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践活动—实验室制取肥皂
制作肥皂实验报告

制作肥皂实验报告制作肥皂实验报告引言:肥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洗涤用品,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污垢和油脂,使我们的皮肤保持清洁和健康。
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肥皂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本实验旨在通过制作肥皂的过程,了解肥皂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材料和设备:- 植物油:橄榄油、椰子油等- 碱液:氢氧化钠(NaOH)或氢氧化钾(KOH)- 酒精- 温度计- 搅拌棒- 容器- 电子秤- 塑料手套- 安全眼镜实验步骤:1. 首先,戴上塑料手套和安全眼镜,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使用电子秤准确称量所需的植物油和碱液。
通常情况下,使用椰子油和氢氧化钠作为主要材料。
3. 将植物油倒入容器中,加热至约50°C左右的温度。
植物油的加热可以通过加热器或热水浴来完成。
4.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碱液和适量的酒精混合。
注意,在混合过程中,碱液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小心操作。
5. 将碱液缓慢地倒入加热的植物油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这一步骤被称为皂化反应,其中碱液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反应生成肥皂。
6. 继续搅拌混合物,直到出现明显的凝固迹象。
这意味着皂化反应已经完成。
7. 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等待其冷却和固化。
通常需要24-48小时才能完全固化。
8. 当肥皂完全固化后,可以将其从模具中取出,并根据需要进行切割和包装。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一块肥皂。
在制作过程中,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与碱液进行皂化反应,生成了肥皂。
这是因为碱液具有碱性,能够中和植物油中的酸性成分,从而形成肥皂。
酒精的加入有助于加速皂化反应的进行。
肥皂的清洁能力主要来自于其分子结构。
肥皂分子由一个亲水性头部和一个疏水性尾部组成。
当肥皂与水和油脂接触时,其尾部会吸附在油脂上,头部则与水分子结合。
通过搅拌和冲洗,肥皂能够将油脂和污垢从皮肤或物体表面分散,并与水一同被冲刷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椰子油和氢氧化钠作为主要材料。
椰子油富含脂肪酸,能够提供丰富的原料用于皂化反应。
实验室制肥皂实验报告

成都实验学校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座位号:时间:实验名称:实验室制肥皂
一、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表示)
二、实验用品:
1.试剂:
2.主要仪器:
三、实验步骤与现象
四、问题讨论
1.在制备肥皂时加入乙醇,是因为酒精既能溶解碱,又能溶解油脂,是油脂和NaOH的共同溶剂,能使反应物融为均一的液体,使皂化反应在均匀的系统中进行并且速率加快。
2.油脂在适量碱溶液中水解即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和甘油。
加入NaOH溶液的作用,就是使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以制取肥皂。
3.加入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高级脂肪酸钠(肥皂)发生凝聚而从混合液中析出,并浮在表面,而皂化反应的另一副产物甘油、未作用的碱和酒精能在NaCl溶液中溶解,得到质地较好的肥皂。
4.如何判断皂化反应基本完成?
知识拓展:。
肥皂的制备实验报告

肥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2.1 肥皂的制备实验二肥皂的制备及蚕丝皂碱法脱胶实验实验2.1 肥皂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2、了解盐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脂肪或油脂和强碱在一定温度下水解产生一种脂肪酸钠盐和甘油的混合物,把氯化钠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通过盐析作用,把产生的脂肪酸钠分离出来。
皂化反应得反应式如下: CH2OCOR| 加热CHOCOR + 3NaOH ---- 3R-COONa + CH2OH-CHOH-CH2OH|CH2OCOR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
常见的R-有:C17H33-:8-十七碳烯基。
R-COOH为油酸。
C15H31-:正十五烷基。
R-COOH为软脂酸。
C17H35-:正十七烷基。
R-COOH为硬脂酸【实验过程】一、实验准备1、仪器:烧杯、量筒、温度计、恒温水浴锅、刻度吸量管、吸耳球、电子天平2、药品:植物油、氢氧化钠、乙醇、食盐二、操作步骤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5 mL 植物油,5 mL30 %氢氧化钠溶液(0.05 mol)和3 mL 醇,并将小烧杯置于盛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大烧杯,同时搅拌大烧杯中小烧杯中的溶液。
20分钟后取出小烧杯,直接加热,至溶液变成奶油般的糊状物,向其中加入5mL热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并搅拌,这一步操作称“盐析”。
静置,冷却,将混合物上层固体取出并用水洗净。
将所得固体放到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其现象与普通肥皂是否相同。
三、实验报告计算肥皂的产率篇二: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肥皂之制备肥皂之製備食二丙第十二組梅婉如肥皂之製備一、實驗目的:瞭解油脂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瞭解肥皂之製備及其性質、本實驗是用牛油和氫氧化鈉合成肥皂。
也可使用回鍋油製作皂基這樣也不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若把回鍋油製成肥皂就可解決廢油問題。
二、實驗原理: 油脂與鹼(NaOH 或 KOH)共熱生成肥皂和甘油的反應,稱為皂化反應。
肥皂是(soap)為長鏈脂肪酸之鹼金屬鹽類。
肥皂的制作的实验报告(共10篇)

肥皂的制作的实验报告(共10篇)实验一:肥皂的制作实验目的:掌握肥皂的制备方法,理解肥皂的制作过程及其化学原理。
实验原理:肥皂是通过油脂和碱溶液的反应制得的。
脂肪酸在碱性介质下水解成为石碱盐和甘油。
石碱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实验仪器:量杯、三角瓶、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试管、滴管、玻璃棒、平衡杆、温度计。
实验材料:食用油、NaOH、水、酒精、酚酞指示剂等。
实验步骤:1.在天平上精确称取随意确定的食用油20g,并将其倒入三角瓶中。
2.称量NaOH 4.25g,并在试管中加入30mL的蒸馏水中,搅动至NaOH溶解。
3.将NaOH溶液倒入三角瓶中的油中搅动,使其完全混合。
4.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5min。
5.用滴管滴加些许的酚酞指示剂,得到淡红色的混合物。
6.不断搅拌,加入适量的酒精,颜色逐渐变浅。
7.冷却后剥离肥皂,用水冲洗,待风干。
实验结果:得到了白色的肥皂。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成功制备出白色肥皂。
肥皂的制作是一种化学反应,它的原料是食用油和NaOH溶液。
这是非常有趣的实验,可以让人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NaOH是一种腐蚀性化学物质,使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实验二:肥皂的表面张力实验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和固体表面(容器壁)间的相互作用力所形成的张力,仅存在于液体和气体接触面上。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实验仪器:容器、水、肥皂碎、纸片等。
实验材料:五种不同品牌的肥皂。
1.分别将五种肥皂放入容器中,并加适量的水搅拌。
2.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纸片,计时。
3.观察五种肥皂的表面张力,记录时间。
实验结果:不同肥皂的表面张力不同,表面张力最小的是排名第一的肥皂,最大的是排名第五的肥皂。
实验结论:通过表面张力实验,我们已经确定了五个不同品牌肥皂的表面张力。
我们发现,表面张力最强的肥皂较难在水表面上停留很长一段时间,而表面张力最小的肥皂则能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香皂的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香皂的基本成分和制作原理。
2. 掌握香皂的制作方法。
3. 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香皂是一种常见的日用品,主要由脂肪酸、碱、水、香料等成分组成。
在香皂的制作过程中,脂肪酸与碱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钠盐(肥皂)和甘油。
脂肪酸钠盐具有清洁作用,甘油则具有保湿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肥皂基(硬脂酸、甘油、氢氧化钠、水、香料等)- 色素(可选)-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电子秤、模具、微波炉(可选)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电子秤- 模具- 微波炉(可选)四、实验步骤1. 准备肥皂基:根据实验所需,称取适量的肥皂基。
2. 加热溶解:将肥皂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3. 添加香料: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的香料,搅拌均匀。
4. 加热至沸腾:将烧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沸腾(可选),使肥皂基充分溶解。
5. 加入色素:若需制作彩色香皂,可在此步骤中加入适量的色素,搅拌均匀。
6. 添加碱:将氢氧化钠溶解于少量水中,缓缓倒入肥皂基溶液中,边倒边搅拌,直至溶液呈碱性。
7. 调整温度: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控制在40℃左右。
8. 搅拌均匀: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溶液,直至无气泡产生。
9. 倒入模具:将搅拌好的溶液倒入模具中,静置冷却。
10. 成型:待香皂凝固后,取出模具,香皂成型。
11. 切割香皂:将香皂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
12. 包装:将香皂包装好,即可使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成功制作出具有清洁和保湿作用的香皂。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肥皂基溶解、香料添加、碱添加、搅拌、冷却、成型等步骤,均按照预期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香皂的制作过程简单易行,且实验成功率高。
六、实验结论1. 香皂的制作原理为脂肪酸与碱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钠盐和甘油。
2. 香皂的制作过程简单易行,实验成功率高。
3. 通过实验,掌握了香皂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室制肥皂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肥皂实验报告实验室制肥皂实验报告引言:肥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清洁用品,它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和杀菌作用。
然而,你是否曾想过肥皂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室制作肥皂的过程,深入了解肥皂的制作原理和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制作肥皂,了解肥皂的制作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材料:1. 植物油:可选用橄榄油、椰子油等;2. 碱液: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3. 酒精:用于清洗实验器具;4. 温度计、玻璃容器、搅拌棒等实验器具。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器具,确保无杂质残留。
2. 按比例混合植物油和碱液:根据所选用的植物油和碱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两者,制成混合液。
3. 加热混合液:将混合液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在60-70摄氏度之间。
4. 搅拌混合液:使用搅拌棒均匀搅拌混合液,直至形成稠密的凝胶状物质。
5. 静置:将凝胶状物质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冷却和固化。
6. 切割:将固化后的凝胶状物质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的肥皂。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制作出了肥皂。
肥皂的制作原理是通过植物油和碱液的化学反应生成肥皂。
植物油中的脂肪酸与碱液中的氢氧化物发生酯化反应,产生甘油和肥皂。
这个过程被称为皂化反应。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橄榄油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原料。
橄榄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而氢氧化钠则是一种强碱。
当两者混合并加热后,发生皂化反应,产生了肥皂。
在加热混合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过快,产生气泡和溢出现象;而过低的温度则会使反应速率过慢,影响制皂效果。
因此,我们在搅拌混合液时需要同时监测温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制作完成后,我们将凝胶状物质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的肥皂。
这一步骤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计,例如可以使用模具制作出不同形状的肥皂。
此外,我们还可以添加香精、颜料等物质,以增加肥皂的香气和美观度。
结论:通过实验室制作肥皂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肥皂的制作原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肥皂的制备——精选推荐

实验 肥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了解肥皂的制取过程。
2、认识油脂的重要性质——皂化反应。
实验原理:
油脂和氢氧化钠共煮,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高级脂肪酸钠经加工成型后就是肥皂。
主反应:
C 17H 35COO)(3C 3H 5+3C 17H 35COONa +C 3H 5(OH)3
药品及用量:植物油8毫升、40%NaOH 溶液15毫升、95%酒精15毫升、饱和食盐水80毫升
实验操作: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植物油8毫升、15毫升95%的酒精、15毫升40%的NaOH 溶液。
安装回流装置,加热至沸,保持平稳回流45分钟。
在加热过程中,倘若有大量泡沫产生,可在冷凝管的上口加入1:1的少量95%的酒精和40%的NaOH 的混合液。
以防泡沫冲入冷凝管中。
皂化反应结束后,稍冷拆除装置,将反应产物倒入装有8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静置冷却。
将充分冷却的皂化液倒入布氏漏斗中减压抽滤,用冷水洗涤二次抽干,将滤饼取出,晾干称量,计算产率。
制作肥皂实验报告现象(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肥皂的制作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肥皂的基本制作方法,并了解肥皂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肥皂是通过油脂与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盐。
在碱性条件下,油脂分子中的酯键被断裂,生成脂肪酸钠盐和甘油。
脂肪酸钠盐具有表面活性,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够更好地润湿物体表面,从而具有清洁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2. 氢氧化钠(NaOH)3. 热水4. 玻璃棒5. 量筒6. 搅拌棒7. 模具8. 防护眼镜9. 手套四、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的植物油,倒入烧杯中。
2. 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均匀,使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3. 将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倒入植物油中,同时不断搅拌,观察溶液的变化。
4. 当溶液变得均匀且呈现肥皂状时,停止搅拌。
5. 将溶液倒入模具中,静置一段时间,待肥皂凝固。
6. 取出肥皂,观察其外观和质地。
五、实验现象1. 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变深,呈现肥皂状。
2. 在搅拌过程中,溶液出现大量气泡,泡沫丰富。
3. 随着搅拌的进行,溶液逐渐变得均匀,肥皂状物质逐渐增多。
4. 模具中的溶液在静置过程中逐渐凝固,形成肥皂。
5. 取出的肥皂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硬度。
六、实验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这是肥皂形成的主要原因。
2. 搅拌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是空气被卷入溶液中形成的,有助于肥皂的均匀混合。
3. 模具中的溶液在静置过程中逐渐凝固,是由于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导致肥皂浓度逐渐增加,最终凝固成固体。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肥皂的制作过程,观察到了肥皂在制作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油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肥皂,搅拌和静置是肥皂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八、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的油脂制作肥皂,观察肥皂的性质差异。
2. 探究不同温度下肥皂的制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践活动—实验室制取肥皂
一.知识复习
1.步骤:
(1).在小烧杯中加入约5g新鲜动物脂肪(如牛油)、6ml95%的乙醇,微热使脂肪完全溶解。
(2).在(1)的反应液中加入6ml4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搅拌边小心加热,直至反应液变成黄棕色黏稠状。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无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反应液中的油脂已完全反应,否则要继续加热使反应完全。
(3).在(2)的反应液中加入60ml热的饱和食盐水,搅拌,使反应液中的物质盐析出来,用药匙将浮在液面上的固体物质取出,用滤纸或纱布沥干,挤压成块,即为肥皂。
2.原理:皂化反应
(C17H35COO)3C3H5 + 3NaOH =加热= 3 C17H35COONa+C3H5(OH)
3. Q&A:
95%酒精?
油脂不溶于碱液,只能在两液体的交界面处进行反应,使反应速率很慢,为了加速皂化的进程,一般加入乙醇。
乙醇既能溶解碱,又能溶解油脂,是油脂和氢氧化钠的共同溶剂,能使反应物融为均一的液体,使皂化反应在均匀的系统中进行并且加快。
饱和NaCl溶液?
使高级脂肪酸钠发生凝聚而从混合液中析出,并浮在水面上,而皂化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甘油、未作用的碱和酒精能在NaCl溶液中溶解,从而得到质地较好的肥皂。
4.肥皂去污原理及各种性能
肥皂分子结构可以分成二个部分。
一端是带电荷呈极性的COO-(亲水部位) ,另一端为非极性的碳链(亲油部位)。
肥皂能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当肥皂分子进入水中时,具有极性的亲水部位,会破坏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使水分子乎均地分配在待清洗的衣物或皮肤表面。
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
此过程(又称乳化)重复多次,则所有油污均会变成非常微小的油滴溶于水中,可被轻易地冲洗干净。
各种性能
保湿力、洗净力、起泡力、硬度大小、刺激性
二.实验进行
1.实验用品:油脂(为了了解不同原料制作肥皂产生的差异,本人采用了橄榄油、大豆油两种)、40%NaOH溶液、饱和食盐水、95%酒精、100毫升烧杯一个、250毫升烧杯一个、玻璃棒、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2.步骤简单记录以及难点记录
(1)温度控制
教材上用了微热、小心加热、继续加热等含糊不清的词汇来介绍,于是我也被它弄得
十分尴尬,只能“尽信书不如无书”,逐渐加温观察实验情况,油脂加热比较容易喷溅出来,因此只能控制在60-80℃左右。
同时溶解NaOH时,本身这物理变化便会放热,只能待其降至与油脂温度差不多时再加入。
(2)材料配比
因为使用了酒精这种易挥发的药品,从而需要比教材上更多的量,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并补充。
刺激性也是肥皂的关键,所以碱的量也需要精确控制,查阅所得,此中氢氧化物反映所需温度较低,可以冷制法来制皂,但还是用小火加热加快反应进行,安全为上。
(3)反应结束具体时间
根据教材上结束对比的时间只需31min,而此时肥皂的PH值还在9以上,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伤害,于是决定继续放置一段时间,同时每个5天进行一次PH值测定,测定发现PH值还是有一定降低的。
查阅资料后得:皂化反应其实是一个很缓慢的有机化学反应过程,十个小时的皂化未必能完全彻底将油脂皂化,静置几天后,PH值仍会有缓慢的降低。
这只是初步皂化。
(4)储存
在静置期间,发现其中一块肥皂上出现异色斑点,立即查阅得: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使手工皂酸败,即起黄色斑点和臭油味。
“油脂酸败”指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经生物、酶、空气中的氧的作用,而发生变色、气味改变等变化,常可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或食物中毒。
油脂放久、空气中的氧、日光以及微生物与酶的作用,使油脂的酸价、羰基价和TBA值过高。
油脂酸败所产生的酸、醛、酮类以及各种氧化物等,不但改变了油脂的感官性质,且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其高度氧化可能有致癌作用。
原因及处理方案有:
1.在做皂期间首先发生的会是油品设计,葵花油、芥花油、部分的橄榄油、葡萄籽油等等的油,在制作好成品后产生黄斑及酸化的机率较高;油从开封后第一次使用都没问题,发生酸化的机率比较小,第二次以后很可能是因为油瓶口残留的油接触空气而产生质变,在加入做皂过程当中,引发的连串反应,另外油品本身的品质也会让香皂在完成后较容易产生变化。
2. 搅拌过程:一个最重要的酸败因素,就是搅拌。
有很多人用手搅拌,虽然很环保,不过每一个人搅拌速度不一,特别注意,建议要充分搅拌,或是用搅拌器及手搅拌相互搭配,才能让油分子与氢氧化钠充分混合,油的游离分子才不会因没有充分混合而种下酸败的潜在因素。
3. 晒皂过程:晒皂过程里,对于湿度的问题要非常小心,一般在晒皂过程,遇到下雨表面产生细小水珠,很多人都较不在意,面纸擦一擦就算,或是不擦直接烘乾,但是很有可能会因为水珠造成油质提早酸败。
4. 保存过程:保存过程里,很多人建议是不要包装,裸晒可以继续皂化也可散发水分,但是湿气重的地区,就很容易就因为湿气而造成表面酸化,特别是靠海边,皂再怎么晒都潮湿,可能酸败的特快。
除湿机的除湿功能应该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5)使用
大豆油:泡沫持久但很少,质地较硬
橄榄油:泡沫持久但很少,质地较软,易融
查阅资料得:考虑到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种类与各种性能,一般搭配使用。
三.实验评价
在肥皂制取过程中,我也将其与市场上的肥皂进行了比对,在工艺上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当然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但更多的是技术上的不成熟,因此,化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