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花之歌第四课时

合集下载

第4课《花之歌》详细教学设计

第4课《花之歌》详细教学设计

4《花之歌》教学设计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先给同学们朗读一组散文诗:(教师配乐诵读)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2、多美的语言,你知道诗中的“我”指的是什么?(花),是的,诗中的“我”指的是花,我们今天就来学一首花之歌,(ppt)一起读课题!二、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ppt:这个人是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么高的赞誉,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纪伯伦。

PPT: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他和鲁迅、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其主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三、感悟诗歌内容:1、让我们现在就走进这位文坛骄子笔下的《花之歌》中去看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遍课文,思考:PPT:课文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围绕“花”都写了哪些内容?打开书,自己读。

2、学生交流: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5到7自然段)“我在做什么”3、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我们刚才看的这四段文字中:PPT: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没有出现一个花字,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就是花呢?自己再仔细品读一遍这四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我”指的就是花,开始吧。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花之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了解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难点:(1)诗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诗中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花之歌》的文本。

(2)相关背景资料。

(3)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花朵,谈谈对花的感受。

(2)提问:你们知道花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吗?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花之歌》。

(2)鼓励学生背诵诗文。

3. 文本分析:(1)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探讨诗中的象征意义,如花代表生命、美丽、短暂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请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关于“友谊”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写作心得。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3)学生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1)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小组合作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等。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花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音语调。

2. 生词短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花朵的美丽。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花的美丽和生动。

3. 学习生词短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通过例句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解读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课文。

2.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反应。

他们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了课文中所描述的花的美丽和生动。

他们也能够熟练地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对一些句子的语音语调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一些学生在课文解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利用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互动等。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

《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芬芳、绽放、绚丽、倾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花的美丽和神韵,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通过对课文句子的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句子的赏析,感受花的美丽和神韵,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课文句子的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花的图片或实物。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有关花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花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2.揭示课题,板书《花之歌》。

3.提问:你们知道花有哪些特点和象征意义吗?你们喜欢哪些花?为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3.交流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花有哪些特点和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写花?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讨论,教师随即点拨。

以下是一个示例:句子赏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说一遍,又说一遍……”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表达了花的美丽和神韵。

同时,通过“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珍视和喜爱之情。

整句话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读者感受到花的美丽和神韵。

4.学生继续赏析其他句子,体会花的美丽和神韵,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深入探究,感受神韵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花为什么能够成为自然的代表和象征?(2)作者在写花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这些手法和方式有什么作用?(3)你认为花的神韵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花的语言”?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第四单元《花之歌》

第四单元《花之歌》

第一课时《五月的夜晚》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舒缓而具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五月的夜晚》,充分表达春天夜晚的美好景色。

2、学生能在美好的歌声中获得和表达丰富的情感体验,并能运用多种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3、了解匈牙利,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饱满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重复”的创作手法,唱出歌曲中的保持音和跳音。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何老师要和大家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想知道是哪儿吗?今天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是欧洲的一个小国家——匈牙利。

(出示课件)(1)匈牙利位于欧洲的中部,它和多个欧洲国家相邻。

在它的西边和著名的音乐王国奥地利紧密相连,他的首都是布达佩斯。

这是匈牙利的国旗——三色旗(2)匈牙利的音乐文化:匈牙利有著名的音乐宫叫佩斯音乐宫。

,每年在这里都要上演一场精彩的新年音乐会。

这座雄伟的建筑是李斯特音乐学院,是匈牙利最高的音乐学府。

李斯特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钢琴演奏家,他为匈牙利创作了十五首《狂想曲》,是匈牙利人民的骄傲。

(3)匈牙利的美丽风光:郁金香是匈牙利的国花。

匈牙利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如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著名的伊丽莎白大桥横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向远处望去,那座金壁辉煌的建筑是匈牙利过去的王宫,现在的国会大厦。

(4)匈牙利的舞蹈:匈牙利人民能歌善舞,那儿的人们拥有与生俱来的舞蹈天赋。

这是匈牙利舞蹈夜宴的一组图片。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匈牙利舞蹈家们的精彩表演。

二、学习歌曲1、导入看来匈牙利真是个美丽的国家,值得去走一走、瞧一瞧。

其实匈牙利的歌曲更有特色,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首,想不想来听听?请同学们仔细听,待会儿老师有问题要提问。

2.聆听歌曲⑴初听:听了这首歌,你们仿佛闻到了哪些花的香味?(学生回答)师:遍地都充满了紫色的丁香散发出阵阵香味。

(图片)除了闻到花香,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生陈述歌词)你觉得歌曲的情绪如何?这首歌的歌名叫《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牙利民歌。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花之歌》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之歌》这首诗的背景与作者;2.理解《花之歌》的基本意思;3.掌握《花之歌》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与表达;4.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2.学习《花之歌》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花海视频,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并提问:“你们知道诗歌中有一首《花之歌》吗?你们想听一听吗?”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课堂互动(15分钟)-《花之歌》是谁写的?-诗歌中的“花”是什么意思?-诗歌的背景是什么?3.分组阅读与解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阅读与解读《花之歌》,每个小组挑选一段诗句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中设立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去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并作出解释。

4.课堂交流(15分钟)将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解释他们所阅读与解读的诗句,其他组进行补充与提问。

帮助学生对整首诗的意义有个整体的理解。

5.重点词汇解析(15分钟)在分析完整首诗之后,教师针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汇进行解析,包括“芬芳”、“花开”等,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象。

6.收集花卉名字(15分钟)教师提议学生在课堂上收集大家所了解到的花的名字,并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动组织小组进行收集、呈现与交流。

7.课堂结束(5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反思不过,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在阅读与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生词,导致理解困难。

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一些重要词汇的含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意义。

其次,在收集花卉名字的环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活动,比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花卉图册,同时收集一些有关花卉的小故事。

这样可以更加丰富学生对花卉的了解与喜爱,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花之歌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花之歌教学设计

花之歌教学内容:五月的夜晚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五月的夜晚》,能够了解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感受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意境。

能用适当的音色表现夜晚的意境。

2.通过比较、理解后,认识保持音记号,并在歌曲演唱中掌握。

3.用轮唱的形式进行歌曲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了解欧洲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歌曲意境,用歌曲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2.用饱满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重复"的创作手法,唱出歌曲中的保持音和跳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花卉图片,请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几种花?2.同学们,春天是百花争艳的时候,春天是美好的,她象征着新的开始。

我们国家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可是欧洲国家的春天要到五月才来临,在这里有许多的国家,同学们熟悉的有音乐王国奥地利。

而与著名的音乐王国奥地利毗邻的匈牙利,也是一座音乐之都。

每年五月,洁白的丁香和紫色的丁香作为使者,带领着人们走进了鲜花烂漫的春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匈牙利,领略一下匈牙利的美景。

3.我们刚才欣赏的郁金香不仅是荷兰的国花,也是匈牙利的国花。

匈牙利还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及特色:世界著名的蓝色多瑙河、布达佩斯英雄广场、富有古建筑特色的佩斯音乐宫、李斯特音乐学院及能歌善舞的匈牙利人民。

二、新歌教学1.匈牙利人民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也很热爱身边的自然美景。

面对这里美丽的景色,沐浴在春天悄悄来临的惊喜中,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创作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匈牙利民歌《五月的夜晚》(课件:歌曲范唱)2.复听歌曲范唱,请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3.学唱歌谱。

4.比较保持音和跳音记号。

5.完整演唱歌谱。

6.再次欣赏范唱,请学生跟着轻声哼唱歌词。

7.学生唱歌词。

8.歌曲分析处理:请学生说说歌曲在力度、速度、情绪上应怎样?9.请学生按分析的要求来演唱歌曲。

《花之歌》经典教案

《花之歌》经典教案

《花之歌》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流畅朗读《花之歌》并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意象。

o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花的象征意义,把握诗人的情感表达。

o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节奏和韵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o教授学生如何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o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生命的珍视。

o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短暂与美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花的象征意义。

难点: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花之歌》的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赏析等内容。

o准备相关的自然风景图片或视频,用于创设教学情境。

o收集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用于课堂朗读和氛围营造。

2.学生准备:o预习诗歌,了解作者纪伯伦及其创作背景。

o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分钟)o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o提问学生:花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花有什么象征意义?o引出课题《花之歌》,简要介绍作者纪伯伦及其创作背景。

2.朗读诗歌(5分钟)o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

o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o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3.理解诗歌内容(10分钟)o教师逐句讲解诗歌,解释难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o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从苍穹附坠落在绿茵中”等。

o讨论诗歌中花的形象及其所传达的情感,分析诗人如何通过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意象与象征分析(10分钟)o教师选取诗歌中的关键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如“清风”、“蜂蝶”、“大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花之歌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樱花》(长笛与乐队演奏);
2.演唱歌曲《樱花》
3.观看电影片段《浪漫樱花》,鉴赏樱花图片;让孩子们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现心中的樱花.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作品《樱花》的感知与体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用parapara舞,配乐诗朗诵,现场作画等艺术表现手段展现心中的樱花,让他们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乐曲《樱花》和演唱歌曲《樱花》以及观看关于影视,图片资料,让学生能体验出自己心中的樱花。

教学前期准备:
1.幻灯片,共三张;
(1)封面
(2)樱花的图片资料
(3)歌曲《樱花》的歌词
2.电影<<浪漫樱花>>(片段)
3.了解日本的人文与风俗以及parapara舞的由来。

教学过程:
1.师生同跳parapara舞.(音乐选用轻松活泼的校园歌曲)
师问:同学们是否知道parappara舞的动作是模仿的一些什么姿态?它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
2.教师解释parapara舞的来源;师:既然孩子们已经了解parapara舞的由来,让我们欣赏电影《浪漫樱花》(片段包括樱花飘落和parapara舞的情景),看看樱花飘落下来的美景
3.播放电影《浪漫樱花》后,出示幻灯片第二张。

师问:请孩子描绘樱花飘落下来情景?指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片,介绍你心中的樱花。

4. ①师:请孩子们带着心中樱花的形象来听赏日本乐曲《樱花》(长笛与乐队演奏)。

②听赏完后,师问:乐曲的情绪怎样?你能体会出乐曲表现的情景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学生熟悉的日本民歌《樱花》(要求学生用给妈妈说悄悄话的感觉演唱),同时出示幻灯片第三张。

让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日本人文风俗。

③简单点评孩子们的演唱,师问:《樱花》是日本流传很广的名歌,那么请你们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日本,特别是与樱花有关的。

5.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赏花的心情再次听赏乐曲《樱花》,思考用什么方式展示心中的樱花?
小组从C---H共八个组,每组七名同学。

让学生对以前的parapara舞有所记忆,便于接下来的自己编创与组合动作。

6.小组合作:学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去展现心中的樱花;创作表演.(提供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供学生参考)
a)为歌曲《樱花》编排parapara舞或其他舞蹈的动作;
b)配乐朗诵歌词
c)表演日本儿童生活片段(如:到公园观赏樱花等)。

d)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心中的樱花等各种表现方式。

小组合作时,大屏幕给出幻灯片第二张;背景音乐播放歌曲《樱花》。

教师具体指导。

教学反思:
《樱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民歌。

它从容不迫的速度,使人联想到木屐的步履,展现了樱花盛开的优雅以及人们穿着和服都来赏花的闲适心情。

首先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先初步体会日本民歌的一个感觉。

接下了要让学生意识到4、7两个音在这首曲子中的地位,但在之后的歌曲教学中,对这两个音的音准在学生没唱准时没有及时纠正,在歌曲教唱环节对音准问题注意的细节不够多导致了整首歌曲学生在掌握上有一定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