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
第七篇化学治疗新新药物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试题

第七篇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试题一、A 型题1有关化疗指数的论述错误的是:A 是LD50与ED50之比B 是LD5与ED95之比C 化疗指数越大,则毒性越小D 化疗指数大则绝对安全E 临床用时一般要求化疗指数>3 2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合成的药物是:A 磺胺类B 万古霉素C 异烟肼D 红霉素E 喹诺酮类3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是:A 抗菌谱B 抗菌活性C 化疗指数D 体外抗菌实验E 最低抑菌或杀菌浓度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下列哪种药物:A 氯霉素B 红霉素C 四环素D 庆大霉素E 青霉素5头孢菌素类抗菌作用部位是:A 二氢叶酸合成酶B 移位酶C 核蛋白50S亚基D 细胞壁E 二氢叶酸还原酶6青霉素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A 肝毒性B 肾毒性C 耳毒性D 过敏性休克E 二重感染7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为:A 头孢西丁B 头孢孟多C 头孢他定D 头孢氨苄E 头孢曲松8青霉素对下列何种感染疗效最好:A 绿脓杆菌感染B 肺炎杆菌感染C 破伤风杆菌感染D 结核杆菌感染E 变形杆菌感染9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最好不选用:A 四环素B 红霉素C 磺胺类D 氯霉素E 阿莫西林10用于治疗伤寒的β-内酰胺类药物:A 青霉素B 羧苄西林C 双氯西林D 普鲁卡因青霉素GE 氨苄西林11青霉素对下列何种疾病基本无效:A 梅毒B 非典型性肺炎C 破伤风D 猩红热E 大叶性肺炎12关于青霉素G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B 杀菌剂C 对G(-)杆菌效果好D 可引起过敏反应E 对G(+)杆菌效果好13关青霉素作用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与细菌胞浆膜上的PBPs结合B 抑制胞浆膜粘肽合成C 抑制胞浆外粘肽合成D 活化细菌的自溶酶类E 抑制转肽酶14与细菌核蛋白体 50S 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是:A 甲氧苄啶B 喹诺酮类C 红霉素D 两性霉素 BE 青霉素类15 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抗叶酸代谢B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C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 抑制核酸代谢E 抑制蛋白质合成16 氨基甙类抗生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点是:A 只作用于起始阶段B 只作用于肽链延伸阶段C 只作用于终阶段D 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E 以上都不是17 于万古霉素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肌注可引起剧痛和组织坏死B 与其它抗生素之间易产生交叉耐药性C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D 严重的毒性反应是听力损害E 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质合成18 防止异烟肼的外周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常用哪种药:A 叶酸B 维生素B6C 维生素CD 维生素B12E 维生素E19 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 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B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C 对耐青霉素金葡菌敏感D 有明显的PAEE 对厌氧菌敏感19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 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C 抗叶酸代谢D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 抑制核酸代谢2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为:A 庆大霉素B 阿米卡星C 妥布霉素D 链霉素E 奈替米星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耳、肾毒性最低的药是:A 庆大霉素B 阿米卡星C 妥布霉素D 奈替米星E 大观霉素23 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A 产生β-内酰胺酶B 改变代谢途径C 加强主动流出系统的功能D 增加自溶酶活性E 产生钝化酶24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A 链霉素B 庆大霉素C 卡那霉素D 阿米卡星E 奈替米星25 四环素对下列哪种菌无效:A 肺炎球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葡萄球菌D 立克次体E 军团菌26 下面有关四环素的叙述,错误的为:A 形成肝肠循环B 易透过血脑屏障C 尿液中浓度较高D 易蓄积中毒E 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27 立克次体感染,首选:A 四环素B 氯霉素C 多粘菌素D 头孢菌素E 万古霉素28仅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的抗真菌药是:A 制霉菌素B 克霉唑C 酮康唑D 两性霉素BE 灰黄霉素29 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哪种药:A 氯霉素B 红霉素C 四环素D 青霉素E 庆大霉素30 抗菌谱最广的是:A 青霉素类B 头孢菌素类C 四环素类D 大环内酯类E 氨基糖苷类31霉素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A 口服不易吸收B 抗菌作用弱C 易产生耐药性D 易发生二重感染E 易抑制骨髓造血机能32 能明显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A 青霉素GB 庆大霉素C 红霉素D 氯霉素E 四环素33 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真菌药是:A 咪康唑B 克霉唑C 氟康唑D 酮康唑E 阿斯咪唑34霉素的下述不良反应中,哪些是与其剂量和疗效无关的严重反应:A 二重反应B 灰婴综合症C 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D 不可逆的再障E 消化道反应35 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机理是:A 阻碍叶酸的合成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C 干扰胞浆膜的功能D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E 抑制核酸代谢36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A 抑制细胞壁合成B 抑制DNA螺旋酶C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E 抑制蛋白质合成37 下列药物中最适合于肺部感染的药物是:A 氧氟沙星B 依诺沙星C 环丙沙星D 诺氟沙星E 吡哌酸38 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为:A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C 抑制DNA螺旋酶D 抑制细胞壁合成E 抑制蛋白质合成39 可用于治疗沙眼的药物为:A 磺胺嘧啶银B 磺胺米隆C 磺胺醋酰钠D 磺胺多辛E TMP40 有关呋喃妥因的论述,正确的是:A 对肠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B 血药浓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C 酸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作用D 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E 以上均正确4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A SDB 氯霉素C 环丙沙星D SMZE 诺氟沙星42胺类的不良反应不包括:A 新生儿黄疸B 粒细胞缺乏症C 结晶尿D 灰婴综合症E 皮疹43关于磺胺嘧啶下述正确的是:A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 无肾毒性D 杀菌剂E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44异烟肼的作用特点是:A 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B 只对细胞外是结核杆菌有效C 对大多数G-菌有效D 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有效E 对大多数G+菌有效45下列哪种药不属于第一线抗结核药:A 异烟肼B 链霉素C 利福平D 乙胺丁醇E 卡那霉素46应用异烟肼时常并用维生素B6,其目的是:A 增强疗效B 防治周围神经炎C 延缓抗药性D 减轻肝损害E 以上都不是47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应慎用何药:A 利福平B 吡嗪酰胺C 乙胺丁醇D 异烟肼E 对氨基水杨酸48兼有抗结核病和抗麻风病的药物是:A 异烟肼B 氨苯砜C 利福平D 苯丙砜E 乙胺丁醇49主要毒性为视神经炎的药物是:A 异烟肼B 利福平C 链霉素D 乙胺丁醇E 吡嗪酰胺50应用利福平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A 可引起肝损害,并能激活肝药酶B 视神经炎C 外周神经炎D 使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生成减少E 耳、肾毒性51抗结核作用最弱的药物是:A 利福平B 对氨基水杨酸C 吡嗪酰胺D 链霉素E 乙胺丁醇52 哪种药物服用后尿液可呈现橙赤色:A 利福平B 异烟肼C 红霉素D 喹诺酮类E 庆大霉素53下列药物中能引起球后神经炎的是:A 异烟肼B 利福平C 乙胺丁醇D 金刚烷胺E 两性霉素B54下列哪个药对百日咳杆菌效果好A 土霉素B 氯霉素C 庆大霉素D 链霉素E 红霉素55前列腺癌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药物:A 喜树碱B 甲氨蝶呤C 己烯雌酚D 氮芥E 他莫西芬56 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肿瘤复发的根源是:A G0期细胞B G1期细胞B G2期细胞D S期细胞E M期细胞57 S期特异性药物是:A 氮芥B 噻替派C 甲氨蝶呤D 长春新碱E 丝裂霉素C58用长春新碱后,肿瘤细胞较多处于:A G2期B M期前期C M期中期D M期后期E M期末期59 抗癌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A 肝脏毒性B 肾脏毒性C 骨髓抑制D 神经毒性E 过敏反应60 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加服小苏达的目的是:A 增强抗菌疗效B 加快药物吸收速度C 防止过敏反应D 防止药物排泄过快影响疗效E 使尿偏碱性,增加某些磺胺药的溶解度61 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A 抗菌谱广B 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C 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D 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E 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62 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其抢救药为:A 匹鲁卡品B 肾上腺素C 葡萄糖酸钙D 纳络酮E 苯海拉明63 下列哪个药对军团病疗效好:A 土霉素B 强力霉素C 红霉素D 四环素E 麦迪霉素64 治疗鼠疫的首选药是:A 林可霉素B 红霉素C 链霉素D 青霉素E 四环素65 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是:A 氯霉素B 四环素C 土霉素D 多西霉素E 以上都不是66 阻碍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药是:A 阿霉素B 氟尿嘧啶C 长春新碱D 甲氨蝶呤E 以上都不是67 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A 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B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C 阻碍肿瘤细胞的嘌呤合成代谢D 干扰肿瘤细胞的RNA转路E 阻止转路细胞的DNA复制68 关于免疫增强药的叙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 激活免疫活性细胞B 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C 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D 可以治疗免疫缺陷病E 可以配伍治疗恶性肿瘤二、填空题1 通过干扰细菌的生化过程的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第七章 药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药效学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引起机体(病原体) 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组织形态发生的作 用。主要表现为调节机体的功能、抑制 或杀灭病原体。 • 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兴奋/抑制 • 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全身,直接/间接 •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选择性、两重性、 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 (一)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指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 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 作用弱.如青霉素G •
基础医学
药剂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理学
药学
治疗学
(内、外、儿、妇科等)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多学科融汇。
3、药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性的学科)
实验药理学方法 清醒动物--整体观察
麻醉动物--器官及系统观察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
实验治疗学方法
病理模型
临床药理学方法
人体实验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B )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E ) A.药物理化性质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和力 E.药物剂型
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代谢) • 定义 化学结构的变化
• 部位 肝 • 方式
40
(1) 消化道给药
给药方式
口服(per os)
吸收部位
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 颊粘膜
直肠(per rectum)
直肠粘膜
(2) 注射给药
•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 iv in drop) •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 sc)
化学治疗药—氨基苷类抗生素(药理学)

产生耳毒性、肾毒性 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口服难吸收
用于治疗肠道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 抗菌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起始、延伸、终止) 1.起始阶段: 抑制70S亚基始动复合 物的形成; 2.延伸阶段: 与30S亚基的P10蛋白结合,致A位歪曲, mRNA错译,阻止移位; 3.终止阶段: 阻止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 阻止70亚基的解离。
避免与增加肾毒 性的药物合用 小儿、老年人、 休克、脱水及肾 功能不全患者禁 止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神经-肌肉麻痹
原因: 氨基苷类在突触前膜与Ca2+ 结合部位结合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阻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过敏反应
较少见,一旦发生较青霉素引பைடு நூலகம்的过敏性 休克严重,宜首选注射葡萄糖酸钙进行抢救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治疗肠道感染的原因? • 为何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 从体内过程角度出发,阐释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导致耳毒性、肾毒性的原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不能用于治疗脑膜炎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在 肾皮质、内耳内外淋巴 液高浓度蓄积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肾 脏排出,尿中浓度高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肺炎克雷伯杆菌
• 静止期杀菌剂 • 主要抗G-杆菌、绿脓杆菌、结
核杆菌,对厌氧菌不敏感
• 杀菌速率与杀菌时程成浓度依 赖性
具有初次接触效应
具有较长的PAE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志贺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 耐药性 ❖ 产生钝化酶 ❖ 改变胞浆膜通透性 ❖ 细胞内转运功能异常 ❖ 作用靶位改变
化学治疗药-药理学课件

2、抗病原微生物药的组成
抗生素:天然抗生素(青霉素G) 半合成抗生素(阿莫西林) 全合成抗生素 (氯霉素)
抗生素------------抗菌素-------------抗生素
合成抗菌药物:磺胺
一九八一年 第四届抗生 素全国会议
3、研究的内容:
药物、病原体、机体之间作用、作用规律、作用机制
Fleming(1881~1955) 英国细菌学家,发现 污染青霉菌的培养皿中, 葡萄球菌生长被抑制,他 认为青霉菌可能在生长繁 殖中产生了一种抑制其他 细菌繁殖的物质,并将其 命名为青霉素。
1940年,澳洲的Howard Walter Florey和英国的 Ernst Boris Chain成功地从粗培养液中纯化出 penicillin。1943年,青霉素正式用于临床。那时候正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青霉素的应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三人因为发现penicillin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二、常用术语
抗菌药
能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药物。
抗菌谱:
抑制或杀灭病原菌范围
窄谱抗菌药:青霉青 广谱抗菌药:四环素、氯霉素
二、常用术语 抗菌活性:
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
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体内:化学实验性治疗
二、常用术语
耐药性(抗药性)
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 性降低甚至消失
耐药的机制
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 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和修饰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1)滥用; (2)局部用; (3)剂量不足; (4)单独用; (5)长期应用。
对策
足量用药、疗程要适当 的基本原则
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一、A题型1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细菌

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一、A题型1.抗菌药物作用机制不包括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B.抑制细胞膜功能C.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D.影响核酸代谢E.抑制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2.有关抗菌后效应(PAE)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指药物浓度降至最小有效浓度以下,仍有抑菌作用的现象B.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PAEC.PAE大小与药物浓度及接触时间长短有关D.利用PAE可延长给药间隔,减少给药次数E.只有部分抗菌药物具有PAE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作用靶位是A.细菌核蛋自体50S亚基B.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C.二氢叶酸合成酶D.DNA螺旋酶E.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4.关于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性质不稳定,水溶液易分解B.口服完全不能吸收,只能肌注给药C.血浆t1/2为0.5~1hD.99%以原形经尿排泄E.具有明显的PAE5.青霉素G最适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菌种是A.肺炎杆菌B.痢疾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变形杆菌6.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A.肝肾损害B.耳毒性C.二重感染D.过敏反应E.胃肠道反应7.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不包括A.PBPs增多B.细菌产生了水解酶C.细菌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改变D.细菌产生了大量PABA(对氨苯甲酸)E.细菌产生了钝化酶8.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结合,停留于细胞膜外间隙中,而不能进入靶位B.细菌缺少自溶酶C.细菌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能进入菌体D.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增加E.细菌产生水解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9.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青霉素GB.氯霉素C.链霉素D.四环素E.红霉素10.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有效的半合成青霉素是A.青霉素V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E.阿莫西林11.对阿莫西林叙述错误的是A.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西林弱B.胃肠道吸收良好C.为对位羟基氨苄西林D.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E.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12.对羧苄西林叙述错误的是A.常与庆大霉素合用B.单用时细菌易产生耐药性C.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无作用D.肾功能损害时作用延长E.抗革兰阳性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13.与阿莫西林作用特点不符合的是A.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B.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C.生物利用度50%D.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杀菌作用强E.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较强14.克拉维酸与阿莫两林配伍使用是因前者可A.减少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B.扩大阿莫西林的抗菌谱C.抑制β-内酰胺酶D.延缓阿奠西林经肾小管的分泌E.提高阿莫西林的生物利用度15.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A.头孢曲松B.头孢他啶C.头孢哌酮D.头孢噻吩E.头孢氨苄16.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肾毒性较强的是A.苯唑西林B.阿莫西林C.头孢噻吩D.头孢噻肟E.青霉素G17.对头孢菌素描述错误的是A.第一、第二代药物对肾脏均有毒性B.与青霉素仅有部分交叉过敏现象C.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D.与青霉素类有协同抗菌作用E.第三代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均比第一、第二代强18.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的药物是A.舒巴坦(青霉烷砜)B.扣氧头孢C.头孢曲松D.哌拉西林E.氨曲南19.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B.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D.口服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E.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20.大环内酯类抗菌作用特点不包括A.抗菌谱较窄B.对多数革兰阳性菌、厌氧球菌抗菌作用强C.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作用强D.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菌作用强E.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21.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微生物是A.军团菌B.链球菌C.支原体D.变形杆菌E.厌氧菌22.治疗军团病应首选的药物是A.氯霉素B.四环素C.庆大霉素D.红霉素E.青霉素G23.红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耳毒性B.肝损伤C.过敏反应D.胃肠道反应E.二重感染24.治疗支原体肺炎宜首选的药物是A.链霉素B.氯霉素C.红霉素D.青霉素GE.以上均不是25.对青霉素过敏的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可用A.红霉素B.氨苄西林C.羧苄西林D.苯唑西林E.以上都用26.与罗红霉素特性不符的是A.耐酸,口服吸收较好B.体内分布广,肺、扁桃体内浓度较高C.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等D.抑制细菌核酸合成E.胃肠道反应较红霉素少27.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应选A.头孢唑林B.多黏菌素EC.链霉素D.克林霉素E.红霉素28.万古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细菌核酸代谢E.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9.常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药物是A.羧苄西林B.青霉素C.万古霉素D.罗红霉素E.氨苄西林3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B.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干扰蛋白质的合成C.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干扰蛋白质的合成D.干扰细菌DNA的合成E.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3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消除途径是A.被单胺氧化酶代谢B.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出C.以原形经肾小管分泌排出D.经肝药酶氧化E.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出32.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是A.细菌胞浆膜通透性改变B.细菌产生了大量PABAC.细菌产生水解酶D.细菌改变代谢途径E.细菌产生钝化酶3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不包括A.神经肌肉阻断作用B.快速杀菌C.二重感染D.肾毒性E.耳毒性34.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是A.氯霉素B.四环素C.罗红霉素D.链霉素E.头孢他啶35.抢救链霉素过敏性休克宜选用的药物是A.葡萄糖酸钙B.地高辛C.苯海拉明D.地塞米松E.去甲肾上腺素36.以下抗菌谱最广的药物是A.卡那霉素B.妥布霉素C.小诺米星D.阿米卡星E.奈替米星37.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含A.耳毒性B.肝毒性C.肾毒性D.神经肌肉阻断作用E.过敏反应38.耳、肾毒性最低的药物是A.西索米星B.庆大霉素C.妥布霉素D.阿米卡星E.奈替米星39.下列不属于阿米卡星的特点是A.抗菌谱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中最广的B.血浆蛋白结合率低C.不易透过血脑屏障D.不能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E.对多数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效40.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抑制细菌核酸代谢C.干扰细菌叶酸代谢D.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E.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41.对多黏菌素类描述错误的是A.毒性较大B.对多数革兰阳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C.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菌均有效D.口服用于肠道手术前准备E.局部用于敏感菌所致眼、耳、皮肤等感染42.以下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是A.氨苄西林、多黏菌素、头孢氨苄、羧苄西林B.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C.苯唑西林、多黏菌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D.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羧苄西林E.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黏菌素、红霉素43.对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A.羧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苄B.头孢氨苄、红霉素、四环素C.多黏菌素、红霉素、头孢氨苄D.氨苄西林、红霉素、林可霉素E.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44.在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中,错误的是A.长期应用后可发生二重感染B.一般不会产生过敏反应C.幼儿乳牙釉质发育不全D.长期大量静脉给药不引起严重肝脏损害E.空腹口服易发生胃肠道反应45.与氯霉素特点不符的是A.口服难吸收B.易透过血脑屏障C.适用于伤寒的治疗D.骨髓毒性明显E.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起灰婴综合征46.氯霉素抗菌谱广,而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A.二重感染B.胃肠道反应C.对肝脏严重损害D.对造血系统的毒性E.影响骨、牙生长47.下列抗菌谱最广的药物是A.四环素B.氧氟沙星C.青霉素GD.红霉素E.奈替米星48.胆道感染宜选用的药物是A.庆大霉素B.异烟肼C.四环素D.青霉素GE.氯霉素49.肾功能不好的伤寒患者宜选用A.氯霉素B.氨苄西林C.红霉素D.羧苄西林E.四环素50.伤寒患者可选用的治疗药物组合是A.氨苄西林、四环素B.红霉素、羧苄西林C.四环素、青霉素D.氯霉素、青霉索E.氯霉素、氨苄西林51.不符合氟喹诺酮类的叙述是A.多口服吸收良好B.口服吸收受多价阳离子影响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可进入骨、关节等组织E.大多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52.不属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的是A.环丙沙星B.吡哌酸C.依诺沙星D.洛美沙星E.氧氟沙星53.对氟喹诺酮类最敏感的是A.革兰阳性球菌B.革兰阳性杆菌C.厌氧菌D.革兰阴性球菌E.革兰阴性杆菌54.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转肽酶B.抑制细菌DNA回旋酶C.抑制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55.喹诺酮类药物不宜应用于A.溃疡病患者B.肝病患者C.婴幼儿D.老年人E.妇女56.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的是A.口服吸收好B.细菌对其不产生耐药性C.抗菌谱广D.抗菌作用强E.不良反应少57.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药物是A.环丙沙星B.氧氟沙星C.诺氟沙星D.洛美沙星E.氟罗沙星58.不符合磺胺类药物的叙述是A.进入体内的磺胺多在肝中乙酰化B.抗菌谱较广,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等C.可用于衣原体感染D.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E.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59.细菌对磺胺产生耐药的原因是A.产生钝化酶B.改变细胞膜通透性C.改变代谢途径D.改变核糖体结构E.产生水解酶60.磺胺类药物不具有的特点是A.可供口服B.性质稳定C.价格低廉D.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鼠疫)有特效E.过敏反应少61.可对抗磺胺药抗菌作用的物质是A.TMPB.叶酸C.PABAD.GABAE.单胺氧化酶62.服用磺胺时,同服碳酸氢钠是为了A.减少不良反应B.增强抗菌活性C.扩大抗菌谱D.促进磺胺药的吸收E.延缓磺胺药的排泄63.对甲氧苄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有较强的抗菌作用B.能增强磺胺药的作用C.能增强某些抗生素的作用D.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酶E.常与SMZ合用64.异烟肼体内过程的特点是A.乙酰化代谢速度个体差异大B.大部分以原形由肾排泄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口服易被破坏E.以上都不是65.抗结核的一线药是A.异烟肼、利福平、PAS(对氨基水杨酸)B.异烟肼、链霉素、PASC.异烟肼、乙胺丁醇、PASD.异烟肼、链霉素、乙硫异烟胺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66.可引起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是A.异烟肼B.PASC.乙胺丁醇D.利福平E.卡那霉素67.乙胺丁醇与利福平合用目的在于A.加快药物的排泄速度B.有利于药物进入结核感染病灶C.有协同作用,并能延缓耐药性的产生D.延长利福平作用时间E.减轻注射时的疼痛68.两性霉素B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真菌DNA合成B.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同醇的合成C.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D.抑制真菌蛋白质合成E.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69.主要用于治疗阴道、胃肠道和口腔的念珠菌病的药物是A.利福平B.二性霉素BC.灰黄霉素D.碘化物E.制霉菌素70.咪唑类抗真菌作用机制是A.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合成B.影响二氢叶酸合成C.影响真菌细胞膜通透性D.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中,阻断核酸合成E.替代尿嘧啶进入DNA分子中,阻断核酸合成71.对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疗效的药物是A.灰黄霉素B.两性霉素BC.制霉菌素D.氟胞嘧啶E.酮康唑72.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减少复发率的药物是A.氟胞嘧啶B.酮康唑C.灰黄霉索D.阿昔洛韦E.制霉菌素73.不良反应最小的咪唑类抗真菌药是A.酮康唑B.咪康唑C.氟康唑D.克霉唑E.以上都不是74.以下不属于抗真菌药的是A.酮康唑B.灰黄霉素C.两性霉素BD.制霉菌素E.多黏菌素75.阿昔洛韦主要适用的疾病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结核病C.白色念珠菌感染D.DNA病毒感染E.血吸虫病76.异烟肼不具有的作用是A.口服吸收快而完全B.主要经肝乙酰化代谢C.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D.对细胞外的结核杆菌作用强,对细胞内的结核杆菌作用弱E.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77.不符合异烟肼特点的叙述是A.抑制分枝菌酸合成B.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C.常单独用于治疗结核病D.可有神经毒性E.可有肝脏毒性78.对利福平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有A.结核杆菌B.麻风杆菌C.链球菌D.沙眼衣原体E.疱疹病毒79.下列可用于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是A.对氨基水杨酸B.氨举砜C.乙胺丁醇D.异烟肼E.以上均不是80.对抗疟药,叙述正确的足A.乙胺嘧啶能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B.氯喹对阿米巴肝脓肿无效C.伯氨喹可用作疟疾病因性预防D.奎宁根治良性疟E.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81.用于控制疟疾发作的最佳抗疟药是A.氯喹B.奎宁C.伯氨喹D.青蒿素E.乙胺嘧啶82.对耐氯喹的脑型疟患者,应选用A.乙胺嘧啶B.伯氨喹C.周效磺胺D.奎宁E.以上均不是83.对奎宁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细胞内期裂殖体有杀灭作用B.最早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C.可出现心肌抑制作用D.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E.每周服药1次用于病因性预防84.伯氨喹引起特异质者发生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因为A.肾近曲小管细胞合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B.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叶酸缺乏D.胃黏膜萎缩致内因子缺乏,影响V itB12吸收E.以上都不是85.对肠内外阿米巴病均有效的药物是A.双碘喹啉B.氯喹C.喹碘方D.巴龙霉素E.甲硝唑86.抗阿米巴病的药物毒性最大的是A.巴龙霉素B.双碘喹啉C.氯喹D.依米丁E.氯磺喹啉87.为广谱驱肠虫药的是A.氯硝柳胺B.乙胺嗪C.阿苯达唑D.吡喹酮E.哌嗪88.抑制细胞内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而对虫卵无杀灭作用的驱绦虫药是A.噻嘧啶B.哌嗪C.阿苯达唑D.氯硝柳胺E.甲苯咪唑89.氟尿嘧啶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血尿、蛋白质B.过敏反应C.神经毒性D.胃肠道反应E.肝脏损害90.抑制核苷酸还原酶的抗恶性肿瘤药物是A.羟基脲B.阿糖胞苷C.甲氨蝶呤D.氟尿嘧啶E.巯嘌呤91.以下不属于抗代谢抗肿瘤的药是A.阿糖胞苷B.氟尿嘧啶C.巯嘌呤D.甲氨蝶呤E.环磷酰胺92.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不含A.骨髓抑制B.血尿、蛋白尿C.血压升高D.恶心、呕吐E.脱发93.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而使其停止于中期的抗肿瘤药物是A.长春碱B.氟尿嘧啶C.甲氨蝶呤D.放线菌素E.阿糖胞苷94.阻止微管解聚的抗癌药是A.氟尿嘧啶B.环磷酰胺C.巯嘌呤D.甲氨蝶呤E.紫杉醇95.较常引起外周神经炎的抗癌药是A.甲氨蝶呤C.巯嘌呤D.长春新碱E.L-门冬酰胺酶96.以下为广谱抗病毒药的是A.金刚烷胺B.利巴韦林C.碘苷D.阿昔洛韦E.齐多夫定97.以下属于免疫抑制剂的是A.左旋咪唑B.胸腺素C.转移因子D.干扰素E.环孢素98.即有抗病毒作用又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调节剂是A.硫唑嘌呤B.环磷酰胺C.干扰素D.更昔洛韦E.二脱氧肌苷99.抑制叶酸合成代谢的药物是A.顺铂B.阿糖胞苷C.甲氨蝶呤D.环磷酰胺E.巯嘌呤100.下列药物中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是A.利巴韦林B.环孢索C.阿昔洛韦D.齐多夫定E.干扰素二、B题型1.A.抗菌药B.抗生素D.杀菌药E.抗菌谱(1).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和其他活性的物质(2).对病原菌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的药物(3).对病原菌能抑制且杀灭的药物(4).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2.A.异烟肼B.两性霉素C.诺氟沙星D.罗红霉素E.头孢克洛(1).抑制细胞膜功能(2).抑制或干扰蛋白质合成(3).影响核酸代谢3.A.环丙沙星B.磺胺嘧啶银C.甲氧苄啶D.诺氟沙星E.磺胺异唑(1).体外抗菌作用强,适用于预防烧伤感染的是(2).在尿中不易析出结晶,适用于泌尿道感染的磺胺药是(3).抗菌谱与磺胺药相似,可增强磺胺药疗效的是4.A.呋喃唑酮B.环丙沙星C.磺胺嘧啶D.磺胺异唑E.磺胺甲唑(1).适用于流脑的药(2).适用于肠炎、菌痢的药5.A.对敏感的各种球菌、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等有效B.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C.主要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D.抗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有效E.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有效(1).氨苄西林(2).哌拉西林(3).青霉素G(4).氟氯西林6.A.双氯西林B.青霉素VC.氨苄西林D.阿莫西林E.羧苄西林(1).可用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2).可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3).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对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强7.A.青霉素GB.氟氯西林C.替卡西林D.青霉素VE.美西林(1).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2).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8.A.头孢菌素B.头孢他啶C.头孢拉定D.头孢吡肟E.头孢呋辛(1).第一代头孢菌素(2).第二代头孢菌素(3).第三代头孢菌素9.A.第一代头孢菌素B.第二代头孢菌素C.第三代头孢菌素D.耐酶青霉素E.半合成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1).苯唑西林属于(2).头孢曲松属于:(3).头孢唑林属于(4).头孢克洛属于(5).哌拉西林属于10.A.氨曲南B.头孢氨苄C.头孢克洛D.克拉维酸E.亚安培南(1).抗菌范围类似氨基糖苷类(2).可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3).抗菌谱广,被肾脱氢肽酶水解11.A.克拉霉素B.阿奇霉素C.克林霉素D.万古霉素E.头孢他啶(1).严重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选用(2).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选用(3).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感染选用12.A.大观霉素B.庆大霉素C.氯霉素D.土霉素E.米诺环素(1).脑脊液中浓度最高的是(2).对淋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的是(3).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的抗生素是(4).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的是13.A.红霉素B.头孢曲松C.四环素D.链霉索E.多黏菌素(1).对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肽链延伸阶段和终止阶段都有影响的是(2).主要抗菌机制是使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死亡的是(3).阻碍胞壁黏肽合成的是(4).与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的是(5).与3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延伸的是14.A.氯霉素B.链霉素C.四环素D.红霉素E.青霉素(1).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是(2).损伤前庭功能的是(3).影响骨和牙的生长发育的是(4).最易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是15.A.链霉素B.青霉素GC.头孢他啶D.四环素E.氯霉素(1).梅毒治疗首选药物是(2).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是(3).抗结核病的药是(4).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宜选用药物是16.A.环丙沙星B.左氧沙星C.司帕沙星D.磺胺嘧啶银E.磺胺甲唑(1).可用于耐异烟肼、耐利福平的结核病患者:(2).生物利用度极好,组织穿透力强,以原形经尿排泄(3).常与抗菌增效剂合用17.A.链霉素B.利福平C.乙胺丁醇D.乙硫异烟胺E.异烟肼(1).抑制细菌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阻碍mRNA合成(2).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使结核菌死亡的是(3).与Mg2+结合干扰菌体RNA合成的是(4).阻止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的是18.A.链霉素B.对氨基水杨酸C.利福平D.乙胺丁醇E.异烟肼(1).有耳毒性,可致永久性耳聋的是(2).视神经炎为主要毒性反应的是(3).需与维生素B6合用以预防外周神经炎(4).有肝病或与异烟肼合用易引起肝损害的是A.对氨基水杨酸B.乙胺丁醇C.吡嗪酰胺D.利福平E.卡那霉素(1).在细胞内作用强于细胞外(2).抑制阿拉伯糖转移酶,干扰胞壁半乳糖合成(3).有广谱抗菌作用20.A.多西环素B.红霉素C.磺胺嘧啶D.庆大霉素E.两性霉素B(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选用(2).治疗立克次体感染选用(3).治疗真菌所致深部感染选用(4).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选用(5).治疗支原体肺炎选用21.A.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C.氟康唑D.特比萘芬E.咪康唑(1).口服吸收好的抗浅部真菌感染药(2).阻断真菌核酸合成(3).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疗效好22.A.利巴韦林B.干扰素C.齐多夫定D.阿糖腺苷E.拉米夫定(1).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广谱抗病毒药(2).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抗DNA病毒药(3).抑制多种病毒核酸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23.A.干扰叶酸合成B.抑制蛋白质合成C.抑制分枝菌酸的生物合成D.抑制DNA回旋酶E.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1).氟哌酸抗菌作用原理是(2).对氨基水杨酸抗结核菌作用原理是(3).利福平的抗菌作用原理是(4).异烟肼的抗结核菌作用原理是(5).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原理是24.A.酮康唑B.特比萘芬C.阿昔洛韦D.利巴韦林E.氟胞嘧啶(1).口服吸收良好,用于表浅部真菌感染(2).广谱抗真菌,用于多种表皮及全身性真菌感染(3).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4).用于流感病毒感染25.A.吡嗪酰胺B.氯喹C.伯氨喹D.乙胺嘧啶E.青蒿素(1).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于病因性预防(2).可杀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用于控制症状(3).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和各种疟原虫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4).治疗疟疾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应与伯氨喹合用26.A.氯喹B.乙胺嘧啶C.氨苯砜D.伯氨喹E.青蒿素(1).用于控制疟疾复发和传播(2).用于控制疟疾症状(3).用于抑制麻风杆菌(4).用于病因性预防疟疾27.A.氯喹B.乙胺嘧啶C.青蒿素D.伯氨喹E.奎宁(1).不良反应少,偶见四肢麻木感和心动过速(2).毒性较大,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可引起金鸡纳反应及心肌抑制(4).长疗程用药可引起视力障碍及肝、肾功能损害28.A.哌嗪B.噻嘧啶C.氯硝柳胺D.甲苯达唑E.毗喹酮(1).对绦虫、血吸虫感染均有良效的是(2).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感染有良效的是(3).多用于绦虫病,也可预防血吸虫病的是(4).仅对蛔虫、蛲虫混合感染有效的是29.A.吡喹酮B.乙胺嗪C.甲硝唑D.氯喹E.阿苯达唑(1).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是(2).治疗蛔虫病的药物是(3).治疗丝虫病的药物是(4).治疗疟疾的药物是(5).治疗阿米巴病的药物是30.A.抑制胸苷酸合成酶B.阻止嘌呤核苷酸形成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DNA多聚酶E.抑制核苷酸还原酶(1).羟基脲抑制核酸合成的机制是(2).阿糖胞苷抑制核酸合成的机制是(3).甲氨蝶呤抑制核酸合成的机制是(4).巯嘌呤抑制核酸合成的机制是(5).氟尿嘧啶抑制核苷酸合成的机制是31.A.阻碍蛋白质合成B.阻碍DNA合成C.阻碍纺锤丝形成D.与DNA连接,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E.与DNA结合,阻碍RNA的转录(1).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2).丝裂霉素C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3).长春新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4).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32.A.干扰核酸生物合成B.直接破坏DNA结构和功能C.干扰RNA转录D.影响蛋白质合成和功能E.影响体内激素平衡(1).顺铂(2).长春新碱(3).多柔比星33.。
化疗药物本科药理学

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
能够抑制培养基中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
能够杀灭培养基中细菌的最低浓度。
6. 抗生素后效应(PAE):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仍受到持久抑制的效 应。
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3.影响胞浆内生命物质的合成
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用药原则:
1、明确诊断:临床诊断、病原诊断 2、合理选药:根据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调整剂量和疗程:根据肝肾功能、生理及病理状态 4、防止滥用:
(1)杜绝不必要用药:如病毒感染 (2)避免局部用药 (3)控制预防用药 (4)合理联合用药
预防用药的指征
1、预防风湿热复发:如苄星青霉素清除咽喉部及其他部位的溶 血性链球菌
—— 影响叶酸代谢 —— 抑制核酸合成 —— 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N-乙酰胞壁酸前体
磷霉素→
N-乙酰胞壁酸
-内酰胺类
环丝氨酸↗
↘
消旋酶
合成酶万古霉素
杆菌肽粘肽↓合成酶
N-乙酰胞壁酸 ↓ 直链十肽 ↓
粘肽
五肽复合物 脂载体 二糖复合物
胞浆内
胞浆膜 细胞膜外
——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如何正确地联合用药
药物分类: Ⅰ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类 Ⅱ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粘菌素类 Ⅲ 快效抑菌药: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Ⅳ 慢效抑菌药: 磺胺类
Ⅰ + Ⅱ: 协同 Ⅰ + Ⅲ: 拮抗 Ⅰ + Ⅳ:无关或相加
Ⅱ + Ⅲ: 相加或协同 Ⅱ + Ⅳ:无关或相加 Ⅲ + Ⅳ:相加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二0一八年七月修订一、前言(一)、课程性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从事药学研究及新药研制与开发打下必要的药理学基础。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医院药房及社会药房(简称药店)从事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担任医药代表及相应管理职位,或从事市场调查、市场推广、客户服务、公关策划等营销策划工作;在药品经营企业从事采购、配送及仓储管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从事药品经营或开设连锁药店。
从事这些岗位工作,都要求从业者对药物的分类、管理非常熟悉,对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了解。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岗位群必须具备的核心专业知识。
各种药学类职业资格考试(如执业药师、从业药师、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及药学类培训,都将《药理学》作为重要的专业课或设立为独立的考试科目。
(二)、设计思路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总的理念和思路就是突出桥梁学科的优势,注重药理学科与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以及药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接触临床和企业,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与医院、制药公司、药店合作,将本课程中的部分实践课程融入到行业、企业中实施,组织学生深入制药公司、药房、药店,并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现场执教;学习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常见病、处方调配等知识时,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践报告。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实践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师职务,行业要求药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而药学专业在校两年的后续课程中不开设临床各科,在药理学教学内容中融入一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介绍给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开设选修课——医药学综合知识,增加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认识。
药理学习题

药理学习题集:《药理学习题集》是2004年01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吕圭源。
本书主要供给高等中医药院校专业本科生及相应专业的成人教育学生参考复习使用,也可供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使用,中医药各专业的专科学生也可选用。
内容简介:本书的题量大约按每学时20题左右安排。
教材计划教学时数为80学时,原计划命题1600题,各章节根据内容的重要性适当增减。
每题后面均有参考答案和答题说明,答案力求正确简明,答题说明的内容不是答案,而主要为了帮助理解答案。
书中有六种题型,由于各章节内容不同等原因,各种题型的题量不完全一致,读者应从掌握知识的角度考虑,灵活复习。
希望通过本《习题集》学习,除了掌握药理学基本知识以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水平。
使用本《习题集》时,应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和教学大纲要求,选择《习题集》中适当的内容进行复习。
目录:第一篇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药理概论第六章拟胆碱药第七章有机磷酸酯类的毒理与胆碱酯酶复活药第八章抗胆碱药第九章拟肾上腺素药第十章抗肾上腺素药第十一章局部麻醉药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第十二章全身麻醉药第十三章镇静催眠药与乙药第十四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第十五章抗精神药失常药与致幻药第十六章抗帕金森病药第十七章镇痛药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第十九章中枢兴奋药第二十章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第四篇自体活性物质第二十一章组胺与护组胺药第二十二章其他自体活性物质第五篇内脏系统第二十三章利尿药与脱水药第二十四章抗高血压药第二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二十六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第二十七章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二十八章血液系统药第二十九章消化系统药第三十章呼吸系统药第三十一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与松弛药第六篇内分泌系统药第三十二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第三十三章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第三十四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第三十五章性激素类药、避孕药与男科用药第七篇化学治疗药物第三十六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第三十七章合成抗菌药第三十八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三十九章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第四十章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第四十一章四环素类与氨霉素类第四十二章抗真菌药与抗药毒药第四十三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第四十四章抗结核病药第四十五章抗疟病第四十六章抗阿米巴病与抗滴虫病药第四十七章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第四十八章抗肠蠕虫药第四十九章抗恶性肿瘤药第五十章免疫调节药第五十一章营养保健药与老年病药第五十二章皮肤病用药第五十三章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第五十四章药物的不合理联合应用及禁忌症附录模拟试卷《药理学》课程考试模拟试卷(A卷)《药理学》课程考试模拟试卷(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篇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
一、A型题
1有关化疗指数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LD50与ED50之比
B是LD5与ED95之比
C化疗指数越大,则毒性越小
D化疗指数大则绝对安全
E临床用时一般要求化疗指数>3
2作用机制为抑制DNA合成的药物是:
A磺胺类B万古霉素C异烟肼
D红霉素E喹诺酮类
3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是:
A抗菌谱B抗菌活性C化疗指数
D体外抗菌实验E最低抑菌或杀菌浓度
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下列哪种药物:
A氯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
D庆大霉素E青霉素
5头孢菌素类抗菌作用部位是:
A二氢叶酸合成酶B移位酶C核蛋白50S亚基
D细胞壁E二氢叶酸还原酶
6青霉素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
A肝毒性B肾毒性C耳毒性
D过敏性休克E二重感染
7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为:
A头孢西丁B头孢孟多C头孢他定
D头孢氨苄E头孢曲松
8青霉素对下列何种感染疗效最好:
A绿脓杆菌感染B肺炎杆菌感染C破伤风杆菌感染D结核杆菌感染E变形杆菌感染
9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最好不选用:
A四环素B红霉素C磺胺类D氯霉素E阿莫西林10用于治疗伤寒的β-内酰胺类药物:
A青霉素B羧苄西林C双氯西林
D普鲁卡因青霉素G E氨苄西林
11青霉素对下列何种疾病基本无效:
A梅毒B非典型性肺炎C破伤风
D猩红热E大叶性肺炎
12关于青霉素G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B杀菌剂
C对G(-)杆菌效果好D可引起过敏反应
E对G(+)杆菌效果好
13关青霉素作用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细菌胞浆膜上的PBPs结合
B抑制胞浆膜粘肽合成C抑制胞浆外粘肽合成
D活化细菌的自溶酶类E抑制转肽酶
14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是:
A甲氧苄啶B喹诺酮类C红霉素
D两性霉素BE青霉素类15利福平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抗叶酸代谢B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核酸代谢E抑制蛋白质合成16氨基甙类抗生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点是:
A只作用于起始阶段B只作用于肽链延伸阶段
C只作用于终阶段D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E以上都不是17于万古霉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肌注可引起剧痛和组织坏死
B与其它抗生素之间易产生交叉耐药性
C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D严重的毒性反应是听力损害
E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质合成
18防止异烟肼的外周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常用哪种药:A叶酸 B维生素B6 C维生素C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E 19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B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C对耐青霉素金葡菌敏感D有明显的PAE E对厌氧菌敏感20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影响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C抗叶酸代谢D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抑制核酸代谢21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为:
A庆大霉素B阿米卡星C妥布霉素D链霉素E奈替米星2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对耳、肾毒性最低的药是:
A庆大霉素B阿米卡星C妥布霉素D奈替米星E大观霉素23细菌对氨基甙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
A产生β-内酰胺酶B改变代谢途径
C加强主动流出系统的功能D增加自溶酶活性
E产生钝化酶
24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
A链霉素B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阿米卡星E奈替米星25四环素对下列哪种菌无效:
A肺炎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葡萄球菌
D立克次体E军团菌
26下面有关四环素的叙述,错误的为:
A形成肝肠循环B易透过血脑屏障C尿液中浓度较高
D易蓄积中毒E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
27立克次体感染,首选:
A四环素B氯霉素C多粘菌素D头孢菌素E万古霉素
28 仅对浅表真菌感染有效的抗真菌药是:
A制霉菌素B克霉唑C酮康唑
D两性霉素B E灰黄霉素
29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首选哪种药:
A氯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D青霉素E庆大霉素
30抗菌谱最广的是:
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四环素类
D大环内酯类E氨基糖苷类
31 霉素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A口服不易吸收B抗菌作用弱C易产生耐药性
D易发生二重感染E易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32能明显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
A青霉素GB庆大霉素C红霉素
D氯霉素E四环素
33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真菌药是:
A咪康唑B克霉唑C氟康唑D酮康唑E阿斯咪唑34霉素的下述不良反应中,哪些是与其剂量和疗效无关的严重反应:
A二重反应B灰婴综合症C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D不可逆的再障E消化道反应
35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机理是:
A阻碍叶酸的合成B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干扰胞浆膜的功能D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E抑制核酸代谢
36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B抑制DNA螺旋酶
C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E抑制蛋白质合成
37下列药物中最适合于肺部感染的药物是:
A氧氟沙星B依诺沙星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E吡哌酸
38甲氧苄啶的作用机制为:
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C抑制DNA螺旋酶D抑制细胞壁合成
E抑制蛋白质合成
39可用于治疗沙眼的药物为:
A磺胺嘧啶银B磺胺米隆C磺胺醋酰钠
D磺胺多辛E TMP
40有关呋喃妥因的论述,正确的是:
A对肠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
B血药浓度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
C酸化尿液可增强其抗菌作用
D不良反应为周围神经炎
E以上均正确
41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首选药:
A SDB氯霉素C环丙沙星D SMZ E诺氟沙星
42胺类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新生儿黄疸B粒细胞缺乏症C结晶尿
D灰婴综合症E皮疹
43关于磺胺嘧啶下述正确的是: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无肾毒性D杀菌剂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44异烟肼的作用特点是:
A结核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B只对细胞外是结核杆菌有效
C对大多数G-菌有效
D对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有效
E对大多数G+菌有效
45下列哪种药不属于第一线抗结核药:
A异烟肼B链霉素C利福平
D乙胺丁醇E卡那霉素46应用异烟肼时常并用维生素B6,其目的是:
A增强疗效B防治周围神经炎C延缓抗药性
D减轻肝损害E以上都不是
47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应慎用何药:
A利福平B吡嗪酰胺C乙胺丁醇
D异烟肼E对氨基水杨酸
48兼有抗结核病和抗麻风病的药物是:
A异烟肼B氨苯砜C利福平D苯丙砜E乙胺丁醇
49主要毒性为视神经炎的药物是:
A异烟肼B利福平C链霉素D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
50应用利福平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
A可引起肝损害,并能激活肝药酶 B视神经炎
C外周神经炎 D使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生成减少E耳、肾毒性
51 抗结核作用最弱的药物是:
A利福平B对氨基水杨酸C吡嗪酰胺D链霉素E乙胺丁醇52哪种药物服用后尿液可呈现橙赤色:
A利福平B异烟肼C红霉素D喹诺酮类E庆大霉素
53下列药物中能引起球后神经炎的是:
A异烟肼B利福平C乙胺丁醇D金刚烷胺E两性霉素B 54下列哪个药对百日咳杆菌效果好
A土霉素B氯霉素C庆大霉素D链霉素E红霉素
55前列腺癌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喜树碱B甲氨蝶呤C己烯雌酚D氮芥E他莫西芬
56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研究,肿瘤复发的根源是:
A G0期细胞
B G1期细胞
C G2期细胞
D S期细胞
E M期细胞
57S期特异性药物是:
A氮芥B噻替派C甲氨蝶呤D长春新碱E丝裂霉素C
58 用长春新碱后,肿瘤细胞较多处于:
A G2期
B M期前期
C M期中期
D M期后期
E M期末期
59抗癌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A肝脏毒性B肾脏毒性C骨髓抑制D神经毒性E过敏反应60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加服小苏达的目的是:
A增强抗菌疗效B加快药物吸收速度C防止过敏反应
D防止药物排泄过快影响疗效
E使尿偏碱性,增加某些磺胺药的溶解度
61 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
A抗菌谱广
B是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
D可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E可使阿莫西林用量减少,毒性降低
62链霉素过敏性休克时,其抢救药为:
A匹鲁卡品B肾上腺素C葡萄糖酸钙D纳络酮E苯海拉明63下列哪个药对军团病疗效好:
A土霉素B强力霉素C红霉素D四环素E麦迪霉素
64治疗鼠疫的首选药是:
A林可霉素B红霉素C链霉素D青霉素E四环素
65治疗副伤寒的首选药是:
A氯霉素B四环素C土霉素D多西霉素
E以上都不是
66阻碍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药是:
A阿霉素B氟尿嘧啶C长春新碱D甲氨蝶呤
E以上都不是
67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阻碍肿瘤细胞的嘌呤合成代谢
D干扰肿瘤细胞的RNA转路
E阻止转路细胞的DNA复制
68关于免疫增强药的叙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激活免疫活性细胞
B提高低下的免疫功能
C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
D可以治疗免疫缺陷病
E可以配伍治疗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