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和2指导书
物理实验作业指导书

物理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一系列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设备
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
- 实验器材1
- 实验器材2
- 实验器材3
...
三、实验步骤
1. 步骤1:描述步骤1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2. 步骤2:描述步骤2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3. 步骤3:描述步骤3的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完成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
整理成报告。
五、实验安全提示
1.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应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在使用实验器材时,学生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避免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六、实验评估与总结
1. 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并
撰写实验总结。
2. 实验总结应包括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分
析和总结。
七、参考资料
1. 参考书籍1:作者,书名。
2. 参考书籍2:作者,书名。
...
以上是本次物理实验作业的指导书,请学生们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实验教师咨询。
祝实验顺利!。
实验指导书一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学习如何在利用NLTK进行分词\词性分析与句法分析,同时将NLTK和结巴分词的结合中实现中文文本分词和词频统计。
通过次实验项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以知识获取与自主实践相结合,学习对自然语言信息的处理以及结巴分词,文本相似度算法的实践。
二实验目标1. 了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原理,加深对文本处理的理解;2. 熟悉文本分词、词频统计的原理;4. 掌握文本处理的其他的应用。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请认真阅读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实验指导书,仔细听从老师的讲解。
2.实验前编好程序,实验时调试。
3.编程要独立完成,程序应加适当的注释。
4.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报告要求内页:实验n :1、实验目的:xxxx2、实验原理和内容:3、实验环境和编程语言:4、主要功能及实现:5、实验结论:文字用小4号或4号;程序和注释用5号以班为单位交.实验一:1.怎样载入自己的英文语料库(obama.txt),在自己的语料库中找出频率小于8,排名前5的词和其频率。
(使用nltk的英文分词函数tokenize)2.写程序处理布朗语料库,找到一下的答案:(1)哪些名词常以他们复数形式而不是它们的单数形式出现?(只考虑常规的复数形式,-s后缀形式的)。
(2)选择布朗语料库的不同部分(其他目录),计数包含wh的词,如:what,when,where,who 和why。
3.输出brown文本集名词后面接的词性,参考代码:4.句法分析演示>>> from nltk import *>>> f=open('F://obama.txt')>>> raw=f.read()>>> import nltk>>> tokens = nltk.word_tokenize(raw)>>> tokens>>> c={}>>> for i in tokens:if tokens.count(i)>72:c[i]=tokens.count(i)>>> print(c)Wh:>>> from nltk.corpus import brown>>> import nltk>>> import re>>> brown.categories()>>> romance_text=brown.words(categories='romance')>>> fdist = nltk.FreqDist([w.lower() for w in romance_text])>>> modals=set([w for w in romance_text if re.search('^wh',w)])>>> for m in modals:print m + ':',fdist[m],词性:>>> def findtags(tag_prefix,tagged_text):cfd=nltk.ConditionalFreqDist((tag,word) for (word,tag) in tagged_textif tag.startswith(tag_prefix))return dict((tag,cfd[tag].keys()[:5]) for tag in cfd.conditions())>>> tagdict=findtags('NN',nltk.corpus.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news')) >>> for tag in sorted(tagdict):print tag,tagdict[tag]>>> wsj = nltk.corpus.treebank.tagged_words(tagset = 'universal')>>> word_tag_fd = nltk.FreqDist(wsj)>>> [word + "/" + tag for (word, tag) in word_tag_fd if tag.startswith('V')]Ofen:>>>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0] == 'often']>>>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名词后面词性统计:>>> import nltk>>> brown_lrnd_tagged = brown.tagged_words(categories='learned', tagset='universal') >>> tags = [b[1] for (a, b) in nltk.bigrams(brown_lrnd_tagged) if a[1] == 'NOUN'] >>> fd = nltk.FreqDist(tags)>>> fd.tabulate()。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2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教研室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我们知道: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不考虑构件的具体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而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见教材中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征。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是: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力等分析研究。
它是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三、实验设备、工具1.典型机械的实物(如:缝纫机、牛头刨床、插齿机等);2.典型机械的模型(如:内燃机模型、油泵模型、牛头刨床模型等〕;3.钢卷尺、内外卡钳、量角器;4.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四、实验步骤及测绘方法(1)正确选择投影面对于机械实物的测绘,为了将机构运动表示清楚,要洽当地选择测绘投影面。
为此,一般选择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2)确定机构的构件数目测绘时,首先找到原动件并使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3)确定机构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从原动件开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
依此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及数目:(4)画机构运动简图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在纸上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并按确定的比例尺逐步画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比例尺μl =实际长度L AB(m)/图上长度AB(mm)(5)标注各构件及各运动副从原动件开始,用数字l、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实训指导书】1-2 电机的结构拆装

④ 工具使用后,应清洁并归还原处。
检测设备、工具、材料
序号
名称
数量
清点
1
电机
3台
□√已清点
BJEV 动力总成教学实
2
1台
训平台系统
□√已清点
3
拆装工具
1套
□√已清点
4
白手套
1副
□√已清点
5
螺丝盒
1个
□√已清点
四、计划实施
成绩:
1)请观察置于工作台上的电机,说明其类型及优缺点。
电机
类型
优缺点
优:结构简单、可靠性好、
名称 1 2
定子 定子铁心 定子绕组
3
动力线
名称 1 2
转子 永磁体 转子轴
3
转子铁心
3)请观察 BJEV 动力总成教学实训平台系统,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驱动电机的认知学习。
冷却方式 A B C
□风冷□√水冷 三相动力线 冷却液进出水口 接线盒
D
低压 19PIN 插件
E
电机输出轴
4)恢复场地。
作用 传输交流电 连接外部冷却液管路 安装固定三相动力线接头 将电机转子位置、温度、互锁等信息传输给 电机控制器控制单元 与减速器输入轴相连,传递动力
。 自我评价:
。
实训成绩单
项目 接收工作任务
信息收集 制订计划
计划实施
质量检查 评价反馈
评分标准 明确工作任务,理解任务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掌握工作相关知识及操作要点 按照驱动电机认知流程,制订合适的行动计划 能协同小组人员安排任务分工 能在实施前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器材 规范进行实训前的工具准备 识别驱动电机的类型 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功能 掌握驱动电机的外部结构功能 清理场地,恢复设备 学生任务完成,操作过程规范标准 学生能对自身表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发现自身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

小学科学实验指导书一、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旨在为小学科学实验提供一份指导书,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二、实验目的通过开展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体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实验设计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设计与学科内容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实验。
确保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简便易得,操作步骤清晰易懂。
四、实验前准备在开展实验前,教师应对实验过程进行准备。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根据需要准备好实验材料。
同时,教师还要对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理解和备课,以便能够对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们可以依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六、结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他们可以通过绘图、记录数据等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比较和分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想。
七、结果分析基于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同时,他们也可以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是什么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八、实验拓展在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拓展。
这样的实验可以是对基础实验的改进、扩展,也可以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
通过实验拓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九、实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过程。
可以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十、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师应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演示。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试验一:SQL语言嵌套查询和数据更新操作所属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实验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学时: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对数据表中数据的查询操作和SQL命令的使用,学会灵活熟练的使用SQL 语句的各种形式;2.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的各种操作(尤其的关系的选择,投影,连接和除运算);3.熟悉和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删除操作和命令的使用;4.加深理解表的定义对数据更新的作用二、预习与参考1.熟悉SQL SERVER 工作环境;2.连接到学生-课程数据库3.复习对表中数据查询的SQL语言命令;4.复习对表中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的SQL语言命令。
三、实验要求(设计要求)针对教材例子,通过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两种模式,熟悉数据嵌套查询、更新操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在表S、C、SC上进行简单查询;2.在表S、C、SC上进行连接查询;3.在表S、C、SC上进行嵌套查询;4.使用聚合函数的查询;5.对数据的分组查询;6.对数据的排序查询。
7.将数据插入当前数据库的表S、C、SC中;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8.将以上插入的数据分别以.SQL文件和.txt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9.修改表S、C、SC中的数据;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10.删除表S、C、SC中的数据。
A:用SQL命令形式B:用SQL SERVER提供的企业管理器以交互方式进行五、实验内容在表S,C,SC上完成以下操作:1.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2.查询“CS”系学生的基本信息;3.查询“CS”系学生年龄不在19到21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4.找出最大年龄;5.找出“CS”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6.找出各系年龄最大的学生,显示其学号、姓名;7.统计“CS”系学生的人数;8.统计各系学生的人数,结果按升序排列;9.按系统计各系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按降序排列;10.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11.查询无先修课的课程的课程名和学时数;12.统计无先修课的课程的学时总数;13.统计每位学生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及其平均成绩;14.统计选修每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及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15.找出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结果按系分组,并按平均成绩的升序排列;16.查询选修了“1”或“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7.查询选修了“1”和“2”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18.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数据库系统”且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19.查询每位学生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信息(显示: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成绩);20.查询没有选修课程的学生的基本信息;21.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22.查询选修课程成绩至少有一门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3.查询选修课程成绩均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4.查询选修课程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25.选做:针对SPJ数据库中的四个表S,P,J,SPJ,完成教材P74-75--习题5中的查询及教材P127--习题5中的查询。
模电实验指导书

模电实验指导书篇一:模电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3、掌握万用表的使用及用万用表粗测晶体三极管、三极管的质量的好坏及管脚的判断。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函数信号发生器2、双踪示波器3、万用表4、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三、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1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1、示波器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电子测量仪器,它既能直接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又能对电信号进行各种参数的测量。
现着重指出下列几点: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1”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开机预热后,若在显示屏上不出现光点和扫描基线,可按下列操作去找到扫描线:①适当调节亮度旋钮。
②触发方式开关置“自动”。
③适当调节垂直()、水平()”位移”旋钮,使扫描光迹位于屏幕中央。
(若示波器设有“寻迹”按键,可按下“寻迹”按键,判断光迹偏移基线的方向。
) 2)、双踪示波器一般有五种显示方式,即“Y1”、“Y2”、“Y1+Y2”三种单踪显示方式和“交替”“断续”二种双踪显示方式。
“交替”显示一般适宜于输入信号频率较高时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工业场所气候参数测定
[目的]
1、学会测定工业场所气候各种参数,并由此计算出空气密度。
2、学习使用测定气候参数的各类仪器仪表,熟悉它们的原理、结构。
[仪器与设备]
机械通风干湿表、电动通风干湿表、温湿度晴雨表、机械翼式风表、电子风表、风向风速仪、秒表等。
一、温湿度测定
测算空气湿度时,先测出相对湿度,再算出绝对湿度。
工业场所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用机械通风干湿表、电动通风干湿表进行测定,如教材图中所示,它是由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水银球部包以湿纱布)组成。
用它测量时,通风干湿表悬挂好,首先用蒸馏水润湿湿球温度表的纱套测量值,然后上紧通风器发条,等通风器转动4分钟,进行干球、湿球温度表读数,并将读书进行温度表器差订正,根据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在湿度查算表(气象常用表)中查得空气相对湿度。
即根据从温度计上分别读出的干温度t
干和时温度t
湿
查气象常用表可得到相
对湿度值ψ。
绝对湿度可用下式计算:
f=ψF饱
式中:f—绝对湿度g/m3
ψ—相对湿度%
F饱——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g/m3
二、大气压力测定
测量大气压力主要采用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精密数字气压计进行。
空盒气压计为一波状形金属盒,盒内压力为50~60mmHg。
外界空气压力的
变化可使金属盒伸缩,通过弹簧杠杆装置带着指针移动,指针下装有刻度盘,可从刻度盘上读出大气压力(mmHg ),测量时,将仪器水平的放置在测量地点。
停留10~20分钟后读数,此仪器的测量范围时600~800mmHg ,值得说明的是,空盒气压计出厂时都附有一个检定证,它给出了三种读数订正值,即刻度订正、温度订正以及补充订正,实验时,应注意它的应用。
三、 密度计算
精确计算公式:
t
P P b +-=
15.273)
379.0(003484.0ϕρ
式中:ρ—空气密度 Kg/m 3
P —测点空气的绝对静压,Pa ;
t —测点处空气的干温度,℃;
ϕ—t 、t w (湿温度)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P b —空气在t 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 。
四、 风速的测定
本次实验使用的风表有机械翼式风表、电子风表。
机械翼式风表按其构造不同分为翼式和杯式两种。
如教材图中所示,前者用来测量中速、微速;后者用来测量高速。
关于该类仪器的具体详细内容,诸如:构造、原理、技术性能、使用方法等请参阅教材述及,为避免重复起见,这里不作介绍了。
[注意事项]
⒈ 实验之前,必须认真做好预习工作,明确本次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等。
⒉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大多是精密、易损仪器,应特别注意爱护。
⒊ 实验完毕后,将所侧数据送交有关人员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
⒈测算记录
1 湿温度测定记录表
⒉计算空气密度
⒊详述机翼式风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风流点压力和通风阻力测定
[目的]
1、加深在不同通风方式下,对全压、静压和速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2、学习测算通风阻力及摩擦阻力系数的方法。
3、进一步了解差压计、皮托管等仪器设备的原理与构造。
[仪器与设备]
通风实验管网装置(如图2-1)、差压计、皮托管、气压计、三通管等。
[内容]
一、风流点压力测定
风流点压力是指在井巷和通风管道风流中某个点的压力,就其形成的特征来说,可分为静压、动压和全压(风流中某一点的静压和动压之和称为全压)。
根据压力的两种计算基准,某点i的静压又分为绝对静压(p i)和相对静压(h i);全压也分为绝对静压(p ti)和相对静压(h ti)。
静压作用在各个方向,流动着的空气除静压外还有速压,速压的作用方向与风流方向一致,因而只有与风流方向相垂直的面上才能感受速压,速压无绝对和相对之分,静压和速压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全压,全压的作用方向与速压的作用方向相同。
㈠绝对压力测定
就绝对压力而言,无论是抽出式还是压入式通风,其绝对全压均可用下式表示:
p ti = p i + h vi
式中p ti——风流中i点的绝对全压,Pa;
p i——风流中i点的绝对静压,Pa;
h vi——风流中i点的动压,Pa。
㈡相对压力测定
就相对压力而言,则与通风方式有关,风流点压的相互关系如下:
抽出式通风 h ti =h i + h vi (1) 压入式通风 h ti =h i - h vi (2)
式中 h ti ——风流中i 点的相对全压,Pa ;
h i ——风流中i 点的相对静压,Pa ; h vi ——风流中i 点的动压,Pa 。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对(1)、(2)两公式进行验证。
不同通风方式下,风流中某点各种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1所示。
p 0
图2-1 不同通风方式风流中某点各种压力间的相互关系
(a ) 压入式通风;(b )抽出式通风;
二、 通风阻力测定
1.通风阻力测定
对于一段通风管道,其摩擦阻力为:
3
2
S Q U L h fr ⋅⋅⋅=
α
式中 h fr ——摩擦阻力,Pa ;
α——摩擦阻力系数,42/m s N ⋅;
L——风道长度,m ; U ——风道周长,m ; S ——风道断面积,m 2
当风流流过通风道(1—2)段时,为了克服阻力而消耗的能量为:
22
2
2221211112
12
g 2g ρρρρv Z p v Z p h fr ++-++=-()()
这次实验的具体条件是:管道水平放置,两测点之间管道断面相等且没有局部阻力,所以两点间的位压差、速压差均为零,于是:
2121p p h fr -=-
相应地:
2Q h R 摩
= (82/m s N ⋅)
2
3Q
L U S h ⋅⋅=⋅摩α (4
2/m s N ⋅) αρ
α2
.1=
标 (42/m s N ⋅)
实验仪器安装示意图如图2-2所示。
图2-2 通风管路及通风阻力测定布置示意图
由图2-2 可知,用两台压差计测定1、2断面间的静压差,从而得到管道1—2段之间的通风阻力21-fr h 。
2.风量测定
管道风速测算通常采用等面积环法,步骤如下: ⒈ 将圆形断面分为n 个等面积环,n=10D (m );
⒉ 在各等面积环的面积平分线上对称布置速压测点2个,各测点距圆心的距离为n
i D R 81
21-=(m ),i 为从圆心起算的等面积环序号。
[注意事项]
1 实验之前,学生应认真阅读教科书及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了解压差计、皮托管等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2 已知参数:D=300mm ,21-=21.6m ,ρ=const 或参照实验一计算 [实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