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参量调整法的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研究

合集下载

区域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应用研究

区域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应用研究
a a y i g t er s l , u r r o r fc u t r a u e n u g sin . n l z e ut we p t o wad s me b e o n eme s r sa d s g e t s n h s f i o
K yw rs ss ial dvl m n;clg a fo r tZ ei gPoic ; u t e ue adsget n e od : utn be ee p e t ooi loti ;hj n rvnec ne a rs n ugso s a o e c pn a o r s m i
Th t d ft ec l u a i g a d a p ia i n o esu y o ac l t n p l to f h n c r g o a c lg c lf o p i t e i n l o o ia o t rn e Z E n 觇 Y N L ̄a H NGJ 一 u A ii o
O0 0 m , e t gteeoo clotr t clg a cpct a deo gcl e c i eG P o ec i , n . 9h R l i clg a f pi .eo i l aai n cl i fi wt t D f ahct a d 8 an h i o n oc y o a d i t hh Y
P o i c n 2 0 . h e ut h w d t a h c lg c ld f i e it d i l ct s mo g t e r vn e i o 2 T e r s l s o e h tte e oo ia e c t x se n a l i e .a n h m.t e h g e te o o ia s i i h ih s c l gc l d f i p rc p t sfu d i n b t i h r a h d 2 2 8 m2 whl h we tp e e td t ih i i a n y ei t e a i wa n n Ni g o Ci whc e c e .9 5 h , i t e l s r s n e o L s u t W o l c a o y e o C y s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初探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初探

2 1 研究进展 .
2.. 不 同空 间尺 度研 究 2o> ]对于研究区域 o6 , /
生 态足 迹具 有重要 指 导意义 。
2 16 其 他 方 面 的 改 进 ..
根据《 生命行星报告 20}引 20 年全球生态足迹为 06E ,03
2 2h 2; , 物 承 载 力 为 1 8h 2人 , 态 赤 字 为 .gm /k 生 . gm/ 生 04h2人 。 .gm/ 国家 尺度 上 ,生命行 星报 告 2o) 1 多 个 《 o6对 5 0 国家 的生 态足 迹 进 行 了计 算 。 国外 学 者 对 荷 兰 、 地 利 、 奥 瑞典 、 澳大 利亚 、 国等 国家 也 进 行 了 研究 [ , 国学 韩 。 我 者则 从 各 个 角 度 对 我 国 的 生 态 足 迹 进 行 了 详 细 计 算 [11 。 523 ,,] 除上 述全球 和国家 尺度外 , 区 、 市 、 殊行 业 及更 地 城 特 小 尺度上 的研究 也 比较 丰富 。研究 的尺 度也 在逐 渐 缩小 , 对校 园 、 庭 等 小 尺 度 的 生态 足 迹 也 进 行 了研 究 _ 家 1 f 等 网站推 出 了个 人 生态 足迹 的测试 软件 。 u P
力, 低估了生态足迹, 导致判断生态盈余的可靠性降低 。 5 j
2 E — A z国内外研究进展 F GE
20 年 起 , 界 自然 基 金 会 ( r 、 球 足 迹 网络 00 世 ww ) 环
研究 表 明 , 用不 同类 型 的产量数 据计 算得 到 的生 态 采 足迹 结 果 相 差 较 大 Wakm gl 为 使 用 三 种 产 量 分 1 ; ce a 认 e 别 回答 不 同 的问题 。全球 产量 回答 了给 定 区域 占用 了多

调整特征参量的生态足迹新方法研究_以西安市为例

调整特征参量的生态足迹新方法研究_以西安市为例

第31卷第11期2009年11月2009,31(11):1982-1987Resources ScienceVol.31,No.11Nov.,2009文章编号:1007-7588(2009)11-1982-06调整特征参量的生态足迹新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荆治国1,4,周杰1,詹涛2,4,齐丽彬3,张昌盛1,4(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3.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工程系,三门峡472000;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在传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最终能源足迹概念。

即地球上消耗的能源最终由太阳辐射提供,而能源生态足迹就是消耗能源所需的接收太阳辐射能的建成地面积。

相应的,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地概念。

同时,将海洋提供的生态资源,纳入内陆居民人均生态承载力范畴。

以西安市1997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本文分别使用传统方法和上述调整后的方法对10年间西安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

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赤字由1997年的1.07hm 2,逐渐增加至2006年的1.40hm 2,始终处于生态赤字状况。

而调整后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西安市一直处于生态盈余状况,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其人均生态盈余在1997年为0.64hm 2,至2006年为0.45hm 2。

本研究调整原方法部分特征参量后,使生态足迹法更具前瞻性,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特征,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生态足迹;西安市1引言生态足迹(EF )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 于1992年提出并由其博士生Wackernagel 于1996年完善[1,2]。

该方法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大小,并与给定人口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及应用展望研究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及应用展望研究

襄樊学院大学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 自然资源学原理论文题目: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及应用展望研究姓 名: 孔凡浩专 业: 地理科学学 号: 08113087指导教师: 孙小舟2011-6-21目 录1 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1)1.1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2)1.1.1 主要计算步骤 (2)1.1.2 计算基于两个基本事实 (2)1.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2)2 生态足迹的应用研究 (3)2 .1 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研究 (3)2.1.1 静态研究 (3)2.1.2 动态研究 (3)2.2 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 (3)2.2.1 全球尺度 (3)2.2.2 国家/区域/城市尺度 (3)2.2.3 单位/家庭/个人尺度 (4)2.3 不同行业尺度上的研究 (4)2.3.1 旅游生态足迹 (4)2.3.2 能源交通生态足迹 (4)2.3.3 经济贸易生态足迹 (4)2.3.4 其他应用研究 (4)3 问题与展望 (5)3.1 问题 (5)3.1.1 在测度可持续发展状况方面,其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 (5)3.1.2 在模型表达方面,缺乏动态性和结构性 (5)4 应用举例 (5)4.1 襄阳市 2010 年生态足迹计算 (5)4.1.1 生态足迹的计算 (5)4.2 结果分析 (6)5 展望 (7)参考文献 (7)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及应用展望研究摘要:在前人对生态足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生态足迹发展历程,从理论研究和 应用研究两个方面把握生态足迹发展的总体脉络。

以襄阳市 2010 年生态足迹计算、 分析为例,结合当前生态足迹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尝试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浅尝 辄止的指出后续应在研究尺度更微观、改进计算方法和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等方面深 化生态足迹研究,以更好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生态足迹;研究方法;襄阳市;问题;展望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predecessors, review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development process.From the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ed research ,keep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general development. taking xiangyang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s an example in 2010, Try to put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comb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rend . And that study should be follow­up in more micro scale, improving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kinds of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ombination deepening research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order to serve better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Research methods; Xiangyang city; Problems; Prospect生态足迹方法自 1992 年提出以来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在短时期内 就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尺度和不同社会领域进行了运用和实践,迅速成为世界流行的可 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 [1] 。

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相关 。 层 面 的生 态足 迹评估 应用 最早 ,研 究数 量
最 多 。 目前 ,全 球 已经 有 10 J 个 国家完 成 了生 5L多 6
态足迹核算 。在此基础上,以国家层面的核算方法 和 数据处 理 为典 型案例 ,朝 中小 尺度 推广 ,比如 : 区域 、 城市 、 商业 机 构 以及 个人 。国家尺度 的研 究 , 有 以下研究趋势 :从单个 国家的静态足迹核算 , 到 动 态变 化预 测 ,进而 探讨 国家 间足迹 的分 配 。 ( )国家 静态 生态 足迹 研究 。由于全球 足迹 网 1 络建立了一整套标准的核算工具 以及方法 , 最开始 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对 国家 尺 度 进 行 静 态 生 态 足迹 评

估 。 ce gl 】 Wakmae等 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国家以及全
球 尺 度 的生 态 足迹 的评 价框 架 ,并在全 球 5 2个 国 家 进 行 了 实 践 。 通 过 当地 面 积 因子 的 转 换 ,vn a Vurn等【对 贝 宁 、不 丹 、哥 斯达 黎加 以及新 西 兰 ue 8 J 的生 态足迹 进行 了核算 。也有 学者探 究 了生态 足迹 的主 要驱 动机制 ,认 为影 响 国家生 态足 迹 的主要 变 量有 : 国家在 全球 的排名 、 国家 G 、 市化 水平 、 DP 城 出 口占 G DP比例 、服务 强度 以及 文化水 平 。 ( 2)国家动 态生 态足 迹研 究 。有学 者 认 为 , J 生态 足迹 的应 用 ,已经 从之 前 的静态 数据 分析 ,朝 未来 的情 景分 析演 化 。Wakmae ce gl等 J 讨 了生 o 探
自 1 从 9世纪 8 年代末期开始 ,可持续发展已 O 经 成为世界 上许多 国家 的主要 目的H。 l而可持 续发展 的核心 在 于 ,准 确度量 和评估 人类 活动及 其 环境影 响是否 超过 了 自然环境 的 承载能力 。在 众多 可持续 评 价工 具 当中 ,生态足迹 得 到 了广 泛 的关 注 和应用 [- 24 1 最开 始 ,生 态足迹 只是作为一 种指标 ,用于评 估 国家 、城市以及个人的环境影响,但是现在 , 生 态足迹 越来 越多 的被用 于组 织 以及 企业 的环 境影 响 指标 , 或者被用于“ 产品” 的可持续性表征【 通过 回 5 J 。 顾 近 十年 的相关 文献 ,本 文主要研 究 目的在 于系统 总结生 态 足迹 的核算方 法及 其应 用特 点 ,从 庞杂 的 文献 中梳理 出研 究 的重点 和难点 ,并 分成 3类予 以 阐述 ( 传统核算方法与应用 ; 能值足迹方法与应用, 投人产 出足迹方 法与应 用 ) 以期为后 续理论研 究提 , 供参考 ,为生态足迹的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与实践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与实践

国内生态足迹研究与实践“生态足迹”的概念1999年被引入国内,早期被译作“生态基区”、“生态占用”、“生态痕迹”、“生态脚印”、“生态空间占用”、“生态踩占”等。

由于“生态足迹”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范围,所以应用较广。

实践成果最早见于2000年,并且较多地集中在对我国西部、台湾省和地区级尺度的研究。

2004年4月在沈阳举行的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极大地促进了生态足迹模型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但与国外相比。

国内对生态足迹的研究与应用大概滞后4~5年。

1 已开展的研究与实践1.1不同空间范围的研究与实践(1)国家尺度包括静态研究和动态测度两个方面。

静态研究如徐中民等(2003)年对我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其主要结论为:就全球的平均生产能力来看,1999年,中国生态足迹为1.326人均全球公顷,而生物承载力为0.681人均全球公顷,生态赤字为0.645人均全球公顷,中国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94%。

动态测度如刘宇辉(2005)对我国1961~2001年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1961~1977年,生物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1978~2001年,生物承载力少于生态足迹,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2)地方尺度前几年,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省级行政区和城市,如江苏、陕西、辽宁、湖北、广西、广东、澳门、甘肃、云南、青海、海南、安徽、河北等许多省份各自进行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显示除云南、西藏外的其余省(区、市)在省(区)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近年来逐步发展到从省级行政区、城市、县域,甚至到镇的各级行政区。

(3)生态脆弱区研究区域类型包括城市、城郊区、干旱区、农牧交错带、山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脆弱区,研究结论表明,这些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知识图谱比较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知识图谱比较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知识图谱比较张新平;张芳芳;徐勇;王得祥;吴志红【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7(033)011【摘要】为了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足迹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X指数为主要评价依据,通过对2000-2016年CNKI核心数据库1278篇、WOS核心合集1978篇生态足迹主题文献进行分类统计,从刊文量、X指数、h指数、篇均被引数、共现关键词和共引文献6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发文量年际变化轨迹,CNKI呈下开口抛物线,WOS呈直线上升.②WOS文献影响力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美国、英格兰和澳大利亚.③WOS影响力前三位的科研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加州大学系统、全球足迹网络;CNKI影响力前三位的科研机构依次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④WOSX指数前三位分别为: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Indicator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NKI期刊X指数前三位分别为《生态学报》、《安徽农业科学》和《资源科学》.⑤关键词共现分析表明,国内生态足迹的研究比国外活跃.综述了生态足迹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国内未来研究提出了启示.【总页数】8页(P1347-1353,1339)【作者】张新平;张芳芳;徐勇;王得祥;吴志红【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3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陵分校,陕西高陵7102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陕西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X22【相关文献】1.基于CiteSpace中国生态足迹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J], 韩琭;杨勇2.基于CiteSpace中国生态足迹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J], 韩琭;杨勇3.国内外教育空间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J], 李志超;王雪颖4.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国内外海洋创新研究特征分析 [J], 怡凯5.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比较——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J], 陈丽君;赖文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7.3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Slide3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 三个步骤: • 第一步,追踪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纳; • 第二步,产量调整; • 第三步,均衡处理。
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流程简图
计算内容: 生态生产性土地及其均衡化处理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 首先要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生态生产性 土地, 即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体。 生态足迹需求
总和维持现在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承载力是指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对比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 费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
Slide6
静下心开始吧:追踪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纳
• 计算过程的完整性存在缺陷(采用乘转化因子--均衡因子 和产量因子,转化因子的确定显然假定了不同的生物生产 面积类型之间固定的替代弹性,事实上,它们之间的环境 影响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而且该转化因子的确定主要是考 虑生物物理方面的因素,并未考虑长期的技术潜力和社会 方面的权重--如市场价格的影响)
Slide28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
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2.9
全球公顷。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
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
人均2.7全球公顷。
额的个天啊!赶紧 绿色发展啊!
WTO经济导刊 2015年09期 Slide26
• 经产量调整的面积称之为“产量调整面积” 。
算例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 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如耕 地面积的产量因子取为1.66,表明耕地的生物产出 率是世界耕地平均产出水平的1.66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卷第5期2007年9月资 源 科 学RES OURCES SCIE NCE V ol.29,N o.5Sep.,2007文章编号:1007-7588(2007)05-0009-07收稿日期:2007-01-22;修订日期:2007-04-23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编号:K ZCX 32SW 2146)。

作者简介:荆治国,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E 2m ail :jing -james @1261com基于特征参量调整法的中国省域生态足迹研究荆治国1,3,周 杰1,齐丽彬2,3,解修平1,3,郎海鸥1,3,何 忠1,3,杨林海1,3(1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5;2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 712100;3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本文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体系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发布的《Living Planet Report 2006》中最新的均衡因子,计算并分析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板块2004年的生态足迹、各地区地均生态承载力及地区万元G DP 生态足迹。

引入了“地均生态承载力”概念,讨论了不同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各地区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关系。

将计算结果与1999年,2002年,2003年,2005年中国生态足迹进行了比较,就其异同进行了讨论。

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人均生态赤字为1135hm 2,省际人均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地区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本研究调整特征参量后,生态足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现状。

最后,结合各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1 引言对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量化评估,国内外有各种经验工具。

比如,环境近似调整后的国民生产净值、生态足迹模型、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真实发展指标和真实储蓄率等。

每种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和局限。

生态足迹法以其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清晰的概念框架,相对统一的指标体系以及方法本身的普遍适用性得到了较多地应用。

近年来,在“加拿大生态足迹小组”和“发展重新定义组织”(Redefining Progress )的努力下,生态足迹法被用于测算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态足迹,从而使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可供比对的参考指标[1~5]。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对其各省份生态足迹构成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各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合理性,为国家、省、市、自治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徐中民等(2003)[6]曾采用世界平均单产法对中国1999年省域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陈敏等(2006)[7]采用中国实际单产法,研究了2002年中国省域生态足迹。

本研究采用世界平均单产法,使用WWF 在《Living Planet Report2006》[8]中提供的最新均衡因子,通过调整各省产量因子和生物生产性土地分类,对中国各省份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对中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大经济板块和东北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八大经济区[9]的生态占用情况和发展潜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合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 研究方法211 计算原理21111 生态足迹的计算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①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在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生物生产性土地。

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化石能源地(fossil energy land )、可耕地(arable land )、林地(forest )、牧草地(pasture )、建成地(built 2up areas )和水域(marine )。

计算公式如下:EF =N ×ef =N ×∑ni =1(aai×r i )=N ×∑ni =1C iP i×r i (1)式中:EF 为总的生态足迹;N 为人口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aa i 为人均第i 种消费物品折算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r i 为均衡因子;C i 为第i 种物品的人均消费量;P i 为第i 种物品的平均生产能力。

21112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生态承载力(EC )即是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计算公式为:EC =N ×ec =N ×∑6j =1a j ×r jy j(2)式中:j 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EC 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N 为人口数;ec 为人均生态承载力;a j 为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r j 为当量因子;y j 为产量因子。

21113 生态赤字的计算 生态赤字(ED )为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计算公式为:ED =EC -EF =N ×∑6j =1a j ×r jy j-N×∑ni =1C iP i×r j (3)21114 地均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为了反映不同地区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水平,本研究引入了每公顷土地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简称地均生态承载力hm 2Πhm 2)。

ECH =EC A(4)式中:ECH 为地均生态承载力;A 为区域总面积。

212 数据和参数21211 原始数据 本次研究将人类消费的自然资源分为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糖料、猪肉、牛羊肉、禽蛋、水产品、奶及奶制品、烟草、木材、棉花、麻类、羊绒、林产品(油桐子、油茶子、核桃、生漆、生胶等)及能源等17类。

其中能源又分为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等9项;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牧草地、林地、建成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等6大类。

食品、木材、棉花、麻类、林产品生产和消费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农业年鉴2005和2005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年鉴[10,11];人口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12],为2005年11月数据。

能源消费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13]。

省、直辖市、自治区各类自然资源的单位面积产量来自中国农业年鉴2005和国际统计年鉴2005[11,14],同时利用FAO 数据库中的中国数据对照有关文献计算[6],土地利用数据来自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5[15]。

在能源足迹计算中,能源折算系数和全球平均能源足迹采用国家经委、国家统计局在《1986年重点工业、交通运输企业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和《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3]中提供的数据。

21212 参数计算 不同的地区各类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不同,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16~18],根据可得数据,设计了各类生产性土地参量因子的计算方法。

(1)林地产量因子的计算。

选取水果、木材、林产品(油桐子、油茶子、核桃、生漆、生胶等)具有代表性的3类林地产品进行计算。

Y 林地=Q f A g ×Y wf×A gA g ×A w+Q l A w ×Y wl+Q n A w ×Y wn×A wA g ×A w(5)式中:Q f 、Q l 、Q n 分别为所在地水果产量、木材产量、林产品产量;A g 、A w 分别为所在地果园面积、森林面积;Y wf 、Y wl 、Y wn 分别为世界水果平均产量、世界木材平均产量、世界平均林产品产量。

(2)耕地因子计算。

选取粮食、棉花、糖料、油料、蔬菜等具有代表性的5类产品进行计算。

Y 耕地=Y f Y wf ×A f A +Y c Y wc ×A c A +Y s Y ws ×A sA+Y o Y wo ×A o A +Y v Y wv ×A vA(6)式中:Y f 、Y c 、Y s 、Y o 、Y v 分别为所在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棉花产量、糖料产量、油料产量、蔬菜产量;Y wf 、Y wc 、Y ws 、Y wo 、Y wv 分别为世界平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棉花产量、糖料产量、油料产量、蔬菜产量;A f 、A c 、A s 、A o 、A v 分别为所在地粮食种植面积、棉花种植面积、糖料种植面积、油料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A 为所在地耕地总面积。

(3)水域产量因子的计算。

考虑到海域的水产捕捞可提供消费物资,故将其产量纳入内陆水域便于计算和比较。

Y 水域=(Q 0+Q w )A w ×Y w(7)01资 源 科 学29卷第5期式中:Q o 为海域捕捞量,Q w 为淡水捕捞量,A w 为所在地淡水水面面积,Y m 为世界水产品单位面积平均产量。

图1 2004年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生态足迹Fig.1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individual provinces in China ,2004(4)牧草地的产量因子计算。

因为目前的牛羊肉、奶制品存在较大规模的工厂式饲养,消耗的饲料多为粮食产品,造成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得出的牧草地单位产量超出草地所能承受的放牧量。

因此,在无法取得进一步数据的情况下,本研究中牧草地的产量因子统一取1。

213 消费品生产归属地的调整在本研究中将水产品消费中养殖部分折算后归于粮食消费,捕捞部分归于水域;将猪肉消费折算后全部归于粮食消费;对于牛羊肉、羊绒,按照国际平均产量将超出部分折算后归于粮食消费。

3 结果与分析311 2004年各地区生态足迹分析(1)人均能源足迹最大,达到1115hm 2,其次为人均耕地足迹。

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最大,其值为0140hm 2。

人均化石能源地生态赤字最大,达到1115hm 2(表1)。

(2)各地区人均生态赤字差别较大。

上海为5113hm 2,北京为4119hm 2,广东为3113hm 2,浙江为3107hm 2;而西藏为-9107hm 2,青海为-2103hm 2,表现为人均生态盈余(表2)。

这表明发达地区生态压力巨大,而减少生态赤字的潜力也最大,提高发达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将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