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5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15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15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方法对收治的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中单发病灶12例(80.0%),2个病灶2例(13.3%),多发病灶1例(6.7%),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灶多发,累及腹直肌,术后给米非司酮口服,所有病例腹壁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结论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对剖宫产后腹壁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异位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等处。

数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腹壁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逐渐增多,该病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为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22~28岁,平均26岁,均为腹壁横切口,15例患者均有孕足月剖宫产手术史,术前均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

其中12例患者为单发肿块,占患病总数的80.0%,2例患者为2个肿块,占患病总数的13.3%,1例患者为4个肿块,占患病总数的6.7%,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至5年。

1.2 临床表现⑴症状:15例患者均有下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处或周围疼痛性肿块,13例为规律性疼痛,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明显,月经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2例肿块疼痛呈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⑵体征:下腹部手术瘢痕处或周围触及1~2个或2个以上不规则肿块,直径1~5 cm,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较硬,活动度差,基底固定,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 吴 惠
南京 200 10 6 南京医科大学 附属南京第一 医院妇产科 ,江苏
【 摘 要 】 目的 :分析剖 宫产术后腹壁 切口子宫内膜 异位 症的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及预 防。方 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 院2 0 05 年1 2 0 年6 月一 0 9 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l 例患者的临床 资料。结果:该1例 患者发病时间术后l 个月一 年,均手术切除 ,全部 5 5 1 3 I 期愈合,随访卜2 年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结合症状 ,体征,诊断不难,手术是有 效的治疗措 施,精 细,规 范的剖 宫产手术操作是 预防腹壁 切口子 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中图分类号 】R 1. 1 7 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 7( 0 0 4 0 9 l 0 7 8 1 2 1 )2 — 6 一
束后疼痛缓解,肿块稍缩小 。检查:腹壁切 口瘢 痕部位触 及 结节状肿块 ,直径2 7 m — c ,质韧 ,活动差 ,有轻压痛 ,基底
宽 ,边 界 欠清 。 1 2 辅 助 检 查 彩 色 超 声 显 示 腹 壁 皮 下 或肌 肉层 内低 回 声 .
区,边界不规则,无完整包膜 ,内部未见血流频谱 ,同时行妇 科B 超等检查 ,无患者提示合并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 。1 5 例中6 A 2 值 略增 高,平均值3 . u m ,该值是否升高与 例C 15 86/l 肿 块大 小无相关性 。 1 3 方法与结果 1 例患者均 采用联合麻醉 ,手术切除范 . 5 围距病灶周边o 5 1m ,锐性 切除全部病灶 。1 例肿块位 .- c处 2 于皮下 ,3 例肿块侵及 筋膜 。均 于切 除后缝合创 面,术后常
1例 继发于足 月剖宫产术后 ,2 3 例继 发于剖宫取胎术后 。腹 壁 横 切 19 , 纵切 口6 。主 要 表 现 为 腹壁 切 口出现 不 同程 :例 = 1 例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临床分析

全、 有效 的 。该 组 7 2例 患者 , 术后 均无 明显 并发 症 ,
且住 院 时间 短 , 得推 广应 用 。 值
参考 文献 :
[ ] 郎 景和. 世纪 的妇 科 腹腔 镜 手术 [ ] 1 新 J .中 华 妇 产 科 杂 志 ,
2 0 ,3 :2 9 — 2 . 0 4 9 8 91
维普资讯
河 南 职 工 医学 院 学 报
V0.1 No. t20 7 1 9 5 Oo . 0
J u n l。 n n Me ia ol g o tf a d W。 k r o r a fHe a dc 1C i ef rS a n r e s e
院 20 年 1 ~ 04年 1月 收 治 的 1 01 月 20 8例 剖 宫 产 术 后 腹 壁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的 临 床 资 料 。 结 果 1 8例 均 行 B 超 检 查 , 示壁 内低 回声 肿 块 , C 15均有 不 同 程 度 升 高 。1 提 查 A2 3例 术 前 于月 经 来 潮 行 肿 块 穿 刺 细 胞 学 检 查 。 1 8例
及 时进行 盆腔 冲 洗 。 因此 , 在 术 前 最 大 可 能地 应
明确 诊 断卵巢 囊 肿 与 卵巢 癌 , 免 对 卵 巢 恶 性 肿瘤 避
患者 施行 腹腔 镜 手 术 。该 7 2例 患者 均 在 术 前 接受 B超 检 查 , 时 行 肿 瘤 相 关 标 志 物 如 A P E 同 F 、 A、 C 2 、 H G 等 辅 助 检 查 , 助 筛 查 良、 性 肿 A15 血 C 协 恶 瘤 。从 本组 病 例 结 果 来 看 , 果 经 严 格 、 致 的 如 细 术前筛 查 , 明腹 腔 镜 手术 治 疗 卵 巢 良性 肿瘤 是 安 证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析郭红娟(闻喜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山西闻喜043800)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盆腔,也可发生于尿道、膀胱、肠道、三角肌、肺部、皮肤等处。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发生在腹壁瘢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盆腔手术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直接种植或子宫内膜经血运或淋巴转移所致[1]。

近年来临床行剖宫产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随之相应增多。

我院从2009年1月到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剖宫产术后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低,仅为0.03% ̄0.47%[2].我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年龄24~45岁;痛经明显5例,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明显者6例,性交时痛者3例。

异位病灶出现时间多在剖宫产术后6个月 ̄1年,有报道长达21年[2];我院统计为5个月 ̄3年发病,平均为1.5年。

均在腹壁切口瘢痕处发现肿块,并于经期或经期前后肿块增大,经期后肿块缩小,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

触诊时可在腹壁切口的瘢痕周围触及不规则结节状包块,质地韧性大或呈现实性包块,多有压痛,肿块大小1.0cm ̄5.0cm,盆腔检查多无异常。

6例行腹壁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有3例合并感染。

1.2方法直视下行病灶彻底切除术,年轻人一般采用保留子宫及附件(尽量保留双侧),只是切除病灶,分离粘连,重建卵巢,修复组织;年龄接近绝经期,尤其病情重,有过复发的患者采用根治性手术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

手术时尽可能避免卵巢内膜囊肿破裂,囊液流出时应尽快吸尽、冲洗。

2结果切除的肿块切面呈现暗红色致密蜂窝状,外周为较厚的纤维包膜,内侧面光滑,外侧面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

内膜异位病灶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5例,3例累及腹膜。

3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原本在子宫腔里的内膜移位至子宫腔以外,散落在卵巢上,就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散落在盆腔,就形成盆腔内异症;异位在子宫肌层就形成了子宫腺肌症。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2 0 , () 6-6 . 0 1 65: 1 3 3 2 2
剖 宫产后腹壁切 口子宫 内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常 淼
( 南省确 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 确 山 4 3 0 ) 河 6 2 0
【 要 】 目的 分析 剖 宫产 后 腹 壁切 1子 宫 内膜 异 住 症 的诊 断和 治疗 方 法 。方 法 对 河 南省 确 山县 人 民医 院 20 摘 2 ' 06年 1月至 2 0 年 1 4 09 2月 7

外资料显示 宫颈癌发病年 龄趋 于年轻化 ,且3岁 以下宫颈癌 出现呈上 5 升趋 势 ,尤 其未婚但 已有 性生活 的年 轻妇女 ,故 本资料显示 的有一定 的局限性 。所 以加强生殖健 康知识 的宣教 ,提高 自我保 护意识 , 倡 提 对 有性生 活史 的适龄妇 女每 12 - 年进 行 宫颈病变 的筛查 ,对 于 宫颈癌
中图分 类 号 :R 1 .1 7 1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1 4 0 7- 2 6 1 8 9 21 )2 - 28 0 或肿 块 ,其肿块 特点 为有 实质 感且 边界 模糊 并有 一定 的压痛 ,在 月
经期病灶 增大 明显 ,月 经后缩小 ;肿块大 小为1 c 1 c  ̄ . m . mX . m 55 X 3 6 c 5c . m;肿块距切 口12m;患者皮肤 正常 ,盆腔检查未 见异 常 ;两组 9  ̄c
28 ・ I 饼 冤 ・ 7 陌床
在6 0 例 3 岁- 0 0 0 6 岁筛查妇女 中发现宫颈癌 6 ,占总数的 5 例
110 ICN I ( 原位癌 )8 lCN I /00 I I 级 包括 I 例 II 级累及腺 体2 。手 术的 例 l例患者 中活检报告有空泡 变性 的1例 ,占 9. 6 5 3 %。追访在本 院及外 7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
病 原检 测结果 出来前指导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的依据 。当然 ,C P R 是一
是婴儿 时期 的主要死亡原 因。一年 四季均可发病 ,病原体 以细菌 、病 毒最为常见 。近年来 ,随着抗生 素的广泛应用 ,介入性操 作的增多 , 肺炎 的病 原种类也发生改变 ,本组资料显示 ,3 0例肺炎患 儿中痰培 6
[ . 医学, 0,5 1)14 . J 重庆 ] 2 6 (3 f 7 0 3 2
[] G l hMSMa c ie G u k R e a. p o ig da n s c 4 ui , t hn r c s A, lc , 1 m r vn ig o t t I i
a c r c fb ce ilph r g tsb a a in -Sme s e e t c u a y o a tra a y ii y ne rp te t a urm n
速 ,一般于感 染后4 6 合成 明显增加 ,半衰期短 ,有效治疗 3 7  ̄h - d即
等综合 考虑,同时密切观察疗 效 ,及时调 整治疗 方案。 参考 文献
[] 沈晓 明 , 卫 平 . 科 学 【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8 1 王 儿 M] 7 北 人 20:
27 — 7 3 2 9.
很快 下降,被认为 是肺炎早期诊断和随访 的最佳 指标 。临床上支气 川 管肺 炎病原 的确定相对 比较 困难 ,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病 毒分离 ,但 阳性 率低 ,不 便早期诊断 。本研究 发现 ,16 3 例痰培 养提示细菌 感染 性肺 炎患儿 ,l8 例人 院时C P l R 增高 ;而24 痰培养 阴性患 儿,仅5 2例 8 例人 院时C P R 增高 ,两者 比较差异 显著。提示C P R 对病 因的分析 具有

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经验交流剖宫产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杜茂娟作者单位3 天津市武清区妇幼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但大多数发生部位在盆腔。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增加,发生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不同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由于妊娠期的蜕膜均有种植能力,可发生于会阴及腹壁切口。

它虽然不危及生命,但是,周期腹壁包块增大和经期疼痛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痛苦,症状严重的还需要切除病灶。

现将我院收治的15例异位症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患者年龄25~39岁,平均3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6个月~5年。

但大多数在术后1~2年内发病,病灶大小为3.2cm ×5.6cm ,均为单发病灶。

1.2 临床症状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壁切口疼痛性肿块,经期增大,经后缩小,经过3~7d ,局部疼痛消失,具有典型的周期性,15例患者均为腹壁切口周围可触到大小不一的肿块,肿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质韧或呈实性,活动度差,病灶表浅者,经期局部呈紫蓝色。

1.3 治疗方法 因诊断明确,15例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切口周围肿块切除。

术中见13例病灶位于腹直肌前鞘,2例累及腹膜,但无侵入腹腔者。

术中锐性分离肿块于病灶周围正常组织2cm 处切除肿块,累及腹膜者,切除累及腹膜及其周围1cm 的正常腹膜组织。

术中手术范围应尽量完整干净的切除病灶,勿将病灶切开以保证无病灶残留,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7d 拆线出院,出院后均未用任何药物,如:丹那唑和孕三烯酮等治疗,随访1~5年无复发。

3 讨论3.1 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1],而本院诊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与手术有关,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术中子宫内膜的种植有关。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在 产 科 被 医 生 广 泛 应 用 和 被 产 妇 接
范 围内。缝合时 , 按层 次缝 闭切 口, 留 不
死 腔 。注 意 术 后 切 口加 压 包 扎 且 用 生 理
受 。但为了减 少 术后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应尽量减少 不必要 的剖宫产 。② 手术 中
应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擦 宫 腔 的 纱 布 要 注 意 清
手术 组 的 随 访 者 术 后 均 未 见 复 发 , 1 而 2 例对 照 组 的未 手 术 者 停 药 后 有 7例 复 发 。
关键词 异位症
1 】 7. 68
剖 宫 产 腹 壁 切 口 子 宫 内膜 临床 分 析
两组 相 比,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差 P<0 .


目的 : 讨 和 分 析剖 宫 产后 腹 壁 探
在 对 照 组 的基 础 上 进 行 手 术 。 硬 膜 外 麻
切 口子 宫 内膜 异位 症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 为
醉 , 经过后 3~5天 行病 灶切除 术。病 月
灶 周 围 1m 的正 常组 织 必 须 包 括 在 切 除 c
剖 宫 产 常 被 用 于 产 妇 发 生 难 产 时 的 应 急
4 50 7 10河 南 开 封 市 妇 幼保 健 院 妇产 科
治疗方法 :2例 患者随机分 两组 , 3 对
照组 l 6例 只 给予 孕 三 烯 酮 ( . mg 治 25 ) 疗, 每周 5 g 治疗 6个 月 ; m, 手术 组 1 6例
床主要表现为痛经、 经不调 、 交痛等 , 月 性
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参 考 文 献
1 徐延景 , 杨伟 , 德美 , 剖宫产腹壁 切 口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 l 例 [ ] 实用 医学杂志 , l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方法对收治的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其中单发病灶12例(80.0%),2个病灶2例(13.3%),多发病灶1例(6.7%),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例病灶多发,累及腹直肌,术后给米非司酮口服,所有病例腹壁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结论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对剖宫产后腹壁内膜异位症做出正确诊断,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异位病灶多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也可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等处。

数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腹壁剖宫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也逐渐增多,该病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为探讨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选取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5例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22~28岁,平均26岁,均为腹壁横切口,15例患者均有孕足月剖宫产手术史,术前均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

其中12例患者为单发肿块,占患病总数的80.0%,2例患者为2个肿块,占患病总数的13.3%,1例患者为4个肿块,占患病总数的6.7%,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至5年。

1.2 临床表现⑴症状:15例患者均有下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处或周围疼痛性肿块,13例为规律性疼痛,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明显,月经后肿块缩小,疼痛减轻或消失。

2例肿块疼痛呈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⑵体征:下腹部手术瘢痕处或周围触及1~2个或2个以上不规则肿块,直径1~5 cm,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质较硬,活动度差,基底固定,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1.3 辅助检查B超检查提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内部为不均匀的低回声,可见散在的无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肿块未及血流信号。

15例患者CA125均在正常范围(<35 U/ml)。

1.4 治疗方法15例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彻底切除术。

沿原手术瘢痕切开皮肤,切除原瘢痕组织,注射器抽取亚甲兰液注入异位病灶组织内作标记,距病灶组织0.5~1 cm锐性切除病灶,使切口边缘无剩余组织,无硬结,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7号丝线全层缝合腹壁切口。

15例患者中有3例病灶
在皮下脂肪层内(20.0%),10例病灶累及腹直肌前筋膜(66.7%),2例病灶累及腹直肌(13.3%)。

病灶累及腹直肌者术后给米非司酮12.5 mg,每12h口服一次,疗程3~6个月,其余患者术后未服药物治疗。

2 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术后7 d拆线,腹壁切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在増生的纤维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红细胞和炎细胞。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具有侵袭性、激素依赖性疾病[1]。

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10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手术步骤的简化,手术时间也越来越短,使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成为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为0.03%~1%[2],原因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腹壁切口创面提供了子宫内膜种植的良好场所。

手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处,在该处种植形成,属医源性种植,异位的内膜碎片在雌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的作用下,形成异位病灶,产生临床症状。

有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其次序为月经后间歇期>分泌期>经前期>月经期>妊娠早期>妊娠晚期。

3.2 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不难,典型的有下列表现:⑴术前腹壁无肿块;⑵有剖宫产手术史;⑶术后半年或更长时间出现手术切口瘢痕处或周围疼性肿块;⑷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大多数包块有经前增大,经后缩小的特点;⑸超声表现:肿块位于手术切口瘢痕处或周围皮下脂肪层或肌层,形态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不规则,无包膜,内部为不均匀低回声,可见无回声;⑹CA125值可在正常范围,无特异性。

3.3 治疗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水平,可抑制卵泡期、黄体期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分泌,抑制卵泡发育及延迟排卵的作用已被证实。

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调节剂,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可有效抑制排卵及干扰子宫内膜完整性,对子宫内膜有直接影响作用,与内膜中的孕激素受体有着高亲和力,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作用,阻止内膜向分泌期转化,使得内膜停滞于增殖期状态,而失去正常周期性变化,达到治疗目的[3,4]。

近年来米非司酮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病灶局限,周围纤维化,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效果差,药物很难渗透到局部而发挥作用,米非司酮用于术后预防复发取得良好效果。

故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灶,应切除病灶周围0.5~1 cm正常组织,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灶,防止复发。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能力和反复的周期性出血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因此病程越长,病变侵及的范围就越广、越深,甚至侵及腹膜。

故应早诊断,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若病灶边缘切净不满意,可辅以药物治疗。

本组病例中有一例因病灶多发,侵及肌层,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一次/d,连服3~6个月,随访2年均未见复发。

3.4 预防剖宫产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内膜种植有关,注意以下几方面可降低其发生率: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尤其是中期妊娠剖宫取胎术;⑵提高手术质量,不一味追求手术速度及为了手术切口美观而取小切口;⑶切开子宫肌层前先用盐水纱垫保护腹壁切口;⑷若胎盘胎膜娩出完整,不必常规擦拭宫腔;⑸缝合子宫切口时应避免缝针穿透子宫内膜层,缝完子宫的多余缝线应丢弃,不可继续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等,进入宫腔的纱布避免再次接触腹壁切口;⑹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切口再逐层缝合腹壁各层;⑺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期卵巢功能恢复延缓不利于散落在切口的子宫内膜种植。

参考文献
[1] 付压文.子宫内膜异位症90例的治疗分析.中国保健,2009,17(21):859.
[2] Hensen JH,Van Breda Vriesman AC,Puylaert JB.Abdominal wall endomertiosi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imaging features with emphasis on sonography .Am J Roentgenol,2006,186:616.
[3] 李玉娟,强琰,周楠,等.子宫内膜异位症111例临床分析.现代医学,2010,38(4):339341.
[4] 郝伟,王新红,张文海.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1691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