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浅谈膏方制作
冬令进补话膏方

冬令进补话膏方膏方——中医药领域的一朵奇葩,集百草之精华,养生命之灵机,是人类生活中养生保健的的一大法宝,自古本是富家子弟的专利,而随着时代的改变,经济的发展,如今随着气温的下降,膏方进补又将掀起新一代浪潮。
冬令进补话膏方,上海膏方养生专家刘春天教授介绍说: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将中药加水蒸煮后滤渣,再熬成膏状制剂,是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补养兼顾治疗、高效兼顾简便的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作用。
是当前医学与保健的热点,随着人们对疾病实质的深入了解、认识,以及对”进补“意义更深层次的拓展,许多医家提出提出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
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进补养生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调理人的五脏六腑使之趋于阴阳平衡,所以没到冬季,市民朋友们都会纷纷赶至医院或要店定制膏方。
中医学认为,这冬季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所以冬季进补时最佳的选择,但是进补归进补,要有方法,有回规律的进补而不能盲目进补。
膏方是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依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疾病、辨证候,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物剂型特色,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
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辨证是否精当,忽略辨证,其结果反而不利健康。
千万不能小病大补,药不对证,将越补越雍,不仅浪费资源,也会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所以在膏方进补前,市民朋友们一定要对于膏方做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免由于存在误区,而影响进补的效果,那么通常情况下,膏方都有哪些误区呢?对于膏方的误区,上海中医膏方专家刘春天表示,随着秋风的袭来,各大医院、药店纷纷挂起了“膏方门诊”的牌子,有的还打出了“膏方节”的旗号。
膏方防病治病,为保障人民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已成为中医的一个亮点。
但是,不知膏方为何物的还大有人在。
冬令进补食膏方 配浸提浓收分凉

冬令进补食膏方配浸提浓收分凉记者周宁又值立冬时节,老底子的膏方进补进入旺季。
一料上等膏方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在贵阳中医学院举办的第二届“膏方节”当天,在贵阳中医一附院的国医堂诊室内,有不少顾客来开膏方,部分顾客是初次接触膏方,但其中也不乏一些顾客早就是膏方的受益者,等待就诊的金阿姨告诉记者,10年前她因病内退,也一直比较关注养生,她去年开始吃膏方,觉得效果蛮好,赶上今年的“膏方节”,准备继续请贵阳中医一附院的国医大师给开个方。
在“膏方节”现场,记者随记询问了在现场咨询坐诊的顾客,发现前来开方的不少人都是钟爱膏方进补的人士,但是对于膏方制作的流程患者也不甚了解,那膏方究竟是如何制成的呢?带着疑问,记者亲自参观了贵阳中医一附院的膏方制作工艺流程。
突出中医优势安全规范开方中医滋补膏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珠玑,中医师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健康状况为人量身定制,既能滋补养生,补虚扶弱,纠正亚健康状态,又能未病先防。
是中医药保健文化核心之一。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因时制宜是养生原则之一。
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秋收冬藏,在秋冬季节尤其是冬季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敛,以润养五脏。
若秋冬不养阴,春夏就会显得燥热而容易上火。
这一理论为后世冬令进补膏滋方提供了理论基础。
贵阳中医一附院“膏方节”坐诊的医生告诉记者。
名医研制膏方,这是制作上等膏方的基础。
工作人员说,膏方有很多讲究,名医开方是第一步。
每个人的体质、病症,口感喜好不同,这要求开方医生精通医术,有多年临床经验,能根据开方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方。
在贵阳中医一附院国医堂,有一位老人从医几十年,他几乎天天都在和患者打交道。
即使已古稀高龄,每周一、三、四的上午,他仍风雨无阻地在贵阳中医一附院国医堂坐诊,并带三、四名徒弟,这位老人就是“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国医大师”是中国政府授予中医药人才的最高荣誉,2014年10月30日,刘尚义教授入选第二届“国医大师”,刘教授也是我省荣获此项称号第一人。
片刻浙江丨冬令进补正当时,30秒带你看膏方熬制全过程

片刻浙江丨冬令进补正当时,30秒带你看膏方熬制全过程冬令进补就是在冬天进入补身的季节。
从古至今,进补仍被认为是调养身体的绝佳方法。
然而,要正确用药,又莫何决定了补的成败。
比如,熬制膏方。
一、熬制膏方的步骤1. 准备药材:选用百合芫花、熟地黄、铁屑棕等药材,按重量比例配制;2. 遵循药性:将药材按照比例划分,尊崇药性,比如“温补药性,湿热药剂”等等,按药物性质使用;3. 拌药——将药材混合调配,放入锅内,用温水浸渍并煨熬,直至所有药材尽数溶解;4. 饮服:将熬煮好的膏剂倒入瓶中,温热饮服,空腹服,一日3次,每次一大勺;二、适宜进补的时间从古至今,人们发现,人体的冬季多湿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在冬季进补更容易起到养生补身的效果,但要根据人体的情况来选择进补的时间;三、优势及注意事项1. 优点:膏方熬制,能够让人体快速获得药材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很好的补益肝肾,促进五脏之间的联系,有效调养身体;2. 注意事项:配制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挑选药材,不要乱自己调配,避免出现反效果;为了提高疗效,可以在膏方中加入枸杞等补脑补血的草药;在熬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放入辛辣的药物;在服用膏方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贪杯,尽量空腹饮服,有效利用;四、进补护理1. 饮食护理:进补要增加清淡粥类,省油清淡食物,多喝温开水,注意多摄入蛋白质;2. 养生护理:服膏剂期间,要多多活动着动,这样有助促进血液流动,可以改善循环系统;3. 注意卫生护理:服膏期间,要注意保暖,注意洗手卫生,以避免感染性疾病;4.心理护理:服用膏剂也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尽量不要多烦恼,保持心态的放松与平和,这样活动期间也会更加轻松愉悦;五、熬制膏方的结论熬制膏方的过程要特别注意,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挑选合适的药材,要按照药性去拌药;饮服膏方期间,还要进补护理,保持饮食均衡,多锻炼,注意卫生,保持心情安静,才能够让膏方起到最大的补益作用。
今冬进补,自己制作膏方

今冬进补,自己制作膏方吧连云港市中医院曹青山作者简介: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毕业于国家211工程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发热、感冒、咳嗽、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胃肠炎、慢性腹泻、腮腺炎、乳腺炎等,并调理内科慢性病、亚健康状态。
门诊时间:周三、四、五下午,其他时间在发热门诊膏方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而确立的不同配伍的处方,经过一系列工序,精制加工而成稠厚的滋补膏剂。
通常的制作过程是:处方患者经过专业中医师辨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开具专人专方,交由有制作膏方资质的中药房配备质量相对上乘的中草药。
通常一料膏方的中药剂量是10剂中药的剂量。
例如一剂中药有黄芪20g、当归12g,在膏方中就是黄芪200g、当归120g。
浸泡浸泡制作膏方的药材,通常要12个小时左右。
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都泡出来,这是保证膏方质量的第一步。
煎煮膏方煎煮起码要五六个小时。
一开始用大火煎,先煎到沸腾,再改用小火,一边煎一边搅拌去除表面泡沫。
煮到3~6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加冷水再煎。
这样反复三次,合并药液。
关键是一定要确保煎满“三汁”才行。
“三汁”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汁是为了让药材可以充分吸收,第二汁是为了把药材的成分煎出来,第三汁是为了能让药材彻底吸收。
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浓缩收膏煎完“三汁”后,静置沉淀,再用4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煎出的药液放到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使它逐渐形成稠膏状。
如果用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要另外用小火熬成浓汁或研成细粉,在收膏时调入。
熬制的膏方一定要到“滴水成珠”(膏胶滴入冷水中,不迅速分散和溶化)为止。
存放食用盛放膏方最好使用的膏方盛器——瓷罐。
膏方由多味药材配伍熬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剂,在同样冷藏保存的条件下,瓷罐比其他材质盛器更安全。
同时,一般膏滋药应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或朝北房间,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温度过高而霉变。
冬 令 进 补 话 膏 方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浙江省名中医馆主任中医师申屠小良-文档资料

妇女以肝为先天,补品中须以疏
泄肝气为辅。 小儿应以补“后天”为主。所谓 “后天”是指脾胃,脾胃健运就 能健康成长,正常发育。
六、膏方的适宜人群
1、慢性病人的进补:
一边施补,一边治病。不但内科病人 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 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 方药。
2、亚健康者的进补:
二、膏方的历史沿革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中豕膏、马膏 →治疗外、伤科疾病。 东汉末年 《金匮要略》大乌头煎、猪膏 发煎→膏滋方内服的最早记录。
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最早的 单味滋补膏方
唐代《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 滋方完全一致。 南宋《洪氏集验方》所载琼玉膏广为沿用。 明朝膏方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摄生秘剖》 中收录二冬膏、玄极膏、山梨膏等方,《赤 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更为复杂。 清朝膏方的发展甚为繁荣,上至宫廷,下至 民间,良方迭出,百家争鸣,各有特色。
现代,浙江省名中医馆、胡庆余堂 、方回春堂、北京同仁堂、上海雷 允上等均有自制膏滋,如首乌延寿 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 膏临床被广泛应用。
三、膏方的理论基础
1、平衡阴阳
人体衰老或生病、或为阴虚、或为阳
虚,或为气虚、或为血虚,种种病理 皆为阴阳失调,运用膏方来改变病理 状态,必须调和阴阳,待阴阳动态平 衡,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4、女性的进补:
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 性的衰老;而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 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 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 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 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 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 儿宜于调补。
冬令进补---膏方养生

冬令进补---膏方养生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等俗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纷纷通过加强体育运动、吃各种滋补品等方式调养身体。
而膏方作为冬令进补的最佳方式,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
为了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优势,树立新的中医特色技术服务品牌,我科率先开展“冬令膏方进补”特色服务,并于12月15日膏方门诊正式开诊。
进补为什么要在冬天?我们常说“今冬进补,来春打虎”,冬天,人体的吸收特别好,进补了,整个体质增强了,到第二年就身体健康,疾病减少。
另外一个说法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
不同的季节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
冬天,中医认为这是闭藏的时候,天气寒冷,万物蜇伏,应该补益肾中精气。
按照现代科学来讲,冬天天冷,人体的热量需求量比较大,于是人在冬天时,胃口就比较好,这个时候进补,容易被人体吸收,吸收了以后储藏在体内,起到一种养精蓄锐的作用,到第二年整个身体就显得比较好。
因此,膏滋药为什么要在冬天吃,跟中医的理论是直接相关的。
膏方是什么?膏方其实是药方,用这一处方配来中药,做成膏剂,称之为膏滋药。
现在大家已经习惯把膏方和膏滋药等同起来了。
大家找中医看病,一般情况下,医生开出的处方大概就是十来味药,到二十多味药就已经很多了,但是膏方开出的处方往往是三四十味药,所以膏方是一种大型的复方。
另外,在这个复方当中往往会加进一些比较名贵的药材,比如冬虫夏草、人参、石斛,经过浸泡、煎煮、浓缩等一系列工序后,还会加进一些辅料(如阿胶、冰糖、核桃仁、枸杞子、黑芝麻),再进行收膏,制作成一个膏滋药。
不是人人都适合膏方是不是大家都适应吃膏方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膏方的适应范围。
首先适宜吃膏方的,是得慢性病的病人。
中医讲久病必虚,病久了肯定损伤人体的真气,人虚弱了以后要补,这些病人最适合服用膏方。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谈膏方

第5天“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谈膏方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
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正如《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
”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
冬令一般从24节气中立冬日开始。
整个冬天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
从立冬至立春前一段时间,或者“冬三月”即农历10、11、12月,是进补较好时段。
期间又以冬至前后半月为最佳时段,因冬至日是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人体阳气最少阴寒最甚的一天。
冬至前后半月是全年阴气最盛阳气虚衰的时段。
冬令进补,是指“立冬”后到“立春”时段即冬季进食补品,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轻慢性病症状的养生保健的措施。
冬季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人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气血流动趋于缓慢,处于“冬藏”状态,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
在冬令季节里,人的食欲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
俗话说“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是很有道理的。
冬令进补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内经》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在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春天就不会患病。
反之,如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体现中医预防为主的思想。
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思维敏捷。
在中医理论中,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
由于其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容易贮存,便于长期服用等优点,历来颇受医家和患者的青睐。
膏方是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结合辨证施治而拟定的膏滋药处方。
膏方所说的“进补”是指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或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冬令进补膏方配方

冬令进补膏方配方材料:乌膏(阿胶)半斤、黄酒(最好是十年陈的花雕酒,越陈越好)一瓶、枸杞子3两、红枣1斤(最好去掉枣核,能去燥热)、莲心(最好挑带皮有心的)3两、核桃肉1斤(纯大核桃肉,剥壳后的一斤,然后磨碎)、黑芝麻3两(需要磨碎)、冰糖6两、桂圆1斤(未剥壳干桂圆一斤,使用时需要去壳,一斤为未剥壳的毛重)。
工具:带盖的搪瓷罐(一般饭店里那种炖品的大瓷罐。
必须是瓷的,不能用金属材质的锅子,会有化学反应的。
)步骤:由于膏方是从冬至(12月21)那天开始吃,所以最好12月初开始买齐材料,然后开始熬制。
步骤:1.先将乌膏买来,剥去外面的纸,放进搪瓷罐,加入黄酒浸没,使乌膏完全融化,由于乌膏融化的速度较慢,大约需要1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期间,每天用勺子搅拌黄酒中的乌膏,观察其融化程度,如果化不开就多浸两天,2。
待乌膏完全融化后,将其他材料放进搪瓷罐内和乌膏一起搅拌均匀。
3.然后在大锅子放入冷水,摆上蒸架,将搪瓷罐隔水蒸(搪瓷罐要盖好盖子),直到将搪瓷罐内的冰糖完全蒸化为止(大约需要2个小时左右),期间可以用筷子搅动观察冰糖的融化程度。
待冰糖完全蒸化后,就完成了。
食用时,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一个小时后,取一调羹的量,用开水冲泡服用。
胡庆余堂煎制膏方的韩师傅介绍了煎膏要领。
步骤一:饮片入冷水浸泡,然后入锅煎煮,若药方中进补药多,煎煮时间较长。
同时,把荤膏(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放入黄酒浸泡去腥,待膏溶胀后,倒入煮好的清药汁中。
步骤二:根据个人体质,可在药汁中加入适量冰糖、饴糖、蜂蜜,糖尿病患者可加入木糖醇。
煎煮浓缩药汁,沉淀。
离火待用。
步骤三:熬糖膏。
把蜂蜜或饴糖放入火上浓缩,待糖变稠。
步骤四:把浓缩药汁与糖膏混合,可加入适当盐炒核桃、芝麻调味,一并放入不锈钢锅或沙锅中用文火煎熬,不停搅拌,熬至黏稠状。
步骤五:离火,自然冷却。
用搪瓷罐、瓷罐、沙锅陈放。
若用沙锅存放,沙锅底最好抹一层麻油。
小儿哮喘太子参150g、天冬120g、熟地30g、炙冬花90g、黄芪120g、补骨脂90g、丹参90g、椒目45g、炙甘草50g、红枣150g、冰糖160g、阿胶120g、黄酒100ml、川贝粉3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膏方的制作
膏方是中医学的一朵奇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健康体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日益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愿望。
博大精深的祖国中医学历来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彰显独特的魅力,其中膏方就体现了传统医学的精华。
越来越多的人为其神奇疗效而倾倒,膏方疗效好当然你,膏方的制作科不简单哦。
认识膏方
老中医刘春天介绍,膏方,又叫膏剂。
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膏方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
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
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
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膏方的制作相当复杂,首先在组方上就要,严格遵守:重视脉案书写,辨证立法;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的原则才能开出合格的膏方。
那么膏方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呢?接下来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一、膏方的制备过程
千百年以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
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整理应用。
(一)膏方配料
1.膏方配伍原则
用膏方治病,既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
按照病情需要和用
药法度,将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就是配伍。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而增进疗效,减轻和消除副作用。
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复方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证候全面照顾,应根据具体病情辨证处方。
(1)单用:单独使用一味药物制成膏方,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用桑枝祛除风湿,用地榆凉血止血等。
(2)复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如天门冬与麦门冬同用,可增强养阴润燥作用;党参与黄芪同用,可增强补气健脾作用;旱莲草与女贞子同用,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等。
同时,药物合用可以减轻副作用,如术附膏中用蜂蜜,既可解除附子的毒性,又可取其甘缓,以缓解疼痛。
补气养血膏中用了党参、熟地黄、枸杞子、黄精等众多滋补药,少佐陈皮理气和胃,司消除滋补呆胃的副作用。
2.膏方用药剂量
临床多在一般汤剂处方诊治有效之后,在病情基本稳定或辨证清楚的基础上运用膏方。
各医家运用药味及剂量有不同习惯,但一般每剂汤方在100克左右,膏方在此有效处方上,增大10~15倍以上,形
成有效的膏方剂量。
由此形成一料膏方的重量当在1000克以上,过少不易制作。
另外加糖或蜂蜜1000克,共熬出膏滋约1400克左右,可服用一个半月。
若天暖,剂量应酌情减少。
药物用量有轻重之分,一般轻者用量宜少,重者用量宜多。
药用剂量问题,古今医家虽曾作了很多考证,但迄今仍难有定论。
因此,对于古代方书所载膏方中药物的用量,仅作为参考,可以根据方中各药用量的比例了解其配伍意义。
临床开列膏方所用剂量,按中药学和近代医案中所用剂量,结合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适当使用。
(二)炼蜜
蜂蜜有调味、滋润和补益的功效。
另外还具有一定的缓和、防腐作用。
炼蜜的作用,在于既能驱除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又能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杂质,使药物品质上乘,有质有量且保存持久。
1.选蜜
选择优质蜂蜜是保证膏滋质量的关键。
蜜以质厚色自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鲜味、黏性强者作为首选。
但由于产地和气候的关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选用枣花蜜、荆条花蜜为佳,荞麦花蜜较次;
而南方蜜含水分较多,选荔枝蜜、坝子蜜较优。
2.炼蜜方法
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使之完全溶化,沸腾时用网筛或绢筛捞去上面浮沫,至蜜中水分大部分蒸发,翻起大泡,呈老红色时,酌加约10%的冷水,再继续加热使沸,随后乘热倾出,用绢筛过滤,除去其杂质,即成炼蜜。
目前炼蜜老嫩的程度,大都是凭经验观察,少炼则嫩,黏性不足;多炼则老,坚硬不易化解。
一般炼蜜以生蜜500克炼成400克左右为标准。
二、膏方的制做流程
膏方的制作经过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几道工序具体的为:
1.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
然后把其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2.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
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
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3.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4.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5.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另外,要注意在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中充分抹匀。
还有,可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枣肉等一起煎煮时取汁,在收膏时一起放入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膏方的制作比较复杂,有特定的程序,严格的操作过程,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一般不提倡自制,但是对于间的的膏方还是可以自制的。
例如比较适合女性服用的一种阿胶膏方,制法很简单只需四步,闲暇时刻您可以尝试一下:
1.黑芝麻炒熟,红枣、桂圆、核桃去核切小块备用,阿胶粉先用黄酒泡半天。
2.泡好的阿胶放入水中(隔水熬)边加热边搅拌,直到阿胶全部溶化大约30分钟。
放入冰糖,直到冰糖溶化大约30分钟到40分钟。
3.放入红枣、桂圆、核桃、黑芝麻,搅拌均匀,裹上阿胶20分钟关火。
4.将盛器内铺上保鲜膜,把阿胶倒入盛器内凉凉放冷藏24小时即可。
5.24小时以后取出切片,食用,早晚各一次,10克左右。
(1片)
原文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