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蛋白质 维生素

合集下载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它们在身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饮食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营养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深入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和影响对于我们优化膳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至关重要。

1. 蛋白质和维生素相互作用蛋白质是身体构建和修复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维生素则发挥着调节代谢和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

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需要维生素的参与,尤其是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C对于蛋白质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这些维生素可能导致蛋白质合成和分解的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2. 脂肪和维生素相互作用脂肪作为能量储备的主要来源,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功能。

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其吸收和转运需要脂肪的存在。

脂肪的缺乏可能导致这些维生素的吸收不足,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3. 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相互作用碳水化合物是膳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而维生素C则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以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维生素C也参与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确保能量的正常释放和利用。

4. 矿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矿物质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功能,如骨骼构建、神经传导、体液平衡等。

不同矿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如钙和镁、钠和钾之间的相互影响。

适当的矿物质摄入可以促进它们之间的平衡,确保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5. 能量和营养素的相互关系营养素和能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营养素通过食物摄入提供能量,而能量的摄入需要依赖于各种营养素的存在。

合理的能量摄入需要通过均衡的膳食结构来实现,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从而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综上所述,营养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对于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这些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优化膳食结构,合理选择食物和营养素的搭配,确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邳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沪教版

邳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8.3 蛋白质和维生素教案 沪教版

蛋白质和维生素课题一氧化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感受化学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试管、水槽、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课前预习1.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O2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教学板书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1.CO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难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小2.CO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2)毒性: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3)还原性:CO+CuO△Cu+CO23.CO的用途(1)作气体燃料(可燃性)(2)冶炼金属(还原性)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了解一氧化碳的各种性质,它既能危害人类,又能造福人类。

我们只有掌握物质的性质,才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2点燃2CO+C高温2CO备课笔记课堂拓展: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直接把CO 转变为CO2。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博士)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博士)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博士)生物化学考试大纲(博士)参考书:1《生物化学》(第3版)(上、下册)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陈惠黎,李茂深,朱运松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壹、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内容:掌握生物大分子(糖、脂、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掌握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生物氧化);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代谢调控等。

综合运用:结构、功能和代谢调控知识相关的综合分析;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进行实验设计。

二、试题模式及所占比例生物化学考试题目类型分概念题和叙述题俩个方面,其中概念题占50-60%,叙述题占40-50%。

概念题出题类型涉及:填空题(约占10%),选择题(单选,约占15%)、正误判断题(约占10%)、符号或名词解释(约占15%);叙述题包括:简答题(约占20%)和论述综合题(约占30%)。

三、考查重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及其代谢;代谢网络系统及调控;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

四、课程复习大纲(以参考书1为纲,主要来自参考书2的内容已在括号中标明)第1章糖和结合糖本章重点和难点:多糖、结合糖的结构和功能1.1单糖(单糖的结构、性质)1.2聚糖(参考书2)第2章脂本章重点和难点:磷脂、糖脂的结构和功能,脂蛋白2.1三脂酰甘油2.1.1脂肪酸2.1.2三脂酰甘油的理化性质2.2磷脂和糖脂2.3脂蛋白(参考书2)第3章蛋白质本章重点和难点:氨基酸的性质,肽键的结构,蛋白质壹级结构和测定,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及和功能的关系3.1蛋白质概论3.1.1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及分类3.1.2蛋白质分子的构象3.2氨基酸3.2.1氨基酸的结构3.2.2氨基酸的构型、旋光性、光吸收性和侧链极性3.2.3氨基酸的酸碱性质3.2.4氨基酸的化学性质3.2.5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3.3肽3.3.1肽和肽键的结构3.3.2肽的重要性质3.4蛋白质壹级结构3.4.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3.4.2蛋白质壹级结构3.4.3蛋白质壹级结构测定3.4.4蛋白质壹级结构和生物功能3.5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纤维状蛋白质3.5.1肽链的构象3.5.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3.5.3超二级结构3.5.4纤维状蛋白质3.6蛋白质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和功能3.6.1蛋白质的壹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3.6.2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3.6.3球状蛋白质的结构域和三级结构的功能3.6.4蛋白质四级结构和功能3.7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3.7.1蛋白质俩性性质及应用3.7.2胶体性质和蛋白质沉淀3.7.3蛋白质的变性3.7.4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主要方法3.8重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参考书2)3.8.1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3.8.2免疫球蛋白3.8.3胶原3.8.4细胞骨架3.8.5细胞因子第4章酶本章重点和难点:酶的催化机理和酶促反应动力学4.1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4.1.1酶的概念4.1.2酶催化反应的特点4.1.3酶的化学本质4.1.4酶的活性中心4.1.5酶在细胞内的分布4.2酶的分类和命名4.2.1酶的习惯命名4.2.2酶的国际系统命名4.2.3酶的系统分类及编号4.2.4按酶蛋白分子的组成分类4.2.5同工酶、诱导酶4.3酶的催化机理4.3.1酶催化反应高效性的机理4.3.2酶催化反应专壹性的机理4.3.3酶作用机理举例4.4酶促反应动力学4.4.1酶的量度4.4.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3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7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4.4.8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4.5酶活性的调节4.5.1别构效应调节4.5.2共价调节酶4.5.3酶原的激活4.5.4多酶体系调节4.6酶和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参考书2)第5章核酸本章重点和难点:DNA、RNA的结构和性质5.1核酸的化学结构5.1.1碱基5.1.2核苷5.1.3核昔酸5.2DNA的结构5.2.1DNA的壹级结构5.2.2DNA的二级结构5.2.3DNA结构的不均壹性和多形性5.2.4环状DNA5.2.5染色体的结构5.3RNA的结构5.3.1RNA的类型和结构特点5.3.2tRNA的结构和功能5.3.3mRNA曲结构和功能5.3.4rRNA的结构和功能5.4核酸的性质5.4.1解离性质5.4.2水解性质5.4.3光吸收性质5.4.4沉降特性5.4.5变性、复性及杂交5.5核酸研究技术5.5.1核酸的分离纯化5.5.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5.3DNA物理图谱5.5.4分子杂交5.5.5DNA序列分析5.5.6DNA的化学合成第6章维生素和辅酶本章重点和难点:脂溶性维生家的活性形式和功能;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的关系6.1脂溶性维生家6.1.1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6.1.2维生素D6.1.3维生素E6.1.4维生素K6.2水溶性维生素和辅酶6.2.1维生素B16.2.2维生素B26.2.3维生意B36.2.4维生素B56.2.5维生素B66.2.6维生素B76.2.7维生素B116.2.8维生素B126.2.9硫辛酸6.2.10维生素C第7章激素本章重点和难点:激素的作用机理及重要的生理功能7.1概论7.1.1激素的概念7.1.2激素的分类7.1.3激素的作用特点7.2激素的分泌和控制7.2.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7.2.2垂体分泌的激素7.2.3腺体分泌的激素7.2.4激素的分泌和控制7.3激素的作用机理7.3.1受体及特点7.3.2cAMP—Ca2+-钙调蛋白激活蛋白激酶途径7.3.3IP3、Ca2+-钙调节蛋白激酶途径7.3.4受体壹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7.3.5细胞内受体途径第8章糖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糖的分解代谢,各种糖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8.1糖酵解8.1.1酵解和发酵8.1.2糖酵解途径8.1.3其它单糖进入糖酵解途径8.1.4乳酸的生成8.1.5乙醇的生成8.1.6糖酵解的调节8.2三羧酸循环8.2.1丙酮酸生成乙酰CoA8.2.2三羧酸循环8.2.3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8.2.4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8.2.5乙醛酸循环8.3磷酸已糖支路8.3.1反应途径8.3.2磷酸已糖支路的生物学意义8.4糖的合成代谢8.4.1葡萄糖的生成8.4.2糖异生作用8.4.3糖原的合成第9章脂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脂肪酸的分解和合成9.1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9.1.1脂类的消化和吸收9.1.2脂类的转运9.1.3贮脂的动用9.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9.2.1甘油三酯的水解9.2.2甘油代谢9.2.3脂肪酸的(氧化9.2.4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9.2.5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9.2.6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9.2.7酮体代谢途径9.3脂肪的合成代谢9.3.1脂肪酸的从头合成9.3.2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反应9.3.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9.3.4各组织中脂肪代谢的关系9.3.5脂代谢和糖代谢的特点9.3.6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9.4磷脂代谢9.4.1甘油磷脂的水解9.4.2磷脂的合成第10章氨基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尿素循环、氨基酸分解和三羧酸循环的关系,氨基酸的合成10.1蛋白质降解及氮平衡10.1.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10.1.2氨基酸代谢库10.1.3氮平衡10.2氨基酸分解代谢10.2.1脱氨基作用10.2.2脱羧基作用10.2.3氨的去向10.2.4氨基酸碳架的去向10.2.5由氨基酸衍生的其它重要物质10.2.6氨基酸代谢缺陷症10.3氨基酸合成代谢10.3.1氨基酸合成中的氮源和碳源10.3.2脂肪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3芳香族氨基酸合成途径10.3.4氨基酸合成的调节10.3.5几种重要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第11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本章重点和难点:嘌呤环的合成、嘧啶环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苦酸的合成11.1核酸和核苦酸的分解代谢11.1.1核酸的降解11.1.2核苷酸的降解11.1.3嘌呤碱的分解11.1.4嘧啶碱的分解11.2嘌呤核苷酸的合成11.1.1从头合成11.1.2补救途径11.3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3.1从头合成11.3.2补救途径11.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11.4.1核糖核苷酸的仍原11.4.2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11.5辅酶核苷酸的合成11.5.1烟酰胺核苷酸的合成11.5.2黄素核苷酸的合成11.5.3辅酶A的合成第12章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本章重点和难点:电子传递、ATP的生物合成12.1生物能学简介12.1.1化学反应的自由能12.1.2自由能变化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12.1.3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加和性12.1.4高能磷酸化合物12.1.5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12.2线粒体电子传递12.2.1电子传递过程12.2.2电子传递链12.2.3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和载体12.2.4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12.3氧化磷酸化作12.3.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12.3.2P/O比和由ADP形成ATP的部位12.3.3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机制12.3.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12.3.5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第13章DNA的复制和修复本章重点和难点:DNA复制的特点、参和因子、复制过程、DNA的损伤和修复13.1DNA的复制13.1.1DNA的半保留复制13.1.2复制起点和复制单位13.1.3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13.1.4DNA的半不连续复制13.1.5DNA复制的拓扑性质13.1.6DNA复制体的结构13.1.7真核生物DNA的复制13.1.8DNA复制的调控13.2DNA的损伤及修复13.2.1光复活13.2.2切除修复13.2.3重组修复13.2.4诱导修复和应急反应13.3RNA指导nNA的合成13.3.1反转录酶13.3.2病毒RNA的反转录13.3.3反转录的生物学意义第14章RNA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RNA的合成过程、参和因子,RNA转录后的加工和修饰14.1转录14.1.1RNA聚合酶14.1.2转录过程14.1.3启动子和转录因子14.1.4终止于和终止因子14.1.5转录过程的调节控制14.2转录后的加工14.2.1原核生物RNA加工14.2.2真核生物RNA的加工14.2.3RNA的拼接和催化机理第15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本章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及各种参和因子的功能、合成后的输送和加工15.1遗传密码15.1.1遗传密码的确定15.1.2遗传密码的特点15.2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生物大分子15.2.1mRNA15.2.2rRNA15.2.3核糖体15.2.4辅助因子15.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15.3.1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2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15.3.3mRNA的结构和翻译15.3.4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15.4多肽合成后的定向输送和加工15.4.1信号肽及信号肽的识别15.4.2内质网上多肽的糖基化修饰15.4.3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15.4.4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来源第16章细胞代谢和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章重点和难点:糖、脂、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基因表达的调节16.1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16.1.1代谢途径交叉形成网络16.1.2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单向性16.1.3ATP是通用的能量载体16.1.4NADPH以仍原力形式携带能量16.2酶活性的调节16.2.1酶促反应的前馈和反馈16.2.2产能反应和需能反应的调节16.2.3酶的连续激活和共价修饰16.3细胞结构对代谢途径的分隔控制16.3.1细胞结构和酶的空间分布16.3.2细胞结构对代谢的调节控制作用16.3.3蛋白质的定位控制16.4神经和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控16.4.1门控离子通道和神经信号转录系统16.4.2激素和递质受体的信号转录系统16.5基因表达的调节16.5.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16.5.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蛋白质维生素-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蛋白质维生素-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下册

热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D.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12、【2020改编题】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维生素
人体缺乏维生素易患病,如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易 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软骨病。 (1)维生素A: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骨骼发育。 主要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及水果中。 (2)维生素B:能溶于水,水煮时容易流失,高温加热易被破坏。难储于人 体内,应经常摄入。主要存在于糙米、瘦肉、牛奶、蛋、动物内脏、酵母、 豆类、牛肉、麦胚、花生中。 (3)维生素C:能溶于水,易被氧化而破坏(尤其在加热或碱性环境中)。 维生素C制剂不能存放太长时间。主要存在于蔬菜、柑橘类水果中。 (4)维生素D:不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进而使骨质钙化, 维持正常的骨骼生长。主要存在于鱼肝油、肝脏、蛋类、牛奶中。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的方法。某溶液析出





2.维生素存在:蔬菜、水果、动物肝脏 拓展应用称量
B.平衡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B错误;
(3)实验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 mol/L的原因是_________;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
8.3 蛋白质 维生素

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

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

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素。

它们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还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三个方面介绍它们的作用和来源。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了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激素合成等多种生理过程。

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可以通过鱼、禽肉、蛋类、奶制品、豆类等食物中摄入。

每天成年人需要摄入约50克蛋白质,而儿童和孕妇则需要更多。

二、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类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膳食纤维具有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调节血糖和血脂等作用。

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豆类及坚果等。

推荐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以维持肠道健康和全身代谢平衡。

三、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是一组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

它们在人体的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功能、细胞分裂和新陈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B族主要存在于肉类、禽蛋、奶制品、豆类、全谷类食物和蔬菜等食物中。

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族,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总结起来,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合理摄入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生长发育。

我们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重食物的多样性,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从而获得全面的营养,保持身体的健康。

蛋白质、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对保持身体健康和防止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从而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

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

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含量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每天所需的营养成分和含量。

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它们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能量和必需的营养物质。

以下是人每天所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其含量的详细介绍。

一、能量能量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最基本的营养成分。

人体需要能量来维持基础代谢、进行体力活动和维持体温。

能量的单位是千卡或千焦。

成年人每天的能量需求量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2500千卡之间。

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能量需求量会有所不同。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人体的发育和修复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单位是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50-60克的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鱼类、蛋类和奶类,也可以通过植物性食物如豆类、谷物和坚果来摄入。

三、脂肪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能源来源,也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脂肪的单位是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60-70克的脂肪。

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奶类和油脂,也可以通过植物性食物如橄榄油、花生油和坚果来摄入。

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提供了大部分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的单位是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约250-300克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谷物、蔬菜和水果中,如米、面、土豆、胡萝卜和苹果等。

五、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对于保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

维生素的单位是毫克或微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是800-1000微克,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是75-90毫克。

六、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矿物质有钙、铁、锌、镁、钠和钾等。

矿物质的单位是毫克或微克,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如钙的推荐摄入量是800-1000毫克,铁的推荐摄入量是15-18毫克。

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和人教版的区别

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和人教版的区别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2化学研究些什么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归纳和整理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 性质活泼的氧2.2 奇妙的二氧化碳2.3 自然界中的水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归纳与整理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妙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3.3物质的组成归纳和整理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归纳与整理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5.2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5.3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基础实验四:常见的金属性质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四部分化学名词汉英索引附录五元素周期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课题2氧气课题3制取氧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题3元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课题2水的净化课题3水的组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附录Ⅰ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元素周期表第六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6.2 溶液组成的表示6.3 物质的溶解性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7.1 溶液的酸碱性7.2 常见的酸和碱7.3 几种重要的盐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8.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8.2 糖类油脂8.3 蛋白质维生素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9.1 能源的综合利用9.2 新型材料的研制9.3 环境污染的防治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四碱、酸、盐的溶解性表附录五部分化学名词汉英索引附录六元素周期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液的浓度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化学肥料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结束语附录1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2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元素周期表。

蛋白质的标准值

蛋白质的标准值

蛋白质的标准值
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之一,它在维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生理状态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也有所不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食品与农业组织的推荐,下面是蛋白质的标准值:
婴儿期(0-6个月):每千克体重需要1.80克蛋白质。

比如,一个6.5斤重的婴儿每天需要摄入11.7克蛋白质。

儿童期(7个月-3岁):每千克体重需要1.50克蛋白质。

比如,一个20公斤重的3岁幼儿每天需要摄入30克蛋白质。

青少年期(4-18岁):每千克体重需要0.81克蛋白质。

比如,一个50公斤重的15岁少年每天需要摄入40.5克蛋白质。

成年期(19-64岁):每千克体重需要0.64克蛋白质。

比如,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44.8克蛋白质。

老年期(65岁及以上):每千克体重需要0.64克蛋白质。

老年人因为身体代谢率降低、消化吸收能力减弱等因素,建议每天多摄入一些高质量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制品等,以维持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过量也不能过少。

过量会增加肾脏负担,过少会影响健康。

在摄入蛋白质时,建议尽量选择好吸收的蛋白
质食品,如鸡肉、牛肉、豆制品等,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糖分等对健康不良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