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理】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

【地理】海水的性质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1

3.2海水的性质1.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度无关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C.海洋表层的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大变化不会影响人类活动2.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受东、西两侧热带沙漠夹峙,气候终年干热,降水稀少。

下图为红海地理位置示意图。

红海表层海水()A.温度高、盐度高B.温度低、盐度高C.温度低、盐度低D.温度高、盐度低海水透明度表示海水的能见程度,数值越大,说明透明度越高。

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某年8月海水透明度等值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地所在海域东部、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密集,主要是因为()A.大气降水多B.沿岸排放污染物多C.海平面上升D.海岸线曲折幽深4.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性质C.径流量D.云层厚度5.在“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先例。

“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

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盐度①①①曲线所代表的海域,表层海水水温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①曲线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反复结冰融冰B.海域封闭C.大量地表径流汇入D.全年多雨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含解析)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母题题文】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试题解析】(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海洋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海洋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估

14张尧,博士,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副研究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技术组专家。

毕业于圣母大学(美),先后师从FUNWAVE、ADCIRC 开发者Andrew B. Kennedy 和Joannes J. Westerink 教授,专业方向为计算水动力学及其在海洋灾害上的应用。

长期研究风暴潮、海浪、海啸等海洋动力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数值模型开发应用、海洋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承灾体易损性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美国海军部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主笔编制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相关成果2次获海洋领域科学技术奖。

总体介绍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平面上升和海冰等海洋灾害对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图1)。

近10年(2010—2019年),我国海洋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1001.22亿元。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也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国沿海海平面以3.4毫米/年的速率上升,201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年)高72mm。

加之沿海地区高速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日益频繁,我国海洋灾害风险日益突出。

2020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20〕12号),全面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我国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薄弱环节,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开展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为加深社会各界、广大公众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本文对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介绍。

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主要包括致灾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风险评估与区划3项内容,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是指海水或含盐水体渗入地下水或土壤中,导致土壤盐分浓度升高的现象。

我国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地下水与海水之间的水文地质联系密切,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普遍存在[3]。

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导致海水渗入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可能性增大。

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

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的明显迹象。

例如,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漳州市南靖县等地,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超标,土壤盐分浓度过高,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防止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建设海水淡化厂等。

3咸潮入侵咸潮入侵是指海水沿江河口或河道向内侵入,导致河道水质变咸的现象。

我国沿海地区长江、珠江等大江河口和河道普遍存在咸潮入侵问题,而且随着海平面上升,咸潮入侵的危害将会加剧。

咸潮入侵会对沿海地区的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咸潮入侵会导致土地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会影响水源供应和工业用水,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为了防止咸潮入侵,需要加强河口和河道管理,控制海水入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采取建设淡水水源地、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等措施。

4滨海湿地退化滨海湿地是指海岸线与内陆交界处的湿地,是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在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海岸线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海平面上升,滨海湿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滨海湿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海水入侵,导致湿地水体盐分浓度升高,湿地植被受到破坏;另一方面是海岸侵蚀,导致湿地面积减小,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滨海湿地退化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第4章 海—气作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第4章 海—气作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3分共计21分)1.(1)图中甲、乙、丙对应正确的是()①影响美洲的东南信风减弱②影响美洲的东南信风增强③降水减少④降水增多1.(2)下列不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是()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④③D. ②④③【答案】A【解析】(1)正常情况下赤道南侧吹向赤道的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赤道地区太平洋西岸在离岸风的影响下盛行上升气流但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向东回流使得赤道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赤道太平洋东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故选A【答案】C【解析】(2)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澳大利亚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太平洋东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秘鲁暴雨频发遭遇严重洪灾西太平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台风数量会偏少五一前后我国华南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故选C2.(1)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2.(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2.(3)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A. 马来群岛B. 非洲南部C. 中国西北D. 欧洲西部【答案】A【解析】(1)根据材料“没有季节之流转” 说明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分布有植被、山地非洲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好望角附近)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明显的四季更替B错中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 C错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不会出现“烟缕垂直的升起” D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风力小会出现“烟缕垂直的升起” A对故选A【答案】D【解析】(2)雨滴降落和烟缕升起的这种形态与人为因素干扰关系不大 A错世界其他许多地区的“雨”和“烟”也受重力作用的影响但却不是“直直的下来垂直的升起”B错赤道处的地转偏向力为零但该地不一定正好在赤道上(赤道低气压带跨越了一定的纬度)且地转偏向力主要影响物体的水平运动 C错由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处于赤道无风带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对故选D【答案】B【解析】(3)该地地处赤道附近但不一定刚好处于赤道上关键在于该地地处热带气候炎热全年皆夏所以看不见明显的季节变化相比而言 B选项描述的更为准确 A错 B对土壤的肥沃贫瘠与四季流转关系不大 C错影响四季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不同季节热量的不同而不是降水的分配 D错故选B3.当“厄尔尼诺”发生时住往会出现的现象是赤道附近()A. 西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B. 东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C. 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D. 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答案】D【解析】“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则赤道东太平洋海区异常增温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水温下降4.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_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 缓解全球变暖B. 缩小臭氧层空洞C. 减轻酸雨污染D. 加快洋流流速【答案】A【解析】A.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这个作用可以调节大气中CO2浓度所以这个作用可以缓解全球的气候变暖故正确B.臭氧层空洞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故不符合题意C.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被氧化为相应的酸而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洋流的速度与盛行风带等方面有关故不符合题意5.(1)据图推测北京出现大雾的原因有()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②等值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③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④受冷锋过境影响污染加重5.(2)如果甲天气系统向西北方向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5.(3)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1)①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空气的垂直运动明显不容易形成大雾低压中心在海洋上没有控制北京故①错误②图中显示北京附近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有利于大雾的形成故②正确③北京附近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水汽和凝结核多易形成雾故③正确④图中没有显示有冷锋过境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故选B【答案】B【解析】(2)A、甲天气系统是低压气旋发展强烈了就是台风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不会出现持续大雾故A错误B、强烈的低压气旋来临时会带来狂风暴雨如果该系统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狂风暴雨故B正确C、如果该系统向西北移动台湾岛将可能出现狂风暴雨故C错误D、大风降温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情况故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A、根据风向的画法首先画出与等压线重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地处北半球然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风向普遍为偏北风故A错误B、该地主要是中国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故B错误C、10月份主要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基本已经退出中国大陆各地雨季已经结束故C错误D、菲律宾群岛和台湾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往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以一共包括三种季风气候类型故D正确故选D6.(1)图中四条河流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6.(2)目前四条河流为解决水源不足实施东水西调的是()6.(3)目前四条河流中航运价值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1)由经纬网和水系形状可知图中四条河流分别为①亚马孙河、②巴拉那河、③密西西比河、④墨累河水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故选A【答案】D【解析】(2)墨累河因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水量较小因此建有东水西调工程故选D【答案】C【解析】(3)河流的航运价值除与自然条件有关外还需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如流域内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等故选C7.下图是某种地理现象在全球的分布该地理现象最可能是()A. 锋面气旋B. 厄尔尼诺现象C. 台风(飓风)D. 渔场【答案】C【解析】该地理现象主要发生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及其沿海地带判断为台风 C正确锋面气旋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 A错误选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 B错误渔场分布基本是稳定的没有次数 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10分共计90分)8.(1)结合伊洛瓦底江上游河流特征分析其主要的开发方向8.(2)指出伊洛瓦底江流域自南向北年降水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上游河流特征上游位于横断山区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上游受地形、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上游河面(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上游主要的开发方向水电资源开发(水能资源开发、梯级开发)【解析】(1)伊洛瓦底江上游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同时受地形和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水量大上游河谷狭窄利于建坝根据其特征伊洛瓦底江上游应充分利用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答案】(2)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先减少后增多原因南部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海洋)影响大降水多中部位于西南季风背风一侧降水较少北部源头虽然距海远但地势高来自海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解析】(2)伊洛瓦底江流域从河口到源头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特点进行描述从河口往源头年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降水量极大值在上游此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要从海陆、地形特点、大气环流等影响降水的因素方面去分析下游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中游受山地阻挡处于雨影区降水较少上游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9.(1)甲、乙两地的海底地形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9.(2)影响鄂霍次克海域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3)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试评价鄂霍次克海开发此资源的条件9.(4)推测海冰灾害对沿海产业活动的影响【答案】(1)大陆架, 海沟【解析】(1)甲地等深线为200m且比较稀疏为大陆架地形乙地深度达4000m以上且比较密为海沟地形【答案】(2)结冰与融冰, 入海径流, 海域轮廓【解析】(2)海水的盐度受淡水收支状况的影响该地位于高纬度结冰和融冰现象影响海水的盐度该处为来自高纬度的千岛寒流降低了表层盐度入海径量少使盐度升高【答案】(3)有利条件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不利条件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市场需求量小【解析】(3)鄂霍次克海纬度高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是淡水资源分布靠近海岸有利于海冰资源开采不利条件是气候寒冷开发成本高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小对海冰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答案】(4)海冰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危害海洋渔业生产等【解析】(4)海冰危害主要是航运、海洋生产方面海冰浮在海面易封锁港口阻塞航道影响海上航运海冰危害油气勘探和生产损坏海洋工程设施危害海洋渔业生产等10.(1)①海域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10.(2)⑤附近海域水深达6000米以上判断该海域的海底地形是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 其附近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__海岸特点是________10.(3)图中①②③④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10.(4)表示厄尔尼诺年份的图是________(A或B)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主要有________【答案】(1)受上升流影响营养物质丰富【解析】(1)①海域受秘鲁寒流影响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成为微生物饵料微生物又成为鱼类的食物故而形成渔场【答案】(2)海沟,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 基岩, 海岸线曲折或坡陡水深【解析】(2)⑤附近是海沟由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该处为基岩海岸因此海岸线曲折坡度陡、水深大【答案】(3)②①③④【解析】(3)从纬度位置分析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海区递减因此①②高于③④.②处为巴西暖流经过海区①处为同纬度的秘鲁寒流温度高盐度也较高因此②处高于①处④处位于亚马孙河的河口淡水来源丰富盐度最低【答案】(4)A, 信风减弱来自赤道海域的暖海水向东、向南扩展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海洋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蒸发量增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解析】(4)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海-气相互作用的减弱带来了一系列的不正常现象故A图符合题意11.(1)2016年我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的变化特点有________11.(2)黄海海平面变化对江苏省的影响主要有________11.(3)为减轻海平面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答案】各海域海平面均明显升高东海升幅最大为1980年以来的最大值【解析】读图从总体来看我国2016年沿海海平面均明显升高其中东海升高幅度最大为1980年以来的最大值【答案】淹没部分沿海低地和岛屿加重沿海防御海水入侵压力引起地下水质量下降加剧风暴潮、洪涝等威胁破坏海水增养殖设施影响港口和城市功能发挥【解析】黄海海平面呈上升趋势江苏省部分沿海低地和岛屿会被淹没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增强加重沿海防御海水入侵压力从地下水角度看引起地下水质量下降从海洋灾害看加剧风暴潮、洪涝等威胁从对海水养殖的影响来看破坏海水增养殖设施等问题【答案】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监测预报加高、加固海堤【解析】为减轻海平面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可采取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监测预报加高、加固海堤等措施12.(1)画出图中所示海区上空正常年份形成的热力环流图并标出图中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12.(2)指出与正常年份相比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上空热力环流的变化并说明给东西两岸天气状况带来的影响【答案】(1)如图(包含热力环流图及底层洋流的运动方向)【解析】(1)大洋西岸表层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大洋东岸表层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构成顺时针热力环流表层海水在东南信风作用下流动后垂直方向上底层海水过来补充【答案】(2)热力环流势力加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旱灾加剧太平洋西岸则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易引发洪涝灾害【解析】(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热力环流势力加强太平洋东岸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旱灾加剧太平洋西岸则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易引发洪灾害13.(1)图中洋流主要出现在________(填“冬半年”或“夏半年”)④指的是____________13.(2)图中A地该时期的盛行风是________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夏半年, 南赤道暖流【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洋流主要出现在夏半年④指的是南赤道暖流【答案】(2)西南风,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南风【解析】(2)图中A地该时期的盛行风是西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西南风【答案】(3)①, ①处有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在此聚集形成渔场【解析】(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① 其形成原因是①处有上升流上升流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在此聚集形成渔场14.(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4.(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14.(3)推断北海道流冰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14.(4)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答案】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解析】海冰边界受陆地轮廓影响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所以海冰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导致西部海域易于结冰所以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答案】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解析】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影响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为北海道流冰提供冰源使北海道形成流冰景观【答案】受全球变暖影响冬季海冰规模减小冬季风不稳定冬季海冰规模不确定洋流不稳定增加海冰被带至近岸的不确定性【解析】北海道流冰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冰源、冬季风、寒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受全球变暖影响水温升高冬季海冰规模减小冰源不确定冬季风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冬季海冰规模不确定洋流不稳定海冰被带至近岸具有不确定性【答案】虎头海雕以流冰为承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解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主要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虎头海雕以流冰为承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15.(1)描述图示河段牛轭湖的形成过程15.(2)以前人们在河漫滩修筑沿河防洪堤坝、开垦湿地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人们纷纷退耕还湿与之前的开垦阶段相比退耕还湿对河漫滩地区及其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15.(3)请为该地区湿地开发方向提几点建议【答案】(1)位于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起伏小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床侧移河曲不断发育河流越来越弯曲当洪水发生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废弃河道有稳定的补给水源)最终形成牛轭湖【解析】(1)牛轭湖形成过程如下①河流流经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河床坡度降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③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③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⑥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且废弃的河道应该有较稳定的补给水源否则牛轭湖会干涸)【答案】(2)河漫滩地区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该区域局部气候趋于温和湿润减轻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上升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会减小洪涝和干旱灾害频次减少、强度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增强水质改善【解析】(2)注意分开作答分别回答对河漫滩地区的影响以及下游河段地区的影响对于河漫滩地区而言随着河漫滩地区退耕还湿河漫滩地区湿地面积增大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湿地面积增加湿地对区域局部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局地气候趋于温和湿润再次湿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既减轻了土壤侵蚀又增加了雨水的下渗有利于补充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对于下游地区而言河漫滩湿地面积的增加导致湿地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增强使得下游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旱涝灾害频次减少、强度减弱同时湿地有效净化河水水体自净能力增强使得下游地区的水质改善【答案】(3)提供水源周边及下游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稳定水源供给观光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如休憩、散步、观水、赏鸟科研考察动植物观察、研究水系演化、湿地生态演化科普参观展览【解析】(3)湿地的开发方向主要从湿地的功能的角度分析作答同时注意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湿地的一般功能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所以可为周边及下游地区提供稳定的生产生活用水其次可借助湿地发展旅游业可在湿地开展休憩、散步、观水、赏鸟等活动最后还可以借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发展科研考察观察湿地地区的动植物、研究湿地的水系演化、生态演化开展科普参观展览等16.(1)分析巴斯特尔岛和格朗德特尔岛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原因16.(2)瓜德罗普岛约2/5的地区覆盖着森林森林主要分布在巴斯特尔岛就此作出合理解释16.(3)阐释巴斯特尔山区的森林在迎风坡从海平面起始在背风坡从海拔229~914米或更高处起始的原因【答案】(1)巴斯特尔岛为地势起伏大的火山岛一列山脉自北至南绵延而下东北信风受山地抬升带来丰富降水格朗德特尔岛地势低平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偏少【解析】(1)地形是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2)瓜德罗普岛地处热带年均温较高热量充足受东北信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高温多雨的气候利于树种的生长森林植被茂密巴斯特尔岛地势起伏较大人类的开发规模较小森林保护较好加上更为丰富的降水森林覆盖率更高【解析】(2)主要从气候、地形、人类开发程度等角度分析【答案】(3)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森林生长背风坡受下沉的干热气流影响海拔229~914米或更高处以下的地方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生长【解析】(3)主要分析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2019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9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如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如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2019年海水现状分析.doc

2019年海水现状分析.doc

一、潍坊北部海岸自然特征潍坊南依沂山,北濒渤海,扼山东内陆腹地通往半岛地区的咽喉。

市域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区丘陵,中部为平原,北部是沿海滩涂,山区、平原、滩涂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7%、57.7%、和13.6%。

1.1地形地貌潍坊北部沿海地区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为东南---西北走向,呈弧形曲线状,西起淄脉河口,东到胶莱河口,全长143公里,咸淡水分界线以北有滨海平原2657平方公里,滩涂667平方公里,地下卤水总储量约60亿立方米。

莱州湾南岸地表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径流深度仅95mm。

莱洲湾南畔、潍坊所辖的寿光、昌邑和寒亭区以北(简称“三北”)沿海区域拥有大量滩涂和盐碱地。

海岸属平原淤泥类型,滩涂、浅湾面积2446.7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446.7平方公里,浅海2000平方公里,自然比降1/2000~1/8000。

海岸线海拔3米左右。

1.2气候潍坊北部沿海地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多偏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偏南风,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形成春旱、夏涝、晚秋旱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1.9一12.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一3.4一3.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9一264℃。

多年平均降水量613.2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量416.smm,占全年降水的68%。

一年中7月降水最多,187.3mm,1月降水最少,为6.6mm。

从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沿海地区降水不太丰富,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可达30%),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常出现干旱。

1.3水文信息海区潮汐为非正规半日潮,涨潮流向SW,退潮流向NE,平均潮差为150厘米,平均海平面为146厘米;风暴潮特征值为12厘米,增水主风向N。

沿海地区各处潮差自东向西渐次加大,从130厘米增至150厘米左右。

该区常波向为N,次常波向为NNE,强波向为NNE。

二、潍坊市沿海地区现状综述2.1、范围西至小清河以西、东至胶莱河,北至莱州湾,南至荣乌高速公路南部。

高考地理海平面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海平面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海平面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中的海平面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备受人们关注。

海平面的变化涉及到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复杂因素。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海平面知识点是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从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影响、测量方法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和海水的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2. 冰川融化:气候变化引起了冰川的融化,冰川融化后的水流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

3. 陆地沉降: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导致某些地区陆地沉降,这会导致相对海平面的上升。

二、海平面变化的影响1. 沿海城市淹没: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城市、岛屿的淹没,给沿海地区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2. 生态系统受损:海平面上升会破坏沿海湿地、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

3. 淡水资源受威胁: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入侵淡水资源,使得淡水变得稀缺,影响人类生活。

三、海平面的测量方法1. 高程测量法:利用测量仪器对定位标志点的高程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得出海平面的高度。

2. 卫星测高法:利用卫星进行遥感测量,通过测量海洋表面高度差来推算海平面的变化。

四、应对海平面变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控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2. 加强海岸工程建设:修建海堤、护岸以及加固沿海建筑物,提高对海平面上升的抵抗能力。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减缓海平面上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调整城市规划: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建设,避免在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建设。

综上所述,海平面变化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高考地理考试的必考内容。

了解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影响以及测量方法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和海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建设,才能有效应对海平面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我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2019 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分别高74毫米、48 毫米、88毫米和 77 毫米,东海沿海海平面偏高最明显。

与 2018 年相比,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均上升,其中东海升幅最大,为 38 毫米(图 1)。

图1 2019 年中国各海区沿海海平面变化
一、渤海沿海
1980-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7 毫米/年。

2019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4 毫米,比 2018 年高 19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5~180 毫米。

2019 年,渤海沿海 1 月和 3 月海平面均为 1980 年以来同期
第三高,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18 毫米和 9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16 毫米和9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78 毫米(图 2)。

图2 2019 年渤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二、黄海沿海
1980-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2 毫米/年。

2019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48 毫米,比 2018 年高 20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黄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180 毫米。

2019 年,黄海沿海 1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第三高,
较常年同期高 86 毫米;与 2018 年同期相比,1 月和 10 月海平面
分别上升 111 毫米和 103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82 毫米(图 3)。

2
图3 2019 年黄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三)东海沿海
1980-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3 毫米/年。

2019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88 毫米,比 2018 年高 38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东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45~170 毫米。

2019 年,东海沿海 2 月和 4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92 毫米和 99 毫米分别为1980 年以来同期第二高和第三高。

与 2018 年同期相比,2 月和 4 月海平面分别上升 106毫米和 101 毫米,8 月海平面下降 41 毫米(图 4)。

图4 2019 年东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4
四、南海沿海
1980-2019 年,南海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 3.5 毫米/年。

2019 年,南海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 77 毫米,比 2018 年高 21 毫米。

预计未来 30 年,南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 50~180 毫米。

2019 年,南海沿海 1 月、4 月和 5 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分别高 117 毫米、114 毫米和 147 毫米,其中 5 月海平面为 1980 年以来同期最高;与 2018 年同期相比,4 月和 5月海平面分别上升102 毫米和 128 毫米,7 月海平面下降 70 毫米(图 5)。

图 5 2019 年南海沿海月平均海平面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