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最优决策分析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最优决策分析

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最优决策分析第一部分:引言油气勘探开发是石油与天然气行业的核心业务之一,从发现油气资源到开采生产,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决策的过程。

在不断演进的能源市场和日益复杂的采掘环境下,如何做出最优决策成为了油气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第二部分:决策过程油气勘探开发的决策过程一般包括资源勘探、勘探评价、开发计划、生产与运营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决策者需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和选择,以达成最优决策。

以下是各环节决策的关键因素:资源勘探:地质勘探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决策者需要考虑地质勘探数据的质量与可靠性、勘探区域的经济潜力和开发难度等因素。

此外,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也会影响资源勘探的决策。

勘探评价:勘探评价是对勘探区域内油气资源的量、质、价值进行评估与确定,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勘探成本、储量、产能、地质资料等多种因素,确定资源价值与开采方法。

开发计划:开发计划是指在勘探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案和市场需求,制定油气田的开发计划。

决策者需要考虑投资规模、开发周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设备等多种因素,以确定最优的开发计划。

生产与运营:生产与运营环节需要对油气田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及时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能和效率。

决策者需要综合考虑油气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的生产方案。

第三部分:最优决策的目标在上述决策过程中,最优决策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同时达成油气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最优决策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最小化成本:在保证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减少勘探和开发成本。

(2)最大化利润:在满足成本限制的前提下,以最优的开采周期和生产方案,实现最大的利润。

(3)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最大化利润的同时,保证油气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第四部分:最优决策的方法和工具在实现最优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以评估和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东海西湖凹陷深盆气勘探前景探讨

东海西湖凹陷深盆气勘探前景探讨
效 的储 层 ; 煤 系气 源 岩 分 布 广 、 厚度 大 、 生气潜 力 大 , 且从 古至今 持 续 生排 烃 , 为 深 盆 气 藏 形 成 提 供
了充足 的气 源 ; 煤 系气 源岩与 致 密砂 岩 体 紧密相邻 呈“ 千层饼 式” 交互接 触 , 有利 于深 盆气 的聚 集成 藏 。研 究 区气藏纵 向上 可 划分 为深盆 气饱含 气 带 、 气水过 渡带和 常规 油 气藏 带等 3个带 , 具有 深盆
异 作用 显著 , 气 水就 不 易 “ 倒置” ; 二 是储 层 致 密 , 在 渗 透 性好 、 流体 易流 动 的储 层 中也不 易形 成“ 气 水倒 置” ; 三是 在低 部位 气 区邻近要 有优 质生 气母 岩不 断
及石 油 地 质 条 件 , 探 讨 了 西 湖 凹 陷 深 盆 气 的勘 探
地 供气 , 以使 气在 开 始 运 移 到储 层 中去 的 时候 可 以 把储 层 中 的水 向上倾 方 向推 进 , 而 在 达 到一 定 平 衡 时, 虽仍 有气 体上 窜 泄 漏 , 但 可 以把 水 “ 顶住 ” , 使 之 在 一定 高度 上稳 定下 来[ 2 ] 。
深 盆 气 藏 是 分 布 于 盆 地 深 部 的广 布 型 天然 气 藏 。西加 拿大 阿尔伯 达 盆地艾 尔姆 华 士的深 盆气 储 量达 5 0 X 1 0 m , 几 乎 占到 整个 阿尔伯 达 盆地 油 气
东 海 陆架 盆 地 西湖 凹陷勘 探 研 究 表 明 , 西湖 凹 陷具有 形成 深盆 气藏 的 良好地质 条件 。笔 者通 过对 西湖 凹陷深 盆气 形成 的关 键石 油地 质条 件和 已发 现 气藏 特征 的剖 析 , 并类 比 国 内外 典 型深 盆 气 藏 特 征
盆地 , 1 9 7 6年 在加 拿大 阿 尔伯 达 盆地 也 发现 了深 盆 气藏 , 1 9 7 9年 J . A. Ma s t e r s将 其 定 名 为 “ 深盆气”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

DOI: 10.16562/ki.0256-1492.2020090801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孔雀亭区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丁飞,刘金水,蒋一鸣,赵洪,于仲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335摘要:孔雀亭区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重点区带,油气来源及运移方向不清限制了勘探的进一步拓展。

基于油气特征及分布研究,通过开展烃源岩及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比分析、天然气成熟度计算,综合厘定了油气来源;结合油气运移效应分析明确了原油及天然气运移方向。

结果表明,孔雀亭区原油主要来自平湖组下段和宝石组烃源岩,平湖组中段及上段少量贡献,原油自斜坡内生油次洼向高部位运移,是原油优势运聚方向;天然气具有斜坡带本地烃源岩及西次凹双重来源,以西次凹贡献为主,天然气自斜坡低带向高带侧向运移,并沿断层与斜坡带烃源岩自生天然气混合呈现垂向运移特征,斜坡低部位是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带。

关键词:油气来源;油气运移;西湖凹陷;孔雀亭区;东海陆架盆地中图分类号:P736 文献标识码:ASource and migration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in Kongqueting area, Xihu Sag,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DING Fei, LIU Jinshui, JIANG Yiming, ZHAO Hong, YU ZhongkunShanghai Branch of CNOOC Ltd., Shanghai 200335, ChinaAbstract: Kongqueting is a key exploration area in the Xihu sag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The ambiguity in source and migration direction of oil and gas has brought difficulties in efficien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is time, the source of oil and gas is jointly determined by the study of oil and ga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biomarkers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crude oil,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turity of natural ga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igration effect of oil and gas, the migration direction of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rude oil in Kongqueting area mainly comes from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Lower Pinghu Formation and Baoshi Formation, with a little from the Middle Pinghu Formation. Crude oil migrates mainly from the secondary depressions to the higher part of the slope for oil accumulation. In terms of natural gas, there are dual sources, one local source and one the source from the Western Subsag. The natural gas generated from the Western Subsag migrates from low zone to high zone along the slope, and mixed with natural gas generated by local source rock of the slope zone on the way, suggesting a pattern of vertical migration. Therefore, the low part of the slope is a potential area for natural gas exploration.Key words: source of oil and gas; oil and gas migration; Xihu Sag; Kongqueting area;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凹陷,目前已发现油气田主要集中于中央反转带和西部斜坡带。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机遇和挑战——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机遇和挑战——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机遇和挑战——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佚名【摘要】@@ 1 中国近海勘探历程及含油气盆地rn基本特征rn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引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有关中国近海的基本地质情况及油气勘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0(015)001【总页数】5页(P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朱伟林,1956年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同济大学。

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兼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同时担任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被聘为同济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朱伟林总地质师长期从事中国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研究和管理工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第十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采访时间:2009年11月12日采访地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朱伟林总地质师办公室采访人:金顺爱,编辑,高级工程师,以下简称“编”被采访人:朱伟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以下简称“朱”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油气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越来越引人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有关中国近海的基本地质情况及油气勘探进展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这期间经历了哪几个不同阶段?其不同阶段的勘探活动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朱:中国近海的油气勘探分阶段的话,可以分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力更生的早期勘探。

由原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系统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等海域展开了油气勘探,基本完成了中国近海各海域的区域地质概查。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及充注过程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及充注过程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及充注过程苏奥;陈红汉;曹来圣;雷明珠;王存武;刘妍鷨;李培军【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4(041)005【摘要】基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气样和油样的组分及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成果,结合构造发育史、生烃史和成藏史等地质背景,研究东海盆地丽水凹陷油气成因、来源和充注过程.丽水凹陷目前发现的天然气有两类,一类是WZ13-1-1井的高含CO2、低含油型热解气气藏,另一类是LS36-1-1井、LS36-1-2井和LF-1井高含油型热解气和煤型气的混合气、同时还含有一定量CO2的气藏.天然气中烃类气体均为有机热成因气,其中油型热解气为来源于月桂峰组的高成熟气,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充注;煤型气是来源于明月峰组的低熟气,晚期充注.LF-1井的CO2为有机成因,其余井的CO2主要来源于深部无机幔源气,充注时期约为渐新世,各井混入幔源CO2的程度不同.WZ6-1-1井原油为腐泥型高成熟度油,主要来源于月桂峰组,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充注;LS36-1构造凝析油为腐殖型低熟油,主要来源于明月峰组,晚期充注;LF-1井原油则可能具有混源成因,较大比例原油来源于月桂峰组.图12表3参30【总页数】10页(P523-532)【作者】苏奥;陈红汉;曹来圣;雷明珠;王存武;刘妍鷨;李培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油气评价开发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油气评价开发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湛江分公司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J], 刘勇;徐国盛;曾兵;徐昉昊;张武;高耀;袁海锋2.东海盆地丽水西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J], 姜亮;王毅;金强3.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与二氧化碳成因来源 [J], 刁慧4.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天然气与二氧化碳成因来源 [J], 刁慧5.流体包裹体多参数综合划分东营凹陷沙三段油气充注期次及充注时期确定 [J], 李兆奇;陈红汉;刘惠民;郝广雷;蔡李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油气资源前景与选区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油气资源前景与选区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油气资源前景与选区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国内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东海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油气资源区域,其中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地带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一、油气资源前景
当前,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仍处于勘探初期。

不过,统计资料表明,仅从已发现储量来看,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储量已经达到2
亿吨级别。

根据前人经验和探测数据分析,东海陆架盆地南部地域特征表现出明显的深海盆地特征,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广阔。

而且,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条件和基础具备,如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较高的勘探成功率和油气沉积层的良好物性条件等。

二、选区
选区的范围以东海二次勘探区为中心,东接东海南部浅滩区块,北达苏北盆地,西临长江口盆地,南返钱塘海域,总面积约4
万至6万平方千米。

该区域主要包括渤海湾凹陷、海城凹陷、南黄海盆地及东海盆地四部分。

其中,以东海盆地为主的一带是该区域最有利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地带。

该地区既有沉积层产能优势,又具有油气成藏格局稳定、盆地形成和演化历经多次、脆性岩气储层探明等特点。

在这个区域中,如崂山高质岩气区、春晖海岸带等勘探区块,是我国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热门区域。

总之,随着现代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将逐步呈现出可观的潜力。

东海油田_精品文档

东海油田_精品文档

东海油田引言:东海油田位于中国东海,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区域之一。

东海油田的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也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东海油田的地理特点、油气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关键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一、地理特点东海油田地处中国东海,包括陆上和海上油气田。

陆上油田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份的近海地区,海上油田则分布在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等省份的沿海海域。

东海油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石油产区。

二、油气资源开发现状1. 沉积盆地特征东海油田位于中国东海扬子坳陷和杭州湾坳陷等多个沉积盆地中。

这些沉积盆地相对独立,沉积层特征各异,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东海油田通过多年的勘探和开发,已经初步掌握了油气资源分布的规律。

2. 油气勘探与开发东海油田的油气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气和原油。

通过海陆勘探,先后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油气田,如长岛油田、苏北油田、桃源油田等。

这些油气田储量丰富,开发效益显著,对中国的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技术创新和应用东海油田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和开发技术,提高了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率和储量利用率。

同时,引进了海上钻井平台、海底生产设备等先进设备,推动了东海油田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三、环境保护措施东海油田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首先,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明确油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油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外,东海油田还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四、未来展望东海油田作为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未来仍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东海油田将继续发掘和开发油气资源,提高勘探效率和储量利用率。

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岩石特征及基底新认识

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岩石特征及基底新认识

东海盆地丽水-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岩石特征及基底新认识*侯凯文(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00)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西南部,由丽水西次凹、丽水东次凹、灵峰凸起带及椒江凹陷组成[1-2]。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3],凹陷钻探的20余口探井,有多口井钻遇火成岩,如玄武岩、安山岩和凝灰岩等,且在个别井的基底变质岩或花岗岩中发现荧光,甚至测试获得原油。

可见,丽水凹陷基底的变质岩,以及花岗岩的裂隙是凹陷较好的油气储集空间,有较大的勘探前景[4],另外,基底是沉积盆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态、结构及岩石类型等对上覆沉积盖层的发育和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有重要的影响[5-6],因此对该区新生代盆地下伏基底的岩性及其分布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7]。

1区域地质背景丽水-椒江凹陷位于台北坳陷的西南部,是夹持在雁荡凸起和闽浙隆起区之间的一个NE向展布的凹陷带(图1)[3]。

目前勘探认为凹陷内沉积体主要由古新统、始新统和上第三系组成,其中古新统的泥质岩层被视为该凹陷的主要生烃层系,该区也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8]。

凹陷总体表现为东断西超的结构特征,自下而上主要发育白垩系石门潭组、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始新统瓯江组和温州组,缺失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地层(表1)。

丽水-椒江凹陷及其邻区已有很多钻井钻穿前新生代,而且已有学者根据地球物理、区域地质及钻探资料,对东海陆架盆地前新生界尤其对中生界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7-16]。

杨香华等认为丽水原椒江新生代凹陷的基底除中元古界片麻岩外,还有燕山期花岗岩(108-112Ma)、花岗闪长岩及燕山期中性喷出岩[9];通过分析地震反射特征,陆健雄将东海盆地西南部声波基底划定在变质岩顶面上,认为基底岩性整体为片麻岩,局部为花岗岩[10];王国纯(1991)将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系底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分为四种类型,认为该区大体上存在火山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基底[6,12-16];综合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姜涌泉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西带的基底在北部以前泥盆系浅变质岩为主,南部以前泥盆系深变质岩为主,摘要:基底是沉积盆地重要的组成部分,丽水-椒江凹陷前新生界基底较为复杂,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研究,但对于该凹陷基底特征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Ο09Ο28收到1)王善书,曹文贤,毕传滨等.东海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1984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王国纯(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河北高碑店 074010)摘 要 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其构造格局各具特色,并且均有自身的烃源岩。

西部断陷带由多个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组成,主要烃源岩为下古新统湖相泥岩,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丽水、椒江凹陷,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中部隆起带是中生界残留盆地的叠置区,主要烃源岩为侏罗系湖相泥岩,福州凹陷是该带较有利的勘探区,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东部断坳带是厚度逾万米的新生代沉积断坳区,主要烃源岩为始新世煤系地层,该带有利的勘探区是西湖凹陷,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

目前,东海盆地比较现实和最具勘探前景的地区是西湖凹陷及丽水、椒江凹陷。

关键词:东海盆地 构造格局 主要烃源岩 油气勘探 焦点问题东海盆地是我国陆架盆地中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约25×104km 2,沉积岩厚度逾万米,其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

东海盆地以其特有的大陆边缘地质特征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科研单位及石油公司竞相进行地质考察和油气勘探活动,但目前勘探程度很低,迄今完成的地震工作量约20×104km ,钻井80余口且主要集中在西湖凹陷、台北坳陷、福江凹陷及彭佳屿坳陷。

已发现300多个构造圈闭(不包括福江凹陷和彭佳屿坳陷),8个油气田和9个含油气构造,并已钻获日产千吨油及百万立方米气的高产油、气 图1 东海盆地构造区划图井,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1 盆地内3种构造格局各具特色东海盆地自西向东可分为3个带,即西部断陷带、中部隆起带和东部断坳带,3个带的构造格局各具特色(图1、2)。

东海盆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三隆四坳”,即虎皮礁、海礁、渔山等3个隆起或低隆起和浙东、长江、台北、彭佳屿等4个坳陷,并可进一步细分为10个凹陷和4个凸起。

111 西部断陷带 西部断陷带是指盆地西部从南至北的丽水、椒江、钱塘、昆山等凹陷,具有以古新世为发育高峰期的半地堑结构[1],该断陷东部为呈右行雁行排列的凹陷边界正断层,向西沉积逐渐减薄,由于遭受始新世后期的构造抬升而缺少渐新世沉积,其圈闭主要为与正断层拉张作用有关的潜山、断块、断鼻等,晚古新世—始新世为海相沉积环境。

112 中部隆起带 中部隆起带包括虎皮礁、海礁隆起和渔山低隆起,其中渔山低隆起又划分为闽江凹陷、2003年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CHI NA OFFSH ORE OI L AND G AS (GE O LOGY ) 第17卷 第1期福州凹陷及雁荡低凸起。

该隆起带以中生界残留沉积为主体,特别在福州凹陷表现最为突出,其内白垩纪—侏罗纪沉积厚度可达400~5000m 。

曾有人把闽江及福州凹陷划归为台北坳陷(图2)。

图2 东海盆地地质横剖面图(剖面位置见图1)113 东部断坳带 东部断坳带即浙东坳陷(包括钓北、西湖、福江凹陷)。

该断坳带新生界厚度逾万米(其中第四系—上第三系厚约5000m ),区域构造应力场性质早第三纪为拉张性晚第三纪为挤压性(坳陷北部有40多条逆断层,单条断层最长可达90km ),构造圈闭以背斜为主(占85%),单个背斜圈闭面积最大可达800km 2,背斜多为反转背斜,始新世—渐新世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2]。

2 各带均有自身的烃源岩东部断坳带的烃源岩主要是始新统和渐新统的煤系地层,其次是中新统的煤系地层。

钻井揭示,西湖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厚2000~3000m ,其中煤层有89层之多,单层最厚达74m ,煤岩的T OC 为57%~67%,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15%~1180%,S 1+S 2值为187mg/g 。

煤系地层中泥岩的T OC 为0166%~1150%,氯仿沥青“A ”为01033%~01120%,S 1+S 2值为2175mg/g 。

中新统是西湖凹陷可能的烃源岩,钻井揭示中新统有煤层28层,单层最厚为32m ,泥岩T OC 为0148%~1167%,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05%~0113%。

油气样分析及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主要源于渐新统和始新统,其源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

西部断陷带的烃源岩主要是古新统湖相泥岩[3]。

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即黑石门潭组)泥岩是该断陷带的主力烃源岩,其T OC 为1159%~1176%,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14%~0116%,S 1+S 2值为3107mg/g ,成熟厚度为400~600m 。

上古新统海相泥岩及煤系地层是该断陷带的次要源岩,其中灵峰组海相泥岩累计厚约600m ,其T OC 为0164%~1190%,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028%~01073%,S 1+S 2值为0178~3166mg/g ,而明月峰组煤系地层泥岩T OC 为1108%~1126%,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045%~01290%,S 1+S 2值为113~116mg/g 。

油源对比结果证实油气源于古新统,其源岩干酪根为Ⅱ~Ⅲ型。

中部隆起带的烃源岩主要是侏罗系湖相泥岩[4]。

目前已初步查明,侏罗系主要分布在福州凹陷,烃源岩厚度约100m 。

侏罗系湖相泥岩T OC 为112%~116%,氯仿沥青“A ”含量为0106%~0114%,S 1+S 2值为1109mg/g ,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3 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目前东海盆地已在福江凹陷、西湖凹陷、丽水凹陷、彭佳屿坳陷等4个地区勘探证实了油气藏的存在,除了在西湖、丽水凹陷发现了众多含油气构造及油气田外,于福江凹陷的福江1A 井和彭佳屿坳陷的永茂1井也分别测试获日产气818×104m 3和10×104m 3。

但是,东海盆地目前勘探可操作及最有前景的地区是东部断坳带的西湖凹陷、西部断陷带的丽水及椒江凹陷以及中部隆起带的福州凹陷。

03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311 烃源岩和盖层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 西湖凹陷面积为315×104km 2(王善书等,1984),已钻探井37口,发现了7个油气田和5个含油气构造,是东海盆地勘探成功率最高的地区。

西湖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是始新统的煤系地层,煤系地层中煤的含量直接控制凹陷的生烃量。

研究表明,富生烃次凹是控制西湖凹陷中油气聚集的前提,其南部的宁波次凹要好于北部的嘉兴次凹;储层厚度及物性直接影响油气藏的产能,例如平湖气田2口井的砂层厚度之比为3∶1,其产能为10∶1;圈闭的形成时间早晚 图3 黄岩7Ο1Ο1井主要油气层储盖组合控制油气藏的储量丰度,例如在圈闭形成时间较早的西斜坡,其油气充满度为60%,而在圈闭形成时间较晚的中央反转带,其油气充满度仅为20%。

另外,西湖凹陷的7个油气田及5个含油气构造,其盖层泥岩含量均在70%以上;其油气藏形成均与早期正断层有关,与烃源岩相连通的早期正断层是油气的运移通道。

图4 LS36Ο1背斜油气藏地震剖面图 区域性盖层是大气田或巨型气田形成的必备条件。

世界最大的乌连戈伊气田,其泥岩盖层厚度为800m ,而欧洲最大的格罗宁根气田和东南亚最大的“L ”气田,它们的泥岩盖层厚度均达到了2000m 。

在西湖凹陷,尽管生烃凹陷周围的构造圈闭盖层泥岩含量在70%以上,局部泥岩盖层的质量也较好(突破压力为10MPa ),5~10m 厚的泥岩就可以封盖住油气(图3),但是由于缺少区域性盖层(连续性较好的单层泥岩最大厚度仅为40m ),加之主要烃源岩是始新统的煤系地层,这就制约着大气田或巨型气田在该地区的形成。

因此,烃源岩和盖层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关键。

目前西湖凹陷主要应在南部的宁波次凹开展工作,这是一个比北部的嘉兴次凹更富的生烃次凹,加速现有含油气构造的评价工作,加大储量升级,预探未钻构造,以及钻探宁波(NB )27Ο1构造深层应是近期勘探工作的重点。

312 围绕下古新统主力烃源岩寻找油气是丽水、椒江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丽水凹陷勘探程度较低,面积为112×104km 2,在我国近海对外合作第4轮招标时达到勘探高峰。

目前已钻探井9口,获3个含油气构造、1个含油气层构造和2个油气显示构造,真正的干井只有2口,证实该凹陷具有潜在的勘探前景[5]。

丽水凹陷的主力烃源岩是下古新统的湖相泥岩。

尽管在丽水凹陷上古新统灵峰组存在自生自储型的油气藏(该目的层系已被人们所公认),其盖层条件好(例如存在LS36Ο1、S MT 、LF 等3个含油气构造及MY F 一个油气显示构造),但其规模可能有限。

然而,灵峰组之下的月桂峰组及灵峰组下段成藏却有着巨大的潜力,凹陷内不仅有好的烃源岩,而且其上还覆盖着600m 厚的海相泥岩,其泥岩突破压力为10~20MPa ,有较强的封盖能力,加之灵峰组断裂不发育,烃类很难向上运移而被封盖在灵峰组下部。

因此,与下古新统烃源岩相连通断层有关的浅层背斜圈闭是成藏最有利的圈闭,如LS36Ο1、S MT 、LF 潜山等(图4)。

13第17卷 第1期 王国纯:东海盆地油气勘探焦点问题探讨 钻井揭示,丽水凹陷灵峰组下部及月桂峰组的储层物性在凹陷中心部位变差。

因此,围绕主力烃源岩寻找生、储、盖条件匹配好的背斜圈闭,是丽水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当然,目前已证实的明月峰组与灵峰组上段也是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只是其自身的烃源条件比下古新统月桂峰组可能要差一些。

目前,丽水凹陷东、西次凹内埋藏较浅的T 05层构造圈闭是勘探的首选目标,西部斜坡带的断层圈闭[6]以及上古新统(灵峰组— 图5 福州凹陷地震剖面图明月峰组)中央反转构造也是重点勘探目标。

313 烃源岩的规模、潜力以及圈闭保存条件是福州凹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的焦点 钻井揭示,在福州凹陷的前第三系中,白垩系为非烃源岩,侏罗系仅部分是好烃源岩,大部分是差烃源岩;前第三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大都不高(R o 为018%)。

在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和古新世末期,福州凹陷多次遭受构造抬升与剥蚀(图5),这对侏罗系烃源岩的生烃、排烃过程均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前第三系烃源岩的规模及潜力到底有多大,多次断裂活动与构造抬升对烃类的保存条件影响如何,是福州凹陷油气勘探的焦点。

参考文献1 王国纯.东海盆地的形成及演化.石油学报,1987,8(1):18~252 王国纯,朱伟林.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沉积学报,1992,10(2):100~1083 龚再升,王国纯.中国近海油气资源潜力新认识.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11(1):1~124 朱伟林,王国纯.中国近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地学前缘,2000,7(3):215~2265 姜亮等.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石油实验地质,2001,23(4):368~3726 陈志勇.丽水、椒江凹陷油气潜力分析和勘探突破口的选择.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7,11(6):451~458(编辑:李沛然 崔护社)A DISCUSSION ON SOME FOCAL PROB L EMS OF PETROL EUMEXPLORATION IN EAST CHINA SEA BASINWang G uochun(Exploration Institute o f CNOOC Research Center ,Hebei )ABSTRACTFrom west to east ,East China Sea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i.e.the western rifted zone ,the central uplifted zone and the eastern depressed zone ,and each zone is distinctive in structural framew ork and has itself s ource rocks.The western rifted zone is com posed of many half grabens whose development peak stage is in Paleocene ,and its main s ource rocks are Lower Paleocene lacustrine mudstones.The fav 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in this zone are Lishui and Jiaojiang sags ,and to search hydrocarbon around the Lower Paleocene s ources is a exploration focus in Lishui sag.The central uplifted zone is a superposted area on Mes ozoic residual basins ,in which the Jurassic lacustrine mudstones are the main s ource rocks.In this zone Fuzhou sag is a relatively fav orable exploration area ,whose focuses of hydrocarbon explo 2ration are the size and potential of s ource rocks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raps.With sediments thick over 10km ,the east 2ern depressed zone is a Cenozoic rifted and depressed region where the E ocene coal measures are the main s ource rocks and X ihu sag is the fav orable exploration area.The keys of exploration are s ource rocks and seals in X ihu sag.At pre 2sent ,the m ost practical and promising exploration areas are X ihu ,Lishui and Jiaojiang sags.K ey w ords :East China Sea basin ;structural framew ork ;main s ource rocks ;petroleum exploration ;focal problem 23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