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养殖操作规程
有机鸡养殖操作规程

有机养殖操作规程一、饲养场地选择霍林郭勒市嘎亥沁艾力黑猪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二、鸡苗引进繁育计划加强对外购鸡苗孵化入区进场的审核,把对鸡苗的质量要求等各项指标写入购销合同,严格把关、严格执行。
计划从有机基地购进有机质量等级的鸡苗,如不能从有机基地引进,须引进常规鸡苗时,要选择适应性强、品种优良且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鸡苗(一般不超过10日龄),并坚持“全进全出”的更替原则,保证蛋鸡质量的一致性。
三、饲喂管理方法蛋鸡场全部使用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与蛋鸡生长各阶段营养需要相适应,所用原料符合有机食品标准要求。
1、雏鸡的饲养管理(1)开食和饮水: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
开食饲料要新鲜,营养全面,混合均匀;饮水要保持充足、清洁。
(2)温度:平面育雏第一周33—34℃,第二周30—32℃;育雏笼一周30—31℃,第二周28—29℃。
以后每周逐渐降温3℃以内,四周以后逐渐过渡到22—20℃。
高温育雏时1—2周龄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左右。
(3)湿度:1—10日龄70%;11—30日龄65%;31—45日龄60%;46—60日龄50%—55%。
最高不能超过70%,最低不能低于40%。
(4)通风换气:鸡舍内氨气浓度应在百万分之十以上,二氧化碳在0.2%左右。
(5)光照:光照时间前3天每天23小时,从第4天起每天14小时,每天逐渐减少15分钟。
在整个生长期,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
光照强度,第一周10勒克斯,以后为5勒克斯。
2、育成期饲养管理7—20周龄为育成期。
前期要做好过渡,适时降温,逐渐换料。
要保证营养需要,限制饲养,控制光照,加强通风换气,作好日常管理,严格防疫。
做好产蛋前的准备工作,并淘汰病弱残鸡。
第8周后开始放养,每天不少于2小时。
3、产蛋期饲养管理产蛋期多以140日龄算起,养到430日龄左右(最高不超过500天)。
产蛋期饲养管理的宗旨是使蛋鸡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选择质地良好的有机食品原料配制饲料,保证营养需要。
有机玉米栽培及收获运输操作规程

有机玉米栽培及收获运输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选择合适的种植地:有机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重复种植玉米或其他同科作物。
2.土壤改良: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工作。
可使用有机肥料,如畜禽粪便、堆肥等,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3.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有机玉米种子,并进行品种鉴定和质量检测。
4.育苗:选择适合的育苗土壤,并进行消毒处理。
将种子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迅速发芽,然后将发芽后的种子播种在育苗盘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浇水和通风。
二、田间管理1.按时浇水: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水浸。
2.杂草防治:及时进行除草,可选择手工除草、覆盖除草或使用有机除草剂。
3.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病虫害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或搭设虫网等。
4.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可使用有机肥料如有机磷肥、有机钾肥等。
5.定期培土:生长期间,适时进行培土,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三、收获和运输1.收获时间: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一般在玉米籽粒饱满、外皮变黄的时候进行收获。
2.收获方式:可选择手工收割或使用收割机进行收获。
手工收割时,应注意不损伤玉米植株和籽粒。
3.进行初步处理:将收获的玉米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去除杂质、清洗和晾晒等,提高玉米的保存质量。
4.储存管理:将玉米储存在通风、干燥、防虫的仓库或储存设施中,避免潮湿和虫害。
5.运输操作: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和容器,避免震动和压力对玉米造成损害。
运输途中,应注意保持玉米的通风和干燥。
6.销售和分销:有机玉米的销售和分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通过以上的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证有机玉米的生长和收获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合理的运输和储存操作,可以保证有机玉米的质量和保存期限,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一、前期准备阶段1.土壤准备(1)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小麦。
(2)进行耕地整理,并将肥料充分混合到土壤中。
(3)进行土壤pH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加入石灰或硫添加剂,调整土壤酸碱平衡。
2.品种选择(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
(2)优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降低农药使用。
3.种子处理(1)选择健康的种子,进行除草剂和杀虫剂去皮处理。
(2)在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发芽测定,并混合种子增殖剂,促进发芽和生长。
二、种植阶段1.播种(1)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避开严寒或高温期。
(2)按照标准的行距和株距,在整洁的田地上均匀撒播种子。
2.灌溉(1)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情况。
(2)注意排水,避免积水导致小麦病害的发生。
3.施肥(1)选择有机肥料,遵循合理施肥原则。
(2)分阶段施肥,避免一次性过量施肥,造成肥料浪费或污染。
(3)进行土壤养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肥料种类和用量。
三、生长期阶段1.病虫害防治(1)定期巡视小麦田地,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优先选择有机农药,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2.中耕除草(1)进行机械或手工中耕,防止杂草生长。
(2)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收获阶段1.成熟期判断(1)观察小麦颖果的颜色和质地,判断是否达到成熟期。
(2)进行粒子触摸测试,判断小麦的硬度是否符合要求。
2.机械收割(1)选择适合的收割时间和方法。
(2)确保收割机具清洁,避免污染有机小麦。
3.晾晒和储存(1)经过晾晒,将小麦的含水量控制在合适的水平。
(2)储存小麦时,采取防潮措施,避免霉变和虫害。
五、其他管理措施1.记录管理(1)建立记录表,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及使用的农药、肥料等详细信息。
(2)定期统计和分析记录数据,及时调整种植管理策略。
2.培训(1)定期进行培训,提升种植人员的有机种植知识和技能水平。
养猪场操作规程范文

养猪场操作规程范文一、养猪场的环境管理1.场地选择:选择离居民密集区远,交通便利的场地建立养猪场。
场地应充足,通风良好,无垃圾堆积和污染源。
2.猪舍建设: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猪舍,猪舍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排污系统,确保猪舍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3.卫生清洁:猪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整洁。
猪舍内应经常清理粪便和废料,以防止疾病传播和蛆虫滋生。
猪舍内应经常进行杀菌和消毒,以确保猪的健康。
4.水源管理:确保猪场有干净的饮水源,水源应定期检测并保持清洁。
猪水槽的水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并清洗。
二、猪的饲养管理1.饲养数量:根据猪舍的大小和设备的能力,合理确定猪的饲养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猪的生长和健康。
2.饲料管理:合理配制猪的饲料,确保猪能获得充分的营养。
饲料应新鲜,无霉变和异味,保持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次数。
3.饮水管理:猪应拥有干净的饮水,水槽应保持清洁,每日定期更换水源。
养殖过程中应确保饮水源的质量与温度适宜。
4.疫苗注射:根据养猪场的管理规划,按时为猪接种疫苗,预防猪流感、口蹄疫、猪肺疫等疾病的传播。
5.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猪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如发现猪有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或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
三、养猪场的生态环境保护1.废物处理:猪舍内的废弃物应进行合理处理,如粪便、饲料残渣等应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2.废水管理:猪舍排泄的废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禁止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以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噪音管理:尽量减少或避免猪场产生过多的噪音,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和影响。
4.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养猪场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如粪便和饲料残渣可用于沼气发电或生物肥料的制作,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安全生产管理1.防火措施:养猪场内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备和灭火设施,对猪舍和存放饲料等区域进行防火防爆措施。
2.电气安全:养猪场的电力系统应符合安全标准,设备运行时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安全生产。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

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畜牧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涉及到农民的生产经济和生活。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畜牧兽医的生命安全。
一、工作前的准备1. 检查工作场所:在进行畜牧业生产之前,要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设施完好,确保畜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穿着合适的工作服:作业人员要穿着合适的工作服,避免穿着过于宽松或过于紧身的衣物,以免发生危险。
3. 准备好工具设备:在进行畜牧业生产之前,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设备,如扫帚、铲子、草料、水桶等,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畜牧动物的饲养管理1. 合理的饲料喂养:畜牧动物的饲养管理要合理,不能过度饲喂或饲喂不足,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量来进行饲养,保证动物的健康生长。
2. 定期检查畜舍卫生: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要定期清理畜舍,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三、施工操作要安全1. 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在进行施工操作时,要正确使用工具,如剪刀、锄头、推车等,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2. 注意电气安全:在畜牧业生产中常常使用电器设备,如电动割草机、电动搅拌器等,要注意电气安全,避免触电或引发火灾。
四、疫病防控要做到位1. 注重疫苗接种:定期给畜牧动物接种疫苗是防控疫病的有效措施,要按照规定时间接种疫苗,保证动物身体健康。
2. 实施分离隔离:在发生疫情时,要及时实施分离隔离措施,避免疫病传播,保护其他动物的健康。
五、应急预案要有备无患1. 制定应急预案:在畜牧业生产中,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各类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联系方式以及急救知识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2. 培训员工急救知识:对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员工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救助,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六、定期检查评估1. 定期检查装备设施:定期对畜牧业生产的装备设施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正常运转,保障生产顺利进行。
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为确保养殖工作有序进行,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品质,制定并执行的操作规范。
下面,我将就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的相关要点进行介绍。
一、养殖设施准备1. 养殖环境调整:对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整,符合养殖物种的要求。
2. 设施卫生处理:对养殖场地及养殖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无污染,避免疾病传播。
二、种苗选育与引进1. 种群选育:选择适应性强、优良品质、健康的种群,保证后代的优良性状。
2. 引进管理:对外引进的种群进行隔离观察、检疫检验,确保引进的种群健康无病害。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1. 饲料配制: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求,科学搭配饲料成分,保证饲料的合理营养。
2. 饲料投喂:按照合理的饲养量、饲养次数和饲养时间进行投喂,控制饲料浪费和过度喂养。
3. 水质管理: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养殖水体的水质平衡,避免水质污染和水生物病害的发生。
四、疫病防控与治疗1. 疫苗免疫:按照养殖物种的防病需求,定期给予疫苗接种,提高养殖物种的免疫力。
2. 疫病监测预防: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病原菌检测,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疫病风险。
3. 疫病治疗:对于出现疫病的个体,采取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避免疫病扩散和死亡。
五、遗传育种与繁殖管理1. 遗传选择:选择具备良好遗传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提高下一代的品质和产量。
2. 繁殖技术操作:根据养殖物种的特点,制定合适的繁殖技术操作规程,保证种群繁殖的安全和高效。
六、生长监测与调控1. 生长监测:对个体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了解生长状态,调整饲养管理。
2. 生长调控:根据生长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控措施,保证个体生长平衡和品质提升。
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 废物处理:对剩余饲料、排泄物等废物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
3. 资源循环利用:优化养殖系统,实现废物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023版)有机大白菜种植操作规程(新版)

有机大白菜的种子不能为转基因的,虽然转基因的种子生产的蔬菜产量较高,但不合用于有机蔬菜生产。
大白菜生产普通以秋冬型为主,常规抗病品种有:天津青麻叶(津绿或者秋绿75 、80 系列)、玉田二包尖、玉青、北京新3 号等。
有机大白菜生产基地的选择是:远离工矿、医院、交通要道及没有任何污染源,大气、水源、土壤及周围环境条件都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标准,经环境监测部门进行严格的环境检测和科学的评估。
栽培田要求土层深厚,天然肥沃,经过休养、净化,即2~3 年内未施用过化肥、农药,主要以有机肥施入为主,呈弱酸性的沙壤土地。
避免以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萝卜等)为前茬,前茬作物宜栽培施有机肥多而耗肥较少的瓜类(如:黄瓜、西瓜、甜瓜等)、豆类以及能产生抗生素减轻白菜病害的大蒜、圆葱等。
大白菜不连作,与大田作物及葱蒜类蔬菜进行轮作。
春季栽培的蔬菜要播早熟品种,及早收获后,深耕土层,暴晒风化土层和泯灭土壤中病菌及虫卵,秋茬栽培大白菜就可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施用有机粪肥和经过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有机肥料,既可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可使蔬菜保持原有的风味,还可降低投入,改良土壤环境,培肥地力。
施足底肥,农家粪肥要经过高温50~60℃堆制5~7d,以充分腐熟杀死病虫卵及杂草种子。
农作物的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余下的渣子也可以做底肥。
有机肥使用时要保证用量充足,否则由于有机肥本身氮、磷、钾含量低,加之用量少,有机蔬菜不可避免的会浮现缺肥症状。
普通每667 平方米施进行过腐熟的粪肥4000~5000kg,生物有机肥100~150kg,在整地时,均匀混入土壤中。
追肥时每667 平方米每次追施50kg。
浇水时要彻底使用未受污染的自然地下水或者地表水。
用温汤浸种法,用50~55℃水浸种25min,搅拌降温至30℃,再浸泡2~3h,待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后,捞出凉干后播种;也可用0.1%~0.3%的高锰酸钾浸泡2h ,用清水漂洗凉干后播种。
农业养殖操作规程

农业养殖操作规程一、引言农业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农村地区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农业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养殖效益,我们制定了以下农业养殖操作规程,旨在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养殖工作、科学管理养殖过程,以保障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场地准备1. 场地选择农业养殖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
避免选择临近重污染工厂的区域,也要注意防火安全等因素。
2. 装修与设备根据养殖的具体类型,合理布置场地结构,如灭菌房、养殖舍、饲料储存等。
适当安装通风设备、保温设备、照明设施等,保障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成长。
三、动物选种与购买1. 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根据地方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
同时注意品种的优质特征,如肉质优良、耐寒耐热等。
2. 合理购买数量根据场地大小和市场需求,合理控制购买数量,以避免过多的养殖数量导致资源浪费和利润降低。
四、饲料管理1. 饲料配方根据不同阶段的动物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考虑到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和市场需求,确保饲料提供营养全面和合理。
2. 饲喂计划制定详细的饲喂计划,按时定量进行饲喂。
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保障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储存与保管合理安排饲料的储存与保管,保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
注意饲料的防潮、防鼠、防火等管理,以免浪费和污染。
五、疾病防控1. 预防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动物的不同疫苗需求,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预防接种。
确保养殖动物免受常见疾病的侵害。
2. 定期体检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3. 定期消毒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除病原体,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六、环境污染处理1. 粪便处理合理收集、储存粪便,并进行科学处理。
可以选择堆肥或其他方式进行粪便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和卫生,包括定期清理污物、消毒环境等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养殖操作规程
一、饲养场地选择
河间市堪泰生态养殖园位于河间市东北留古寺镇阎村村西
二、鸡苗引进繁育计划
加强对外购鸡苗孵化入区进场的审核,把对鸡苗的质量要求等各项指标写入购销合同,严格把关、严格执行。
计划从有机基地购进有机质量等级的鸡苗,如不能从有机基地引进,须引进常规鸡苗时,要选择适应性强、品种优良且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鸡苗(一般不超过10日龄),并坚持“全进全出”的更替原则,保证蛋鸡质量的一致性。
三、饲喂管理方法
蛋鸡场全部使用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与蛋鸡生长各阶段营养需要相适应,所用原料符合有机食品标准要求。
1、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食和饮水:雏鸡应在出壳后24小时开食。
开食饲料要新鲜,营养全面,混合均匀;饮水要保持充足、清洁。
(2)温度:平面育雏第一周33—34℃,第二周30—32℃;育雏笼一周30—31℃,第二周28—29℃。
以后每周逐渐降温3℃以内,四周以后逐渐过渡到22—20℃。
高温育雏时1—2周龄比常规育雏温度高2℃左右。
(3)湿度:1—10日龄70%;11—30日龄65%;31—45日龄60%;46—60日龄50%—55%。
最高不能超过70%,最低不能低于40%。
(4)通风换气:鸡舍内氨气浓度应在百万分之十以上,二氧化碳在0.2%左右。
(5)光照:光照时间前3天每天23小时,从第4天起每天14小时,每天逐渐减少15分钟。
在整个生长期,光照时间只能缩短,不能延长。
光照强度,第一周10勒克斯,以后为5勒克斯。
2、育成期饲养管理
7—20周龄为育成期。
前期要做好过渡,适时降温,逐渐换料。
要保证营养需要,限制饲养,控制光照,加强通风换气,作好日常管理,严格防疫。
做好产蛋前的准备工作,并淘汰病弱残鸡。
第8周后开始放养,每天不少于2小时。
3、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多以140日龄算起,养到430日龄左右(最高不超过500天)。
产蛋期饲养管理的宗旨是使蛋鸡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选择质地良好的有机食品原料配制饲料,保证营养需要。
根据产蛋量的变化规律,掌握喂料次数和饲喂量。
控制鸡舍环境,鸡舍温度保持在7—22℃,冬季不低于4℃,夏季不超过30℃,舍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
光照时间每天不超过16小时。
保持适宜合理的饲养密度。
注意饲料中钙磷含量和比例,提高蛋壳质量,及时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注重搞好放养区的卫生,设置室外产蛋设施,防止蛋鸡
室外产蛋受损。
每天观察鸡群,发现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四、卫生管理、疫病防治及粪便处理方法
1、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严格执行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综合防疫措施,包括:放养场地的选择,鸡舍设计、建筑及合理布局,科学饲养管理,创造适合蛋鸡生长、生育、生产的生态环
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蔓延,适时免疫接种和科学的免疫程序等。
蛋鸡场建立卫生防疫制度:
(1)制定兽医卫生防疫制度,作为全场人员的行为准则,遵照执行。
(2)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要在消毒室消毒后,更换消毒衣裤和靴帽,经消毒后方可进入。
(3)谢绝参观,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维修人员必须消毒后才能进入。
(4)消毒池内消毒液及时更换,并保持一定深度和浓度。
冬季可加盐防止结冰。
车辆进入时需经消毒池,并对车身和车底盘进行喷雾消毒。
(5)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饲槽、饮水器定时洗刷。
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鸡舍保持空气新鲜,光照、通风、温度、湿度应符合饲养管理要求。
(6)进鸡前,成鸡淘汰、雏鸡转群时对鸡舍及用具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及清毒,并空闲一定时间。
(7)定期对放养场区环境消毒及舍内消毒。
(8)清理放养场区卫生死角,消灭蚊蝇及其滋生地。
(9)饲养人员严禁串栋,各鸡舍用具和设备必须固定使用。
2、防疫程序
(1)免疫程序制定遵循的原则:
根据本地的疫情发生和流行情况和对鸡群的危害程度,确定接种疫苗种类。
根据某种疫病的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和疫苗产生坚强免疫的时间,确定首次免疫时间。
根据疫苗的保护期长短,确定免疫间隔时间和次数。
雏鸡的首免时间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和抗体的消长规律来确定。
(2)使用疫苗及治病药物,须严格按有机产品规定的使用范围执行,杜绝使用化学合成类抗生素药物。
3、严格控制传染病传播
控制传染病流行,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严格遵守,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群的非易感性,杜绝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定期的疫苗免疫接种,增强鸡群对某些传染病的特异性抗病能力。
4、发生传染病时的紧急措施
(1)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隔离、确诊、治疗或紧急接种特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
(2)发生新城疫等烈性传染病时,要立即封锁现场,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采取果断措施。
(3)病鸡舍及使用过的用具,必须彻底清扫清洗和严格消毒,粪便和污物堆积发酵后方可使用。
(4)根据疫情种类和发生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或紧急接种。
(5)死鸡或捕杀的病鸡必须焚烧、深埋或集中处理,禁止食用,不得出售。
5、常见病防治措施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执行,对蛋鸡进行免疫,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防止蛋鸡发病和死亡,杜绝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
蛋鸡疾病以预防为主,必要时,经准确诊断后用药,所用兽药符合有机食品生产规定,尽量使用兽用中药材。
五、设置标志牌
养殖基地根据需要设定功能区域,并在视觉明显处设置功能区标志牌,如:饲料生产车间、库房、放养区、某号鸡舍、办公生活区等。
六、产品批次号的编制方法
产品批次号的编码为:HJ/KT(X)T,其中HJ:代表河间市;KT代表堪泰生态养殖园;(X):代表鸡舍编号;T:代表生产日期。
例如:HJ/KT(10)20110303,表示河间市堪泰生态养殖园10号鸡舍2010年3月3生产的鲜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