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共23页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课件

以
地
废 丞 相
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 书 省
六 部 分 理 朝
中央
明
方
政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锦衣卫印
第十五课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片段2.“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
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 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 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7、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
方是( B )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8、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 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
最有可能是( B)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 会误导观众
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
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 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 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 采纳朱升 “高筑墙、广积粮、缓 称王” 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1368年初,朱元 璋在应天(南京) 称皇帝,建明朝, 年号洪武。
朱元璋就是明太 祖。同年秋天, 攻占大都,灭元。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 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 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 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七年级下册历史: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四、课堂巩固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3)讲授新课:
一、明朝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军以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领导人是朱元璋。
2、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废除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第二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题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的内容,本课是从明朝的建立与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展开。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同学们掌握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意义。
(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述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并巩固皇权,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禁锢宦官:明朝实行了严格的宦官制度,将宦官置于严格的管理之下。
朱棣(明成祖)曾经在明成祖初年大规模清洗宦官,将其权力限制在较低的层级上,以防止宦官对皇权的威胁。
2. 实行六部制:明朝实行了六部制,即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中央政权对各项事务的控制。
六部制的实施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3. 设立东厂、西厂:明朝设立了东厂和西厂两大特务机构,负责监视和打击政治上的不忠和反对势力。
这两个机构直接归皇帝统辖,加强了皇权对社会的控制。
4. 实行科举制度:明朝继承了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招聘并控制各级官员,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加强地方官员监督:明朝实行了巡按制度,派遣巡抚和按察使等官员巡视各地,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并及时上报中央政府。
这种制度加强了地方官员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权威。
6. 重视军事力量:明朝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将重要军事力量集中于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减少地方势力对军队的掌握。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中央政权能够有效地控制军队,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这些措施共同促进了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通过限制宦官权力、实行六部制、设立特务机构、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监督以及重视
军事力量,明朝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控制各级官员和地方势力,维护皇权的稳定和权威。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明朝的中央集权,使得国家政权更加稳定和统一。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33页PPT

首页
尾页 返回
后页
资料4
成化初,宪宗为了加强特务统治,又
特设西厂,令太监汪直提督。汪直易服私
访,用锦衣百户韦英做心腹,“屡兴大
名词解释
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 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破题要求用两句 话点题;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进一步加以发挥; 起讲,开始议论;以后各股层层推进;中股是全篇 的中心。在最后四股中,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 文字,共为八股。所以叫做“八股文”,或者叫做 “八比”。
“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 ,千篇一律。它既是愚笨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愚 民政策的工具,这种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知识分子 的文体,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首页
尾页 返回
后页
明代的六部及其职能
吏部居六部之首,主管文官的考核与任免; 兵部主管军队调遣、武官及士官的升迁;户部 主管土地、户口、赋税、俸饷、粮仓、钱库、 铸钱等等,其中主要是征收赋税;刑部主管天 下刑政,审定和执行律例,判案定罪,管理囚 犯;礼部主管礼仪、祭祀、学校、朝贡、宴会 等;工部主管修建宫殿、衙署、陵墓,以及开 采、织造、治河、屯田等。
朱明王朝传十二代,历十六帝,统治277年。崇祯 初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 农民战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 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明之后,其 残余力量曾在南方建立弘光等政权,史称南明。
首页
尾页
前页 后页
明太祖(1368-1398)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祖籍江苏沛县,因生活所迫, 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 阳)。1368年即帝位后,在 位31年,其间,制定的一系 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 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 了明朝二百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制发展 到空前程度,对当时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了不小的阻碍作 用,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进 入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4)评价: (4)评价: 评价 归纳朱元璋为强化君主专制制度采 取了哪些措施? 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评价明朝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 义中央集权制度?
评价: 评价: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表明封建专制主 义已经空前强化, 义已经空前强化,这客观上有利于社会政治 的安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的安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但这些措施加强对人民的镇压, 但这些措施加强对人民的镇压,扼杀思想 的进步,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 的进步,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表明我国的 封建制度已经日益腐朽衰落。 封建制度已经日益腐朽衰落。
3、律法改革:明太祖时制定《大明律》 律法改革:明太祖时制定《大明律》 内容: 内容: 规定了封建特权,重罚百姓反抗行为; ①规定了封建特权,重罚百姓反抗行为; 增加经济立法; ②增加经济立法; ③严惩贪污贿赂 特点: 特点: 条文尚简:内容集中,条理分明; ①条文尚简:内容集中,条理分明; 内容全面: ②内容全面:增设经济立法 量刑标准: 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③量刑标准:“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实质:体现封建君主的意志,最大限度 实质:体现封建君主的意志, 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君主专制的加强在明清前期起到了提高效率,加强 封建统治的作用.但到封建社会末期,其消极作用 是主要的,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拉 大了中外差距。君权过于集中容易造成大权旁落, 使封建统治更加黑暗和腐朽,导致严重的统治危 机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局面。
归纳: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以下几个方 归纳 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以下几个方 面: 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在军事上改革大都督府; 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在军事上改革大都督府;在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在法律上实行大明律; 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在法律上实行大明律;在 监察上这行特务制。 监察上这行特务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有利于巩 固明朝的统治和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 固明朝的统治和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 但是, 但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也严重束缚了社会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文化的发展,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一、明朝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万历皇帝后期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说的 话:“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内阁 不是国家的正式部门,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秘书班子。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
无行政权力,无决策权。无属官。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 宦官参政专权, 导致明代政治黑暗。
过程:土司制度的形成——元代; 开始改土归流——明代永乐年间; 大规模改土归流——雍正
四、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阅读) 1.背景:中西方历史的逆转
近代化: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业化进程起步 ;
东方: 君主专制强化,自然经济主导 。 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 ,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 近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
英国国会
清朝军机处
2.清末政治改良:
①原因及目的: 清政府为了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
也为了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
②改良表现:
设外务部;设巡警部和学部;改巡警部为民政部等; 增设邮传部;筹备设立海军部;设资政院。
③评价:
(1)客观上顺应了世界潮流,有利于 中国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2)改良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 并未从根本上
触动专制主义皇权
本课小结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密折制
基本原则; 理藩院; 重视边疆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改土归流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空前强化
专制主义强化的弊端: 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后逐步扩大到其他事务。
雍正帝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PPT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明太祖采取什么措施来
巩固统治
(2)明太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皇权高度膨胀。明清时期为 加强皇权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1/6/4
16
达标检测
链接中考
1、唐太宗在位期间政绩突出,其统治被称为( ) A.康乾盛世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 观之治
2)在中央,废____丞__相__,撤消____中__书__省_,
由_______六___部___分___理___朝__ 政
3)建立特务机构___锦__衣__卫_
4)思想上:实行_____八__股__取__士____
2021/6/4
10
清朝
1)雍__正___帝__ 时设___军__机__处__ 2)思想上,实行“___文__字__狱_____”
2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 有 ▲(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6/4
17
达标检测
链接中考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
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
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
是( )
2021/6/4
8
元朝
1、建立行___省____制____度__: 在中央设__中__书_,省在地方设___行__中_,书简省称____行。省
2、加强对___西__藏____的管辖,使之成为元朝的 正式行政区。
3、还加强对___琉__球____的管辖。
2021/6/4
9
明朝
1)在地方,废____行___省___,设______三_ 司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措施:在中央,因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升尚书为正二品。
六部尚书听命于皇上,直接对皇帝负责。
此举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关系。
洪武十五年,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由文人充任,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
明成祖时,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可以参预机务,但“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
”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明太祖利用锦衣卫大兴诏狱,先后把全国所有政治性的重罪犯人交锦衣卫镇抚司拷讯。
后虽罢了锦衣卫,但明成祖时又加以恢复,增设北镇抚司,一直继续到明末。
北镇抚司渐成独立机构,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长官,可以直接和皇帝说话。
永乐十八年,设立东厂特务机构,用亲信宦官掌管,使之刺探大小事情奏闻。
东厂设有监狱,关押犯人。
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使得地方长官的权力得到分化与节制;后又派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各差,按皇帝旨意巡按地方。
地方集权于中央,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实行“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文化,用这种方法处理皇帝与知识分子的关系,达到其控制知识分子的目的。
实行削藩政策,解决了皇帝与皇族内部的矛盾;迁都北京,解决中央与边疆的关系。
影响: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
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总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