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上15 认物体 (第1课时)韦海涛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一)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一)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物体(一)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单元的第一个章节——认识物体(一)。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了解和认识物体的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认识和了解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

3. 培养学生观察、触摸和描述物体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识别和描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正确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形状卡片,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他们注意物体的形状。

2. 讲解:讲解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和区别。

3. 触摸和描述:让学生触摸和描述教具中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形状,用形状卡片摆出该形状,并用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图示和名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一张纸和彩色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写上该形状的名称。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一个形状,并正确写上该形状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了解了物体的形状,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形状的识别和描述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4.《认识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4.《认识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4.《认识物体》(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教授《认识物体》(教案)这一课时,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进行描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主要包括《认识物体》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形状的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识别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形状的物体。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识别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认识和区分不同形状的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不同形状的实物模型。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

2. 知识讲解:通过展示教具,让学生触摸和观察,讲解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学具进行模仿,看哪组模仿得最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同形状的物体的名称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体,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画出来。

2. 请学生用纸板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的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

同时,我会拓展延伸,寻找更多的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公开课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物体》公开课PPT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 英语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 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初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板书设计:
教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 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也掌 握了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学生学习的 兴趣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新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优质公开课课件

新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优质公开课课件
认识物体
说一说
分一分
大家能按照物体的形状来把它
们分分类吗?
形状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辨一辨
圆柱
辨一辨
长方体
辨一辨

辨一辨、2、3、4。 1号先发指令说摸什么形状 的物体,由2号摸出正确的形状 的物体。然后再由2号发指令, 3号摸;再3号发指令,4号摸; 4号发指令,1号摸。
摸一摸
4 4 2 2
(1)从左起,第( 3 )个是
第( 6 )个是 (2)说一说, 什么。 左面是 。
,第( 1 )个和
的左面是什么, 右面是
的右面是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 哪些这些形状的物体 吗?
水立方
正方体
科博馆
圆 柱
鞋盒
轮胎
奶 粉
牛 奶 盒
桌球
排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认识物体】课件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认识物体】课件2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城镇里,在社会、家庭生活中都接触到许多课本与生活相 结合的例子,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摸一摸并不是很难 的事情。
教学目标
1
2
1.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 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 和比较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 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 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 名称,并能识别。
教学过程
三、分一分活动 1.学生小组活动,把桌面上的物体分类。 2.学生反馈。 3.老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1.找朋友(课本P65 练一练第一题)。 2.填表 (课本p65练一练第二题)。 五、寻找生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物体 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学生中跟这四类物体形状一样的物体,然后休息并慢慢欣 赏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图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课件
教材分析
•通过观察,触摸,在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来引导学生 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本节课的教学要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物体的特征,再 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并知道各自的名称。通过触摸、拼摆等活动,培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六、摸一摸活动 先请两位小朋友与老师玩,作示范。然后小组活动一起玩。 要求: 小组里每人轮流玩一次,组长提要求,万一他摸错了,多给他一次机会。音乐响 开始玩,看哪组动作最快,能在音乐结束之前全部轮完。 七、搭积木 让学生动手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 1.课件显示机器人搭建的作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作示范。 2.说明要求:小组合作,搭建一份你们喜欢的东西,并给它取个名字。 3.学生活动, 作品汇报。 4.老师点评
教学过程
八、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出色,认识了四类物体,他们分别是: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球。课后你们用橡皮泥捏出他们的形状好不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 让我们跟这四位新朋友说再见。

《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任务单

《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任务单
【学
找到这样形状的物品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推荐的学习资源
2.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魔方(或骰子)、牙膏盒(或其它药盒、包装盒),茶叶罐(平底平面的保温杯),球(乒乓球、足球、篮球)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观察主题图,按形状分一分(也可以把自己准备好的物品按形状分一分)。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认识立体图形(第1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一数上数一数(第课时)韦海涛

一数上数一数(第课时)韦海涛

全国中小学“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课题:数一数教案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教案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案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案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案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一数上46--认数(二)-(第1课时)韦海涛

一数上46--认数(二)-(第1课时)韦海涛

一数上46--认数(二)-(第1课时)韦海涛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课题:认数(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数数、读数(教材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小棒20根教学过程: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

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

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

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

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指名实物投影操作)师:14根、16根、19根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认物体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物体(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具准备
积木、学具盒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

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
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
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
1、搭积木。

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

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

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

2、分一分。

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 小组合作分一分。

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3、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

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
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

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

4、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

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

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

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

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

4、议一议。

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

四、总结全课
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

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 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