对过程的考查,忽视对语言表述的考查等弱点正日益暴露出来。
鉴于此,前些年重选择题轻主观题的倾向正在得到纠正,目前主观题正呈现上升的势头。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doc_PDF压缩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赏析语言教案设计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语句赏析,加点词语表达的好处等,如:2013河南《放学》第9小题等,2010年河南《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第10小题。
本节主要如何语言赏析。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赏析已有所了解,能找出文章中精彩语句,但不会对精彩语句进行点评,答题思路不清。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语言赏析,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复习目标教学活动两类结构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语言赏析,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考察的角度与方式主要有1、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2、赏析修辞3、赏析细节描写4、以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语言赏析的常考题型,并试着总结做题方法。
(一)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第137页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二)2013河南《放学》品读第7-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三)2100年河南中考《漓江情韵》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解析下列试题,总结答题思路。
(一)2014河南《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第137页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
(1分)“旧迷彩服”1、从文中指“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
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文学常识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 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一、春秋时期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
《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
明代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1、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
课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2、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3、《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
《庖丁解牛》三、西汉1、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能正确识别和分析记叙文。
2. 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段落大意的方法快速理解记叙文。
3. 训练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法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和评价记叙文。
5. 培养学生在中考中应对记叙文阅读题目的信心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3. 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4. 记叙文的事件发展分析5. 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分析6.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7.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8.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记叙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答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事件发展分析、环境描写分析、写作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记叙文的各种特点。
3. 练习法:设计记叙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题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结构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环境描写。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4. 第四课时:介绍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5. 第五课时:进行记叙文阅读练习,讲评答案。
6. 后续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
7. 结束语:总结本专题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记叙文阅读的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记叙文 记叙的顺序和作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记叙的顺序和作用教学设计记叙的顺序和作用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画人物形象,使其个性品质更鲜明,插叙设计说明:1.版面设计要求:字体:宋体五号字。
页面设置:A4纸纵向页边距均为2cm。
2.框架:提供的样案仅为参考,可加入学校和个人特色,但总体框架不应改变。
一、引入回顾几篇文章的写作顺序《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羚羊木雕》《智取生辰纲》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标出起止段。
(一)《娘》(1)“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2)“娘晓得。
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
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3)“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4)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
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5)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6)娘不识字。
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
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
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
故意克扣柴的重量。
娘气得不行,只有哭。
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7)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
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
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
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
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
娘只有一个办法一一借!(8)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
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四)一、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2.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根据要求合理想象。
二、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感情,归纳主题思想。
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根据要求合理想象。
三、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流程:(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1.点击中考例(1)《超级智能住宅》第3题: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小说主题:你的问题:你的理由:答案小说主题:科技能给人类带来便利,也可能带来危害。
你的问题:超级智能住宅真的好吗?你的理由:刚建成时,住宅为主人的服务可谓体贴入微,后来却想要摆布女主人,又试图控制男主人。
例(2)《丑兵》第4题:“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探究“人生课”在全文中的深刻意蕴。
(5分)答案:对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
(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
)例(3)《时间存折》第5题:有人认为,史力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认为章文心才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为什么?(6分)答案:(6分)观点一:同意史力是主人公。
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
“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
小说叙述了史力在章文心家做义工的三年零五十个小时里,学习做人、做学问的事情。
②从小说行文看,史力在文中有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围绕史力记叙了他领取、使用、丢失、再得、转交“时间存折”的事情。
③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写史力,着力叙述他的“再造”,以此表现“修德修文”对人“再造”的重要性这一主题。
观点二:同意章文心是主人公。
理由:①从小说的标题来看。
“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工时间的存折。
小说叙述的是章文心如何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义务帮助史力“再造”的事情。
②从小说行文看。
小说虽然起笔写的是史力,但收笔却在章文心,并借史力之口赞美章文心,点明小说主题。
③从具体表现来看。
小说写史力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章文心,另一方面是为了衬托章文心,用史力的“再造”衬托章文心“德”“文”之高。
(表明观点,给2分;判断理由,给4分。
判断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
言之成理即可。
)讨论:比较以上三道考题,从提问的角度看,有何不同?提醒:例(1)直接提问主题是什么;例(2)要结合主题来探究关键词句的意蕴,把握思想感情;例(3)结合主题来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小结提问方式:1.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或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2.结合主题,谈谈你对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研读全文,判断主人公是谁,并说明理由?等等。
2.思路引导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主题的表现形式:(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探究方法(1)分析文章题目,由题目把握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由此把握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中心句,由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4)分析文章主要人物的言行,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把握中心思想。
(5)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议论抒情句,由议论抒情把握中心思想。
另还要考虑小说背景环境、情节发展、语言感情色彩、整体倾向等。
提醒:主题概括常用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3.概括主旨答题模式:主要内容(写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写)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刻画了xx的形象,抒发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表现体现……的精神品质/感悟思考……的人生现实/感慨呼吁……)4.小试牛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冲进风暴逃生(米歇尔史密斯)莎拉四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
她的爸爸是一个渔民,买不起房子,莎拉只好在小小的渔船上长大。
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打鱼挣的钱只够生活,交不起学费,她只好依旧住在船上,还要忍受孩子们的嘲笑。
海港里渔船很多,渔民们都是日出打鱼,日落而息。
一天傍晚,爸爸在船舱里喝着酒,莎拉自己坐在船头,看管着爸爸打到的一些鲑鱼。
忽然,莎拉看到海平面上腾起山一样高的乌云,风也渐渐大了,船随着波浪摇晃起来。
莎拉从小到大还从没看到这样凶猛的风暴,赶忙扶着栏杆跌跌撞撞地跑进船舱,喊着:“爸爸,快醒醒。
”“什么事?”她的爸爸摇了摇酒瓶,嘴里咕哝着问。
“爸爸,暴风雨要来了,咱们上岸躲躲吧。
”“管它呢。
”她抓着爸爸的肩头摇着他,爸爸的头撞在船帮上,他叫了起来你到底要干什么?”“爸爸,咱们走吧,这次的风特别大。
”爸爸终于醒了酒,他出了船舱,乌云已经压了下来,狂风卷着巨浪冲了过来。
“爸爸,你在干什么? ”“莎拉,要是咱们不把船驶离码头,大风就会把它吹到码头或礁石上。
我们必须出海,这样才能保住船,活下去。
”就这样,这条小船一头扎进暴风雨里,浪涛一下下撞击着船帮,莎拉吓得紧紧抱着爸爸,他正在掌舵控制着船,向着大海吼了一声:“我们能战胜你。
”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黑云翻滚着;在他们前方,狂风卷着黑色的巨浪迎面扑来,浪尖上泛着白色的水沫,劈头盖脸地打在他们身上。
莎拉的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她吓得尖叫一声。
爸爸一手握着轮舵,腾出另一只手拉住了女儿。
就这样,他们熬过几个钟头,风小了很多,海浪也平静下来,天开始变晴。
父女二人仍然握着手安慰对方。
他们开始掉转船头,驶向岸边。
回到港湾后,四处一片狼藉。
木架搭起的码头不见了,几十条渔船漂被撞得千疮百孔。
只有莎拉和爸爸的船安然无恙。
莎拉抱着爸爸说:“爸爸,你是个英雄。
”“我不是英雄。
”爸爸握住她的手,“莎拉,是你救了我们。
”“爸爸。
”她激动得流下眼泪,“我们一起战胜了暴风雨。
”(选自《特别关注》2012年11期) 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谈谈你对“冲进风暴逃生”理解。
(5分)答案:情节:莎拉父亲在暴风雨来临时,不退反进,把船驶离码头,冲进风暴,保住船只,得以逃生。
主题: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危险,要以勇敢无惧的姿态直面这一切,迎接挑战,才能获得新生。
请学生亮分,并给出评分理由。
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
(二)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根据要求合理想象。
1.点击中考例(1)《逍遥游》第5题:贺先生的为人处世与他的读书治学密不可分,联系你的读书经验,简要谈谈读书对你的影响。
(3分)答案:《论语》显现出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呐喊》充满了对黑暗统治和丑陋现象的痛恨;《巴黎圣母院》洋溢着对爱、对人道主义的向往,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它们教会了我欣赏并弘扬真善美,厌恶并摒弃假丑恶。
(3分)例(2)《栅栏两边苹果甜》第6题: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3分)【链接材料】周国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幸福喜欢捉迷藏。
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找寻它。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将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找寻它。
”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经意间已被握在手中,可是我们却不曾感觉到它,仍在苦苦地寻觅着。
幸福在哪里?文中的艾尔和胡安已经找到,你是否也已经把幸福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获得幸福。
(不少于50字)答案: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摆正心态,对于生活不能奢求;其次要有善于发现幸福的慧眼,亲人的细心呵护、朋友的温馨话语、师长的真诚帮助等都是我们的幸福,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懂得珍惜拥有的幸福。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即可。
计3分)常见提问方式: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2.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2.思路引导这类题型往往是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能力,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
(结合人物、主题等)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3.概括方法解题策略: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4.小试牛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应聘(李桂芳)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到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就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念中学时母亲的书法作品就曾得过奖,所以她的字写得很漂亮。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过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呢。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着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进来,还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吗?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有些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都让他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下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