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分析

· 88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国内外养老模式研究现状分析豆 璨,陈红云 (云南大理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摘要:我国地广物博,人口众多,截至2019年1月,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

从这一数据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如独居老人数量日益增多、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老龄化问题严重等。

同时,结合其他国家的养老模式,旨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有效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质量,促进我国养老服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养老模式;老龄化;空巢老人;身体健康;服务质量中图分类号:R19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多民族聚居地大理市的养老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Y0258)。

作者简介:豆璨(1994—),女,汉族,籍贯:河南周口,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通信作者: 陈红云(1981—),男,汉族,籍贯:云南大理,学历:硕士,职称: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流行病学。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已经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

老龄化这一话题,对应的就是养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机构养老、家庭养老以及社区居家养老。

不同的养老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的家庭状况来考虑。

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今天,摸索出一条与我国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养老模式,是社会以及整个国家都关心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的养老现状,并就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关看法。

1 我国老年人的现状1.1老龄化不断加剧我国自1999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以来,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

这两个“最”,足以说明我国老龄化的严峻程度。

2018年新增老年人口超过8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2],面临着触发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困境[3]。

退休者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退休者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退休者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退休者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退休对他们的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50位退休者为样本,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变量。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身体健康等方面展开。

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退休者出现了身体不适、情感
低落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退休后的生活状态
- 60%的受访者觉得退休后的生活比较无聊,没有太多乐趣。

- 42%的受访者经常感到孤独,缺乏社交活动。

- 46%的受访者会因为失去了工作而感到缺少成就感。

身体健康
- 56%的受访者出现过生理方面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身体状态不如退休前。

解决方案
针对退休者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通过社交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交圈,降低孤独感。

- 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 可以尝试一些轻松有趣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增加生活乐趣。

- 建议政府加强对退休者的关注,建立健全的退休保障政策,缓解退休者的经济压力。

结论
退休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氛围。

养老行业缺点分析报告

养老行业缺点分析报告

养老行业缺点分析报告当代社会养老行业的发展迅速,但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分析养老行业的缺点,希望引起大家对该行业问题的重视。

一、服务质量不稳定1. 养老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老年人缺乏耐心和关爱,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2. 一些养老院设施陈旧,硬件设备不完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影响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3. 养老行业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不同机构之间服务质量差异较大,老年人选择困难,无法得到适合的服务。

二、人力资源短缺1. 养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相应的人才培养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短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2. 很多养老机构的员工待遇较低,福利不完善,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剧了人力资源的紧缺问题。

3. 高负荷和工作压力大也使得从业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对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

三、收费模式不透明1. 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不统一,不同机构之间差异较大,并且不足够透明,老年人和家庭难以准确了解养老费用的构成和计算方式。

2. 一些养老机构存在隐性收费,如押金难以退还,服务中的额外花费等,损害了老年人和家庭的权益。

3. 养老费用的高昂也成为一些老年人无法承担养老服务的负担,加剧了养老行业的不平等现象。

四、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足1. 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着重物质需求满足,忽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导致老年人在精神上存在空虚和孤独感,影响到其生活质量。

2. 部分养老机构缺乏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的组织,使得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变得狭小,缺少与外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3. 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缺乏专业心理辅导和关怀,无法及时帮助老年人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

综上所述,养老行业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人力资源短缺、收费模式不透明以及对老年人精神需求关注不足等缺点。

为了提升养老行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必须加强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确保公开透明的收费方式,以及提供全方位的精神关怀和支持,使得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及精神状况心理监测机制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及精神状况心理监测机制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状况监测机制
机构老年人由于受生活环境改变、身份角色变化、社会交往疏离等因素影响,易引发不良心境及情绪困扰。

加强老年人心理和精神状况监测能是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服务,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举措。

一、心理和精神状况监测人员
1、养老服务工作人员
2、老年人及老年人亲属
3、其他住养老人
4、志愿者
二、心理和精神状况监测内容
1、生理层面:老年人睡眠、饮食是否有显著且持久的改变
2、心理层面:老年人性格、兴趣爱好、语言表达、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是否有显著且持久的改变。

3、社会交往:老年人是否出现社交退缩、自我隔离、人际淡漠等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

三、心理和精神状况监测方法
1、通过老年人能力评估、焦虑、抑郁等量表、问卷进行监测。

2、通过观察、会谈进行监测。

3、通过第三方(其他老年人、老年人家属等)信息提供进行监测。

4、通过老年人的自我感知进行监测。

四、转介
针对于老人出现突发性的思维混乱、情绪失控或自杀自伤等危机事件,按照危机干预流程及时处置。

健康养老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健康养老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模式研究

健康养老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模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健康养老和健康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养老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健康养老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养老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

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健康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健康养老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健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健康养老模式的探索1. 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一种主要以老年人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方式。

该模式通过提供家庭护理和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

居家养老模式重视老年人的个体需求,注重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和精神关怀。

2. 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指在社区设立专门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该模式通过社区医疗设施、康复中心、养老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等支持。

社区养老模式注重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参与,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

3. 养老院模式:养老院是一种集中式的养老方式,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

养老院模式通过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养老院模式强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定期体检、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促进老年人的康复和健康养老。

三、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1. 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是基于老年人个体健康状况和需求的管理方式。

该模式通过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和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指导。

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注重老年人的健康风险评估和疾病预防,以延缓老年人的身体功能衰退和疾病发展。

2. 群体化健康管理模式:群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是基于老年人群体健康特点和需求的管理方式。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机构养老

8 9
1 5 . 4 5±1 . 9 5
O . 0 01
3 . 2 5±0 . 5 1
0 . o 01
3 . 2 8±0 . 4 9
O . o 01
3 . 2 3 ±0 . 4 6
O . 0 o 1
3 . 2 5±0 . 5 4
O . 0 o 1
通过调 壶发现 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 一定的差异 。结论 :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 的心理健康状况优 于养老机 构的老年人。
关 键词:老年人 ;养老模式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效率 9 6 %。机构养老组 : 调查员在工作人员 阳光佳和小 区、金桥小区、城 市旺点小 区 )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 的发展 , 人类 的寿 的协 助下 , 从3 所养老机构随机抽取 1 0 0 名 的老年人 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条件为 : 命 在不断延 长, 使 老年人 口 在 总人 口中所 占 ①年龄 ≥6 O 岁; ②为小 区常住居 民; ③愿意 老年人进行 问卷调查 , 收 回有效问卷 8 9 份, 比例 ( 老年人 口系数 ) 在迅速增加 , 我 国已 参 与此项调查 。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老年人 有效率 8 9 %。 于 1 9 9 9年底与全球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 人 口老龄化是社会 进步的标 志, 但 老年人 口 3 0 0名进行 问卷调查 。 3 . 访谈法 通过与部分被调查 对象 、 社区 工作人员 、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交谈 ,了解 的增加无疑给社会 、家庭带来一定 的负担 。 2 . 社 会机构 养老组 以廊坊 市部分养 老 机 构( 廊坊市广 阳老年公寓、 福源老年公寓、 老年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 尤其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表现得最为突 出。 安泰老年公寓 )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调查 ( 三 )统计 学 方法 将 调 查 结果 录 人 目前 我 国养老方 式按 照养老 场所分 为家庭 E x c e U 表格 ,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象的条件为 : ①年龄 ≥6 O 岁; ②愿意参与 养老及社会机构养老。国外研究业 已表 明老 二 、结果 年人 的居住 安排 对健康 和长 寿有一 定影 响 此项调查 。随机抽取符合条件 的老年人 1 0 0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涉及心理健康的 5 个 [ 1 ] 。 如何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 名进行 问卷调查 。 维度 , 认知效能 、情绪体验、 自 我认知 、人 系到老年人个人的幸福与安康 , 同时也关 系 ( 二) 方法 1 . 文 献查 阅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 , 了解 际交往和适应 能力 。采用 4级计分法 ( 1 与 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 2 ] 。本文通 过 此项研究的相关 信息,为本项 目 研究提供理 我不符合或不同意 ;2 与 我较不符合或较不 问卷法 、 访 谈法、文献查阅法对廊坊市部分 社 区和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进行调 查 , 了解 论依据。 同意 ;3 . 与我 较符合或较 同意 ; 4 与 我符合 老年人在不 同养老模式下的心理健康状况 , 2 . 问卷调查 法 课题组采用吴振云等编 或 同意 ) ,反 向题 目调整后 ,得分 越高说明 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调查结果显示 ,家庭养 为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建 议。 制的 “ 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 作为评定工具 , 由我院 2 0 1 I级高职护理班 的部分 同学作为 老组心理健康状况 总分 以及 自我认知、情绪 调 查对 象和 方法 ( 一) 对象 对廊坊市部分社区和社 会 调查员。为了保证问卷结果的有效性 , 在进 体验 、 适应能力 、人际交往 、认知效能等方 养老机构 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行问卷调查前先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 家庭养 面得分均高于机构养老组 , 两组 比较存在显 著差异 ( P < 0 . 0 0 1 ) 。见表一 1 。 1 . 家庭养老组 以廊坊市部 分社 区( 阿尔 老组 : 调查员在社区服务人员 的协助下随机 卡迪亚小 区、锦绣家园小 区、吉祥小区 、馨 抽取 3 0 0名老年人进行 问卷调查 。问卷当场 钻界小 区、和平丽景小区 、锦绣名苑小 区、 填写 ,当场收回,收 回有效问卷 2 8 9 份 ,有 表一 1 家庭养老组与社会机构养老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养老组 例数 总分 自 我 情绪 适应 人际 认 知 家庭养老 2 8 9 1 4 . 9 5 ±1 . 9 2 3 . 1 2 ± 0 . 4 5 3 . 1 0 ± O . 5 O 3 . 0 5 ±0 . 4 8 2 . 9 5 ±O . 5 2 2 . 6 5 士 n 中)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研究报告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研究报告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需求研究报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针对南宁市部分养老机构和社区的老年人进行取样研究,以比较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为其后政府和社会完善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标签: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需求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等一直是社会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养老养生产业既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又因为正处于发展状态致使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仍有待完善。

在政府和社会大力投入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的满足等精神健康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亦应关注以及值得研究。

广西首府南宁市的养老模式主要集中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模式,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主要在南宁市对不同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这两种模式下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进行比较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支持建议,希望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可值得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居家养老模式(居家组)和机构养老模式(机构组)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居家组样本主要从凤岭北社区、枫林社區等南宁市属社区发放问卷获取,均为居住在家庭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12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106份,其中男48人,女58人,年龄从55岁到82岁,平均年龄73.02岁。

机构组样本主要从广西重阳城老年公寓发放问卷获取,对象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20分,收回问卷106分,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46人,女55人,年龄从58岁到86岁,平均年龄74.38岁。

两组老年人的所有被调查者均为智力正常、无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1.2 研究工具本次研究选用问卷为李娟、吴振云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和傅双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

《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包含心理健康5个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采用程度等级4级计分。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因此,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问题,分析当前养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老年人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经济压力、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等。

接着,本文将探讨现有的养老模式及其优缺点,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养老规划框架,旨在为老年人及其家庭制定合适的养老方案提供参考。

本文还将从政策层面出发,分析当前政府在养老规划中的角色和责任,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也将关注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探讨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和心理需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方案。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老年人的养老规划问题,旨在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养老保障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养老规划的理论基础养老规划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过程,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保险学等多个学科之上。

其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确保老年人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后,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经济学视角:养老规划的首要理论基础是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

该理论指出,个人会在一生中平滑消费,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因此,在年轻时期积累财富,为老年时期的消费做准备,是养老规划的重要经济学原理。

社会学视角: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养老规划提供了社会学视角。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中通过交换获取支持和资源,而养老规划正是老年人通过提前规划,确保在未来能够获取足够的社会支持和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2. 1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状况比较 不同养老模式下 老年人健康情况存在差异性。其中在兴趣爱好广泛、经常体育 锻炼、记忆力良好、身体状况良好、自我认可等方面家庭养老的 老年人表现比较好,社会养老的老年人表现欠佳; 在睡眠和饮 食良好方面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老年人表现较好。见表 1。 2. 2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不同养老模 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家庭养老的老年人认知
4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 . 社会老年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190.
2 邱 健 . 老年现状忧思录〔N〕. 文摘报,2000-08-17( 8) . 3 陈德君 .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保障体系〔J〕. 人口研究,2001; 6:
35-8. 4 靳小怡,李树茁 . 中国社会转型期老年人生活状况研究〔J〕. 西安交
3 惠 蓉,张华丽,张茹英,等 . 西安市 1811 例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分布 特征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 2) : 153-5.
4 吴秀娟,鲍 勇 . 徐州市城区老年人群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J〕. 江苏预防医学,2003; 14( 2) : 7-9.
5 卢主洵 . 社会医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99. 6 赵秋利 . 社区护理学〔M〕. 第 2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且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思维和记忆力都比较好,因为 没有大的变故或是重大的不幸事件刺激老年人,所以老年人人 格比较健全。由于老年人在家居住,左邻右舍或是居民小区的 人大部分都认识,所以闲暇时间就有比较熟悉的人聚在一起聊 天,互帮互助,心理状态及人际关系也比较好。一部分老年人 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主要是老年人自身健康问题及家庭环境 和周围环境不融洽等原因所造成的。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中国 家庭结构的转变,夫妻双方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双方 老人,因此一部分老人自愿或是被迫进入敬老院或是养老院养 老。其中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愿主动 与人交流,人际交往贫乏,遇见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排 解,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调查中发现养老机构 中的老年人缺乏兴趣爱好和体育锻炼,认知和智力、记忆力减 退,人际交往比较贫乏,情绪状态比较差,生活幸福感指数比较 低,而且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社会不重视老年群体〔2,3〕。
吕 林等 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 第 17 期
·3343·
4 参考文献
1 傅 华,王家骥,李 枫,等 . 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 健康教育 与健康促进,2007; 2( 3) : 16.
2 沈若玲,郑春芳,寻晶晶 .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护理现状〔J〕. 现 代护理,2007; 13( 12) : 1117-9.
机体功能的衰退和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减退,造 成老年人出现心理失衡,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加上老人退休 后社会角色的转换,地位的变迁,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容易产生 抑郁、矛盾的心理,产生焦虑、苦恼的情绪。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状况与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有密切关系。配偶是老年期生活 的主要照顾者,失去配偶、与配偶分居或离异对于老年人是一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09YJA880118) 1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2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第一作者: 吕 林( 1965-) ,男,教授,主要从事老年学方面的研究。
专家) 调查问卷,对秦皇岛市 7 所敬老院和养老院等社会养老 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 3 个居民小区及周边地区的家庭养 老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展开了调查。同时对养老机构的 管理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访问。发放家庭养老调查问 卷 220 份,收回问卷 208 份,有效调查问卷 207 份,被调查者年 龄 60 ~ 88〔平均( 72. 4 ± 12. 0) 〕岁,男女比例均衡。发放社会 养老调查问卷 80 份,收回问卷 76 份,有效问卷 73 份。被调查 者年龄 64 ~ 90〔平均( 70. 5 ± 12. 9) 〕岁。男女比例为 13 ∶ 10。 发放管理者调查问卷 7 份,收回问卷 5 份,有效调查问卷 5 份。 1. 2. 3 访谈法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分别对 7 所敬老院和养 老院的老年人、管理者和 3 个居民小区老年人、居委会的负责 人进行了访谈。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7,27-28,135. 7 田向阳 . 北京城市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J〕. 中华预防医
学杂志,2009; 35( 4) : 228. 8 孙金华,胡世云,刘锦桃 . 吸烟饮酒与老年常见病患病率的相关研
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 9( 4) : 280-3.
9 吴永志 . 云南三县( 区) 烟酒共用行为现况调查 . 中国医学研究与 临床,2007; 5( 3) : 91-2.
总之,家庭养老的老年人比社会养老的老年人有更高的生 活幸福感,且生活态度乐观。在认知和智力、人格、适应能力等 方面,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社会养老的老年 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无论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老年人均 感觉孤单寂寞,缺少交谈的朋友,而且感觉社会重视度低,自己 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随着年龄的 增长,身体的衰老而变差。家庭养老模式比社会养老模式老年 人心理健 康 指 数 高,家 庭 养 老 模 式 更 适 合 我 国 目 前 的 老 年 群体。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1) 17-3343-02
关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就不同 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还比较少〔1〕,本文通过 调查问卷法,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引起社会、 家庭及老年人自身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时为养老事业 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21( 2) : 61-5. 5 阎卡林 . 略论养老 方 式 和 我 国 的 社 会 养 老 事 业〔J〕. 人 口 学 刊,
1985; 1: 20-1. 〔2010-04-28 收稿 2010-07-06 修回〕
( 编辑 袁左鸣)
种无法承受的悲伤和孤独,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家庭的和睦与否、与子女的关系好坏及家庭结构类型是影响老 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健康的家庭氛围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 成严重的打击,使老年人产生烦躁、焦虑、孤僻、自闭,甚至精神 错乱等心理精神问题。
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最直接因 素。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 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收入低、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性强、社会地位低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自卑、多疑的心态。老 年人的文化程 度 越 高,经 济 收 入 和 家 庭 地 位 与 社 会 地 位 就 越 高,健康状况就会越好; 文化程度越低,经济收入也越低,居住 环境较差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另外,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活方式。 退休给老年人带来工作角色的丧失和人际交往的减少,空闲时 间的增多增加了生活的单调和乏味,极易诱发老年人的身体和 心理问题〔4,5〕。
家庭养老 60
58
72
69
55
65
社会养老 58
37
56
51
22
47
表 3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不健康状况调查表( %)
养老模式情绪稳定认知和智力 人格健全 人际关系 适应能力 幸福指数
家庭养老 8
4. 5
2
5
6
1. 8
社会养老 13
15
8. 7
13

4. 3
3讨论 采用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人情绪比较稳定,情绪波动小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秦皇岛市 7 所敬老院和养老院等社会养老 的老年人及 3 个居民小区和秦皇岛市周边地区的家庭养老的 老年人为对象展开的研究,同时对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和居民小 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了解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家有关老年人方面的政策、法 规等,以及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心理方面的一些文献资料。 1. 2.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三类( 老年人、管理者、老年心理
10 John U,Meyer C,Rumpf HJ,et al. Probabilities of alcohol high-risk drinking,abuse or dependence estimated on grounds of tobacco smoking and nicotine dependence〔J〕. Addiction,2003; 98( 6) : 805-14.
11 唐景霞,卢 林 . 美国健康管理计划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启示 〔J〕. 医学与哲学,2004; 4( 25) : 52-3.
12 姚鸿恩 . 体育保健学〔M〕. 第 4 版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13 付晓华,李鸿培 . 睡眠与健康〔J〕. 中国医刊,2003; 38( 8) : 25-6. 14 吴瑞枝 . 老年期睡眠障碍〔J〕. 实用老年医学,2003; 17( 2) : 65. 15 李建民,陈长香,李淑杏 . 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J〕. 临床荟萃,2006; 21( 6) : 406-7. 〔2010-09-25 收稿 2010-11-15 修回〕
( 编辑 曹梦园)
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
吕 林 杨建辉1 吕牧轩2 ( 燕山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摘 要〕 目的 研究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秦皇岛市及周边地区的 7 所敬老院和养老院及 3 个居民小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访问。结 果 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调查研究表明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社会养老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